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

〖童宣抚分道伐辽~种都统退保雄州〗

诗曰:

日食饱腹三餐米,夜眠只需七尺榻。

人心无穷蛇吞象,惹祸芽苗始生根。

虎鹰相搏燕云地,豺狼蛰伏爪牙生。

待到他日时机到,定叫江山尽覆倾。

不说韩世忠与梁红玉结成秦晋之好,举案齐眉。话说早在本年正月十三日,金人就已攻破辽国中京,辽主天祚帝耶律延禧被迫向北逃入夹山,数日命令不通。后在三月十七日,辽国留守宰相张琳、李处温与族弟李处能联合都统萧干、林牙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百官、诸军、父老几万人,拥立六十岁的燕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乃是耶律延禧的堂叔,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南京留守、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

耶律淳自进大位后,有功者个个封赏,改怨军为常胜军,自称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遥降天祚帝耶律延禧为湘阴王。史称北辽。

耶律淳自主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属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所管,自此辽国分乱。

金人得知后,派人至宋,相约夹攻辽国,朝廷便命令童贯为河北、河东两路宣抚使,起兵响应金人,并传诏收复燕云十六州。

童贯得了旨意,受了金印、兵符,就调部分南征方腊军马北上,仍以旧时诸将统兵,不日之间,整顿已毕,器械完备。

大军将要开拔,杨惟忠却上疏直言不愿攻辽。天子大怒,降其为武翼大夫,冀州总管兼河北路第七将主将。杨惟忠因何不愿攻辽?

原来杨惟忠本姓康,名炯,字惟忠。乃是仁宗时并、代都总管康保裔后人,真宗咸平二年,康保裔与辽军作战,兵败高阳关,遭辽军俘虏,投降辽国。后改姓杨,辽圣宗为笼络其心,将辽国皇族萧氏之女赐予康保裔为妻,育有三子。康炯于神宗熙宁五年五月十二日生人。哲宗元祐年间,康炯以蕃人身份在环州入伍宋军,因功先后担任大顺城蕃兵指挥使,蕃落上军第一指挥使。从哲宗至宣和元年,都在泾原路抗击西夏,屡立战功,数度驱逐西夏军,击败夏崇宗与梁太后。后累次因功升迁为中侍大夫、彰化节度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怀德军事、怀德军都总管。从平方腊后,加封高阳关路马军司总管,只因与辽有血缘之亲,便不愿攻辽。道君皇帝大怒,所以贬其官爵。

再说童贯领大军离了东京,一路只听小儿歌曰:“南国事,已平息,北国风,吹荒凉。百姓罹难亡百万,将军血衣悲歌还。”

童贯心疑,问左右道:“汝等可听明白小儿歌中之意?”众将不敢乱讲,只说不知。童贯不快,领军闷闷而行。

童贯北去之后,朝廷又在五月初五,任命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十八日任命蔡京之子蔡攸为河北、河东宣抚副使,随童贯北上攻辽。蔡攸行至大名府,便止步不前。二十三日,任命常德军节度使谭稹为太尉。同日,童贯统军到达雄州,雄州知州和诜引从属官员出郭迎接。

这雄州本属河北东路,过了河间府便是莫州,莫州北面毗邻就是雄州,雄州乃是大宋边塞州府,百年无事。兵将骄惰,不练阵敌。

童贯入城,即令都统制、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等将分路进兵。

种师道兄弟两人,兄为师道,字彝叔。弟为师中,字端孺。师道祖父种世衡始创种家军,种氏已三代为宋将。师道本洛阳人,原名建中,因讳道君建中靖国年号,曾改名师极,后被道君皇帝御赐师道之名。幼年曾拜哲家张载为师,因祖上功勋,补三班奉职。初任文职,因有谋略而改武职,与西夏战有功,遂成名将。当年童贯掌兵西征,官员见而跪拜,唯师道长揖而已。因功屡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渭州知州、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如今年已七十一岁,天下尊其为“老种经略相公”。“花和尚”鲁智深也曾出于他的帐前,任过提辖官。

种师道见童贯不容喘息,草率进兵,乃进谏道:“方今之事,女真已得辽土三分之二,譬如盗入邻家,吾不能救,反趁火打劫,与盗分赃,怎可?盗入邻家不救,不义也;趁火打劫,不仁也。不仁不义,而师出无名,战而难胜。”

童贯不听,说道:“今日之事,吾皇已有成算,乃借汝之威名,镇服辽邦,何言难胜?”师道不敢再言,只得退下。

杨可世本是童贯一手提拔,又谏道:“为将者,不知战之计划,仓促临敌,难以应战,我等性命不足为惜,恐有不虞,辱国事大,愿三思定计而后行。”童贯不语。

和诜欲巴结童贯,一旁哂道:“杨统制平日自夸可敌万人,胆气无比,视千军万马如同草芥,今日所见,汝懦夫也!”杨可世默然而退,其他将佐亦不敢多言。童贯不顾众将意见,即以和诜任督军,为种师道之副。

童贯驻军高阳关宣抚司,并以勇士在边境揭榜示众,令军马不得过界衅事。

榜文: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一旦陷没几二百年,比者汉蕃离心内外变乱,旧主尚在,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当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巳次近边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惟在勉力同心背蕃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种师道无奈领令,以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前驱。自与康随、曲克等将率军接应,共计起马步军兵十万巡边。

童贯令军北上,以使者入辽,欲劝耶律淳来降,耶律淳斩杀使者,设朝与群臣议事道:“道君南蛮,遣宣抚使童贯率军来犯,列公谁可退敌?”

太师张琳启奏道:“吾皇勿忧,童贯本一太监,得幸于道君赵佶,统全国兵力南平叛民方腊始归,兵锋损尽,不足为虑。”

耶律淳道:“寡人不听这些,只问何人能出兵退敌?再者,朕以你为元老,许你十日一朝,今日何来?”张琳见说,知被排斥,乃退。只因初立耶律淳时,张琳有难色勉从,耶律淳称帝便不使其参与政事,后张琳郁悒而卒。

司徒左企弓出班说道:“若要退敌,恐怕唯有北枢密使萧干不可。”

萧干听闻,出班请令道:“末将不才,愿统兵退敌,震我国威。”

太尉李处温亦请令道:“臣请为后应,以助萧枢密成事。”

参知政事虞仲文建议道:“宋军若来,唯有兰沟甸与白沟桥、范村最为紧要,萧枢密当守此三路,宋军不进则败,我军有恃无恐。”

萧干喜道:“有参政大人相告,吾料此战必胜南蛮。”

耶律淳见文武齐心,甚是高兴,随即传令:以萧枢密使为三军统帅,起马步军五万,曹勇义与耶律大石同行,迎战宋军。一应接济粮草,都由李太尉使人供给趱运。

至宋宣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师道裨将杨可世闻燕人久欲内附,若王师入境,必箪食壶浆以迎,乃将轻骑数千直欲取之,孤军兵行兰沟甸与辽军相遇,辽统军耶律大石以骑兵为先锋,皆挥马刀,披牛皮鱼鳞铁甲列阵。

耶律大石通辽、汉语言、文字,擅骑射之术,骁勇出众,遂单骑至军前大喝道:“无耻南蛮,欲趁我国危难,同女真相逼,岂不知与虎谋皮,恬不知耻,何也?”声如牛吼。

杨可世见那辽将髡发靛面,狮鼻阔口,眼似铜珠,耳挂铁环,须眉皆赤。身披一副嵌兽面牛皮铠甲,足穿一双四缝驴皮靴,胯下骑一匹宝马唤做“紫斑驹”,手横一柄长杆“铁蒺藜”。左带一张弓,右挎一壶箭,凶恶无比,知是悍将,乃大声问道:“你是何人?”

大石回道:“吾乃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也,尔又是何人?胆敢犯吾边境?”

杨可世喝道:“某乃征辽前军统制杨可世也,快劝汝主耶律淳来降,免污我斧锧!”

大石大怒,催动紫斑驹,挥铁蒺藜杀将过来,杨可世也打马抡斧相迎,二将马荡征尘,军前恶战。

杨可世已得令在先,只为招降,不可滥杀,所以未尽全力。不到十合,二将交马时,耶律大石反手一铁蒺藜照着杨可世脊梁便打,杨可世持斧竖于背后,唤作“苏秦背剑”,铁蒺藜正打在斧杆上,震得杨可世后心发热,拨马败去。

耶律大石见杨可世败走,急挥兵来追,宋军兵败如山,被辽军杀的四散而逃。都统制种师道听闻,便派部下康随、曲克引军接应,宋、辽两军混战一场,各自收兵。

种师道升坐中军帐,诸将来见,只见杨可世负荆请罪而来,跪地说道:“杨某初战失利,以至军马大败,辱我军威,请老种治罪。”

种师道急忙起身,来至帅案之前,亲自扶起,说道:“老夫不怪将军,此乃童宣抚不使力战所致,杨统制快快请起。”老种又亲解其缚,与众将说道:“宣抚有令,来日军至白沟,招降萧干。我料萧干必不肯降,那时必有一战,而我军有令不得杀敌,当每人持一巨梃自防,以备不时之需。”

二十九日,种师道统率东路军至白沟拒马河。王禀统前军,杨惟忠统左军,王坪统后军,种师中统右军。赵明、杨志统选锋军。师道以东、西两路军都统制自领中军。

前军统制杨可世遣赵明引军占住白沟桥招降萧干,萧干见宋军并无防备,令辽军鼓噪猛攻,箭如飞蝗,矢石如雨。宋军以大棍击敌,仍多有伤亡。杨可世见如此战况,请令杀敌,种师道下令还击有功。

杨可世令军临河摆阵,使赵明挥众还击。可世见辽军隔河挥旗,军马向西奔驰,乃与诸将说道:“拒马河下游必有可渡之处,须分兵拒之。”此时,种师道已派老将赵德来援,可世即令赵德往下游拒敌,赵德未至,辽军已渡河。赵德见势不妙,反而退回。

杨可世见了,大骂赵德道:“匹夫安得辄北,何以报国恩?”即舍河桥亲往,挥斧迎战辽军。转眼之间,赵明兵败,可世胸中数箭,幸亏铁甲护体,不至身死。却满身受伤,靴中灌满血水,被敌击堕两齿,手杀数十人突出重围。两军罢战。

督军和诜乃与种师道说道:“杨可世这厮与辽军交战,使诸将不利,不如斩之,以示辽人知大宋无意用兵,使其自退。”

种师道怒道:“汝一文官,进不能杀敌,退不能殿后,何敢进谗言,欲杀大将,居心何为?”和诜见师道怒,不敢多言,自去见童贯毁谤师道。

当晚,辽军欲夜袭,师道早有预料,令军击鼓一夜,辽军以为宋军出战,不敢劫营。天明,方知受骗,欲再进攻,宋师合兵如铁桶,只得作弃。

明日,败报又至,西路统军辛兴宗在范村与辽军曹勇义激战,前军王渊中枪,左军焦安节,右军刘光国,后军曲奇、王育,选锋军刘光世、吴子厚,节度刘延庆皆败,军马死伤无数。童贯在后方得知数路兵马招降不成,损失惨重,先自躲回了雄州。

六月初二,老种经略相公见辽军兵马聚集,宋兵已失优势,东西两路军马不到一旬尽皆败北,只得率军连夜退保雄州,辎重先行,自率精锐殿后。辽军发觉,以轻骑猛追,宋军混乱,争先逃命,直至雄州,辽兵随后追至。童贯惧怕辽军乘机攻入城来,不许各路宋军入城。

种师道见不能入城,令杨可世迎击辽军,辛企宗、辛永宗兄弟也率领胜捷军来援。是时,天黑大雨,冰雹大如鹅卵,两军各退。

只此一战,雄州西、北两面数十百里,死尸满地,无可计数。军兵伤残、家破人亡更是数不胜数。

辽军又遣使者入城对童贯说道:“女真之叛本朝,犹如西夏而叛宋,宋亦憎恶。今贵国为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酿他日之祸,可谓明智否?救灾恤邻,古今通义,望大国思之。”童贯无言以对。师道再次进谏应允辽使退兵,贯又不听。

辽使去后,童贯为逃败军之责,却向朝廷密劾都统制种师道助贼为谋,雄州知州和诜不听调遣,而使军马大败,有辱皇命,丧军辱国。

正是:

良将含屈辱,翻做替罪羊。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灵狐坐殿警公卿 金国毁盟侵宋土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六八回舍命柘皋龙争虎斗 谋计西湖论功行赏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六三回吴玠病故仙人关 兀术操练铁浮屠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五回灵狐坐殿警公卿 金国毁盟侵宋土第三十回童太师二次伐辽 刘延庆折损军旅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六三回吴玠病故仙人关 兀术操练铁浮屠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贼 仙居县秦明殒命第二十九回张叔夜计窘宋江 梁山军招安受赏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复宿州城 岳太尉上书乞进兵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一回方圣公僣号清溪县 吕信陵首战威坪镇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三十五回灵狐坐殿警公卿 金国毁盟侵宋土第五十回韩泼五怒战长江 秦长脚归国任事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五十回韩泼五怒战长江 秦长脚归国任事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敌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六七回朱仙镇金牌促班师 燕京府片语除政敌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五三回吴玠二败金兀术 杨幺称王洞庭湖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