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死灰复燃

第256章 死灰复燃

刘荣的强硬态度,让整场朝议都陷入了僵局。

——刘荣很硬气。

用后世人更喜闻乐见的言辞来描述,便是没跌份,好样的!

然并卵。

刘荣强硬也好,软弱也罢——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如今汉家,依旧没有完成,甚至是都没有正式开始骑兵部队建设。

一天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集群,汉家在面对匈奴人时,便一天存在着骑兵队步兵的天然克制。

有汉至今五十余载,汉家为什么始终处于战略劣势地位,始终无法改变战略防守姿态,转而改变为战略进攻?

答案,不外乎兵种克制四个大字。

匈奴骑兵,就算没有高桥马鞍,也没有双边马镫,也能凭借自幼在马背上磨练出来的精巧骑术,确保自己在马背上的战斗力和机动力。

而草原和山川丘壑林立,地势此起彼伏的中原不同:除了祁连山、狼居胥山等寥寥几处,便基本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如果是城池攻守战,又或是依托地势的攻坚战,那汉家——乃至华夏文明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拍着胸脯说:没人比我更懂攻城/守城、攻坚/守坚;

但在平原上摆开架势,大刀阔斧打一场野战,甚至是追逐战、拉锯战?

恐怕华夏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也都会坦然说上一句:如果没有骑兵,那我打不了这样的仗。

——在平原,骑兵对步兵的兵种克制,几乎能达到冷兵器时代的极限。

你冲,他散;

你追,他退;

你停,他扰;

你退,他咬;

你累,他围。

就好比秃鹫——明明没多少战斗力,但只要他在野外盯上你了,刚好你有断水断粮,体力不支,那你就别想着留全尸。

这,才是如今汉室,在汉匈双方战略当中,始终处于战略防守姿态的原因所在。

——打不出去啊!

有城墙还好,起码还能守一守,撑一撑,反正匈奴人的骑兵也没法冲上城墙;

策马疾驰到城墙下,终归还是要下马爬梯子、终归还是要‘变’成步兵。

但若是汉家主动派步兵出了边塞,到了草原?

嘿!

且不说那一望无际,且几乎没有参照物的草原,能让汉家出多少个迷路将军;

单就是匈奴人如跗骨之蛆般的尾随、侵扰,就足以让每一支北出边塞的汉家步兵集群崩溃。

人家四条腿,想追伱也追不上;

想跑你还跑不掉。

也就是躲进城内,凭着城池守一守,逼匈奴人下马登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这个样子……

故而,汉匈双方之间的战争,打不打,在哪打,什么时候打,打多久,基本全都是匈奴人说了算。

——匈奴人来入侵边墙了,那就得打;

——匈奴人入侵了哪里,就得在哪里打;

——匈奴人什么时候来,就得什么时候打;

——匈奴人不想打了就走,汉家想留也留不住。

后世人常说:真正让人感到惊悚的,是看不见的鬼怪。

又或者应该说:只有千日当贼,没有千日防贼。

打一场半年时常的中规模战役,汉家能砸进去三到五年的税赋收入;

但一次和亲,却只需要汉家付出个把月的税赋收入,又能大概率确保边墙三两年太平。

怎么选,从利益的角度上来讲,可谓是一目了然。

但刘荣今日的表态,显然表明这件事,在刘荣眼中,并非是可以单纯出于利益立场去看待的……

“那也不行!”

“——朕受命于天,代天牧民,治下子民辛勤劳作所得之粮税,怎可与胡蛮为虎作伥?”

“绝不!”

“朕,绝不和亲!!!”

···

“花钱怎么了?”

“——不用国库管!”

“凡战事耗费,皆出少府内帑!”

“朕宁愿花万万钱——宁愿每年都花上数以万万钱,买我汉家之民膝盖不软,脊梁不弯!!!”

御榻之上,刘荣负手而立,满含盛怒的发出这一声宣示;

旋即便面带激昂之色,望向少府石奋所在的方向。

“少府?”

被这个情绪状态的刘荣点到,石奋也不迟钝了——当即便出身一拱手:“禀陛下。”

“臣与少府,又朝中诸公核算:此番,车骑将军部将士五万余,若能在春三月钱班师,军粮、辎重用度,及战后的赏赐、抚恤耗费,便不会超过至多十万万钱。”

“而今少府……”

说到这里,石奋稍有些迟疑的看了看左右,又略带祈求的抬头望向刘荣。

见刘荣毫不迟疑的对自己点下头,石奋也只得恭顺道:“如今少府内帑所存钱、粮,还能支撑这样的战争,约莫四十余次……”

嘶~~~~

石奋话音刚落,殿内百官公卿顿时齐吸一口凉气,愣是把宣室殿都弄热了三二分。

而石奋寥寥数语,所透露出的信息量,却是在无数人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四十余次!

像这种耗费十万万钱左右的战争,少府内帑还能支撑起码四十次!

这岂不是说,少府内帑如今的库存,总价值高达四百万万钱?!

四百万万钱……

什么概念?

托当今刘荣的福,如今汉家,粟作价三十钱左右每石。

就这,还是刘荣法外开恩,给粮商们留了点牟利空间的价格。

若刘荣铁了心,二十七八钱,乃至二四十五钱每石的价格,也完全不会违背如今汉家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

而今汉家,将长城以南、五岭以北,西南夷以东、东海以西的所有百姓民加在一起,大致是两千七、八百万——将近三千万口。

这不到三千万人每年的口粮消耗,大致在七万万石粟,总价值二百一十万万钱上下。

换而言之:如今少府内帑的库存,能养全天下人——养三千万人口两年饱腹……

“怎就是少府内帑呢?”

“为何,就不是相府国库呢……”

一时间,无数人捶胸顿足,恨不能身具通天之能,将少府那总价值四百万万钱的钱粮物资,神不知鬼不觉的划入国库账下。

原因很简单;

——国库,作为丞相府掌控下的国家资金储备库,其内储存的每一枚铜钱,都可以,也必须用到公务之上。

如修个路、造个桥,又或是挖个渠、平个山,乃至于官员俸禄,都是取自国库。

简而言之,国库是外朝的钱,天子虽然不至于无权过问,却也无法阻止外朝将国库里的钱,用到合理的政务之上。

但少府内帑却不同。

少府内帑,之所以带个‘内’字,便是因为少府内帑,和外朝全然没有半点关联。

若是皇帝贤明一些,将内帑用于赏赐百官、公卿,支援军械整备,甚至是补贴军队,朝堂内外都还得感恩戴德,谢天子‘慷慨解囊’,自掏腰包帮助国家。

若昏聩些,无论是寻仙问道,还是寻花问柳——又或是封禅泰山,到处撒钱,外朝也没人能挑出天子的不对。

就算天子拿着整个内帑,去讨好一个残花败柳的烟尘女子,外朝也只能劝皇帝:陛下这不体面啊~

陛下注意身体啊~

别染上脏病啊~

要注意节制啊~

但绝对没人会劝天子:别浪费钱。

因为管不着;

天子怎么用少府内帑的钱,外朝压根儿管不着,也根本没有管的立场。

而这,也正是刘荣今日,之所以敢如此强硬的表示‘自朕以后,汉家再不复行和亲’的底气所在。

——这份底气,是刘荣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以及刘荣的父亲:孝景皇帝刘启,先后两代明君励精图治、省吃俭用长达三十三年之久,才好不容易给刘荣攒下来的。

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拿着这笔汉匈决战经费大兴土木,极尽奢靡,漫天遍野装十三;

等要打仗了,又从农户手里抠税当军费。

但刘荣说过很多次;

朕,不是那未冠而立的汉武大弟……

“北墙战事,早在车骑将军出征之前,朕就已经同朝中诸公、诸位将军议定。”

“——议定!”

“定了!”

···

“这场仗,车骑将军怎么打、派谁打、在哪打、何时打——朕一概不管。”

“该交代的,朕都早已交代给车骑将军。”

“——有违朕意,没有做好朕交代的事,朕于车骑将军自有处置。”

“然大战——尤其国战在即;”

“再有轻言换将者,便莫怪朕以动摇军心、蛊惑人心,居心叵测降罪!”

丢下这么一句杀气腾腾的话,刘荣便猛然一拂袖,阴恻恻在殿内扫视一周,旋即便头也不回的朝着后殿方向而去。

而在刘荣离开之后,殿内百官公卿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是没有一个人站出身来,提醒大家接下来该干什么。

“陛下如此少年热血……”

“咳咳咳;”

“这,可如何是好啊?”

···

“胡蛮势强,陛下为何不暂避其锋芒,休养生息,以待将来?”

“万一大战,更是是决战将起……”

“岂不就是在赌国运嘛~~~”

“唉!”

意识到刘荣不再会像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那般,以和亲稳住匈奴人,争取发育时间作为方阵,有相当一部分老臣捶胸顿足,为刘荣的年少轻狂感到一阵焦躁。

也有人忧心忡忡的低下头,考虑起此战结束之后,该如何为刘荣把屁股擦干净——在确保刘荣不堕天子威仪的同时,有尊严的同匈奴人再行和亲。

毋庸置疑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刘荣今日的强硬,只会成为日后,边墙战败时,刘荣打在自己脸上的巴掌。

刘荣今日有多强硬,彼时的巴掌落在脸上,便会有多疼。

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边墙的程不识,根本无法在匈奴右贤王手里讨到便宜;

每一个人都坚信:战争结束之后,匈奴使团还是会趾高气昂的来长安,耀武扬威的羞辱汉家君、臣一番,然后带走一位娇滴滴的宗室女,以及一大批草原上的稀缺物资。

没人把刘荣的威胁放在心上;

几乎没有人,将刘荣那句‘不许再提和亲’放在心上。

却不料朝议结束之后当日,改名为大理的原廷尉属衙,便开始了一场六百石起步,上不封顶,且专门针对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贵戚的缉捕行动。

究其原因,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尊天子诏谕’六个大字……

·

·

·

·

·

未央宫,温室殿。

那场供刘荣龇牙,在朝堂之上亮出自己爪牙的朝议,已经过去了足有十余日。

边墙战事焦灼;

匈奴人没能跨越朝那塞,程不识也没能减小本部将士的伤亡。

短短十数日,朝那塞近万守军,死伤者便也将近四成!

若非车骑将军郦寄的一万援军感到,朝那塞怕是都撑不到战争爆发后的第五日,便要宣告破碎。

而在朝堂中央——在那日的朝议结束之后,刘荣便授意诏谕,开始了一场范围极广、打击力度极大的抓捕行动。

旨在将那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软脚蟹关进诏谕,免得动摇长安人心。

一开始,赵禹三日一朝未央,向刘荣汇报抓捕了多少千石以上的‘重臣’;

短短数日之后,赵禹开始每日一朝,向刘荣汇报哪位比二千石有嫌疑、哪位真二千石有实证。

到最近几日,倒是没有多少长安朝堂的朝臣百官、功侯贵戚下狱了。

但看着手中,那份写满关东郡国官员的缉捕名单,刘荣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饶是早知赵禹是个要政绩不要命的狠人,也不免一阵眼皮狂跳。

“梁内史……”

“韩、安国?”

面色颇有些古怪的一问,却见赵禹面色淡然的点下头:“梁国内史韩安国,于岁末奉诏入京述职,至今都未曾离去。”

“前日晚间,韩安国受邀参加平阳侯府的酒宴,酒后狂言:陛下年少智短,不知和亲之内外缘由、利害;”

“平阳侯不敢多言,当即命人送韩安国回府,韩安国却仍喋喋不休,直言此番——乃至二十年内,汉家皆当行和亲安胡之策。”

“韩安国还说:若二十年内,汉匈果真决战,则我汉家,几必败无疑……”

听赵禹说起韩安国获罪下狱的全过程,刘荣只不由得陷入一阵漫长的呆愣之中。

许久,才怪笑的摇摇头,负手叹息道:“死灰复燃吗……”

“嘿;”

“逃不过的宿命啊~”

···

“走吧;”

“随朕,去看看我汉家日后的大农令。”

“——快些。”

“朕,可不想错过那‘死灰复燃’的名场面……”

第112章 番外:黄粱一梦第287章 又一个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34章 进退两难呐第162章 记住了?调整一下状态第237章 高炉炼钢第38章 秦老匠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72章 天赋异禀的中山靖王第324章 试探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够格吧?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45章 儿臣刘彭祖,昧死百拜!第174章 周亚夫,你不高兴啊?第328章 王朝周期律?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18章 决战前夕调整一下状态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仪事!第8章 命可真好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98章 陛下口谕!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68章 好戏,开场了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4章 真打呀?!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结束!!!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276章 嫁为天子妇,为汉椒房主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235章 工业进程(防盗半小时)第301章 就先这样吧第26章 皇长子手眼通天?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53章 长安急报!回家晚了第281章 游牧之民的噩梦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06章 天子启的怒火第260章 拆分内史回家晚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48章 皇祖母,误会了第5章 登门赔礼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睡一觉第110章 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8章 秦老匠刚落脚第255章 绝不和亲!第236章 为什么不列装?第192章 不该杀吗!!!第304章 报仇!雪恨!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266章 言于朝,则斩于阙!第182章 你的葬礼,孤亲自操办第17章 梁《孝》王第111章 寡人已为东帝,尚何谁拜?第147章 好小子!第32章 埠(b)响丸辣第253章 浓眉大眼天子荣第264章 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第320章 卫青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292章 蒙王?第50章 有样学样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199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明天开始恢复更新第100章 少府自己选第237章 高炉炼钢第188章 皇帝,杀了我儿子!第52章 瓷器成第77章 我乏了第86章 王孙,且去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3章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47章 好小子!婚假第309章 武夫当国!第269章 王孙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第275章 落毛的苍鹰?第86章 王孙,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