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

王韶出知楚州。

这个消息在韩冈抵达襄阳没多久,就传到了他的耳中——世间总少不了有人为他传递信息,甚至是不待吩咐,便将最近的一年多的邸报,包装得整整齐齐地送来给他。

“果然还是如此。”

韩冈叹了口气,王韶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他看得是最新一期的邸报,上面并不只是说着王韶,还有朝堂上其他方面的人事安排,对判读朝堂上的变动,有着不可抹杀的巨大帮助。韩冈将新送来的邸报折了一折,他就换了下一页来看。

稳定了西府五年的三位枢使,如今先后离开京城,而东府政事堂中,也是如同走马灯一般。两府人事上的动荡,就像屋外的狂风骤雨,只见是越来越猛烈,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个结果。

旧为京西南路转运司的衙署,现在在韩冈带着全家老小住进来之后,就只是将“南”字去掉而已——京西路转运司衙署。

这一座由四十多座大小楼阁所组成的建筑群,规模完全符合一名转运使的身份,不过这一片建筑,比起韩冈的年龄都要大,已经是老态龙钟,大约有三十多年没有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修。从前面的大堂直到最后一进的后花园,几乎每一处楼阁都是漏风漏雨得厉害。

韩冈书房的窗户,在初夏的暴风雨哗哗的直响,雨水和风暴从门窗处的缝隙中挤了进来,用丝绵麻絮堵着缝隙后,感觉就好一点了,但天花板上的渗水就只能干瞪眼。从房顶上落下来的雨水不是滴滴答答,而是几乎流成了一条水线,几个装酱菜的小坛子放在滴水的地方,转眼就积了小半坛出来。

房间里到处都是水,桌上地上皆是湿漉漉的,雨水沿着书架向下淌着。但韩冈却不心疼自己的藏书,他一向只对书中的内容感兴趣,倒是不怎么在意去收集所谓的珍本、孤本,就算全都泡烂了,大不了再花钱买就是了,反正里面也没有多金贵的版本。他就安安然然地坐着在潮湿的书房中,继续翻看他的邸报。

王旖在外面喊了一声,等了片刻之后,推门进来,看着韩冈依然故我地不动如山,王旖好气亦复好笑,“方才几个小厮过去的时候,都说官人你是宰相气度,雨水都临头了,还一动也不动。”

韩冈笑了,将邸报丢到一旁的书桌上:“若为夫能耐雨淋便是宰相气度,外面街巷上的小贩,就都是宰相候补了。”

书桌上刚刚擦过,也全是水迹。王旖乘着邸报还没有完全被湿透,赶忙揭了起来,双手的食中两指的指尖捏着,随意瞥了两眼,对上面王韶的出外并不感到如何惊讶,之前的征兆太多,而韩冈也跟她说过王韶可能要出外了,只是平平静静地问了一句:“王副枢终于出外了?”

韩冈点点头,叹气道:“王子纯离了西府,元厚之进了东府,一出一入,人数倒不见少,可这事乱的……真不知道一年之后,两府之中还有几人能安然无恙的?”

“官人真是替古人担忧。”王旖笑说着韩冈,“官人何须操心朝堂上之事?难道这是京西转运使的差事不成?”

“说得也是,”韩冈自嘲地一笑,自己关心过度了,其实不论两府中的姓名怎么变动,他都是无关人等,根本不应该去多想,“不该管的,也管不了,只能是看看热闹好了。”

在王韶出外之后,紧接着就是元绛入政事堂。前后就差了一天,所以登在同一张邸报上。

元绛算是新党的同情者,但也没有旗帜鲜明地站在新党一边。论资历,元绛可以傲视同侪,官场上的辈分可以比拟文彦博、富弼,比王安石还要年长十几岁,只是升得慢了些。做过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眼下也终于做到了参知政事的任上。

韩冈与元绛不熟,但几乎是在同时升任翰林学士兼权知开封府的另一人,韩冈却是极为熟悉——是苏颂。权知开封府和翰林学士都是通往两府的最后一级阶梯,眼下的苏颂,无论是地位还是资历上,都很可能是参知政事的候补。如果政事堂不能取得平衡,说不定苏颂也会被招进去。

在后王安石的时代,朝堂上要想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点,恐怕还要不少时间进行调整。只是这一切正如王旖所说,当真跟韩冈无关。

丢下了去为“古人”担忧,韩冈同时也丢下了湿透的书房,随着王旖一起离开。书房中的阴湿,自有家中的仆婢来打扫,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没有一个晴天,再怎么打扫,都会转眼就变回原样,一点也看不到改变。

此时雨水如注,倒悬而下,晶莹透亮的水瀑就挂在围廊前的屋檐上。

韩冈摊开手伸进雨帘中,让滑落的雨水砸在掌心处,感受着清凉的湿润,以及暴雨的猛烈,“雨要是能早些停就好了,四月初夏,雨水太勤对地里的庄稼可不是件好事,对城里的百姓更不好。”

王旖在后面摇摇头,她的丈夫总是挂心着政事,无论是身在朝堂和地方,很少见他能轻松一点。除了处置眼前的公务,就是在书房中写些什么,或者是接见一下宾客,却不见他出去与同伴找官妓喝酒,顺便嘲风弄月。

不通诗词歌舞、琴棋书画的坏处就在这里,会占据大量时间的不良嗜好一概没有,韩冈当然只能是将多余的心思放在正经事上。

当然,这样的问题在韩冈看来并不是问题,而且这也让他能抽出更多闲暇时光,去陪着他的妻妾和儿女。

过了两天,笼罩了京西路南段的阴云,终于雨收云散。被暴雨拘束在衙门中的襄州知府和襄阳知县,亦终于能出来忙里忙外,韩冈也派了人去监察和清点这一次暴雨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以防有奸人想趁着如今的暴雨,将他们之前对府库的亏空,全都给名正言顺地报上来。韩冈心思细密,又深悉官员们的无耻,可不会给人利用这一场暴雨的机会。

清点灾害伤亡人数和粮秣库中损失的情况,大约用了六天的时间,而从报上来的数字上看,有很多值得韩冈皱眉的地方。

韩冈正拿着报上来的清单,一项项地仔细查看。清单上的许多地方,都被他用笔描了出来,那是值得商榷甚至审核的项目。但不管韩冈怎么对上面的数字质疑,但报上来的死亡人数,都已经远远超过他的心理预计。

死亡者竟然有一百六十余人,同时还有六百多间民房垮塌,至于失踪人数,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韩冈皱着眉头,正想着该如何解决这一个难题,却听见外面在通报,说是李家的二衙内到了。

“李家的二衙内?”韩冈几乎都要忘掉了这个人,甚至连姓名都快忘了。借着拜帖和残存的记忆,终于想到京西转运副使李南公次子的姓名。

虽然韩冈已经跟沈括说好,将他安排在唐州,但李诫既然是韩冈的幕僚,自然也得先来拜访一下他的东主。

李诫是李南公亲自推荐到韩冈幕中,是为了让他没有功名在身的这位次子,能搭上韩冈飞黄腾达的路子。

说实话,韩冈对这位走后门的李家二衙内根本都没放在心上。不是说考不上进士就没本事,而是李诫据说是在天下各地游历,有着这样的经验,很容易就能投入任何一名州县官或是监司官的幕府之中,但李诫却是从来也没有这个经验,依然是一名布衣。

这跟李南公地位不高,功劳不显,无法荫补子孙有关,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李诫本人缺乏足够的能力。

——韩冈本来是这么想的。尤其是见到李诫之后,发现他长得还算是周正,口才也不算差,在官宦人家做个帮闲一般的幕僚根本不成问题,这就更让韩冈怀疑起他的能力来。

可说了几句之后,却发现李诫对营造匠作之事的了解,可算是真正的专家,并非世人只能看见成物一般的肤浅。

“营造一事,首要乃是度、量、衡。尺规衡器若有差异,前后制作出来的两样器物,就是天差地远。”李诫拿着茶盏和盖子,比画给韩冈看,“如果制作杯盖、茶盏的瓷胚时,定下的标识有所不同,这杯盖就别想稳稳地盖在茶盏上。”

韩冈很欣赏李诫的见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准的测量仪器,是工业和建造业大发展必不可缺的先决条件。他点头附和着:“漕渠的开凿当也是如此。”

“龙图说得正是!”李诫一拍桌,“开凿渠道,自然是要依靠水流。两地之间高差是决定水流方向,哪能缺少精良的器具加以测量?绘制地图、打造沙盘,一切的根基都取决自一开始的对山川地理的测量。”

看着李诫在面前侃侃而谈,“当真难得的人物。”韩冈心中想着。

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风(四)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八)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变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长风(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四)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七)第二十二章 虚实(二)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一)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上)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变故(十三)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断百事轻(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上)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二章 庙堂(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中)第二百七十三章 长风(十)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九)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七)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五)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三)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七)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中)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二)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九)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九)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二)第一百六十章 京师(二)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中)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二)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五)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一)第一百八十章 变迁(七)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