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绝不和亲!

公孙混邪此刻,恨不得将自己的顶头上司:典客王恢硬生生咬碎!

作为隶属于典客之下,唯一直属部门的首官,公孙混邪这些年,其实算不上混的太好。

——典客,顾名思义,就是负责长安朝堂与内外‘客人’联络的属衙。

于内,是关东宗亲诸侯;

于外,则是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以及东北方向的马韩、芥子朝鲜,乃至西南方向的夜郎等百夷。

想想也知道:关东宗亲诸侯,在三四年前都敢直接起兵武力对抗长安中央了,自更不会将典客这么个清水衙门放在眼里。

至于外部,西南百夷不在汉室的任何计划之内,东北朝鲜半岛亦然。

南方百越,不需要典客发挥任何主观能动性,北方匈奴,则和关东诸侯类似——甭管打不打得过,凡是和匈奴人打交道的事,都是整个长安朝堂一起去应付,单一个典客根本应付不过来。

强的管不了,弱的没必要管,也就是的典客属衙,成为了如今汉家九卿之中,最尴尬、最势微的属衙,且没有之一。

就连宗正、奉常,人家起码还有点正经工作要忙;

反观典客,也就是在匈奴、百越来使时,需要负责一下招待。

至于关东诸侯?

不好意思,人家是宗亲,归宗正管……

身为九卿的典客尚且如此,隶属于典客门下,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尤其还是专责联络外藩的典属国,自然更是尴尬的不行。

如今汉家,那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外藩’?

除了西南夷,那也就是接了汉家王印的南越、闽越、东海等国了。

这些岭南百越之国,除了各自遣送质子来长安外,三五年都未必会派使臣来长安一回。

故而,公孙混邪这个典属国的日常工作,也就局限于关心一下百越质子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学习。

这样的日子,对于上进的人来说是煎熬,但对公孙混邪这样的咸鱼派降臣而言,却是再好不过的清水衙门。

再加上当年吴楚之乱,儿子公孙贺也跟着自己去平乱立了武勋,而后被孝景皇帝塞进了太子宫,就更让公孙混邪丝毫不担心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未来了。

——我虽然是九卿下属,但我已经封侯了!

——而且还是实打实的军功武勋侯!

——只等上司挪窝,我就必定是九卿!

虽然是典客这样手无实权的九卿,但那好歹也是九卿不是?

该有的银印紫绶,中二千石的秩禄,还有诸侯王相级别的待遇,怎都是少不了的。

再加上我儿子,那可是太子的潜邸元从!

日后太子坐了大位,我儿在太子身边水涨船高,俺家还能不跟着鸡犬升天?

这样的想法,从其子公孙贺被纳入太子宫的第一天开始,便始终存在于公孙混邪的脑海中。

直到今日,自己因为上司王恢几句看似有理,实则暗藏祸心的鼓动,便在这场朝议中站出了身,公孙混邪才终于反应过来:儿子公孙贺,并不是自己,乃至家族的免死金牌。

真犯了事,该死还是得死!

而且非但无法借助儿子公孙贺,在刘荣心中的地位免罪,反而还会连累儿子、毁掉儿子的前程!

公孙混邪悔啊……

越是悔,看向王恢的目光,便越多了几分狠厉!

而在公孙混邪如此剧烈的立场变动之后,殿内公卿百官纵是再愚笨,也终究还是反应过来了。

“陛下,这是在辨明敌我啊……”

“——借着朝那塞之危,诈出那些立场偏向于东宫,甚至偏向于让陛下暂归幕后,以待加冠亲政的奸佞小人!”

“嗯……”

“典客王恢,当是其中之一了;”

“却是可怜公孙混邪,本就是降臣,今又……”

如是想着,刘舍不由得稍侧过身,略带怜悯的看了看殿中央,正朝着刘荣跪地叩首,却仍不忘从腿侧,朝身后的王恢投去记恨目光的公孙混邪。

而后,刘舍便步履沉重的站出身,对刘荣拱手一拜。

“陛下。”

“朝那塞之危,或许还不至危在旦夕的地步。”

“但此战之胜负得失,在臣看来,恐怕也已经很明显了。”

“——对我汉家而言,最好的结果,也不外乎将匈奴人挡在朝那塞外,北地、陇右二郡,不为匈奴北蛮掳去一草、一木。”

“最坏的结果,则是匈奴数万精骑兵临箫关,关中震荡,天下不安……”

见刘舍站了出来,刘荣心里也清楚:今日这一手打窝,已经打不出其他的大鱼了。

典客王恢为首,典属国公孙混邪被当枪使,再加三五个千石级别的小虾米——这,就已经是今日的全部成果了。

窝已经惊了;

继续打窝,也不大可能有蠢货上钩。

反倒是东宫太后,可能因为刘荣如此明目张胆的排除异己,而对刘荣生出不满。

适可而止的道理,刘荣不至于想不明白。

故而,刘舍刚把台阶地上,刘荣便也就顺坡下驴。

“魏其侯身怀恶疾,虽不甚碍事,然早已不能领军出征。”

“——典客为当朝九卿,却连如此大事都不曾知晓,实在是让朕大失所望。”

“就让典客在家中休息几月,好生疗养一下心神吧。”

“等养好了,再回来做朕的典客。”

话说的好听,潜台词却也是一目了然:养不好,就哪凉快哪呆着去!

我汉家,不需要这种愚蠢的九卿!

殿中央,听着刘荣在‘朕的典客’四字上咬下的重音,王恢又如何不知自己的图谋败露?

一遍懊恼着自己的选择,一边思考着解局之法,便在殿内郎官的‘护送下’退出殿室,垂头丧气的走出未央宫,便径直朝着长乐宫而去。

——阵营选择已经确定,王恢唯一的选择,便是一条路走到黑。

但宣室殿的朝议,却并没有因为王恢的离开,而受到哪怕半点影响。

至于公孙混邪,终归是自己潜邸心腹的父亲,又是和匈奴混邪部沾亲带故、义渠第一个站出来归降汉室的贞节牌坊;

刘荣便也就没再过多为难,只提醒公孙混邪一句‘多和儿子聊聊天’,便让公孙混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刘荣如此恩典,公孙混邪自然是三叩九拜,更是眨眼间便哭成了泪人。

御榻之上,刘荣却是没再多纠结这一小插曲,而是顺势提出了早些年,孝景皇帝原本想做,最终却没来得及做的事。

“朕意,更改九卿官名。”

“——改典客,为大行;

——廷尉,为大理;

——内史,为大农;

——奉常,为太常;”

“另改郡守为太守,改郡尉为都尉,一应规制无有变动。”

“此,乃孝景皇帝欲为,而未能为之遗志。”

“诸公若无异议,便不日草拟诏书,以颁天下。”

这一议题,倒是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

一来,如今汉室先皇大行、新君继立,‘先皇遗愿’这四个字的含金量,依旧还处于保质期内。

再加上这一变动,并非针对汉家现有的体制,而仅仅只是给朝中部分九卿,以及郡国主官换了个官名,根本影响不到什么。

二来,便是刚才的事,难免让殿内众人心中,生出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般的本能惊吓。

——谁知道刘荣来这一出,会不会是又一次打窝钓鱼?

反正无伤大雅,刘荣更是把孝景皇帝给搬出来了,还是别站出来自讨无趣了……

于是,刘荣针对九卿的官名更改,以及郡国主官的官名更改,便很快在朝议之上三读通过。

汉家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也算是在这一刻彻底定了下来。

——丞相桃侯刘舍;

御史大夫建陵侯岑迈;

太尉闲置;

——大农(内史)田叔;

大理(廷尉)赵禹;

中尉卫绾;

太仆直不疑;

少府石奋;

大行王恢(暂定);

宗正刘辟强;

郎中令汝坟侯周仁;

太常暂无。

有这么个小插曲缓和氛围,再说回北墙战事,殿内百官的反应相对就沉着冷静了些。

尤其是在刘荣端坐起身,问策于殿内众人时,也终于没有显眼包站出身,说朝那塞岌岌可危、郦寄德不配位,不可谓车骑将军之类。

只是话题,终究还是回到了刘舍方才,那一方相对客观的表述之上。

“自有汉以来,我汉家与匈奴交战,便总是这样的结果。”

щшш¸ TTKΛN¸ C〇

御榻之上,刘荣面色严峻的道出一语,旋即便看向殿中央的丞相刘舍。

“正如丞相所言:匈奴大举来犯,对我汉家而言最好的战果,便是匈奴人没能驰掠我汉家边郡、抢掠我汉家之民。”

“可最差的结果,却动辄是边墙糜烂、损兵折将,更甚至直接就是都城告危,天下震荡!”

听出刘荣语调中的愤愤不平,刘舍也是深吸一口气,略显无奈的缓缓点下头。

“陛下所言极是。”

“也正是因此,自太祖高皇帝以来,我汉家的每一代先皇,都只得通过和亲的方式,来断绝匈奴人大举入侵的念头。”

“——因为和亲,同样可以让匈奴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比费心费力的派兵叩边,要省时省力得多。”

“匈奴人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汉家也凭着一批财货,而避免了调兵遣将,乃至与胡蛮对峙边墙的损失。”

“两方皆大欢喜,和亲之制,便也就此沿传至今……”

刘舍一番话,只惹得刘荣心中,本能的涌现出一阵浓烈的屈辱,以及压抑不下的恼怒。

——和亲!

放在哪朝哪代,甚至是为后世人所不齿的大怂,都绝对是会让华夏之民感到屈辱的丑事!

但在如今汉室——在后世人口中‘独汉因强亡’的汉家,和亲,却是现阶段的汉家在应付匈奴人时,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便如刘舍所言:如果打起来,匈奴人要调兵遣将,费时费力,能抢到手的,却只是边墙苦哈哈的汉农些许米粮,外带上他们自身。

——奴隶,是匈奴人强大的根本。

掠夺人口,是匈奴人强大的根基。

但汉人刚烈,就算是到了万不得已,也有的是以死明志、宁死不屈的铁血!

所以对匈奴人而言,派兵驰掠汉边,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的。

可若是和亲?

付出不过一纸国书,外加一张随时都可以撕毁——甚至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遵守的盟约,便能得到远甚于掠夺所得的物资,何乐而不为?

对于汉家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就拿此番,车骑将军郦寄率兵驰援北地距离:眼下,郦寄麾下五万多兵马,每个月光是军粮消耗,就达到十万石之多!

饶是刘荣泽及天下,将粮食的价格打了下来,却也还是让郦寄所部每个月的军粮消耗,达到了数百万钱。

若真打起来,三五个月都还算好的——打个一年两年,那也不是没有过的事!

如此说来,郦寄所部在这场战争中,光是粮草就要消耗大几十万石,价值上千万钱。

可若是和亲呢?

按照往常的惯例,汉匈和亲,匈奴人会赠送汉天子个位数的马匹、金器;

汉天子也会送出个位数的汉家特产,如锦、纨、剑之类。

顶多也就是外加几百石茶,以及几万石粮食——就这,都还能美其名曰说:汉匈兄弟之国,弟弟听说哥哥吃不饱饭,就送粮食接济了一下。

屈辱吗?

很屈辱;

但很划算。

天子屈辱,百官羞愤,朝堂威仪不在;

但对汉家而言,很划算……

“丞相认为,此战过后,我汉家还要如过去那般,与匈奴和亲结盟?”

短暂的沉默之后,刘荣淡然一语,却引得殿内百官公卿一阵长吁短叹,就好似人均碰到了一个对付不了的恶霸。

良久,终还是刘舍强忍屈辱,神情哀疮的上前一步,对刘荣再一拱手。

“我汉家历代先皇,皆奉行和亲安胡,以图休养生息之策略;”

“其原因,陛下不会不明白。”

···

“太宗皇帝曾说:和匈奴人和亲,是因为汉家还没有和匈奴人决战的力量,而且还有宗亲诸侯作乱于内。”

“而今,关东宗亲诸侯,虽然被孝景皇帝基本妥善处置,但我汉家的力量,恐怕依旧不足以在和匈奴人的对抗中,确保必胜。”

“故而,臣依旧认为:今我汉家,还是应当以和亲为主要方略,继续积攒力量,以待将来……”

刘舍话音落下,殿内公卿百官无比是神情复杂的低下头,却没有哪怕一个人站出来反驳。

——这是事实。

刘舍所言,字字句句都是客观现实。

你可以说刘舍不够铁血,但绝不能说刘舍在颠倒是非。

在这场朝议之前,有人与聊过在这个议题之上,或许会有愣头青站出来反对。

过去这些年,类似的事,也曾不止一次出现在朝议之上。

但没人料想到:这个站出来的人,居然会是历来以老成、持重的形象示人,政治手腕更是愈发老练的天子荣。

“朕以为不然!”

“朕以为,今我汉家,已经到了绝不可再同匈奴和亲,绝不可再忍气吞声的时候!”

···

“丞相老成谋国,朕不责怪。”

“但今日,便叫朝中诸公,乃至天下万民知晓;”

“——凡朕在位一日,我汉家,便绝不与米粮一粒、布帛一尺,于北蛮匈奴!”

“若战,便战!”

“败,便再战!”

“只无论如何,都绝不可再有人,复议和亲之事!!!”

第264章 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第271章 爵酬英雄,禄赐忠臣第318章 决战前夕第301章 就先这样吧第107章 梁王,也是藩第51章 窦氏呼?吕氏呼?第227章 开战!第260章 拆分内史第207章第222章 不远了第238章 宗祠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歇一天第8章 命可真好第231章 顶级映射第77章 我乏了第274章 汉家,不能只有一个程不识第56章 母亲啊母亲第117章 寡人是在颁王诏!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26章 朕!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135章 奏对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170章 穷酸好武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35章 工业进程(防盗半小时)第262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第318章 决战前夕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153章 长安急报!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268章 削藩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24章 就是绑,也把太后给孤绑来!第306章 养兵千日第141章 啥事儿来着?第132章 龙凤争鸣(上)调整一下状态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33章 龙凤争鸣(下)第5章 登门赔礼第93章 儿,斗胆第39章 降维打击?第252章 英烈之后?第155章 这一次,是皇帝错了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50章 单于庭第1章 瞎眼老寡妇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6章 困兽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3章 窦王孙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10章 郅都,没有担当啊第107章 梁王,也是藩第252章 英烈之后?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36章 儿行千里第79章 雏凤初鸣第43章 丞相失势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26章 朕!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57章 区区中郎将而已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国?第264章 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第106章 天子启的怒火第320章 卫青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142章 啊这?啊???第317章 秦关:高阙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204章 栗氏明智?好小众的字眼第309章 武夫当国!第65章 朕觉得不对劲!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20章 卫青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64章 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第49章 孙儿,当真错了吗?第93章 儿,斗胆第234章 进退两难呐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0章 诸吕故事第69章 朕,变了吗?第28章 给你脸了是不?第35章 汉少府第163章 哪儿都有你馆陶主!第51章 窦氏呼?吕氏呼?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