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因祸得福(下)

赵刚第一次面对李鸿章,交谈片刻已发现李鸿章虽然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言语中暗藏机锋,几句话似乎都大有深意。可自己却丝毫不解其意,眼看着被李鸿章绕了进去却毫无办法。看李鸿章大有偏袒袁世凯之意,如果等到李鸿章开口说情,自己势必无法驳了这位大清首辅的面子。(其实赵刚如果不是太后亲自下旨封官,李鸿章甚至不必招自己进京,只需一个折子就能解决。)想到这里,赵刚大着胆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老中堂,吴唐二人不过是受人蛊惑而已,此事真正的罪魁祸首是……。”

“够了,赵知府,老夫说过此事是由吴唐二人而起,也由吴唐二人而终,赵知府难道不知道吗?”

二十年来,李鸿章见过的总督,巡抚不下百余,任他是皇亲贵胄还是世代权贵。见到他无不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忤逆。没想到面前的年轻人竟然敢置自己权威于不顾,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心下不悦二十年来形成的首辅威严不经意间已经流露出来。

虽然只是少许,但是对面的赵刚已经感觉到了,面前的和蔼老者适合一刹那间变成了一个手执千军万马,随时可取人首级的大将军。等赵刚从李鸿章令人窒息的威压下挣扎出来时,再看李鸿章的面容已经恢复了笑容,似乎知道赵刚必然接受自己的建议。屈服吗?赵刚问自己。

赵刚肃容、离座、面对李鸿章双手平伸将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

“请大人明鉴!”

“你你你,好!”

尽管只是一顶便帽,但是其中含义双方都明了,李鸿章没想到自己苦口婆心,最后竟然换来赵刚如此激烈的反应,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刚见李鸿章一怒而去,也不害怕,将那顶便帽轻轻出了吹灰尘,放在了桌子上,也就回去了。

李府的书房里,李鸿章十分烦恼,本来自己不需介入此事,却因为故人之子而插手。没想到赵刚竟然如此强硬,竟是宁折不弯,真要是赵刚不与妥协,干出了什么滔天的祸事,把袁世凯给灭了,那自己说不得也只好告老还乡了。

门口处有人通报:“宋太医求见。”宋太医原为太医院医正,慈禧因为李鸿章多病,特旨让宋太医在李鸿章处为其行医,李鸿章对他十分看重。李鸿章想请他为赵刚说项,想必这位老友不会拒绝。

李鸿章站起来将书房门打开:“宋太医快请进。”

等宋太医坐了。李鸿章问道:“宋太医,不知你可知道赵刚这个人?”

宋太医表情有些惊疑,半响方道:

“中堂大人,赵知府名振东北,我自是知道,不过…。”

“宋太医,不过什么?”

“李大人,此子鹰视狼顾,乃一代枭雄之像。观他几次用兵,无攻不破,守必成,打仗竟是越打越轻松,由此观此人绝非常人能及。”

李鸿章听了心里终于放下一块石头,也跟陈太医打趣起来:

“宋太医,不必多滤,你想他再厉害,能比得上鲍超,我这里只担心将不勇,却不担心他有野心,像当年恩师如果不是一力栽培,我哪有今日之成就,说到底我们都是国家的臣子,要为国惜才。”

本来李鸿章想要宋太医为自己说项,但是看宋太医话语中竟然有构陷之意,李鸿章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不敢把这件事交给他做,只是跟他闲聊。

又聊片刻,宋太医告辞,李鸿章便去看赵刚。

第二次见面,李鸿章不由对赵刚高看一眼,但是无论如何必须保住袁世凯,为了平息赵刚的怒火,也许只有将旅顺交给赵刚了。当然,李鸿章也希望赵刚能知恩图报,投到自己门下,那样的话旅顺等于还是自己的。

“赵知府,如此良宵,岂可虚度,你我闲聊月下如何?”

“李大人,末将学问疏松,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哪里话,赵知府,我将旅顺交给你,弥补你的损失,另外将吴唐二人降为平民,永不录用,你看这样可好。”

赵刚感到满天的朝霞都在对自己笑,旅顺!东方之雄港,东方第一要塞!!!

而且旅顺军港的名声,不仅仅在于他是著名军港,更在于他见证了中国的近

代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这里惨烈爆发。

有诗为证:“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在原来的时空里,旅顺成为中国痛苦近代史的见证。

如果将旅顺要塞要交给自己,那么甲午战争的屈辱遭遇还会出现吗,想比起来自己的损失显的如此的微不足道,为国平寇的愿望压倒了一切。

赵刚立马谢恩:

“李大人美意,卑职拜谢了。但是吴唐二人原为我的兄弟,虽然离我而去但还是我兄弟,还请大人饶了他们,也好为日后见面留个情分。” WWW ★тt kān ★¢○

李鸿章见他重情,心里高兴,叫下人抬了一个盒子上来。盒子一尺见方,盒身用黑漆打底,可能是时间长的原因,漆掉的很多,阳光照射上去斑斑杂杂显得十分寒酸。可李鸿章却抚摸着盒子,面上的表情也慢慢的变了,好像不再是个叱咤风云的宰辅,而是一个谆谆受教的学子。

过了好久,李鸿章慢慢回过神来。:“赵刚,曾公文正曾经将此书赠王鑫,后王鑫无。光绪二年临终前,将此书转赠与我,至今天已二十四载,今天我将它交给你,希望你能去杀气,多静气,成为我大清一代名臣。”

赵刚感动得五体投地:“大人之恩如同再造,赵刚一定不服大人所托,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

第二天,赵刚辞别李鸿章,由天津渡海,海那边有亚洲无敌的舰队,最大的船舶修理场,还有无数的热血男儿……。

第12节 真理不辩不明(中)第14节 绝处逢生(下)第25节 北疆鏖战(六)第11节 坐山观虎斗第3节 立国第一战(下)第19节 兵贵神速(五)第34节 大清皇家海军的诞生第10节 控鹤之锁链第21节 闪电战(上)第5节 海兰泡之战(中)第8节 天水易手第90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十一)第19章 导弹显威力第9章 直谏(上)第12节 奇袭布里奇伯特第36节 血战(二)第8节 轻工业第35节 禁烟(一)第63节 关贸组织第11节 西班牙的逆袭第31节 升龙战争---雄关如铁第43节 血战(十)第19节 新“无畏舰”第33节 三貂岭大捷(上)第1节 四川风云第13节 美国陆军-无能的代名词第20节 北疆坦克之海(一)第50章 火线 帕劳岛!第10节 立国会议(中)第30节 万园之王第32节 黄雀会议下第15节 空袭(中)第57节 英德谈判(下)第68章 大熊转向第35节 特战雄兵(二)第16节 辩论大赛(下)第38节 困兽犹斗(下)第92节 560毫米主炮下的临时后方第56章 困局第91节 武神驾到第1节 立国第一战(上)第1节 布尔战争(上)第81节 围剿阿肯色号(上)第77节 初战(上)第26节 北疆鏖战(七)第2章 手谈(下)第38节 水库三日谈(二)第25节 海参崴大海战(上)第25节 海参崴大海战(上)第56节 经济危机(一)第15章 临危上高楼第26节 侦缉营的未来(下)第4节 得蜀望中国第25节 侦缉营的未来(中)第32章 谭嗣同(下)第7节 千骑卷平冈第19节 巡检做天子(三)第16节 兵贵神速(二)第35节 蝴蝶效应(上)第1节 大流感第37节 抽身第9节 夜袭第16节 兵贵神速(二)第59节 经济危机(四)第13节 霸王别姬(上)第5节 变生肘掖(下)第18节 狂澜俄国中亚革命第56节 经济危机(一)第19节 中国与日本第10节 突袭(五)第7节 论势第57节 经济危机(二)第35节 法国舰队与巡洋舰队的混战第32节 拼将热血洒山河第88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将军(九)第55节 俄国投降了第29节 针尖对麦芒第17节 俄国-泥足巨人!第84节 鬼子需要什么第9节 明大势总统放权第8节 突袭(三)第7节 血腥执法第59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第71节 烧烤论英美(下)第77节 初战(上)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五十节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第4节 变生肘掖(中)第38节 特战雄兵(五)第79节 初战(下)第37节 困兽犹斗(中)第33节 北冰洋之战第3节 北京条约第31节 升龙战争---雄关如铁第2节 危机第65节 孟买惨案第16节 空袭(下)第17节 俄国-泥足巨人!第57章 历史转折点第2节 太平年间歌升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