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

喝酒唱曲,闹了一通后,章惇便请各人落座,周南怯生生地坐在韩冈侧后,做足了少女新嫁的模样。

今次的宴会是分席,包厢内摆出了五个席位。除了现在的三人,加上入宫的王韶,当是还有一名客人未至。

章惇留意着韩冈的视线,就向他解释道:“待会儿还有位贵客要来。如今正在开封府用事,是个极有趣的朋友。他对玉昆你钦慕已久,听说玉昆要赴宴,便一口应承下来。”

“应该是为了王韶才对。”韩冈笑了笑,问道:“不知检正的朋友究竟是开封府中的哪一位?”

“不急,来了便知晓。”章惇故作神秘地不肯明言,让韩冈去猜。

周南却是早就知道,她附在韩冈耳边低声说道,“是管干右厢公事的蔡确……”

周南贴得很近,高挺的酥胸正压在韩冈手臂上,绵软中带着弹性的触感从接触的地方传来,温热的呼吸呵着耳朵,韩冈心头就有些发痒。

虽然惊讶不是章惇那个名气响亮的朋友,但开封府管干右厢公事这职位,已经不低了,普通一点的京官都坐不上这个位置。

东京城周围五十里,整个大开封府更是相当于一路的地界。包括十七个县二十多个镇子。依照惯例,东京城内事务,归于府衙,城外则是由两个附廓的赤县——开封县、祥符县处置。就像秦州州治成纪县,城内归州衙管,城外则是成纪县的管理范围,所以住在城外下龙湾村的韩冈当初作为衙前去州城,就得去县衙报道。

不过东京城实在太大,周围五十里,府衙不可能一力统管,因此便把城中分为十个厢,依东西划归左厢和右厢两都厢统管,各自分厢坊管理民政。其实这跟后世的区划没有区别,就是将一个大城市分为郊县和市区两部分。

而蔡确管干右厢公事,他的身份,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一个首都区长。一般来说,都是资历深厚、成绩斐然的知县或是通判来担任。虽然比不上章惇的位置,却也不是韩冈能望其项背。

韩冈思忖起章惇邀请蔡确的用意,在王韶本来确定与会的情况下,章惇不可能随随便便请来一些无聊的闲人。路明身份虽卑,但他两边说得上话,上席也没问题。而蔡确不知有何特殊的地方,让章惇特意请了他来。

路明在旁边看到了周南的耳报,不用想也知道她到底说了什么,就调笑道:“周小娘子才喝了交杯酒,就偏向玉昆,当真是宜家宜室。”

周南脸红了,推开韩冈重新坐好。这时门外就传来一声长笑:“子厚,蔡确可是来迟了?”

“尚未开席,持正来得正是时候!”章惇闻声便长身而起,大步过去,把人迎进来。向着韩冈介绍道:“这位就是现今的管干右厢公事的蔡持正。原是邠州司理参军,新进由韩相公从陕西荐到韩大府处。与我即是同乡,亦是同年。”

被介绍给韩冈的蔡确,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跟章惇相仿佛。身量颀长,仪貌秀伟。气度非凡,并不输给章惇。章惇说其是同乡同年,当也是福建出身的进士。

章惇两次中进士,一次是嘉祐二年,一次是嘉祐四年——仁宗朝的科举时间,前期是四年一次,后期则是两年一次,间隔三年的定规,还是今次的熙宁三年这一科才开始——说起章惇的同年,嘉祐二年中进士的王韶也能算,不过以章惇的脾气,他只会承认嘉祐四年的进士才是他的同年。

韩冈看蔡确的服饰,本官的品级应该不算高,比起章惇还差了一些,但十年前中进士入官,现在就已经是开封管干右厢公事,论进速,已经是快得让人惊讶了。

韩冈上前与其见礼,自报姓名。蔡确回礼后,便拉起韩冈的手,亲热地笑着道:“在下蔡确,尚在关西时,便久闻玉昆之名。与游景叔共事时,也多有提及玉昆你。渴慕久矣,今日终于得见!”

韩冈闻言谦虚了两句,问道:“不知管干是否就是‘儒苑昔推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的蔡持正?”

“不过是席上的敷衍之作,”蔡确见韩冈竟然听说过自己的作品,神色间略显自得,“不意玉昆竟然有所听闻,有辱清听。”

“今次韩冈进京,过京兆府时,在席中正听得人将此一篇传唱不已,闻者皆赞,韩冈望尘莫及。”

韩冈其实并没听说这两句诗,是周南方才在耳边悄声说给他听的。“汉淮阴”说得当是韩信无疑,“唐吏部”虽然所指宽泛,但前面有个“儒苑”,说起来唐代能跟吏部扯上关系的儒学大家,也只有追赠吏部尚书的韩愈了——韩吏部。

文韩愈、武韩信,这两句诗看意思,就是在吹捧韩绛文武兼备。也难怪如今的首相听着喜欢,把写了诗的蔡确荐到正任开封知府的韩维处。

蔡确与韩冈见礼后,仍是亲热地拉着手说话,但他的视线则是不经意的在包厢中转了一下。

章惇当即笑道:“只可惜王子纯将要赴宴的时候,被天子传入宫中,不克前来……今日饮宴的也就我们四人。”

蔡确听到王韶被召入宫中,脸上不由闪过一丝混着失望的羡慕,但立刻就隐了去。坐下来喝酒吃菜,欣赏着歌舞,跟章惇、韩冈说笑起来。

蔡确很善于与人交流,没过多久,就跟韩冈混得没有半点初次见面的隔阂。只是他一口标准的官话让韩冈有些吃惊。

韩冈本人在关西生活,说话不免带上秦腔,王安石、王韶皆是江西人,说话带南音。章惇是福建人,福建腔调都掺杂在官话里。可蔡确也是福建人,却没有半点福建口音。

当韩冈问起,蔡确便解释道:“寒家自迁居陈州已经近三十年,乡音也是早改。”

“原来如此!”韩冈点着头。

轻柔的琴声为四人的闲谈做着伴奏,而陪酒的官妓也说些有趣的轶事,宴席上的气氛显得很轻松。除了韩冈身边只有周南,章惇三人身边都有着两名官妓作陪,尤其是蔡确身侧的两位,打扮起来姿色都不比周南稍差,不过周南胜在年少,不施脂粉已是清丽无双。蔡确觉得有些奇怪,便多看了周南和韩冈两眼。

章惇见了,便指着周南:“一刀惊退了高密侯的周小娘子,不知持正可曾听说?她的那柄匕首就是玉昆送的。”

“难怪!”蔡确恍然,拍案而笑,“虽然蔡确来京不过旬日,但周小娘子的威名已是如雷贯耳。以匕定情,名传京中,想不到竟然是玉昆送的。”

用“威名”来形容周南,蔡确说话的确有促狭。他转过来又对韩冈笑道:“化芍药为刺蘼,不意玉昆竟是园圃中的圣手。”

刺蘼就是蔷薇,蔡确还是在调侃周南一把匕首吓退了诸多狂蜂浪蝶。不过说起园圃,那就牵连到韩冈的出身上了。蔡确当是无心,但章惇和路明还是担心地看向韩冈。而韩冈则不以为意,侧脸看了周南一眼,笑道:“圣手不敢当,非是己力,只是幸逢佳人垂青罢了。”

“玉昆真是惜花之至。得如此佳人倾心,当不能轻负!”

蔡确能听说周南的名字和事迹,当然不会没人跟他说,雍王如今正看上了周南。但他没有在席上表现出半点对天子亲弟的顾忌,而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对韩冈的支持。

韩冈举杯感谢蔡确的善意,不论是真是假,他能当众说出来,已经让韩冈感觉章惇的确会选人。

章惇也道:“美人垂青,正如伯乐看重。玉昆得王子纯荐举,功绩累累,也是不负那一份荐书……”

“说得正是!”蔡确道,“说起来,子厚亦是不负王相公看重,事事用心,中书之事井井有条,得到的赞许甚多。”

“彼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持正难道不是想一报韩相公的恩泽吗?”

蔡确笑着点头,“自当如此!”

章惇再次举杯:“不过持正声名鹊起,还是先是得自薛师正的荐举,这些年来也不负其所荐。”

蔡确被勾起回忆,一口喝下满杯的酒,叹道:“前些年在邠州得罪了小人,若无薛师正相助,怕是要去官夺职了。”

薛师正就是薛向,当朝首屈一指的财政专家,遍历地方,治事亦能恩泽百姓。他连陕西转运使都做过,离统括天下财计,号为计相的三司使也只有一步之遥。但因为不是进士出身,加之擅长的又是钱粮之类让士大夫鄙薄的行当,所以一向被人鄙视——最重要的,是薛向升官太快,位置太高,让许多进士出身的官员看不顺眼罢了。

而他现在担任六路发运使,主持均输法,统管大宋命脉的纲运,是王安石重要的盟友,也就惹来一大批言官坚持不懈地弹劾他。不过薛向理财方面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出色,朝中找不到能替代他的官员,所有的弹劾都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每年六百万石的粮纲,六路发运使的位置可不好坐,朝中现在也只有薛师正能坐得稳。”

章惇说着,韩冈则是眉头微皱,他总觉得章惇现在好像是刻意在引导话题。他望过去,章惇则是回了他一个平和的微笑。

韩冈眼神收紧:“这章子厚,到底想要说什么?!”

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中)第二百零六章 变故(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二)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五)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三)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二)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三)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三)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下)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三)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下)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议(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五)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八)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上)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四)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变故(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行(下)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三十二章 营中纷纷难止休(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三)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九)第二百零四章 变故(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师(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一)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上)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四)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话(上)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五)第一十七章 庙堂(八)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上)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绝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