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周策(3)

有人替周最去对魏王说:“秦国深知赵国惧怕与齐国对抗,同时它又恐怕赵、齐两国结盟,因此必定会暗地里辅助赵国,使其强大起来,并丛恿它与齐国作战。但赵国不敢与齐国作战,因为他担心秦国阴奉阳违,表面假意与自己结盟,实际上却先与齐国联合。秦、赵两国都想与齐国结盟,一旦成功,大王您便将失去实力强大的同盟国,这真是得不偿失啊。大王为什么不派周最前去为赵国去联合齐国呢?而等到秦国紧急出兵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这件事情办起来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原文]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①,贵合于秦以伐齐②。薛公倍故主③,轻忘其薛,不顾其先君④之丘墓,而公独修虚信为茂行,明群臣据故主⑤,不与伐齐者,产以忿强秦,不可。公不如谓魏王、薛公曰:‘请为王入齐,天下不能伤齐。而有变⑥,臣请为救之;无变,王遂伐之⑦。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⑧于天下,不可。王为臣赐厚矣,臣入齐,则王亦无齐之累也。’”

[注释]

①魏王:魏昭王。②贵:重视,想要。③薛公倍故主:薛公背叛齐王。④先君:指靖郭君田婴,田文之父。⑤据故主:依从原先的君主。⑥而有变:如果发生事变。⑦伐之:指讨伐齐国。⑧累王之交:犹言妨碍了大王与天下各国交结的计划。

[译文]

有人对周最说:“魏昭王把举国的重任托付给先生,是想联合秦国去对付齐国。薛公田文背离了齐湣王,轻易地就把自己在薛的封地抛之脑后,竟然连他父亲的坟墓也弃之不顾,而您却一味排斥联秦伐齐并以此作为可以标榜的美德,又向群臣表示您的忠心:依从而不欺蒙原先的君主,不联合秦国去讨伐齐国,如此衍生出很多事端从而引起秦国的忿恨,这是不行的。您不如去对魏王、薛公说:‘请允许我替大王到齐国去,天下诸侯可能因此就不会作出伤害齐国的事情。如果发生什么突发事变,请允许我替魏国去救助齐国;如果未发生什么事变,只要静观其变,一旦秦国被孤立了,大王就可以发兵讨伐它。再说我虽然之前是齐臣,若是拖累了大王广交天下诸侯的谋略,那是太不近情理了。大王对我有如此深厚的恩惠,一旦我到了齐国,那么大王对齐国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赵取周之祭地

[原文]

赵取周之祭地①,周君患之,告于郑朝②。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赵太卜③,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④。”赵乃还之。

[注释]

①祭地:祭田,生产所得收益专用于祭祀的田地。②郑朝:周大臣。③太卜:掌管国家占卜的长官。④祟:鬼神作怪。

[译文]

赵国强取豪夺了东周的祭田,周君忧心忡忡,便把此情告诉了郑朝。郑朝说:“大王不必为此忧虑,我恳请用三十斤金去把那祭田重新收回来。”周君给了郑朝三十斤金,郑朝把它献给了赵国的太卜,并把祭田的事请告诉了太卜。等到赵国君主生病了,召太卜前来卜问,太卜斥责说:“这是东周祭田的鬼神在作祟。”于是赵国就归还了东周的祭田。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原文]

杜赫欲重①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之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骇②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注释]

①重:在这里的意思是使之被重视,受到敬重或重用。②骇:使受到惊吓。

[译文]

杜赫打算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面积很少,您倾尽举国的金银珠宝来讨好诸侯的做法,不能不慎重考虑一下。您的这一做法无异于张网捕鸟,如果把网撒在没有鸟的地方,那么即使天黑了也抓不到一只鸟;如果把网撒在鸟多的地方,那么就会惊吓到鸟;所以必须把网撒在现在无鸟但必有鸟来的地方,那么就能抓到很多的鸟了。现在您打算把钱财用在居高位的人身上,但居高位的人瞧不起您;把钱财用在小人的身上,但小人对您却一无是处,从而又浪费了钱财。您必须把钱财用在虽然现在没有地位但将来必成大器的人身上,这样才能达到您的目的。”

周共太子死

[原文]

周共太子死,有五庶子,皆爱之,而无适立①也。司马翦②谓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③,而为之请太子?”左成④谓司马翦曰:“周君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不如谓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翦令楚王资之以地⑤。’公若欲为太子,因令人谓相国御展子、啬夫空⑥曰:‘王类欲令若为之,此健士⑦也,居中⑧不便于相国。’”相国令之为太子。

[注释]

①适立:指确立太子。②司马翦:楚臣。③公子咎:周王五庶子之一。④左成:楚臣。⑤资之以地:把土地封给公子咎。⑥啬夫空:小臣名叫空的人。⑦健士:犹言桀骜不驯的人。⑧居中:意即以其桀骜不驯在国中。

[译文]

东周武公的共太子死了,周武公另外还有五个庶出的儿子,他对他们都很喜爱,但始终没有拿定主意确立谁做太子。大臣司马翦对楚怀王说:“您何不趁此给公子咎封赏,以此替他申请为太子呢?”大臣左成也对司马翦说:“周君不采纳您的建议,这样您的谋划也只能付之东流,而且楚国会因此与东周交恶。不如去对周君说:‘主君打算立哪位公子做太子,请私下里告诉我,我会让楚王把封赏给他。’公子若想做太子,您可以派人去对楚相国的车夫展子和小臣啬夫空说:‘楚王似乎有意让公子若做太子,公子若一向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如果他当了太子,对相国可是百害无一利。’”于是楚相国便让公子若做了太子。

三国隘秦

[原文]

三国隘秦①,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②,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处③。’秦必重公④。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齐重故有周,而已取齐⑤,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

[注释]

①隘:阻绝。②轻:轻视,轻慢。③听:侦察。④重:重视,看重。⑤而已取齐:又取得了齐国的重视。

[译文]

韩、赵、魏三国阻绝了秦的势力向东方扩展,周君派遣自己的相国出使秦国。但唯恐受秦国的轻视,这次出访的计划便停止了。有人对相国说:“相国出访秦国,秦国的态度是轻视还是重视,尚不明确。秦国此时很想一探韩、赵、魏三国的的虚实,您不如立马动身前去见秦王说:‘请允许我替大王前去侦察东方韩、赵、魏三国的虚实。’秦王必定会看重您。这样您就使东周受到秦国的尊重,这样一来,就是争取到秦国了。齐国向来就尊重东周,东周在齐国的威信已经树立了,这样看来,我们实际上已经争取到了齐国,这种既得秦又得齐的谋划,才是东周能长久受到大国重视应该采取的正确的外交策略。”

昌他亡西周

[原文]

昌他①亡西周,之东周,尽输②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③昌他。书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④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注释]

①昌他:一作宫他,西周的臣子。②输:泄露。③间遗:间,间谍。遗,送给。④候:侦察敌情的人。

[译文]

西周臣子昌他从西周逃到了东周,将西周的秘密情报全都泄漏给了东周。东周的国君为此龙颜大悦,西周的国君却为此心生愤恨。大臣冯且对西周的国君说:“我能杀掉昌他。”于是西周君就赐给冯且三十斤金子。冯且派人潜进东周去做间谍,把这三十斤金子和一封密函送给昌他。信上写道:“告诉昌他:假如事情能够办成,就倾尽全力去办成;如果事情无望,就即刻返回!唯恐时间长了,夜长梦多必定会泄漏,那就会白白地去送死。”而后,冯且又派人假扮成告密者,假意告诉东周侦查敌情的人说:“今天晚上会有奸细偷渡到东周国境来。”侦察敌情的人悄悄等候在那里,果然就逮到了那个前来送密信和三十斤金子的人,并搜出了那封信,并将其交给东周君,东周君立刻下令杀了昌他。

昭翦与东周恶

[原文]

昭翦与东周恶,或谓照翦①曰:“为公画阴计。”照翦曰:“何也?”“西周甚憎东周,尝②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于王也。”照翦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注释]

①照翦:应作昭翦。楚臣。②尝:通常。

[译文]

昭翦与东周的关系恶化了,有人对昭翦说:“我想替您谋划一个阴谋。”昭翦说:“什么阴谋?”这个人说:“西周异常憎恨东周,多次想让东周和楚国交恶,西周必定派刺客暗杀您,借此对外宣称东周派刺客杀人,目的是使楚王憎恨东周。”昭翦说:“对。我又恐怕东周也派人暗杀我,最后使楚国与西周关系恶化,从而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于是昭翦立即与东周讲和。

严氏为贼

[原文]

严氏①为贼,而阳竖②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③马而遣之。韩使人让④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⑤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注释]

①严氏:即严仲子。此句是说严遂派聂政刺杀韩相国侠累。②阳竖:聂政的副手。一作“阳坚”。③驷:一车驾四马。④让:谴责。⑤正语:直言。

[译文]

严仲子指使聂政暗杀了韩相国侠累,阳竖也参与了此事。他们二人路过东周时,东周君留他们在东周住了十四天,之后用四匹马驾的马车把他们送回去了。韩国派人来指责东周,东周君为此感到十分忧虑。一位门客对东周君说:“您去直截了当地对韩国的使者说:‘我知道严仲子的暗杀行动,也知道阳竖也参加了此事,所以特意留他们在东周滞留了十四天,以便等待贵国的指示。可我们国小势弱,长时期地收留杀人犯的也是不太方便的事情,加之贵国的使臣又迟迟不来,所以我们才把他们打发出境了。’”

第90章 燕策二(3)第81章 韩策三(1)第88章 燕策二(1)第24章 齐策一(3)第11章 秦策(6)第80章 韩策二(3)第55章 赵策三(1)第40章 楚策二(1)第38章 楚策一(3)第59章 赵策三(5)第74章 魏策四(3)第55章 赵策三(1)第35章 齐策六(3)第12章 秦策二(1)第1章 东周策(1)第2章 东周策(2)第13章 秦策二(2)第55章 赵策三(1)第67章 魏策二(2)第17章 秦策三(1)第41章 楚策二(2)第86章 燕策一(3)第29章 齐策四(2)第39章 楚策一(4)第24章 齐策一(3)第91章 燕策三(1)第46章 楚策四(3)第10章 秦策(5)第56章 赵策三(2)第22章 齐策一(1)第1章 东周策(1)第17章 秦策三(1)第28章 齐策四(1)第88章 燕策二(1)第63章 魏策一(1)第18章 秦策三(2)第31章 齐策五(1)第81章 韩策三(1)第39章 楚策一(4)第88章 燕策二(1)第92章 燕策三(2)第46章 楚策四(3)第67章 魏策二(2)第39章 楚策一(4)第63章 魏策一(1)第6章 秦策(1)第41章 楚策二(2)第4章 西周策(1)第88章 燕策二(1)第86章 燕策一(3)第33章 齐策六(1)第22章 齐策一(1)第80章 韩策二(3)第36章 楚策一(1)第67章 魏策二(2)第84章 燕策一(1)第19章 秦策四(1)第21章 秦策四(3)第65章 魏策一(3)第18章 秦策三(2)第24章 齐策一(3)第93章 燕策三(3)第29章 齐策四(2)第1章 东周策(1)第23章 齐策一(2)第50章 赵策一(4)第86章 燕策一(3)第31章 齐策五(1)第80章 韩策二(3)第71章 魏策三(3)第73章 魏策四(2)第32章 齐策五(2)第82章 韩策三(2)第4章 西周策(1)第34章 齐策六(2)第47章 赵策一(1)第42章 楚策三(1)第74章 魏策四(3)第93章 燕策三(3)第88章 燕策二(1)第78章 韩策二(1)第17章 秦策三(1)第67章 魏策二(2)第65章 魏策一(3)第62章 赵策三(8)第61章 赵策三(7)第84章 燕策一(1)第59章 赵策三(5)第44章 楚策四(1)第58章 赵策三(4)第59章 赵策三(5)第69章 魏策三(1)第52章 赵策二(2)第24章 齐策一(3)第30章 齐策四(3)第25章 齐策二第91章 燕策三(1)第35章 齐策六(3)第12章 秦策二(1)第70章 魏策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