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魏征vs窦宽(二)

魏征是当朝的宰相,国家的重臣,直谏天子那都是寻常之事,那能把窦宽一个“幸进”的尚书放在眼里,不就是受太子的青睐嘛,说起话来那口气叫一个大,那是一点钱的事吗?

而他的对手窦宽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在州府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老油条,从一个正七品的县令一直做到正三品的尚书,那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他可是一点都不怵魏征这个“二主”之臣。

俗话说,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与窦宽这么个“无赖”对战,那魏征也被带到了下三路上,二人随即从朝务公事一直骂到个人身上。

得,这事非得弄出个头儿,要不然这两头驴还不得天天掐,行,要掐是吧,那掐吧,咱爷们好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好戏了,那就看看呗,反正史仁基那货也跑不了。

对视了一眼后,皇帝父子都无奈的笑了笑,同时选择了缄口不言。当然了,从皇帝兴致勃勃的面色中,李承乾看到四个字“幸灾乐祸”,如果这不是众目睽睽之下的话,难以保证这个爹不会也下去赌上一把!......

“魏征,别在本官面前装出一副忠臣良将的样子,你就不是指着唱高调才坐上宰相位置的吗?旧东宫的一介末吏,靠出卖耿直,专盯主上的遗漏过活的家伙,没有资格在本官面前狂犬吠日!你在旧东宫的时候怎么不见如此行事呢,还不是因为既怕死,还想保住富贵,钻陛下不罪言官圣谕的漏洞。”

窦宽这话说完,李承乾下意识的看了看皇帝,见他面色没有异常,而且依然兴致勃勃,李承乾感到非常的奇怪。在他看来,魏征在孝道上苛责窦宽是过分,可窦宽也不能把建成的事翻出来啊。

玄武门之变可是皇帝的忌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么说,彦集啊,你这胆子未免也太大了吧。让李承乾想不通的是皇帝为什么不发火,就算窦宽是太穆皇后的族人,是自己的心腹,但他的面子还有大道可以逆龙鳞的地步吧!

是皇帝把当年的事看开了,真的和自己讲和了,那可真是一样让人高兴的事。可如果不是,那就问题就严重了,那说明皇帝是想试探魏征,对于魏征的忠心压根就不相信。

对于皇帝疑心魏征,李承乾近几年才发现的,贞观初的时候,皇帝虽然事事依着魏征,但从不让他参与秘事的商讨。那时候他觉得,是魏征是新附的原因,要用时间来证明他对国家社稷的忠心。

可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魏征依然没有进到这个圈子来,尤其是房玄龄说他是个有意思的人,这让李承乾百思不得其解。现在,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皇帝竟然不惜丑事暴露于人前也无动于衷,这让李承乾真提魏征的将来担心啊!......

“窦宽,老夫是不是忠臣良将还轮到不你小子操心,陛下的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俗话说的好,君有过可以直谏,臣有过可以明参。你还是管好你那一亩三分地的好,要是老夫涉及到什么贪渎、营私舞弊、违背律法的事,你可以去查,用不着在这和老夫扯东扯西的。”

话毕,不管一旁的窦宽,魏征走到阶下行礼说:“陛下,不管怎么说宁州刺史-史仁基都有为政不善之罪,应该即刻解职交部议处,宁州到今天这个地步,他难辞其咎!”

剜了一眼死教不改的魏征后,窦宽同样上前进言:“陛下,宁州的本章说的很明白,那里的几个县的百姓已经无隔夜之粮,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既刻拨付一批钱粮,同时再补上一份春播款。

要不然再把今年再耽误了,那这亏空会越来越大,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一门心思的管吏治是否清明,忽略了民生根本,然后回头再找补,乃丧德败家之举,这样的谏言,不听也罢。”

看着魏征和窦宽顶牛,李承乾挠了挠脑袋,不要说皇帝,这事他就能拆解了,可这两个代表的是为官的两种极端,一种可以归纳为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实用主义者。

魏征的意见总结起来很简单,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朝廷的钱不能白花,百姓的罪不能白受,不管是谁糟蹋朝廷的财帛,那都得付出应有的代价,依法治国、依律治国是朝廷的国策,必须牢牢地坚持下去。

而窦宽和他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树挪死,人挪活,凡事都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因为有流言蜚语或者这么不咸不淡的检举信就缉拿朝廷大员,办案子要活学活用,否则既让朝廷寒了忠臣的心,也让百姓蒙受更大的损失。

宁州距离长安只有千里之路,朝廷的使者转瞬即是,他裴仁表的一家老小都在京中,跑的了和尚,跑得了庙吗?既然没有直接证据,那就让他这位熟悉宁州的官儿把眼前这关过去,有什么问题,咱们回头再说。不能因为怕人家销毁证据,就不顾百姓的死活,破案的功劳再大能比的上人命吗?......

咳咳,清了清嗓子后,李世民沉声说:“魏征,窦宽,你们都朝廷的枢要重臣,怎么能和泼妇骂街一样无事朝堂秩序呢!朕看就是对你们太仁慈了,所以一个个都蹬鼻子上脸的。玄龄,你说,他们俩应该怎么处置!”

李世民没有接宁州的茬儿,转而把朝堂秩序的甩给房玄龄,一个州在皇帝面前根本就不算个事,他最在乎的是秩序,皇朝的制度,虽然他和李承乾坏点规矩也就罢了,可身为人臣者不行!

得,被皇帝这么一点名,房玄龄漫声漫语的出班回道:“陛下,按律仗着三十,但他们的岁数都不少,又都肩负重任,这么打下去恐怕得伤筋动骨,是以老臣请陛下法外开恩,罚俸一年以示惩戒,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老房的话说完,李世民不由的拍了拍手,随即笑道:“看到没有这就是天朝宰相应有模样,这就为人臣子的标范,有礼、有义、有节,“和光同尘”这四个字,你们可要好好学学了。宁州的事就交给太子太子作主了,你们照他说的做就可以了,退朝!”......

第六百六十二章 流血中的卑沙城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发威!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仅前台有第六百二十四章 初抵南阳境第五百九十三章 这事,朕管不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尽归于唐!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琼是什么用意?第六百六十章 荒岛会议那点事第四百七十二章 贱人和败类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骗人的鬼第五百零三章 饭桌上的学问第四百三十六章 单道真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问题!第七百六十章 羁押二王第七百七十五章 烦人的房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别特么给脸不要脸!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辈子就硬气一把的李靖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知磕碜的张亮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劝!第四百四十五章 纵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愿看到的背叛!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治低能不说,情商也不高第四百一十章 我特么就是窦娥啊!第三百四十章 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爷是谁?第七百一十二章 太子妃出手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觉得能过的去吗?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爷永远是你舅爷第一百五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能闭嘴吗?第一百八十章 矫枉必学过正第十四章 将折腾进行到底第五百九十三章 这事,朕管不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辈子就硬气一把的李靖第八百九十九章 骠骑营(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爷永远是你舅爷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这坑我不跳第七百四十四章 请你牢牢地记住这一天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阳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烂肉!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线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并治,两手都要硬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账!第四百六十一章 醉在梨树下的李承乾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难处第八百零七章 《帝范》第十八章 利州之战第五百二十八章 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风化案第一百零一章 大隋公主的末日第四百二十二章 谁让你不说清楚了?第七百七十章 我真冤枉!第七章 华州之乱(1)第九百六十八章 又弄出一个意外第五百零七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您可得悠着点啊第六百四十六章 尊严和活命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四百二十五章 打死你个龟孙第五百九十一章 求情等于送死第八百零六章 老冤家,新思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三百三十五章 骂尽天下的皇甫德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盖弥彰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长,你算的真准!第一百七十六章 长孙皇后出的难题第六百一十五章 为子孙前途计第八百三十一章 马车内的交易!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还记得您表叔吗?第五百四十八章 吴府作客第二百一十一章 本宫就是要树立一个榜样第五百一十七章 爹和儿子一样不好说话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难处第五百五十九章 夜半报丧第九百一十三章 对不起,我无能!第二章 东宫的新主人第一百零九章 岑文本的新目标第十一章 初游终南山第二百零六章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想当这个官(1)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知磕碜的张亮第五百一十五章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第八百一十六章 狭乡迁宽乡!第三百章 我想当个女状元第七百五十七章 妥,还是不妥!第七百一十章 都是情债惹的祸第三百七十一章 激战曲江坊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袭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李靖还是不放心啊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宫第九百七十章 有这么玩的吗?第四百七十章 难以降服的畜生第六百九十八章 陈家四少爷第八百四十章 错综复杂的贺兰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禄东赞 (2)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一百六十六章 长孙冲 你大爷的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三百零一章 布衣傲王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