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

〖俞道安兵败身死~吕师囊计穷被擒〗

词曰:

争珠双龙斗正酣,怒目炯眈眈。一朝国破委层岚,千秋贻笑谈。

堪叹束手作俘囚,全输事业倾。几年挣扎总成灰,唯有月明在。

话说霍成富见宋军如同迅雷而来,急忙登城与胡、祝二将来看,只见宋军人山人海,约有万人,旌旗飘扬,阵前一将耀武扬威,正在骂城。

祝盼说道:“宋军来的迅猛,锐气正盛,不可出战,以免折了我军士气。”

胡灵说道:“如果避而不战,倒显得惧了宋军,我愿请令,下城取他宋将一颗首级,扬我军威。”

霍成富略思片刻,说道:“你且去吧,需好生应对,莫要折了士气。”胡灵点兵下城而去。董平正在阵前走马盘桓,举双枪向城上大骂,突然见城门大开,跑出一队人马,在城边摆开,为首一将,面如熟蟹壳,红中透亮,细眉短髯,胖的似一口肥猪,手中倒提一条八尺钩棒,赤袍红甲,骑一匹红鬃烈马,如同火瘟神下凡。

董平开口叫道:“你这厮姓甚名谁,报上名号。”

胡灵呵道:“你这厮不认真神,我曾是朱言麾下游击将军胡灵,现为霍成富骠骑副将,汝又是何人?”

董平说道:“我乃梁山五虎大将,“双枪董一撞”,董平是也,现为宋军一将,征南讨逆,你这厮若识时务,快去劝降霍成富,免遭灭顶之灾!”

胡灵大笑道:“原来是水洼草寇,投了宋庭,做了鹰犬,却来此地大言不惭。”董平大怒,举双枪驱马直冲过去,胡灵使钩棒相迎,两马在阵前盘旋相斗,斗十余合,董平右手枪挑开胡灵钩棒,左手枪如同电光,去胡灵咽喉只一刺,枪尖透项而出,血喷如线,胡灵身死马下,宋江见胜,命擂起战鼓。城上霍成富见到胡灵轻敌而死,急忙令军士抢回尸体退进城来,将城门紧闭。

宋军统制王禀看见夸道:“宋先锋麾下真是卧虎藏龙,首战便斩一敌将,今日我军远来疲乏,暂且收兵,明日再战。”于是宋江招回董平,与王禀离城五里安营。

且说缙云城里祝盼看到胡灵尸体,哭道:“我与胡灵乃是八拜之交,今日胡灵被双枪贼杀死,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霍成富劝慰道:“人死不可复生,将军节哀,我观宋军阵上董平,兵器却是双枪,破之易如反掌,明日我亲自上阵斩杀董平,为胡灵报仇。”

祝盼问道:“双枪怎破?”

霍成富说道:“我听说隋唐时丁延平也使双枪,后被其义子罗成单枪所破,乃用一拨二打三平杆之法。”

祝盼又问:“何为一拨二打三平杆?”

霍成富说道:“但凡使双枪之人,交战时少先出手,明日阵前你自会知晓。”祝盼看着胡灵尸体,又大哭一场,然后设立灵堂,用果品香烛祭奠。

明日王禀领军又来城下,霍成富令祝盼城头观阵,亲自领队下城迎敌,两军相望各自布阵。王禀举目一看,只见对面认军旗上绣个斗大的“霍”字,已知是霍成富亲出,再看霍成富面如紫羊肝,眉如刷漆,飞入鬓角,两眼皂白分明,鼻直口方,略有髭须,身如蛮牛,金甲蓝袍,骑匹黄膘马,威风不可一世。

宋军“没羽箭”张清率先出马,使一条凤尾枪来战霍成富,霍成富在鸟翅环上摘下银枪,上前交锋,两人交手五合,张清败阵而走,原来张清只擅“飞石技”,枪法却不济,只好败回,霍成富紧追不舍,张清急取三枚“飞凰石”回身打出。

霍成富眼急手快,皆用枪杆打落,心知张清会使暗器,乃住马大呵道:“你这厮不是我对手,快唤昨日双枪贼出来。”董平一听,火往上撞,飞马而出,替回张清,手握两条“双龙绿沉枪”直奔霍成富,霍成富见董平来到,催马而迎,却不出手,董平纳闷,也不出手,两马错镫各跑二十余步,回身复来,两人依旧不战,两军阵上,将校军士看的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两马圈回再来,已是第三回合,霍成富却不厮杀,用言语来激董平道:“昨日你不过巧胜一仗,有何真本事,今日惧我,不敢厮杀。”董平经不住言语讥讽,双枪直刺霍成富前胸,霍成富见董平上当,遂把长枪前伸,一拨董平左手枪,二打董平右手枪,三把枪杆平伸,直刺董平胸口。董平躲闪不急,被长枪刺透铁甲,杵下马去。霍成富怕董平不死,欲举枪再刺,宋军众将齐出,花荣当先射箭,霍成富急忙用枪拨打,鲁智深、武松等人死命抢回董平及双枪,两军混战一场,霍成富兵少不敌,退进城中,王禀也令收兵。

董平被众人救回营帐,气如游丝,宋江急命人扒去董平衣甲,令军医治疗,军医看了伤势,说道:“此乃三棱枪头所伤,实难缝合,现已血流过多,老夫无能为力,望将军恕罪。”宋江已知无救,乃令军医退下。

少时,董平回光返照,对宋江说道:“董平今生相识哥哥,死也无恨。”言罢,一命归天。

宋江与众兄弟哭道:“安道全若在此,岂不救得兄弟命回!”王禀进帐来看董平伤势,却见董平已死,不觉落泪。

宋江见王禀入来,将泪收住,在外帐让人看座,宋江与吴用等人出来相陪。王禀说道:“我思索一计,来与先锋商议,此计若成,董将军之仇得报,更取下缙云。”

吴用说道:“莫非趁夜诓开城门?”

王禀说道:“正是如此。”众人商议如何诓城不提。

再说霍成富引军退进城里,翻身下马,祝盼下城相迎,说道:“将军枪挑董平,为我兄弟报了大仇,我在城头看的真切,定当誓死以报大恩。”说着拱手而跪。

霍成富急忙扶起祝盼,说道:“今日虽胜,但还须守备,以免宋军攻城。”祝盼称是,便在城里强征壮年为其守城,民怨更深。至夜,霍成富正在县衙休息,突然祝盼来报,说南门宋营火光冲天,不知何故。

霍成富道:“定是宋军升灶失火,不必大惊小怪!”

祝盼说道:“不但火光四起,且喊杀连天,将军亲自观瞧便知。”

霍成富说道:“也好,如果有隙可乘,可去劫营,大破宋军。”随即二人来到城头,举眼望去,宋营果然一片火海,二人正欲点兵去劫宋营,突然一彪军马来到城下喊道:“我等是俞道安部下,被宋军击溃,烧了宋营来投,快些开门,宋军随后追来!”霍成富命举火辨认,却见是方军旗甲,便欲开城。

祝盼说道:“若是俞道安人马,怎不白日前来,恐是宋军使诈,不可不防。”

霍成富向城下喊道:“若是俞道安部下,明日白昼放汝等进城。”只听城下叫道:“事情紧急,若等明日,我等尽为宋军所掳。”霍成富本就兵少,又怕失去来投人马,便令开城,祝盼再三劝告,霍成富只是不听,亲自下城来看,城门开处,城外人马一拥而入,霍成富呵止不住,恍然大悟,急令兵马来挡,已然不及。

只见火光照处,一人飞马而入,面容雄毅,金盔金甲,倒提一口斩将刀,厉声叫道:“宋军统制王禀在此,贼将纳命。”霍成富见了,吓得魂飞天外,惊慌失措,被王禀手起刀落,连盔带头劈去一半,身死城下,反军皆惊,祝盼赶来也被武松所杀,再加积怨百姓里应外合,与官军一齐攻杀,反军被斩尽杀绝,未留一个活口。

原来城外大火,乃是王禀、宋江几人设计,诱使霍成富而骗开城门,因此不费吹灰之力,夺了缙云县。王禀得胜,宋江在县里园林将董平安葬,然后整军歇马,安顿百姓不提。

话分两头,再说俞道安被谭稹大军围困在永宁山中,坚守一月有余,已断粮草,只能以野菜、草根、涧水,充饥解渴。这日,荆利对俞道安说道:“我军久困于此,终将覆灭,末将请令出击宋军,将军可趁势突围,谋求东山再起。”

俞道安说道:“只好如此。”随即传令,命淳于渊率兵五千为前军,莘庄、曹峰率军一万为左右护军,自领荆利和剩余人马为中军,趁夜黑相继拔营,出山突围。淳于渊领五千军,不敢举火,悄悄出了山口,只见宋军在山前要路,都设有联营,淳于渊来至营前,便令火弓手放箭,满天火雨尽落宋营,顿时宋营烧着一片,淳于渊领军卒一鼓作气直冲进去,却是空营一座,心知中计,急忙回身而走,只听四下喊声震天,宋军八方围来,不知有多少人马,淳于渊退出营来,只见一将马快枪急而来,高声大呵道:“吾乃宋军统制刘镇,敌将留名。”

淳于渊挥戟高叫道:“南国上将淳于渊在此,快来送命。”两军混杀,刘、淳二人交马两合,刘镇奋起神威,一枪挑淳于渊于马下,反军见主将已死,分分往山里溃逃,将俞道安后队冲乱。谭稹领大军追来,趁势掩杀,俞道安急令弓箭手将宋军射退,只好退回山里。

且说俞道安见宋军退去,收拢住人马,听人说淳于渊中计身捐,忙忙无措,清点军卒时,三停人马又折了一停,而且箭矢射尽,不知如何是好,便问计于荆利。

荆利叹道:“宋军早有防备,而且兵精将勇,我军不能出山,军心涣散,早晚坐以待毙,末将江郎才尽,已无计可施。”

俞道安说道:“既然如此,‘士可杀,不可辱。’我誓死与宋军决一死战,以全忠义之名于世间。”

再说谭稹以伏兵胜了一仗,收回人马,休息一夜。明日乃招众将于中军帐内商议如何进攻永宁山,正愁粮草供给不上,忽然有人来报,说宣州知州钱即集得数万石粮草送来,以备军需。谭稹大喜过望,乃命军需官将粮草收下,择一旷地贮备,随时供给各营所需,又拨出三千石粮草派人送去台州,交与折可存、何灌兵击吕师囊所用。

谭稹见粮草已到,问众将道:“哪位将军有良策攻山?”

王涣说道:“俞道安冒死突围,必是粮尽,我军粮草充足,不如守株待兔,守住各处出山要路,几日后待其军心哗变,那时一战可定。”

杨惟忠说道:“只恐夜长梦多,倘若贼兵知其必死,必然万众一心,死命突围,到时成败未可知也。”谭稹听二人之言,处于两难之中,思绪纷乱,众将也各持意见,争吵不休。

突然,谭稹将腰下宝剑掣出,戳在身前永宁山沙盘上,众将见了都不敢做声。谭稹说道:“我意已决,出兵强攻永宁山。”

姚平仲、张思正请令道:“末将愿为先锋,亲斩俞道安首级献于帐下。”

谭稹笑道:“二位将军若行,必然马到成功。”乃让姚平仲、张思正统兵五千先入永宁山探路,而后与众将依次进发。

且说俞道安困在山中,进退维谷,白日坐在山顶磐石,呆看云卷云舒,唉声叹气。至夜回至帐中休息,和甲躺在榻上,突然一道阴风吹进,道安打个冷战,坐起身来,只见灯烛昏暗,摇曳不定,灯旁站立一人,仔细观之,有词为证:

头戴乌黑长筒帽,身着皂色长衫。面黑身矮胖,手持哭丧棒。无事不登三宝殿,平生只爱笑。黄泉路上最精心,善恶心中有度。腰边拴挂骷髅头,阴阳两界横行。避讳叫矮爷,真名范无救。

俞道安不看则已,看罢倒吸一口凉气,起身呵道:“休要装神弄鬼。”

那人笑道:“我不装神,但会弄鬼,我乃谢必安结拜之弟,范无救也,世人称我为黑无常、矮八爷。”

俞道安心中甚骇,叱道:“人鬼殊途,来此何干?”

范无救哂笑不绝,说道:“你阳寿已尽,我来索你命去。”说着伸长双手紧扼俞道安咽喉,俞道安拼死挣扎,一头栽倒,猛然睁眼,却是一梦。俞道安心有余悸,乃招荆利前来。

荆利问道:“将军何事唤我?”

俞道安说道:“方才我做一怪梦,梦一黑矮之人,自称黑无常,来取我命,不知主何吉凶?”

荆利说道:“鬼神,信则有,不信则无。此梦必是将军久困此山,心乱所生,不可当真。”俞道安听后,沉吟不语。二人正说话时,忽有军卒来报,说宋军攻进山来,势不可挡。俞道安急忙与荆利持械出了大帐,举目望去,满山遍野火把通明,宋军如同蜂蚁而来,喊杀声不绝于耳。

俞道安急忙与荆利、莘庄、曹峰率军迎战,奈何兵士断粮日久,只以野菜、草根等物充饥,身体虚弱,站立尚且不稳,怎能持刀枪拒敌,被宋军砍瓜切菜一般,杀的横尸满山,血流成沟。俞道安见不能抵挡,只得且战且退,苦战至天亮,后退无路,剩余数百人被宋军团团围死。谭稹见俞道安已成案板之肉,乃令杨可世前去招降。

杨可世策马提斧喊道:“汝等已成瓮中之鳖,及早来降,可免死罪,如若不然,斩尽杀绝。”吼声如雷,回荡山谷,振聋发聩。

俞道安见身边军士大都带伤,饥渴疲弊,丢魂丧胆,不堪一战,便在腰下拔出铁刀,想要自刭,却得曹峰几人攀臂劝住,莘庄说道:“未到必死之时,想当初刘邦被冒顿围于平城白登山七日,终得脱困,将军且自爱。”

俞道安听后,精神倍长,将刀戳于地上,慷慨高声道:“我等自从反宋以来,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今日虽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军士听后,无不激昂,俞道安见时机已到,当先引兵来冲宋军。

谭稹在高处看见,手挥令旗,步兵两面闪开,现出一千弓弩手,万箭齐发,将俞道安数百人全部射死于山中。

同时,何灌、折可存在黄岩县兵击吕师囊,无计可施,升帐再与众将议事,众人面面相觑,不发一言。何灌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君何不发一语,克敌制胜。”众将只管低头,莫衷一是。

折可存怒道:“似尔等这般空吃国粮,不能尽忠以报,有何面目于世哉!”

突然一人出列禀道:“末将但有片言,或可擒吕师囊。”众人看去,却是偏将杨震。杨震何人?还需叙述一番:

杨震乃代州崞县人,字子发,曾以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使。先时,宋河东军征西夏于臧底河,敌据山为城,下瞰官军,诸将合兵于城下,杨震率壮士拔剑先登,斩数百级,众乘胜平之,上功第一。江南反乱,国家调兵四方,杨震与长子杨沂中从折可存讨方腊至此。

折可存看罢,说道:“子发且请言来。”

杨震说道:“吕师囊乃扎营于半山腰,断头山后悬崖绝壁,敌必疏于防备,末将愿引轻兵从断头山后沿着山背上山,在高处放箭投石,敌必败无疑。”

折可存说道:“此计虽妙,可凶险万分,倘若有失,性命堪忧。”

杨震说道:“将军可佯攻山前,我从山后悄悄而上,万无一失。”折可存见杨震胸有成竹,便让其领五十灵巧军士,二更后依计而行,折可存则于山前擂鼓放炮,以做佯攻。吕师囊正在山上大寨睡觉,突闻鼓声,惊厥而醒,乃披金甲,提蛇矛出帐,问赵毅何事。赵毅说道:“敌军恐欲趁夜攻山。”吕师囊急忙领军抵挡,只见宋军举火如同白昼,擂鼓向山上杀来,吕师囊令军以石击之,宋军又退,往复几次,折腾一夜。

第二日天明,吕师囊正在狐疑昨夜之事,突听山顶发喊,只见宋军已在山上,正是杨震,却如神兵天降,鼓噪而放箭、抛石,方军兵卒大惊,被矢石所伤颇多,四散而逃。

吕师囊急令剩余将校固守险要,在营外放火自卫。何灌、折可存见计已成,领步军与杨震上下夹攻。杨震身披重铠,带兵越火而入,吕师囊引沈刚、沈泽、沈抃、赵毅、应明、徐统等三十首领迎战,杨震一时难以攻破敌寨,却得何灌与部将韩综、雷彦兴领兵接应,将沈刚三十人杀死。

唯独吕师囊挺丈八蛇矛力战,杀死百余宋兵,身受重伤。何灌见吕师囊武艺高强,不能近身,却与众人用挠钩将其拖翻,夺了蛇矛,吕师囊挣脱挠钩,跳崖未死,杨震引众将其活捉。

吕师囊仰天大叫三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为宋宣和三年十月之事。

折可存见何灌与杨震生擒贼帅吕师囊,下令将死尸尽皆掩埋,将反军营寨烧作白地,和众人回到山下大营。折可存、何灌与众将升帐,杨震把吕师囊推将入来,武士以棍击其小腿,吕师囊仰头不跪,何灌挥手示意不得无理,武士退到两旁。

何灌问道:“今被我擒,何话可说?”

吕师囊说道:“吾闻‘亡国大夫不可图存,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但求速死而已。”

何灌说道:“既然无话可说,先将械梏收押,即是重犯,当使快马通报朝廷再作区处。”遂先将吕师囊押下,乃令快马飞报朝廷。后谭稹听说吕师囊被擒,令押解至临海县,等候朝廷旨意。

数日后,快马从汴京而回,将童贯手书交与谭稹,谭稹拆开来看,略写道:“谭节度与贯皆为宦臣,同时举兵南下,建功不易,勿使贼有复起之机,吕师囊素有广名,侠义之声布于乡里,理应将其处以极刑示众,为防我军去后,吕族人再生事端,当屠其村,灭九族。”

谭稹得童贯钧旨,便在临海县设立法场,当众对吕师囊处以极刑,将其绑于十字桩上,百姓络绎不绝,前来围观。

吕师囊对民众高呼道:“我吕师囊为反昏君暴政,名姓标于天地,必然千古传颂,死而无憾,虽败犹荣。”折可存手挥令旗,弓弩齐发,吕师囊被万箭穿身而死,又被五马分尸、挫骨扬灰,百姓多为其哭。

正是:群起反暴政,虽败也犹荣。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十二回韩世忠力擒渠帅 林教头奋斩敌将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五三回吴玠二败金兀术 杨幺称王洞庭湖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四十回感忠义岳母刺字 恨无力老种归天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一回方圣公僣号清溪县 吕信陵首战威坪镇第六八回舍命柘皋龙争虎斗 谋计西湖论功行赏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六二回废刘豫岳飞用间 罢赵鼎秦桧专国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五二回岳家军受命讨贼 韩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六二回废刘豫岳飞用间 罢赵鼎秦桧专国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十三回童贯夺取处州城 项德战死黄姑岭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敌第六三回吴玠病故仙人关 兀术操练铁浮屠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六二回废刘豫岳飞用间 罢赵鼎秦桧专国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六八回舍命柘皋龙争虎斗 谋计西湖论功行赏第六七回朱仙镇金牌促班师 燕京府片语除政敌第三十回童太师二次伐辽 刘延庆折损军旅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