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

马周的话没错,即便大唐有理,也必须的学会克制,如果在怒火之下,把与高昌有暧昧关系的国家一致对待,那势必会引起连锁的反应,搞不好还成全了麴智胜当西域王的野心。

对待西域各国,包括西突厥再内,应该保持能打就打,能谈就谈,能拉拢就拉拢的政策,不能一棒子都敲死,否则大唐就难免背上了倚强凌弱的罪名,这也就把师出有名,变成了师出无名。

马周的谏言一出,立刻就得到了殿内重臣们的支持,李世民也觉得甚为有理,至于作战需要调动的兵力、军需粮秣都是有前例可循和固定的模式,根本不用深谈,只要决定出用兵多少就会有相应的配额发下来。

可论道谁来出任大军统帅,率军出战的时候,大伙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举荐的人选也大多不如人意,房杜等人是忌惮皇帝把亲征高句丽的想法实施在高昌身上,而其他臣子则是习惯性看向太子,毕竟自松州之战后,唐军的大规模战事都是由太子一手操持的。

皇帝父子看到这种情况后,都无奈的摇了摇头,大伙是都怕落个忤逆君父,拂逆上意的名头,所以不得不把此事压到后日的廷议再说,他们都可以退下去办差了。

此刻殿中只剩皇帝父子,爷俩相视后是放声大笑,爷俩争到一块去了,能特么不乐吗?抖了抖衣袖后,李世民淡笑道:“哎呀,人说今生父子、前世冤家,这父子二人抢到一块的时候可不多!高明,你说是不是!”

“父皇说的那的话,儿臣怎敢与君父争抢。只是高昌与高句丽不同,万里朔漠,滚滚黄沙,确实不适合銮驾轻临。

而且高昌还是儿臣扶植的,这难免有失察之罪,儿臣愿意戴罪立功,亲自率军攻灭高昌,擒下麴智胜献于阶下。”

看到儿子得了便宜还卖乖,李世民不由的笑骂道:“你小子想的美,麴智胜那破坏了朕的东征大计,给朕添了堵,朕还让你能带兵出去逍遥?开什么玩笑,朕告诉你想都不要想,不仅门没有,连窗户都没有。”

“朕憋在长安出不去,你就在这陪着,哪儿都别想去!你手里的差事还不够多,不够忙?那行,朕让中书省把文书都转到明德殿去,反正你年富力强,有的是精神头。”,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他,十分不厚道的推卸着责任。

“别别别,那些奏本还是您留着吧,儿臣可不敢无缘无故的越俎代庖,这不规矩,也容易惹闲话。

如果您让儿臣率军出征,儿臣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高昌全境四十六镇,一举打通东西交通的枢纽,占据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

高昌的地理位置特殊,其国盖车师之故地也。南接河南,东连炖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且已经经历了四个汉姓王族的统治,占领高昌不仅可以保证通商道路的安全。

其下辖的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洿林、新兴、由宁、始昌、笃进、白力等四十六镇,更是汉化以久,我唐军攻占之后立刻在那里推行汉化,在西域中稳稳地扎一枚钉子。

并且,高昌的邻国西突厥,李承乾还掌握着阿使那步真的五万铁骑军,有了这支生力军的策应,可以动用数量最少的唐军,取得最大的胜果,这不是挺好的事吗?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今天这个结果本来就是个必然,麴智胜当初让唐军的整训人员退出高昌时,李承乾就打算再次发动一场政变,扶植年纪小的麴氏王族为王,借助其弑杀麴文泰的名头,把麴智胜踹下来。

可皇帝却说,无故煽动邻国政变,有失上国风范,也容易给其他国家留下恃强凌弱的印象,起到逆反心理,人人都防着大唐,那这天朝上国的名声可就毁了。

“别跟朕扯这些没有用的,朕打了一辈子仗,还能不知道攻占高昌的好处?这么个撮尔小国,朕的将军们随便拽出来一个都能打小来,就不劳你这位太子亲自征讨了。”

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承乾也好,其他人也罢,派谁去都没差;可他就不想让李承乾去,凭什么自己一有动作就出岔头儿,而李承乾总是捞着仗打,这太不公平了,自己儿子也不行啊。

“父皇,您听儿臣解释,您看这图上画的很明白。......”,还不死心的李承乾,拿了一份西域地形图,厚着脸皮推销自己的作战思想,可李世民根本就不听,两眼一眯就是抱着膀子摇头。

“陛下,你们父子俩谈什么呢,外面的人连膳食都不敢送,要不是臣妾来看看,还不知道你们没用膳呢!”,长孙皇后看到父子俩人奇诡行径后,面带疑惑的神情好奇问道。

“哎,观音婢来的正好,来,朕与你好好说说你的宝贝儿子又想出去折腾了。”,对长孙皇后招了招手,李世民就把他要引军攻占高昌的事说了出来。

看到长孙皇后的眉头紧缩,李承乾的脖子赶紧一缩,心中对皇帝的“鄙夷”也就更多了,有这么干的吗?说不过就找家长,当您老人家是先生呢!

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原则,给两位至尊行了一礼之后,李承乾匆忙转身逃离了大殿,他可不想在这被长孙皇后拎耳朵,太丢面子了。

看着李承乾落荒而逃的背影,李世民不由的打趣道:“观音婢,朕一直听人说慈母多败儿,可你呢,慈是够慈了,却也把高明吓了个够呛!要知道咱们这个长子,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哦!”

“陛下莫要打趣人,这孩子是孝顺,所以对臣妾甚是恭顺;哎,儿大不由娘了,他也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了,臣妾不能像以前一样拎他的耳朵了,是该留点颜面给他了。”

李世民心里清楚,长孙皇后嘴上不提赞不赞成太子出战高昌,可心里是不愿意的,只是碍于后宫不得干涉军国重事的规矩,所以才在态度上表示的很模糊。

“观音婢,放心吧,这次的场面不大,朕是不会让高明出战的。”,话毕,李世民还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让她安心一些。.......

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间的友谊!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七百三十二章 秃尾巴鹌鹑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计划之仓皇逃窜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五百零九章 苍天饶过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称心如意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前会议第六百七十六章 来,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祸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们,给老子放尊重一点!第七十四章 岷州终战(1)第二百五十七章 来,本官给找个爹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子就打你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行,上眼药来了吧!第六百九十四章 别有洞天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战(3)第四百二十四章 魏王抢亲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三百零八章 女人嘴,骗人的鬼第三十六章 出使风云(2)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头蛇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并治,两手都要硬第二十九章 让法律有尊严第九百零八章 手脚干净的“贼”!第九十七章 战事初开 先失要地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别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饶的道爷!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唐运动会(一)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绑了个爹回来?(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说话不算话的李世民第四百零九章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四十四章 大安宫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爷,您的事儿发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个坏怂啊第九十三章 争粮打井(3)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神计划 (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儿臣赌他们的脑袋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动手不动口第八百三十五章 刘员外!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要清高,活受罪!第九百八十四章老子就不上套!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赏口汤喝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三百八十五章 论补脑的重要性第八百四十三章 瘫子?第一章 初临贞观第八十九章 含风殿议事(1)第八百四十章 错综复杂的贺兰山!第十五章 找头猪来组队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战东谷口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祸首是你们!第九百四十七长孙之殇!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这老不死的咋又来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颓废中的希望第七百三十一章 狗起秧子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萧瑀的险恶用心(3)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尸迎宾第三百六十一章 咋地,你特么还想开直播啊!第七百零三章 汝戏百姓,吾戏汝命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场降职记第四百章 校场记事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条(一)第八百九十章 没想得那么简单!第八百九十六章 师生之谈!第六百七十三章 贞观十三年的第一场雪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为汉的方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八十八章 视察书院工程第九百四十九章 风,萧萧兮!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爷,您圣明啊!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渔利的李恪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后手第六百四十章 让你死的心服口服第四百二十六章 开天辟地的李世民第八百三十六章 他在那?第八百八十四章 长孙冲的发现!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样的北巡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层层封锁啊!第三百四十九章 痛哭流涕的李佑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第七百八十二章 傅奕的担忧!第八十五章 新任司马刘仁轨第三十六章 出使风云(2)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这老不死的咋又来了?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侯君集吓尿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给皇帝献给美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自作多情的太子第三百零三章 殿下,你也整一个呗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子就打你了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给我一个好的理由!第八百章 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第五百四十一章 事情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章 初临贞观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四十八章 灭蝗进行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