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

〖破六甲金人陷汴京~掳二帝北宋大终结〗

诗曰:

两宋江河如血流,英雄层出不曾穷。

将军铁马飞山岳,壮士戈戟灿霓虹。

北国狼人纵鹰隼,南朝虎夫砺刀枪。

天下荣辱兴衰事,史公秉笔细声明。

话说老种师道死后,天子仍忌谭稹,乃令聂昌籍没谭稹家财。此时西夏趁乱攻陷怀德军,知军刘锉、通判杜诩世战死。

再说磁州知州姓宗名泽,字汝霖,浙江婺州义乌人,此时已六十六岁。宗泽出生之时,母刘氏梦天空雷电大震,光烛其身,翌日而生宗泽。

宗泽自幼豪爽有大志,沉毅懂兵法,后为进士出身,又屡调大名馆陶县尉、衢州龙游、晋州赵城县令、莱州掖县知县、登州通判。

后朝廷遣使由登州出海上,同女真约“海上之盟”,谋求夹攻契丹,宗泽与人言道:“天下自是多事矣。”由是以病退居东阳县,结庐山谷之间,著书欲要终老。直至靖康,由中丞陈过庭等人举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出使金国。

宗泽与人说道:“此行不生还矣。”有人问其故,宗泽回道:“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宗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天子乃不遣宗泽,命为磁州知州、加封河北义兵都总管。金军攻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宗泽蹑后袭击,斡离不遣数千骑攻打磁州,宗泽披甲登城,令壮士用神臂弓将金军射退,开门纵击,斩首数百人,所获羊马金帛,尽赏军士。

一日,宗泽正在修葺城墙,亲随报说康王出使金军,一行人等路过磁州,已至城下。

宗泽叫声:“快随我出城迎迓。”乃引从者数十人出城迎谒康王。

康王见了宗泽,翻身下马,笑道:“多时不见,公仍风采依旧。”

宗泽亦笑道:“不敢,千岁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乃上前见礼。

康王伸手扶住道:“公旧在京城,多蒙教诲,犹如我师,怎敢受此大礼。”宗泽乃邀康王与冯澥等人同入磁州府衙,命人摆酒接风。

酒过三巡,宗泽问康王道:“殿下此次何往?”

康王道:“金人使人来朝,必使亲王赴其军中,方欲讲和。故而奉皇兄御旨,出使金军,斡旋休兵之事。”

宗泽捻须熟思良久,与康王道:“肃王赵枢一去金营不归,今敌又诡辞以致大王,愿停止勿行,否则恐祸及于身。”

冯澥一旁冷笑道:“你懂什么?此乃陛下旨意,谁敢违佞。”

康王道:“话休如此说,我与宗知州乃忘年之交,公明言相告,必不害我。”席散后,康王遂回相州,宗泽出城相送,冯澥不敢阻碍康王,只得回了朝廷,报之天子。

却说天子忽听康王未到金营便就退回,甚是恼火,罪责冯澥,将其罢免。

数日后,天子升坐早朝,集京中百官议论敌情,百官面面相觑,不发一语。天子怒道:“尔等平日,口快舌长,牙尖嘴利,今日怎都没了言语?想那金人长驱直入,朕不求卿等身临沙场,冲锋陷阵,只愿出个良谋,退去那伙鞑子,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右建议大夫范宗尹字觉民,出班说道:“王云使北还京,言金人必欲得三镇,依微臣之见,不如弃三镇与金人,金人知足,必不南犯。”

唐恪、耿南仲、聂昌皆出班道:“臣等附议。”

开封士曹赵鼎闻听此言,出班大喝范宗尹等人道:“祖宗之地绝不与人,庸才何敢发此议论!”

这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四岁父死,由母亲樊氏教育成人,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后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才能,擢为开封士曹,为人刚正不阿,今日听范宗尹之言,难抑心头怒火,因而出班大骂。

中书侍郎何栗亦道:“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地亦来,不割亦来。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

天子道:“朕决意不再割三镇,范宗尹竟敢议割祖宗基业,且归家反省,无宣不得入朝。”乃罢范宗尹。

未过数日,忽报金国右副元帅斡离不军已至黄河外,天子急令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拒敌。

折彦质字仲古,别号介之。祖居云中,折家第七代名将,乃折可适之子,已四十六岁,文武双全,有勇擅谋。今日得令,匆忙整军出征。

折彦质于路行军,探马报说斡离不正攻魏县。折彦质与众将道:“魏县在内黄北,乃大名府重地之一,万不可失。”而令兵马急行,渡河北上,来救魏县。

折彦质北救大名途中,斡离不已破魏县,留诸将奔睹、那野、赛剌、台实、当海、忽鲁、雏鹘失、阿里刮分出大名府。令诸军渡河,攻降临河县、大名县,又破德清军、开德府。斡离不再命大将阿里刮引精骑三千先趋汴梁。

折彦质刚渡黄河,已知阿里刮军到,猝不及防,急使前军六千人迎战,阿里刮军来势甚猛,两军交战,宋军既溃,折彦质无奈,只得回军黄河南岸扎营。斡离不知宋军不堪一击,攻取胙城,令诸将分渡黄河。

却说天子已尽知战况,复命刑部尚书王云随康王赵构再次出使斡离不军,许割河北三镇,奉衮冕、车辂,尊金国狼主为皇叔。康王行至磁州,州人多恨和议,击杀王云,迫使康王复还相州。

此时金军已悉数渡河,折彦质兵溃,提刑许高亦兵败洛口,枢密院李回以万骑防守黄河,众溃而归。斡离不命杨天吉、王汭、孛堇撒离栂入汴京言于宋少帝,欲尽得河北之地。京师戒严。

却说汴京城内有一破落户,姓郭名京,充任禁卒,自在军中聚众妖言:“曾拜林灵素为师,学得道法,能唤神鬼六甲之兵,可擒金国二帅,使金人有来无回。”同知枢密院孙傅得知,亲到龙卫军中寻之,并告知天子,天子半信半疑,因道君皇帝做主,拜郭京为成忠郎,赐金帛数万,选六甲正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屯于天靖寺,日夜操演,以御金寇,许退敌之日,封以重赏。又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聂昌使粘罕军,许画黄河为界,欲使金国退兵。

斡离不并未应允,率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兵,共八万人马,直扣汴京北城下,驻军刘家寺。天子暗中遣人持腊书出城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斡离不逻兵所获。斡离不大怒,令完颜兀术攻打通津门,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出兵焚金军营寨,斡离不选五千劲勇之夫,令当海、忽鲁、雏鹘失统领将范琼击败,宋军遂闭门不出。

再说粘罕自破太原,分遣大将撒剌荅夺天井关,破宋兵万人,攻河阳城;令左右副将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五万军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潼关,以绝大宋西军向东勤王之路。粘罕自提大军八万降平阳府、威胜军,克隆德府,攻泽州,知州高世由归降粘罕。粘罕又攻怀州,知州霍安国不降,怀州城破,粘罕杀知州霍安国、通判林渊、钤辖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等人。

粘罕已得怀州,与左右汉人谋士高庆裔、时立爱道:“前次南征,斡离不先我一步,今番不可落后。”

时立爱道:“若取汴京,应先破颍昌府,使汴梁无援,方可。”粘罕听之,亲率大军渡河,分兵取颍昌,自引军往汴京与斡离不会兵。

却说南道总管张叔夜与子张伯奋、张仲熊率兵一万三千勤王,在颍昌府与粘罕军相遇,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拼死突入汴京,至玉津园,天子甚喜,以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天子知粘罕由西路而来,更是惊惧,令刘韐为四壁防御使,尚书右丞孙傅为守御使。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一,斡离不军攻善利门,宋统制姚仲友领兵抗敌。此时刘韐坐弃军,降五官,管宫祠。朱伯友弃郑州获罪,降三官罢免。西道都总管王襄因惧粘罕,弃西京洛阳而逃。燕瑛也欲弃河阳,被乱兵所杀。河东诸郡,或降或破殆尽。京城东壁守御官辛亢宗因抗敌不利,被都民所杀。

内外忧患之际,粘罕已引大军至汴梁南城下,旌旗遮天蔽日,在青城扎下连营。次日,雨雪交作,天子披甲登城,以御膳赏赐士卒,人皆感激流涕。斡离不屡攻城门,张叔夜数战有功。天子至安上门召见张叔夜,命为资政殿学士。

初五,东道都总管胡直孺与金军战不利,被金军所擒,金军顺势攻陷拱州。初七斡离不复攻京城,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统制官高师旦大战金军城下,高师旦力战而死,王宗濋败退回城。天子令张叔夜签枢密院事。金军又攻宣化门,姚仲友御之。后粘罕又遣将攻京城南壁,张叔夜、范琼分兵袭之,遥见金兵惧而奔还,士卒自相蹈藉,溺隍死者千余。至此月中旬,金军已攻陷亳州。诸道勤王兵不至,京中守兵只三万余人,金军攻城甚急。

天子退避正殿,遣冯澥、曹辅,及宗室赵仲温等人至斡离不军中请和。又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左右副元帅,从速领兵入卫京师。

却说斡离不一面使人入京议和,必要亲王出盟。一面又加紧攻打通津、宣化门。范琼领兵千余出战,渡河冰裂,溺死五百余人,自是士气受挫,兵无斗志。

此月下旬,朔风大起,大雨雪一日夜不止。斡离不复使刘晏前来议和,催促亲王、宰相出盟金营,天子使刘晏居于都亭驿馆。

天子心中愁闷之时,改孙傅为同知枢密院,并问其计,孙傅进言道:“陛下何忘郭京?”

天子恍然大悟道:“速命郭京见朕。”孙傅乃引郭京来见。

天子急问道:“卿六甲兵如何?”

郭京道:“臣有‘六丁力士’、‘天关大将’、‘北斗神兵’,非至危急,吾师不出。”

天子道:“事已危急,卿可尽力。”乃命出战。郭京至城头,见金兵势大,伪言不至危急,不肯出兵。何栗催之再三,郭京令大开宣化门,使守城军士尽出,自与张叔夜坐于城楼观战。

斡离不正欲攻城之际,忽见宣化门大开,只见门内涌出数千披发跣足之人,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身着奇装异服,斡离不甚是诧异,乃问兀术说道:“此为何故?”

兀术张口结舌,呆视宋军回道:“未有所见。”

斡离不见宋军诡异,急命当海、忽鲁等将,分兵四翼,鼓噪而前,郭京六甲正兵,一败涂地,皆堕于护龙河内,填尸皆满,张叔夜令城门急闭,杜绝金人入城,又责郭京道:“怎不济事?”

郭京怕欺君被诛,慌忙答道:“将军休怒,须郭某自下城作法,方能破敌。”乃下城引余众向南逃遁。

张叔夜见郭京一去不回,知已上当,只得亲持戈戟,引兵防敌。

斡离不见一战杀的宋军人仰马翻,命众将全力攻城,金兵登城,众皆披靡。银术可又焚南薫各门,统制姚仲友战死乱兵之中,宦官黄经国赴火而死,统制官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力战,与其家人皆被害。宋兵卫士愤怒,入都亭驿执杀金使刘晏。

汴梁外城陷落,天子奉迎道君皇帝、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使何矯与济王赵栩出使金军。

何矯、赵栩去后,天子捶胸痛哭悔道:“前番金军退兵,种师道曾劝朕,金军半渡黄河击之,并言:‘异日必为国患。’朕不用种师道言,已至于此。”

再说粘罕见了赵栩、何矯,当先说道:“尔等可为和议而来?”

济王赵栩回道:“却为和议而来。”

粘罕喝道:“尔等不必枉费口舌,汝朝数十万兵马在河北被我一举击溃,连下州县数十座,今已攻破汴京外城四壁,何苦自讨没趣!”

高庆裔见说,与粘罕附耳抵言数语,粘罕转脸笑道:“自古以来,便有南北之别,今之所议,唯割地耳。尔等如要和议,当将出诚意来,今使老皇帝到我军中,方见真心,若是不肯,一切免谈。”令济王赵栩、何矯回朝传话。

何矯回朝,将粘罕之言尽皆说了,天子道:“上皇惊扰而疾,必欲之出,朕当亲往。”时三日大雪方止,日赤如火无光。月末天子移驾青城。

十二月初,天子回京,见金军大索金帛,遣陈过庭、刘韐出使金营割两河地。中旬,定京师米价,劝富户出粮济民。下旬,京师困苦、天寒大雪,不得已,纵百姓伐紫筠馆花木为薪柴取暖。

当是时,康王赵构已开大元帅府于相州,有兵万人,分为五军,命武显大夫陈淬都统制军马。阁门祗候侯章赍蜡书至自京师,诏康王尽发河北兵,命守臣自将。康王乃下令诸郡守与诸将,履冰渡河,趋兵大名府。

宗泽以二千人先诸军至,知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人继至,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皆在麾下,兵威稍振。康王问将于张俊,俊以杨沂中对。召见,赐袍带。

杨沂中字正甫,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道:“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宣和末,山东、河北、江南群盗四起,沂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

元帅府草创,杨沂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康王知其忠谨,亲信之。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沂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康王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沂中请复往,康王止之。杨沂中道:“此贼胆碎,即成擒矣。”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会签书枢密院事曹辅赍蜡诏至,云金人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轻动。汪伯彦等皆信和议,惟宗泽请直趋澶渊为壁,次第解京城之围。汪伯彦、耿南仲请移军东平。康王遂遣宗泽以万人进屯澶渊,扬言康王在军中。自是宗泽不复预府中谋议。康王决意趋东平。庚寅,康王发大名,至东平府。

靖康二年春,正月初一,天子命济王赵栩、景王赵杞出城贺金军新春。斡离不亦遣使入贺,并言康王赵构领军往东平,恐有所图,令天子将其召回,天子乃遣使招康王。又遣聂昌、耿南仲、陈过庭复往两河割地,河北军民坚守不奉诏。数月,金军只得石州,屡逼天子,又索金银甚急。何矯、李若水劝天子亲至金军,天子以太子监国,自与李若水、孙觌等臣亲赴青城寨金营。哪知事有变故,粘罕不见天子,逼天子脱龙袍,易金人羊裘,更令索要降书顺表,天子只得依从。李若水跪抱天子大哭,大骂金人为狗辈。金人将李若水拽出营外,击损脸面,若水气结仆地。

粘罕见若水之忠,心中甚服,欲要留用,令道:“必使李侍郎无恙。”

李若水绝食数日,粘罕使人劝道:“事无可为者,公昨日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道:“天无二日,若水宁肯事二主哉!”

其仆谢宁慰解道:“公父母春秋高寿,若能少屈,冀得一归觐。”

若水叱道:“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父母老,汝归勿直言,令我兄弟徐言之可也。”

数日后,粘罕召李若水计事,欲立异姓为宋帝,李若水争道:“上皇为生灵计,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俭,未有过行,岂宜轻议废立?”

粘罕道:“汝朝失信在先,皆此二昏君,留之何用?”

若水道:“若以失信为过,公其尤也。”又骂粘罕:“汝为封豕长蛇,真一剧贼,灭亡无日矣。”

粘罕恼羞成怒,喝道:“推出去,再敢多言,割了舌头。”

金卒拥之至郊坛下,李若水与谢宁道:“我为国死,职责所在,奈何连累尔等如何!”又骂不绝口,监军用铁尺打烂其唇,若水吐血仍骂,人报粘罕,粘罕命人以刃裂颈断舌,若水临死无怖色,为歌诗道:“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闻者无不悲之。李若水时年三十五岁。仆从谢宁放归,具言若水死状。

后高宗即位,下诏道:“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特赠观文殿学士,谥号“忠愍”。

粘罕既杀李若水,与他人赞道:“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粘罕既扣天子,在斋宫向北备设香案,令宋君臣向北跪拜,以尽臣道,宣读降书,粘罕才放天子回城。

天子方回宫里,粘罕便使人索要黄金一百万锭、白银两百万锭、布帛一百万匹,天子甚惧,令籍没梁师成家财,大括金银。斡离不又要骡马、女子,天子只得依从,竭尽京都之力,与金军骡马数千、女子万人。

依《开封府状》所载,内中更有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二十二人,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四人,宗妇二千九十一人,族妇二千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贵戚、官女、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共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五人,皆供金军淫辱。斡离不亦下令道:“但凡有孕,皆听医官下胎。”

再说粘罕再逼道君皇帝、皇后、天子同入青城寨,继而扣留不放,遂纵兵劫神卫营,剽掠含辉门,焚五岳观,四处搜刮金银,直弄得偌大东京,狼声犬吠,满目疮痍。

二月,金狼主吴乞买诏令宋天子废为庶人,斡离不自与兀术率大军攻入汴京内城,逼百官立张邦昌为楚帝,令吴开、莫俦入城取推戴状,观文殿大学士唐恪既书名,自觉有愧社稷,仰药而死。

斡离不、粘罕既立张邦昌,搜金银未足,怒杀户部尚书梅执礼、侍郎陈知质、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吏部尚书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欲献媚于金人,令百姓五家为保,互相督促,但寻姿色妇女,便送与金人。

却说斡离不率众进了皇宫,直至大庆殿登坐龙椅,哈哈笑道:“不想我完颜宗望也有今日,宋帝无德,却该让位。”然后自与众将在宫中东走西看,直到太庙寝殿,见一乌龟驮八尺石碑,宽有四尺,上镌三行大字,不明所以,乃问兀术道:“四弟精通汉学,此作何用?”

兀术熟视良久,说道:“此名曰:‘赑屃’,传言龙九子之一。却是宋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三年所镌誓碑,所留三条誓言,以警后代子孙。”

斡离不复问:“所刻何字?”

兀术仰视碑文道:“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斡离不正与兀术言话,完颜昌来报道:“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引秦兵万人,夺开远门出逃。”

斡离不道:“刘延庆为时名将,不可使其走脱,四弟亲率兵马追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兀术领命,亲率精骑数千去追刘延庆不提。

却说刘延庆因二次伐辽,使兵马大溃,罪贬筠州,后复为镇海军节度使,调遣回京,分部人马守卫京城各门,今见大势已去,遂拼死破开远门出走,直至龟儿寺,方整军休息。

须臾,兀术亦引兵追至,刘延庆急令兵马迎战,两军混战。兀术纵马抡斧直冲中军,刘延庆措手不及,被兀术一斧砍死马下,秦兵四散而逃。兀术得胜,回城复命去讫。

再说斡离不、粘罕得知军报,听说康王赵构正于河北聚拢大军,意欲截断金军北归之路,粘罕、斡离不甚惧,急令兵马将汴京洗荡、剽掠,无论法驾,卤薄,车辂,冠服,礼器,宫人,内侍,倡优,工匠,女童,教坊乐工、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技艺,府库积蓄皆为之一空。金兵所过之处,淫辱女妇,焚烧屋舍,片瓦无存。

而后,斡离不、粘罕仍分两路兵马北还。一路由粘罕携宋少帝、朱皇后、太子赵谌、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大臣,经郑州北行;一路由斡离不携太上皇、郑皇后、亲王、皇孙、驸马、帝姬、妃嫔等,经滑州北归。两路人马共掳掠宋人不下十万,史称“靖康之难”。自此大宋由盛转衰,北宋终结。

正是:昨日君臣坐高堂,今朝尽为阶下囚。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三十五回灵狐坐殿警公卿 金国毁盟侵宋土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九回张叔夜计窘宋江 梁山军招安受赏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三十五回灵狐坐殿警公卿 金国毁盟侵宋土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四十回感忠义岳母刺字 恨无力老种归天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五二回岳家军受命讨贼 韩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回童太师二次伐辽 刘延庆折损军旅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五七回李伯纪纵论天下 杨义勇陈兵洞庭第十三回童贯夺取处州城 项德战死黄姑岭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复宿州城 岳太尉上书乞进兵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二十七回杨惟忠还阙直事 韩世忠喜结良缘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四十回感忠义岳母刺字 恨无力老种归天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贼 仙居县秦明殒命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三十回童太师二次伐辽 刘延庆折损军旅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五二回岳家军受命讨贼 韩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