第三百一十二章 权相(上)

如雷一般的轰鸣,不时的响起。

炮口吞吐着火光,数秒之后,远处的城寨上空,就腾起一团烟雾。

最新型号的开花弹,雨泼般落向目标。灰白色的硝烟,笼罩在城头。

桑干河畔的坚固城寨,西京府防线外围最重要的一座堡垒,其高耸的外墙,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崩塌。

缺乏足够的水泥,用夯土建筑起来的城墙,在新式的火炮和炮弹面前不堪一击。

辽国一切都在仿效中国,而东施效颦的结果,反而让辽国在中国军队的进攻前,脆弱得仿佛一枚鸡蛋。

章惇把望远镜还给年轻的指挥官,还说了声多谢。

指挥着三十门重型火炮的炮兵军官,因为宰相的礼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但让他介绍起他手底下的火炮,说话又一下变得流畅起来。

章惇很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单纯而且专业。比起旧军中的那些老油子,强了不知多少倍。

远处的堡垒上,一团巨大的烟雾腾空而起。比起之前火炮产生的硝烟更为庞大。

“塌了塌了!”一直都在观察着敌方阵地的火炮长,一个个兴奋地叫了起来。

章惇再次接过望远镜。

灰烟散尽,能看到城寨的外墙有很长的一段彻底崩塌下来。

火炮的威力再次展露无遗,过往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根本不敢围攻的坚城,现在甚至不能拦住大军前进的脚步,哪怕多上一天两天。

章惇依稀记得韩冈曾经给过火炮一个评价。

至圣先师的教诲,释迦牟尼的佛法,都没能改变宋辽两国之间关系,火炮做到了。

这就是真理。

口径越大,威力越强,就越贴近真理。

原本章惇以为是个玩笑,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本身就是真理。

真理发威,战事远比预期进展的更快。原本预计要用五天拿下的大兴寨,现在看来,在天黑之前就能夺占。

章惇的预估稍微乐观了一点。

城中的守军一直抵抗到了第二天中午。

一位姓耶律的将军,率部奋战到全军覆没。

一道矮墙下,章惇看到了这位将军和他最后的十几名卫兵。

身上都是弹孔,血已经流干。

“是个英雄。好生安葬了。”

章惇感慨了一声,为国尽忠的臣子,永远都值得尊敬。

然后他就去了车站,把一百零三名阵亡将士的棺椁,送上了回程的列车。

十七个指挥围攻,三十门重炮轰击,析津府外围排第一的堡垒也只支撑了一天半。给官军造成的损失只有一百挂零,而被歼灭的辽军,超过一万人。

这是两国如今实力的真实差距。

辽国唯一的优势就是骑兵。这是开战之前很多人的想法。尤其是在辽人的战略中都是打算用大量的骑兵来打乱官军的后勤以及兵力部署。

但辽国的骑兵优势只存在于二十年前,以及现在人的想象中。

规模化养殖的马场遍及中原,数代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自幼用过剩的粮食和高营养的苜蓿喂养起来的马匹,在中原有数百万之多。

还有阻卜人,他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羊毛,还提供了大量个头低矮但能耐粗饲同时耐力悠长的优良马匹。

开战之后,都堂很轻松就搜罗出二十万匹军马,来运输辎重。

轻骑兵,龙骑兵,河北参战的骑兵虽然总兵力不到三万,但都是一人三马,开战之后,表现了极强的战斗力——不论是在涿州之北,还是在桑干河畔。

大小百余次交锋,基本上都是以宋军取胜而告终,只有最近一回被打了伏击,损失了数百人。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用了二十年来厚积国力,宋辽两国的差距已经大到不可想象。

这将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战争。

辽国皇帝现在也终于了解到这一点。

从随从手里接过一份从涿州行辕送来的奏报,章惇轻笑,“老朋友来了。”

也许从桑干河畔去往析津府,直接见耶律乙辛会更快一点。不过章惇还是从前线回到涿州,接见大宋官僚的老朋友,多次作为使者前来中国,原名萧禧的萧海里。

又是几年未见,萧海里比印象中老了许多。当然也没有了二十年前来到中国时的嚣张狂妄。

“萧使别来无恙。”

“两国安好百余年,如今却兵锋相见,海里智不能定风波,力不能挽狂澜,心力交瘁,岂能无恙。”

“当年贵主遣兵攻入我国。败两国之盟,毁旧日之好。那时候,我也觉得很遗憾。不过,现在想想倒是好事了。朝堂内外从此没有人对贵国有太多幻想,也可以齐心尽力,来筹谋军事了。”

萧海里针锋相对,“熙宗皇帝初登基便心念幽燕,其毁约败盟之意早传播于天下,岂是鄙国之过?”

章惇笑道,“没必要做口舌之争了。辽国将亡,萧使不如想想如何自保自身。我们也是打过多次交道的老朋友了,只要萧使有意,没必要与耶律乙辛玉石俱焚。何况澶渊之盟,真宗皇帝与贵国圣宗约为兄弟。这件事我们也记得,在开封,已经给圣宗皇帝的后人准备好了一个位置。”

章惇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的态度,过去是属于大辽的。

萧海里心下生叹,却又企图动摇章惇。

“海里听闻,相公秉政数十年,只闻有宰相,不闻有帝后。如今天子未立,朝堂混乱,相公不镇压国中,却率军于外,远离数千里,却不担心国中生变?”

担心谁呢?韩冈,太后,不死心的保皇党,还是不着调的储君?

都中有变,他可以立刻率军回返,数日之后就可以兵临城下。谁敢作怪?

“不担心。”章惇有些失望,没有了实力支撑,萧海里的口舌再锋锐也毫无意义,何况他本来就说不出什么硬话来,“萧使,我们还是进入正题吧。贵主到底开出了什么条件?”

萧海里脸上涨红,章惇收起了表面的客套,而耶律乙辛让他带来的话,也使得这位老使臣倍感屈辱,但为了国家,他还是深深的低下头去。

“鄙主请为中国屏藩。”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一十九章 波澜因风起(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上)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上)第二百一十章 变故(七)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二)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四)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七)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上)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六)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变故(八)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上)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长风(五)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上)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七)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四十三章 长风绕城遥相对(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长风(十)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二)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三)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二)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下)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三)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三)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中)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三)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六)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专横(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俩(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九)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扑(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