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京城流血夜(下)

百个地痞模样的人,见对方人多,逡巡不敢进。后活起,有些人胆子大了,横下心挥舞着菜刀杀了过去。有一个带头的,就有跟脚的。几百个地痞高举菜刀、铁锤,嘴里发出野兽般的叫喊,杀了过去。

那个少年也不惊慌,带着人后退,退入了胡同里面。有些痞子见状,就跑到了无人看守的店铺去抢钱,有些皮子想先把对面的人打倒,这下几百人的队伍马上就乱了起来。那少年见了,大喊一声“打”,后面的家丁齐刷刷上来几十个,抡圆了铁锨就打。顿时把前排的地痞放到十几个,这些家丁打完之后拖着铁锨齐步退下,后面一排又抡圆了开打。几个回合下来,那些地痞已经被放倒了大半,剩下的见事不妙都逃之夭夭。

等到军队开来的时候,领头的军官发现,最有钱的这条街,竟然没有任何损失。不由对领头的人刮目相看,等到他看见领头的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更加惊讶。“这位小公子,叫什么名字?”

那个少年扬起头,努力的装出大人的样子:“我叫乐松生,不知将军大人贵姓大名。”领头的军人有些尴尬:“你叫我常火烛好了,我现在还不是将军,但是以后会当上将军的。”

看看其他地方还是火光冲天,也不在多说带了人马就去灭火。

1897年519日的暴动,造成地伤害实在巨大。满人直接承受了这些伤害。据事后分析,在5月

而且,令赵刚也想不到的是,在群众的鼓励下,出现了一股危险的扩大化倾向。只要是满人出现,就会有人喊打,有些人甚至提出了将满人灭绝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悲剧出现了。军警、民众到处搜捕满族人,只要是听见把“肉”说成“又”就杀,毫不手软,只杀得血流成河,三百年的民族仇恨一旦爆发是非常可怕的。很多满族人都隐瞒自已地民族属性,满族人数量剧降。

而可以控制事态的几个大佬都装糊涂,乐得看见满族灭亡,都袖手旁观。这种血腥的屠杀引起了各国的惊恐,纷纷致电北中国外交部询问此事。感觉到事态严重的唐绍仪马上给赵刚去电,说明了目前发生的一切。

很快的,赵刚回电“收购满人,一个情况良好的满人收购价两。”就是这一封电报。就了无数满人的命,而且更巧妙地是,财政部打白条给这些人,等到事情平息下来之后。按照当初留下的地址。将得钱最多的一千个人全部捉拿归案,倒是破获了很多积年大案。

流血之夜过去了,但是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以后中国都会被这个流血之夜所刺伤,有时候不能饶恕别人就意味着不能饶恕自己。肉体消灭虽然痛快,但是一旦角色发生变化,被屠戮者变成自己地时候。始作俑者终于开始发现这种政策的问题,只是这个时候多半已经无法回头,一场大悲剧再次上演,而社会的资源就这样一次次的内耗。

北中国政府用几十万颗人头确定了自己地权威,原本有些首尾两端的人,马上明智的作出了选择。原本不愿意为北中国出力的人纷纷积极起来,北中国本来有些停滞的国家机器,开始加速运转。

新的官员制度实行了、新的行政制度出来了、新地农民制度出来了、新的商业制度也出来了、几乎是一夜间,原本推行了半年都毫无进展的新政,在一周之内到位了。不得不让人感慨血腥执法的威慑力量,就连赵刚也是极为心动,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赵刚是非常了解这种执法的坏处的,靠屠杀是不能建设一个新中国的。

1897年6月1日...|.政策正在紧张的研讨中。

早在1894年,赵刚就开始改革村治政”是提倡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要”是种棉、造林、发展牧畜。1895年,赵刚又提出了“土地村公有”的基本设想即“土地公有私种,凡属农民生则自种,死则归公。”力图实现“人群之真富真强真文明。”为了实现他提出的农村改革设想,赵刚主张实行“村本政治”,

村为政治本位,设立村长、村副和村公所,每一编村设若干闾,每闾五邻,每邻五户,闾有闾长,邻有邻长。以村、闾、邻的行政力量,推进农村建设。

1896年89月~.了“土地村公有”的主张,并制定出《土地公有案办法大纲》。其办法是:第一,除宅地坟地外,举凡私人及祠庙之田地山林池沼牧地等,均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估价收买全村土地为村公有。第二,由村公所就田地之水旱肥瘠,以一人能耕之量为一份,划为若干份地,分给18岁至58岁之

58岁的村民,将原领之田缴还村公所;兵役期内的村民:本村耕农平均代耕;死亡、改业、放弃耕作、迁移、犯罪已判决者,收回其耕地。第三,农地经营,如经村民大会讨论,议决为合伙耕作者,即定为合伙农场,耕农可使用雇农。第四,收买土地之公债,以产权保护税、不劳动税、利息所得税及劳动所得税为担保,其中主要是劳动所得税及产权保护税。第五,地物推行土地村公有之初,耕农对省县地方负担仍照旧缴纳田赋。

赵刚认为,土地村公有,就是“按劳分配之社会革命。”他说:“土地村公有,即是按劳分配的之一部分的实施,与中国古代井田制度之意义相同。”,他认为,推行土地村公有,可以将不公道的剥削分配制度永久革除。为了推进这一改革,实现“公道”,赵刚还成立了“主张公道团”,自任会长。

在推行土地村公有时,赵刚还较为注重农村的基本建设,提出了“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到,无村不工厂,无人不入校”的口号。

赵刚主持的东北村本政治和土地村公有,成效比较显著。他的成功之处,在于重建了乡村权力机构。在赵刚的方案中,以中农为主要依靠力量。在他看来,那些一贫如洗的穷人,连自己的生活都管不了,不可能成为农村政治的中坚,而那些地主,在土地村公有政策下明显要损失自身的利益,也不可能主持公道。

只有中农,才是农村改革的支持者,是依靠对象。平心而论,赵刚的策略,既避开了力。赵刚农村改革的结果,是造就了一大批新中农,稳定了农村社会。

这套政策在东北实行成功地另外一个原因是东北人少地多,而且人民富裕,所费不多。但是这套政策在西北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抵制,赵刚认为如果找到一套适合西北农民的政策,先得到西北人民的心,那么收复西北会变得更加容易。

经过一番探索,赵刚发现了症结所在:“西北土地贫瘠,缺少雨水,植被也不够。再加上几千年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造成此地民风强悍,并不喜耕种,盗匪多如牛毛。加上这几年清朝缺乏整治,除了八百里秦川之外,竟然是赤地千里。”

最后,赵刚得出了结论“免税三年,与民休息,限制税收,鼓励参军。”这个修改后的条例得到了刘锦棠的赞许,1897年6月2,赵刚任命刘锦棠为甘陕总督,负责甘陕境内大小适宜,同日颁布了新的西北六省农业政策(试行版)

里面规定,免税三年,衙门的开支由北中国统一调支。这一招把原本不听赵刚调遣的那些官员给牢牢控制,一下子就将这个还不算联盟的联盟打破了,陕西大部分的官员经过盘算之后,还是投靠到赵刚门下,但是甘肃的官员却在马占鳌带领下公然拒绝新政。善感的形势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第二条是,对于参军的农户,家中所有租地,所交税率不得超过35%,如果两个人参军,政府负责提供贷款购买一定数量的土地,这些贷款可以由军饷里面扣除。这一条引起了广大贫农的兴趣,一个4钱,这个太合算了。一时间,西安城挤满了想要参军的西北健儿,到6月15日为止,竟然有5多人报名参军。

面对这么多人,赵刚也不言语,他自己有一个挑兵的原则。现在倒想看看刘锦棠是如何挑兵的,这些报名的都是好小伙,估计不严格点,至少会留4人。话,西北的事情可就麻烦了。

第81节 围剿阿肯色号(上)第7节 大战之前第49节 血战(十六)第16节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舰第27节 黄祸第30节 万园之王第35章 铁板烧(上)第69节 半瘫山姆斗野鹤(一)第2章 手谈(下)第2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下)第80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少将(一)第35节 禁烟(一)第62节 铁流一第90节 逆鳞(下)第11章 贸易利润第17节 巡检做天子(一)第43节 特战雄兵(十)第32节 黄雀会议下第59节 落魄的日本第101章 轰炸芝加哥(下)第36节 特战雄兵(三)第61节 经济危机(六)第32节 掌握制高点第102章 原子弹(上)第15节 独立宣言的作用第19节 潜艇奇袭(下)第16节 艳遇第66节 犹太人复国(下)第4节 京城流血夜(上)第72节 夺取皇冠明珠第36节 最长的一天第11节 传檄西北第2节 京师风云第31节 乱战第25节 香港论策(下)第6节 租借法案第28节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第22节 北定中原第27节 海参崴大海战(下)第45节 赤字搞教育(中)第25节 翘家大小姐(上)第23节 樱花凋零第25节 侦缉营的未来(中)第21节 两手都要硬(下)第33章 民心所向第18节 钱财滚滚来第44节 宿命对决(二)第3节 吏治难清第10节 真理在那里第27节 海参崴大海战(下)第51节 摇摇欲坠的沙皇宝座第21节 北大荒(上)第29节 北疆鏖战(十)第28节 科技的威力班下第19节 破交(下)第5节 闲庭信步探铁路(上)第62节 过草地(上)第8节 知天命老将服输第30节 协约国与同盟国第67节 铁流(六)第3节 北京条约第21节 雄关如铁难阻英雄第30节 螳螂捕蚕第57节 进退两难(一)第3节 烈日要塞(中)第45章 射小鸟第1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上)第29节 倾心第23节 香港论策(上)第6节 男儿心如铁第46节 血战(十三)第4章 铁幕(下)第8节 三气日酋(下)第33节 北冰洋之战第70节 烧烤论英美(中)第7节 大战之前第36节 禁烟(三)第28节 百花齐放电影春第33节 祝融计划-第三十三节 特种小分队第14节 第一次参谋会议(上)第73节 铁壁的失败(下)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5节 运筹千里(五)第43节 特战雄兵(十)第88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九)第34节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第52章 核阴影第10节 控鹤之锁链第54章 爱民如子第63节 过草地(下)第61节 经济危机(六)第6节 闲庭信步探铁路(下)第105章 五湖四海皆一望第31节 黄雀会议第5节 清鹿谁得(上)第53章 元宵夜庆核平第26节 翘家大小姐(中)第60节 潜伏第13节 霸王别姬(上)第70节 烧烤论英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