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 08:00 云南 李家山
李家山,是云南星云湖畔多雨山的支脉,呈东西走向,基岩为矿岩。
这是一个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个国内外考古和文物界趋之若鹜、既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江川县龙街镇温泉村李家山,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
佘巳火指了指远处的小山坡,缓缓地说道:“李家山地貌为隆起的丘陵,面积2.5平方公里,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顶和西坡。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长度在4~6米的大墓14座。墓地出土了3000多件各种随葬物品,包括兵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
特别是其中出土的牛虎铜案、以及铜编钟尤其珍贵,此外还有铜扣饰、铜贮贝器和数量相当多的金银器、‘玉’器和珠贝器等等。大量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经常到这里考察的杨未土,接着说道:“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国贵族的重要墓地,为研究古滇国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及与汉王朝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墓葬分布在山顶部及西南坡,墓‘穴’为竖‘穴’土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椁外,一般均无葬具,葬式全部为仰身直肢,头向西。”
说到这里,强巴奇怪的问道:“中国讲究坐北朝南,怎么这里尸体的头向西呢?”
起灵笑着说道:“这是不是向往着、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啊?”
佘巳火接着说道:“按规模分为两类墓葬,第一类规模化,分布于山顶墓室,随葬品数量、种类较多,其中出土“牛虎铜案”的24号坑就属此类;第二类规模较小,分布于西南坡,随葬品一般10多件至50多件。
这里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长,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
此外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李家山古墓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第二次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大部分文物收藏于、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博物馆中。
“牛虎铜案”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在确认大家明白了、这两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佘巳火继续说道:“李家山古墓群挖掘分三次,1972年由云南博物馆与江川县文化馆,共同对李家山进行发掘,清理27座墓葬,出土1300件文物。
1992年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进行发掘,清理58座墓葬,出土2200件文物。1994年中日合作发掘了一座墓葬。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位于昆明以南的江川县境内,1994年秋建成开馆,里面陈列着七十年代出土的、并轰动世界的“牛虎铜案”等珍贵文物,这里还承担着修复、整理和复制文物的任务,是中国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青铜器专业博物馆。”
该博物馆共有8个展厅,其中青铜展厅集中陈列展出了、馆藏2000余件文物中的279件,其中包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等。它们按功能和用途分为生产类、生活类、军事类、舞蹈类、装饰类。
生产类、包括尖叶形铜锄、梯形铜锄、曲刃铜锄、平刃铜锄、条形铜锄、镂形铜锄、宽刃铜锄、弯形铜斧、蛇头形镂孔铜器等农具。
其中镂孔铜锄和蛇头形镂孔铜器,形状非常的特别,它们可能是在水中使用的农具,蛇头形镂孔铜器、在云南是首次发现。
驯马贮贝器、二牛扣饰、二牛‘交’合扣饰、喂牛扣饰、铜 牛头、骑士猎鹿扣饰、八人猎虎扣饰、三人猎虎扣饰、铜孔雀、熊形扣饰、七人猎虎扣饰、五人缚牛扣饰、铜鱼等体现了古滇国社会除农业生产外,畜牧业、渔业和狩猎也占着较大的比重。
纺织贮贝器、雕铸了在贵‘妇’人监督下、进行纺织活动的场面,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纺织技术水平。
当时的人们,利用鎏金、锻打、范铸、镶嵌、线刻、错金、压膜等手法制作青铜器,说明除失蜡法铸造工艺外,还采用了不同的工艺技术方法,青铜铸造业已经比较发达。
铜驽机、饕餮纹剑、兽形金饰、旋形金饰、回纹镜、日光镜、百‘乳’镜、海贝等、是古滇国与外部‘交’往的重要见证。
生活类、包括男‘女’铜俑、铜房子模型、铜炉、铜罐、铜匜、铜釜、立牛贮贝器、祭祀扣饰、祭祀贮贝器、铜奁等,反映了古滇国社会人们的住房、衣着、发型、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军事类、包括铜叉、铜戈、鎏金甲片、铜斧、铜铖、铜锤、金鞘铁剑、铜啄、铜矛、铜剑、剑鞘、吊人铜矛、铜‘棒’、立犬狼牙‘棒’等,从中可以了解古滇国的军事装备、兵器制作和战斗方式特点。
其中,一些铁兵器的出现,说明古滇国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很大提高,生产技术相当发达。
舞蹈类、包括编钟、鎏金铜鼓、铜鼓、蹲蛙铜鼓、鼓形贮贝器等。编钟一套,大小共6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专用于盛大庆典,并往往用铜鼓伴奏。
大量的铜鼓绘有舞蹈场面,有独舞、四人舞和集体舞。铜鼓是当时普遍的打击乐器。从铜鼓变形而来的鎏金铜鼓、蹲蛙铜鼓、鼓形贮贝器等物品,失去铜鼓原来的功能和意义,赋于了铜鼓以新的内涵。
装饰类,包括金腰带及铜扣饰、兽边长方形扣饰、动物纹扣饰、铜镯、金剑鞘、金钏、金项链、金发饰、杯形金饰、金‘花’、金扳指、‘玉’耳环、玛瑙扣、孔雀石珠管、马饰、杖头铜饰等。
这些装饰品大部分是当时贵族身上佩戴的,头饰、项饰、耳饰、腰饰、臂饰、‘腿’饰俱全,还有一部分是衣饰或器物上的装饰附件。
这些装饰品、制作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有青铜、金‘玉’、玛瑙、孔雀石、绿松石等。
考古发现,当时的古滇国、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骑兵,因此对马的装饰、同样受到了人们重视,出土了包括马衔、辔饰、带扣、马铃和当卢等马饰品。
“郎才‘女’貌科考队”一行五十余人,在大神原三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开赴了云南李家山。
一面在郑州大学考古系教授佘巳火、不厌其详的介绍下,一面松松垮垮的走在李家山、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山间小路上。
大家喝着没有被污染的山泉水,听着远处传来的动听的歌声,看着姑娘们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心中真正的感受到了——美丽中国的美丽。
古丽卓玛是被起灵从飞机上拉回来的,理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非常值得夫妻双飞三人游,再说了现在是全免费,过了这村儿可就没有这店了。
真是到时候孩子出生了,哪里还有时间来旅游,到时候如果想来,还不知道有没有这笔钱呢?说着说着,起灵是说唱就唱:
没有孩子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们心里流
去那美丽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在起灵十分难听的歌声中,在教授们的哄笑声中,古丽卓玛答应了,这是为了给起灵一点面子,大部分男人需要的、就是这样不值钱的面子。
原四生‘精’挑细选的驴友团成员,仍然对这些教授们不感兴趣,说实话,这些富二代、其实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那些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小刺‘激’。
这种刺‘激’,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以及‘肉’体都可以,前提就是要能够控制。
而这些循规蹈矩的教授们所痛恨的,正是这种‘花’钱买罪受的事情,更何况,教授们实在是没有钱呢。
原三生已经下了最后通牒,教授们如果在云南李家山,还搞不定这件事的话,“郎才‘女’貌科考队”就要原地解散了。
原三生觉着自己不是一个好保姆,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面对着、这样一群心智有问题,觉着自己美若天仙,‘花’钱如流水的姑娘们。
说实话,教授们也已经明白了,有钱和没有钱的差距,有文化没有文化的差距,当然没有文化更可怕。
或许,没有文化才是他们的悲哀,才是他们至今未婚的主要原因。
站在江川县入城五岔口的地方,佘巳火指着身后的青铜像介绍说道:“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牛虎铜案,是根据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器文物牛虎铜案仿制而成,全部采用青铜打造,重达30吨,矗立于云南江川县县城的入城五岔口,成为该县的标志物之一,同时牛虎铜案也代表和伴随了、云南的历史文化和青铜文化的发展和成长。”
“二十年代时,李家山村民偶尔在山上、捡到因为下雨冲刷山坡‘裸’‘露’出来的、零星的青铜器和‘玉’饰品,都当作晦气的东西随便扔在一边。
五六十年代初,当地村民修造梯田时,挖到一小部分中小型的墓葬,得到了一大批青铜器。可惜的是都不知道这些是宝贝啊,有的给当作废铜烂铁‘交’到供销社,有的‘乱’丢在家里,有的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后来,在李家山生活的人们走出了家‘门’,有一天,一个李家山的学生、在路过云南省博物馆时,走进了博物馆。看到里面的晋宁石寨山、呈贡天子庙的部份文物,便好奇的问里面的工作人员,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也是文物吗?馆里的人回答说:“当然是,而且有的是价值连城。”
工作人员的话把这个学生惊呆了,便说自己家中、有不少这类的东西,当时的工作人员、既没有理睬也没有当真。
学生离开之后,工作人员在聊天时当作笑料说:“这土包子的家中还能有文物!?”这话让路过的馆长听到了,了解情况之后,连忙出来追这个学生。
可是学生已经离开了,馆长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各个学校找这个学生,最后,你们猜怎么着?还真让他找到了。馆长详细地向这学生了解所见到的东西:什么样子、什么形状、什么味道等等。”
“当馆长确认这些可能是文物之后,第二天就和这个学生赶往了江川。这一下,还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在这学生的家中、真的见到了青铜器文物。
最后汇报给省和国家博物馆,经过认真考证后,1972年进行了正式清理,发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这些文物,大都是‘精’致的青铜器以及玛瑙、‘玉’石装饰品。
从年代上看,墓葬最早是‘春’秋战国,最晚是东汉初期,青铜器文物有1000余件,价值也最高,其中,出土的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的‘精’品。”
现在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已经成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列在展览厅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