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19:30 云南 抚仙湖
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状如倒置的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湖北部宽而深,湖南部窄而浅,中间呈喉扼形。
姑娘们的手机里放着李健的略显忧郁的《抚仙湖》:
这是怎样的夜晚
让人伤感又留恋
你说记住这一刻
哪怕从此各天边
如此动情的心愿
怎能让它被吹散
秋风掠过的湖水
留下涟漪在心间
爱恨离别的我们
多为难啊
转身而去的瞬间
是天涯~
你说这一刻
就在这一刻
我们啊(是永远)
转眼天已‘蒙’‘蒙’亮
昨夜不知了去向
抚仙湖水在‘荡’漾
只是没人再惆怅
抚仙湖一直给世人留有神秘的印象,关于它的七大千古之谜,也被湖边人祖祖辈辈留传了下来:
谜团一:抚仙湖下存有天然人体库?据曾经潜入湖底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湖底尸体数量庞大,水下尸体均呈现倾斜状,男尸前倾,‘女’尸则向后仰,并且随着水流自然运动,如同活人一般。
起灵一本正经的解释说道:“这就是汪藏海设置的‘阴’兵合唱团,以后在西沙碗礁还可以看到。”
谜团二:湖中存有大鱼?抚仙湖里面的大鱼,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有人说:有一次乘船过抚仙湖,到尖山时,狂风大‘浪’,不远处看见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瞧,却是一条大鱼的背脊。
舒子北学着起灵的样子,装模作样的解释说道:“这或许就是原哥梦寐以求的大‘棒’槌。”
谜团三:水底建筑?当地盛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古代的时候,抚仙湖的所在地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在坝子的里面,有一个繁华的城池,后来一场大水将这个坝子全部淹没,从前热闹非凡的城池从此沉入水底。
牛中丑也感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很有意思,笑着说道:“这或许就是古滇国的都城吧。”
谜团四:航空禁飞区?抗战时期,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当时本来已经准备降落在呈贡机场,不想偏离航向,鬼使神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最后造成机毁人亡。
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在飞到抚仙湖上空的时候,因仪表失灵,最终导致飞机失控,坠入湖中……类似机毁事件发生多次。后来,抚仙湖被列为“航空禁飞区”。
虎木寅也加入搞怪的行列,笑着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先祖在这里设置的机关。”
谜团五:惊现光环?1991年10月24日,这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村民乘船到湖中捕鱼,却惊奇地发现湖的中央部位,冒出了一个发光的圆盘,看起来相当的耀眼夺目。
苟戊戌拍了拍佘巳火的肩膀说道:““霜降”嘛就是“霜降”,这也许是朱亥水的外星人基地转移了吧。”
谜团六:孤山鲛宫?据民间传言,孤山下面有龙宫,还有许多的‘洞’,抚仙湖的鱼常常跑去游玩,可是‘洞’口太小它们身子又大,每次进去就出不来了,最后永远地待在里面。
朱亥水也加入了不靠谱的队伍,笑着说道:“这就是我们先祖,为神兽造的大别墅。”
谜团七:界鱼石?在抚仙湖与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从抚仙湖游来的抗‘浪’鱼、与从星云湖游来的大头鱼,每次游到此处又各自回游,形成“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
已经能够人道的龙辰乙,看了看快要发疯的佘巳火,笑了笑说道:“这是因为我们先祖的神兽,胃口很大很独特,只吃抗‘浪’鱼,不吃大头鱼,嘴有点刁了。”
佘巳火已经生气了,大声问道:“这和“两湖相‘交’,鱼不往来”有什么关系啊?”
强巴笑着解释道:“这就和不准异地高考一样,大头鱼过来会占用抚仙湖的资源,要知道资源是有限的,被神兽吃掉也是一种荣幸,你能让大头鱼过来吗?”
已经彻底疯了的佘巳火,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原三生。
原三生故作公平、想了想说道:“异地高考也可以,最简单的办法,河北在北京上学的学生,可以在北京考试,但是录取分数要用河北的。这样的话很公平,至少对那些、家里没有钱的学生很公平。”
佘巳火不再理会这些落井下石的人,接着说道:“这些传说,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神秘‘色’彩,再加上在传述过程中人为的加工篡改,真实‘性’更加令人怀疑。但有些传说却逐步取得证实,比如关于水底建筑这一谜团。”
(1)发现类似金字塔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
2005年年底,耿卫在云南澄江县披‘露’了、近两年来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一张张金‘色’的声纳扫描图,显示出水下城市宏伟的轮廓,令人惊诧。
耿卫介绍说,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为16米,从声纳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另外一座阶梯状的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
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
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已经完全倒塌,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2)台阶式建筑可能是祭台,圆形建筑近似古滇青铜器图案。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耿卫仔细观察后发现,很多青铜扣饰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
耿卫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曾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体育场,耿卫表示不能赞同,“如果是舞台建筑,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过于奢华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几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经兴盛500余年的古滇国,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建筑的遗迹,这更让耿卫猜测,湖底高大的建筑、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3)石板上“海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柱修房的基础。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在古县志中多有记载。耿卫认为,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直径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
在水下建筑上,他也发现很多类似的孔‘洞’,有些内部边缘还有石钉。最初他一度认为、这些孔是来连接石板的,后来发现这些圆孔‘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铜器图案发现,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
耿卫认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长方形,完全符合杆栏式建筑的基础。他由此推断,所谓海马的脚印,就是杆栏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础,抚仙湖水下古迹、一定与古滇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4)规模不逊于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
然而,耿卫却对“俞元”两字有独特的诠释,他认为,“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卫说:“与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考古而揭开。”
公元前279年,正当庄硚准备班师之际,偏偏赶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国的后路,庄硚索‘性’就在滇地称王建国,史称“庄硚王滇”。
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弱,融入中原文明。
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一切,逐渐湮没无闻,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之谜。
佘巳火看着陶醉于湖光山‘色’的姑娘们,笑着说道:“抚仙湖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
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像似‘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出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
现在,大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孤山做庙会。”
佘巳火说到大理段氏的时候,起灵跳了起来,右手伸出,指指戳戳,口中念念有词:“少商剑、中冲剑、关冲剑、少冲剑、少泽剑,唉奇怪,这个六脉神剑,怎么只有五招啊,这个大理的开国皇帝段思平,是不是不识数啊?”
原三生笑着说道:“哈哈,这或许说明,段思平可能就是六指神帝,他算的比你清楚。”
大家笑了起来,在这九月的云南,笑的是穿着特警战靴的脚丫子,都有些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