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贸易利润

当然德国人再政治经济之外,还有一种十分有效剥削是贸易制度,在一个世纪之前,世界使用的是一种货币,就是银币,白银在地球中的份额虽然不算大,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代替货物实行流通。而当时英国人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再后来一步步的消除了银本位制,这里面虽然看不到硝烟,但是产生的利益是惊人的,原本西方社会可以说没有多少财富,可是在实施了金本位制度之后,很快的发展起来了,这期间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把持了金银的汇率,所以欧洲人在一百年间从中国捞取了五十万万两白银的利润,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身上赚了十两银子,这笔收入等于同期英国财政的四成左右,考虑到里面的利率,最终的数字很可能高达一百三十亿两白银,比英国百年财政收入还要高一些,如此一来中国焉能不弱,英国焉能不强,现在德国人显然也学会了这一手,开始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实行以马克为硬通货的贸易。

国际间的贸易必须有种特定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方能实行付款与结算。直至二战时为止,国际贸易中最有效的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因此各国在金本位制下产生的贸易问题自当同样发生于清算制下,例如汇率问题。

例如一个罗马尼亚出口商以小麦输往德国而在罗马尼亚国家银行收入列伊,他当然非常关心要多少列伊才换得一个德国马克。一个丹麦进口商也得关心他要将多少克郎付给本国银行,以支付本应付给德国商人的马克。无论清算制如何简洁有效,两国或多国间地进出口额不会总是恰好相等,必有一国在贸易结算时有余帐可收,而欠账国必须用资金、或某种别的通货、或信用贷款来清账。

最后还有一点,即令在清算贸易制下,国与国间仍有借款,如果有某种一致承认一律接受的货币单位可用。则国际间那种资本交易必定更利便。德国未尝不可以采用一种“欧洲经济共同货币”将上述问题一举解决之。不过那样一做又将引起别的困难:各国采用一种共同通货将造成“欧洲经济空间”的各部分间更大的政治统一、更大的经济平等和更大的贸易自由。而在这个过程中。较落后区域地发展会使高度发展地德国经济蒙受不利。因此“建立一种欧洲通货”之说根本为德国所不取。

因为无论采用金银那种货币,或者采用金,德国都没有这些贵金属地产地,所以也就无法占据主动,所以德国主张将各国的通货置于德国支配之下,将德国马克作为欧洲的“最高通货”。加入德国集团的各国将维持自己的通货制度,但他们的货币政策将受德国指导。若干德国学者用政治理由来解说何以应该用德国马克作“欧洲的最高通货”。这种辩护是与德国两种思想配合地:一是“政治高于经济”的一般观念,一是“一种通货的力量是决定于它后面的政治力量”之德国货币理论。他们说,欧洲各国已经一一将他们的货币附属于德国马克,德国既为欧洲最大的进口国与最大的出口国,这种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造成了德国马克现时的支配地位。

德国马克与其他欧洲各国地通货间之兑换关系将以什么为基础呢?德国对这问题地答案是:决不会以黄金为基础。德国称德国只将金本位看作一个“历史问题”,复活金本位绝不可能。欧洲各国不会再允许其经济生活受黄金这个超国家因素的统治与指挥

“对于我们,黄金不是一个问题了……黄金做为经济独裁者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它将来充其量只是当作一种平衡清算账目地商品。至于金本位究竟有无前途。那不是一个黄金问题。而是美国要应付的一个问题。”

按照德国的意见,战后欧洲各国货币单位的“基本价值”将决定于“那国劳工的生产成绩”。在这个计划下,各国不用黄金作为稳定的通货因素。而接受德国国家银行提供的马克存款作基金,德意志银行按规定的汇率收受这国的通货。德国国家银行既有操纵马克之全力,自可以藉此操纵欧洲各国通货。也许有人会反对这个制度,说它会限制个小国的

由,德国的答复是:限制各小国的经济自由正是“欧的本质。

德**队占领某国后,德国便将那一国的通货与德国马克“协调”,无一例外。至于德国直接吞并的地区如奥地利、苏台德、但泽、卢森堡等处,马克已经成为唯一的通货,或至少与当地的通货同等做法币使用。

德国规定这些未废止的地方通货与马克间的汇率时,故意提高其对马克的兑换价值,人为地使地方货币升值,可以换到更多的马克。该措施用意在于调整各吞并地的价格和工资水准,使其配合德国本土的价格,这样一来,他们对德国工业的竞争力便被消灭了。在名义上独立的各国,德国则操纵汇率以掩饰德国从价格上取得的便宜。在大多数德国占领的国家内,其中央银行全与柏林的德国国家银行合作,并在其指挥监督下从事业务。

“欧洲新秩序”,只会有一个主子,一个“领袖”和一个“中枢”,而这个主人翁将是德国。所以现在的欧洲,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化的德国,所有的国家要么成为德国人的奴仆,要么成为德国人的农场。“

梁袠行讲完之后,赵刚点了点头,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强大,就必然要有所取舍。即令德国能将“欧洲区域”扩展到最大的程度,欧洲的自足经济仍有严重的限制。欧洲的食油、纺织纤维、石油、橡胶、谷类及若干种金属资源均感不足,假如德国控制了非洲、并在欧洲大加努力,也许可以弥补食油方面的缺乏,增加棉花收成及羊毛产量,扩大谷类种植区域。但无论欧洲或非洲均非满意的橡胶来源地,而欧洲或非洲均不能供给各种需要的金属与石油。如果德国能控制近东的油田、增加罗马尼亚和俄国的石油生产,那么德国也许能够获得足够的石油以供给欧洲的需要。不过这需要多年的时间方可达成。

一个完全封闭的欧洲自给体系会产生不幸的经济后果,剥夺千百万人日常生活上若干必用品,如咖啡、可可、茶、橡胶套鞋等。它会搅乱欧洲那个高度配合并依赖非欧洲原料的工业体系,这会引起致命的政治后果,因为欧洲生活水准如被降低,不久便会使德国欧洲容易发生革命和社会动乱。德国绝不能在一个单纯的欧洲基础上建立它的帝国。德国常辩称发动民族自足经济者不是他们:在1901年以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是建立于一种扩大的国际分工上。这个体系带给英国的惠益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到一战快结束时,该体系已经几乎破坏无余。德国认为,英国的封锁已经摧毁了国际分工,于是各国不得不各自制造“温室工业”,一战结束后没有一国愿意牺牲这些“温室工业”,其结果是1920年以后、特别是1912以后,各国莫不愿意尽量扩大出口贸易,尽量减少进口贸易,并出现了关税壁垒,德国在欧洲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将别国所做工作做得更好而已。德国的自足经济是客观需要的产物,而非主观选择的结果。正如欧洲的资源不能充分供给自己的需要一样,欧洲的市场亦不能充分吸收德国工业的产品。

在将来若干时期内,欧洲似乎不能吸收德国生产的机器、纺织器、照相机、无线电机、化学用品、眼科器具、汽车等等。“所以”,德国解说道,“如果有人说德国反对世界贸易,那未免愚不可及”。相反的,德国德国愿意参加世界贸易的热情不减于1913以前的德国,不过德国决不愿为国际贸易而危害它自己的“政治生存”,也不愿让世界贸易以来别国的喜怒好恶而转移。

德国对于国际分工的本身并不反对,但就其足以危害德国“政治安全”而言,他们反对它。德国的这番话意思是说:德国必须以自给的方式组织欧洲、组织世界,使德国自己能控制世界贸易的进程与方法。

所以,这种德国式的贸易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良机,一个彻底打败德国人的良机。

第72节 直插美国心脏第18节 巡检做天子(二)第2节 平地起风雷第33节 祝融计划-第三十三节 特种小分队第31节 盘古计划第50章 火线 帕劳岛!第2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下 未完第61节 爬雪山第21节 血战比尔姆(一)第44节 宿命对决(二)第93节 抢滩登陆战(上)第61节 进退两难(五)第29节 升龙战争---奇袭海参崴要塞第32节 三战(中)第26节 北洋阅兵(下)第10节 断粮(下)第8节 屈打成招第3节 北京条约第39节 谈和第22节 北疆坦克之海(三)第21节 雄关如铁难阻英雄第27节 廉政风暴第5节 变生肘掖(下)第49章 刺马(下)第11章 贸易利润第33节 巨舰(上)第51节 摇摇欲坠的沙皇宝座第17章 中美联盟第16节 辩论大赛(下)第20节 大海战前夜第53节 血战(二十一)第36节 禁烟 四 成功第36节 禁烟 四 成功第65节 铁流(四)第4节 千里江山一日还第83节 多送几路鬼子走好第68章 大熊转向第21节 血战比尔姆(一)第36节 困兽犹斗上第39节 谈和第22节 北大荒(下)第16节 空袭(下)第3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4节 运筹千里(四)第31章 谭嗣同(上)第30节 出院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37章 铁板烧(下)第4节 京城流血夜(上)第69节 铁流(八)第105章 五湖四海皆一望第15节 万寿无疆贺疆无第8节 四海华人皆兄弟第8节 断粮(上)大结局中华一统第9节 突袭(四)第12章 德国的弱点第18节 狂澜俄国中亚革命第100章 轰炸芝加哥(上)第52节 授勋凌烟阁第14节 日本vs东北 纺织品之战第29节 针尖对麦芒第8节 三气日酋(下)第36节 血战(二)第32节 抗美第53节 血战(二十一)第46章 要和平不要内战第31节 黄雀会议第8节 断粮(上)第71节 中南行省第1节 布尔战争(上)第28节 升龙计划-突破东线第31节 盘古计划第24章 向人民谢罪第25节 翘家大小姐(上)第37节 抽身第23章 回乱第18节 前进第106章 氢弹第39节 谈和第48章 刺马(上)第3节 塔拉纳山之战第27节 北疆鏖战(八)第8节 四海华人皆兄弟第24节 鹬蚌联合 血拼渔翁第82节 护航制度的胜利第57节 经济危机(二)第12节 断碑山第55节 血战(二十三)第35节 禁烟(二)第32节 拼将热血洒山河第26节 北疆鏖战(七)第80节 报国无门的印度少将(一)第28节 升龙计划-突破东线第9节 血战拉法第30节 杨度第32节 四个火枪手第61节 爬雪山第24节 侦缉营的未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