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

〖康王即位应天府~赵云夜宿忠义村〗

《鹧鸪天》:

池塘秋水满江春,燕山之路望断天。兵马无宁休作语,一朝天子一朝臣。

能成义,事问天,只把福祸等闲观。英雄豪杰四海名,无能之辈笑痴人。

话说此时刘光世于关西杏子堡击败西夏军,功迁马军侍卫都虞候,奉命领兵三千入京勤王,途中得知汴梁城破,父亲刘延庆被杀于龟儿寺,悲痛欲绝,痛哭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自今日与金寇势不两立。”于是积极整军备战,欲替父报仇,遂引军东进,会合康王去了。

再说刘韐此时为出使河北割地,亦在金营,金国仆射**将其安于僧舍居住,并与其说道:“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刘韐道:“偷生以事二姓,即便是死,不可为也。”

**道:“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金国取富贵。”

刘韐乃写一纸遗书,书略云:“金人不以我为有罪,而以我为可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我所以必死也。”使亲信持遗书归报诸子。刘韐即沐浴更衣,饮卮酒后,自缢而死。刘韐时年六十岁。

刘韐虽死,燕人叹其忠烈,葬之寺西冈上,凡八十日乃就殓,颜色如生。后建炎元年,赠资政殿大学士,谥曰“忠显”。

再说郭京自汴京逃后,引着千余六甲兵去了襄阳,襄阳守将乃是张思正、王襄,二人得知郭京来自汴城,忙问战况,郭京道:“汴京城破,二帝蒙难,末将拼死杀出重围,才至襄阳。”王襄听后,命人安顿郭京。

不日,又有败兵来到襄阳,与张思正说了郭京欺君之罪,而使汴京城破。张思正使人将郭京绑缚城头,瞪眼喝问道:“你这厮如何欺了天子,又到这里招摇撞骗。”

郭京辩道:“将军此话从何说起?”

张思正喝道:“你也休得抵赖,我有人证在此。”乃令告事者出,与其对质,郭京认罪无语,只求饶命。

张思正道:“如此害国之贼,留之无益。”遂拔出佩刀,削下郭京首级,悬于城门,张贴告示,使民众得知,郭京祸国已被处死。

却说宗泽得知金人逼二帝北行,与权邦彦、孔彦威、陈淬、秦光弼、张德等将议道:“金人携二帝去,必经滑、郑,我等可至大名府,据金人归路,邀还二帝,列位将军以为如何?”

众将道:“愿听将军号令,视死如归。”宗泽遂点起兵马,提军趋滑州,走黎阳,至大名,渡河截斡离不军,与之大战,兵寡不胜,而勤王之兵卒无一至者,只得暂且罢兵,宗泽又闻张邦昌僭越,欲先行诛讨。大元帅府书亦到,约宗泽移师近都,按甲观变。宗泽复使人回书康王。

且说康王赵构此时从东平至济州,忽听宗泽回书,乃命呈上,康王展开书信看时,上面写道:“兵马左副元帅宗泽拜康王殿下回书:人臣岂有服赭袍、张红盖、御正殿者乎?自古奸臣皆外为恭顺而中藏祸心,未有窃据宝位、改元肆赦、恶状昭著若邦昌者。今二圣、诸王悉渡河而北,惟大王在济,天意可知,宜亟行天讨,兴复社稷。邦昌伪赦,范琼之叛,或启奸雄之意,望遣使分谕诸路,以定民心。今天下所属望者在于大王,大王行之得其道,则有心慰天下之心。所谓道者,近刚正而远柔邪,纳谏诤而拒谀佞,尚恭俭而抑骄侈,体忧勤而忘逸乐,进公实而退私伪。望康王以大局为重,早临显位,主持朝纲。”

康王看罢,说道:“此乃宗老元帅劝进之表。”时耿南仲在旁,亦率幕僚劝进,康王避席流涕,逊辞不受。

再说张邦昌自被金人立为伪帝,日日欢喜,降手书赦天下。御史中丞吕好问字舜徒,与张邦昌道:“相公真欲自立否?”

张邦昌道:“此话怎讲?”

吕好问道:“人情归公者,乃惧金人之威,女真既去,怎能还如今日一般!康王大元帅居外日久,众所归心,元佑皇后在内,此非天意乃何?为今之计,当迎元佑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去位还政,方为转祸为福之道。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若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邪?且宫中非人臣居处,冕旒袍带勿服,所布文书,亦不可称圣旨,只此这般,方能保命全身。”吕好问又私以腊书至康王道:“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当立而立者。”

监察御史马伸也请奉迎康王,张邦昌欲从之,王时雍谗言道:“势成骑虎,不得下也!所宜熟虑,他日噬脐,悔无及已。”徐秉哲从旁赞之,张邦昌不听,乃册元佑皇后为宋太后,入居延福宫,手书请太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于是太后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太后手书告谕朝廷内外,令康王登基,以尚书左丞冯澥为奉迎使,至济州迎驾康王。张邦昌以太宰退居内东门资善堂,又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请罪,遣吏部尚书谢克家献“大宋受命之宝”至济州,康王恸哭跪受,前后凡三辞即位,乃命谢克家还京师,趣办即位仪物。

却说济州父老得知康王欲要即位,乃至军门,言济州四旁望见城中火光接天,请康王即位于济州。

宗泽复来书信道:“南京乃太祖兴王之地,取四方之中,漕运尤易,王若即帝位,必于南京。”康王乃决意前往应天府即位,命宗泽分兵驻守长垣、韦城等县,以备非常。

康王未行,忽报东道副总管朱胜非与宣抚司统制官韩世忠前来投奔,康王大喜,亲自劳军。

且说那韩世忠因二次伐辽后,从王渊、梁方平讨捕河北群盗,擒戮殆尽,积功转武节郎。后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军浚州,金人压境,梁方平大败,世忠身陷重围,挥戈力战,突围而出,焚桥而还。钦宗闻之,召对便殿,询问梁方平失律之状,世忠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京城被围,诏诸路兵勤王,金人退兵后,河北总管司辟韩世忠为选锋军统制。胜捷军张师正兵败,宣抚副使李弥大斩张师正,大校李复鼓众作乱,淄、青附者数万人,山东贼复起。李弥大令韩世忠率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人,世忠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下令道:“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返顾,死战大破敌众,斩李复,余党奔溃。世忠乘胜逐北,追至宿迁,贼尚有万人,坐拥妇女,饮酒啖炙。世忠单骑夜至敌营,厉声叫道:“大军至矣,尔等束戈卷甲,我能保全汝命,共功名,同富贵。”贼骇粟请命,跪进牛酒。世忠下马解鞍,饮啖之尽,于是众悉就降。黎明,见世忠军未至,始大悔失色。世忠以功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钦宗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屯滹沱河。真定失守后,世忠知王渊守赵地,遂急往相从。金人至,闻世忠在,攻之甚急,粮尽援绝。人多知世忠之勇,劝其独身溃围而去,世忠不听。又正值大雪,夜半,世忠以死士三百人直捣敌营。金军大乱,自相击刺,死者无数,天明尽退。后有自金国来者,言说有大酋当日重伤而死,故而全军尽退。世忠因功迁嘉州防御使,回还大名府,知府赵野爱世忠之勇略,命为前军统制。世忠知康王在济州,因而领所部来合,并上表劝进,康王大喜。

再说金人得知康王在济州,纵兵逼城,城内人心惶惶。康王道:“应天府去不得了。”

世忠对康王说道:“大王勿忧,世忠愿尽死力,为殿下驱除障碍。”乃率兵据守西王台力战,金人少却。

次日,金将完颜得重率军数万,兵临城下,自在军中,命人高声大骂:“尔等南蛮,胆小如鼠,贪生有如蝼蚁,若战尽可出城厮杀,不战速降。”

康王至城头见金兵一望无边,愁闷填胸,问朱胜非道:“将军可能破敌?”

朱胜非道:“城中人马不足千数,只可固守待援,末将无能。”

韩世忠道:“敌酋亲至城下,真乃自取其祸,末将不才,试为大元帅取之。”未等康王应允,已自提枪杀下城去,开关落锁,孤身匹马直冲敌军。

康王城上遥见,心中慌道:“世忠休矣!”

朱胜非指道:“未见得。”康王乃定睛观望,只见金军波开浪裂,世忠突入重围,四下金军蜂拥围裹,铁矛乱刺,世忠全然不惧,挺枪力战,所过之处,非死即伤,完颜得重自提大刀来战,与世忠交马一合,被世忠一枪刺中咽喉,落马而死。金军无有主帅,四散溃逃。

刀枪丛中仗孤胆,英雄豪气干云天。

白马之围何相似?百万军中如探囊。

世忠割下完颜得重首级,复回城中,直上城头,将首级掷于康王面前,抱拳道:“仗殿下洪福,幸不辱命。”

康王见韩世忠血染征袍,急问道:“将军受伤否?”

世忠回道:“不曾受伤,此是敌血。”

康王笑道:“人言韩世忠万人难敌,有关云长之勇,今日方见分晓。”乃重赏韩世忠。

康王两日后,自济州前往应天府,行至济州新兴镇巧遇刘光世兵马,康王即命刘光世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之职。又两日,至虞城县,遇西道都总管王襄从襄阳来会。四月二十四日,方到应天府。

张邦昌知康王回到应天府,便从东京至南京,面见康王,伏地恸哭请死,康王以好言抚慰。又以汪伯彦为显谟阁直学士、黄潜善为徽猷阁直学士,权吏部尚书王时雍等人奉车驾、龙袍等物亦到南京,群臣请康王即位者益众,康王便命有司筑坛府门之左。

五月初一,康王登坛受命,即位为帝,礼毕恸哭,谢罪于二帝,改元建炎元年。大赦天下。史称南宋高宗。

新君即位,张邦昌等与金人效力之臣,皆不问罪,命西京留守司修奉祖宗陵寝,罢除天下神霄宫,停止给散青苗之钱,应死节及殁于王事者一并重赏加封谥号。奉使金国未还者,供给其家一年俸禄。臣僚因乱去官者,限一月还任旧职。溃兵、群盗皆许归附朝廷。受命募兵勤王之人,把兵马交付州县统兵之官,而赴南京朝觐新帝。朝廷内外官员、百姓可上书陈述民间疾苦,虽诋讦朝廷、天子,亦不加罪。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李彦、孟昌龄、梁师成、谭稹及其子孙,不再任用。又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元佑皇后在东京,当日撤帘,不再听政。

而后数日,遥尊钦宗为孝慈渊圣皇帝,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筑景灵宫于江宁府。封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朝堂参决大事。以河东、河北宣抚使范讷为京城留守。遥尊生母韦贤妃为宣和皇后。罢免耿南仲、冯澥。杨惟忠为建武军节度使。以生辰为天申节。命兵部尚书吕好问为尚书右丞兼门下侍郎。令中军统制马忠、后军统制张昪率军万人,至河间府追袭金人。命韩世忠为光州观察使。以黄潜善、汪伯彦为正副御营使,真定府路副总管王渊为都统制,鄜延路副总管刘光世提举一行事务。贬王时雍黄州安置。令统制官薛广、张琼率兵六千会河北山水寨义兵,共复磁、相二州。又以资政殿学士路允迪、龙图阁学士耿延禧为正副京城抚谕使。

新君登基,拜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趣赴朝廷。中丞颜岐奏道:“张邦昌为金人所喜,虽已为三公、郡王,宜更加同平章事,增重其礼;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章五上。

天子道:“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颜岐语塞而退。岐犹遣人封其章示李纲,觊以沮其来。上闻李纲且至,遣官迎劳,锡宴,趣见于内殿。李纲见帝,涕泗交集,上为动容。

李纲因而奏道:“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之所推戴,内修外攘,还二圣而抚万邦,责在陛下与宰相。臣自视阙然,不足以副陛下委任之意,乞追寝成命。且臣在道,颜岐尝封示论臣章,谓臣为金人所恶,不当为相。如臣愚蠢,但知有赵氏,不知有金人,宜为所恶。然谓臣材不足以任宰相则可,谓为金人所恶不当为相则不可。”因力辞宰位。帝为安抚李纲,出范宗尹知舒州,颜岐与范宗尹并去舒州为祠官。李纲犹力辞。

天子道:“朕知卿忠义智略久矣,欲使敌国畏服,四方安宁,非相卿不可,卿其勿辞。”

李纲顿首泣谢,说道:“臣愚陋无取,荷陛下知遇,然今日扶颠持危,图中兴之功,在陛下而不在臣。臣无左右先容,陛下首加识擢,付以宰柄,顾区区何足以仰副图任责成之意?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孤立寡与,望察管仲害霸之言,留神于君子小人之间,使得以尽志毕虑,虽死无憾。昔唐明皇欲相姚崇,崇以十事要说,皆中一时之病。今臣亦以十事仰干天听,陛下度其可行者,赐之施行,臣乃敢受命。

一曰议国是。谓中国之御四裔,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莫若先自治,专以守为策,俟吾政事修,士气振,然后可议大举。

二曰议巡幸。谓车驾不可不一到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则为巡幸之计。以天下形势而观。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皆当诏有司预为之备。

三曰议赦令。谓祖宗登极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书,乃以张邦昌伪赦为法,如赦恶逆及罪废官尽复官职,皆泛滥不可行,宜悉改正以法。

四曰议僭逆。谓张邦昌为国大臣,不能临难死节,而挟金人之势易姓改号,宜正典刑,垂戒万世。

五曰议伪命。谓国家更大变,鲜仗节死义之士,而受伪官以屈膝于其庭者,不可胜数。昔肃宗平贼,污为伪者以六等定罪,宜仿之以励士风。

六曰议战。谓军政久废,士气怯惰,宜一新纪律,信赏必罚,以作其气。

七曰议守。谓敌情狡狯,势必复来,宜于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冲。

八曰议本政。谓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于中书,则朝廷尊。

九曰议久任。谓靖康间进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慎择而久任之,以责成功。

十曰议修德。谓上始膺天命,宜益修孝悌恭俭,以副四海之望,而致中兴。”

翌日议于朝,天子将李纲提议告知百官,惟僭逆、伪命二事留中不出。李纲奏道:“二事乃今日政刑之大者。邦昌当道君朝,在**者十年,渊圣即位,首擢为相。方国家祸难,金人为易姓之谋,邦昌如能以死守节,推明天下戴宋之义,以感动其心,敌人未必不悔祸而存赵氏。而邦昌方自以为得计,偃然正位号,处宫禁,擅降伪诏,以止四方勤王之师。及知天下之不与,不得已而后请元祐太后垂帘听政,而议奉迎。邦昌僭逆始末如此,而议者不同,臣请备论而以《春秋》之法断之。夫都城之人德邦昌,谓因其立而得生,且免重科金银之扰。元帅府恕邦昌,谓其不待征讨而遣使奉迎。若天下之愤嫉邦昌者,则谓其建号易姓,而奉迎特出于不得已。都城德之,元帅府恕之,私也,天下愤嫉之,公也。《春秋》之法,人臣无将,将而必诛;赵盾不讨贼,则书以杀君。今邦昌已僭位号,敌退而止勤王之师,非特将与不讨贼而已。刘盆子以汉宗室为赤眉所立,其后以十万众降光武,但待之以不死。邦昌以臣易君,罪大于盆子,不得已而自归,朝廷既不正其罪,又尊崇之,此何理也?陛下欲建中兴之业,而尊崇僭逆之臣,以示四方,其谁不解体?又伪命臣僚,一切置而不问,何以厉天下士大夫之节?”

时执政中有论不同者,上乃召黄潜善等语之。潜善主邦昌甚力,上顾吕好问道:“卿昨在围城中知其故,以为何如?”好问附潜善,持两端,说道:“邦昌僭窃位号,人所共知,既已自归,惟陛下裁处。”

李纲道:“邦昌僭逆,岂可使之在朝廷,使道路指目曰‘此亦一天子’哉!”因泣拜曰:“臣不可与邦昌同列,当以笏击之。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上颇感动。

汪伯彦乃道:“李纲气直,臣等所不及。”乃诏张邦昌谪潭州,吴幵、莫俦而下皆迁谪有差。

李纲又言:“近世士大夫寡廉鲜耻,不知君臣之义。靖康之祸,能仗节死义者,在内惟李若水,在外惟霍安国,愿加赠恤。”上从其请,仍诏有死节者,诸路询访以闻。上谓纲曰:“卿昨争张邦昌事,内侍辈皆泣涕,卿今可以受命矣。”李纲拜谢。后有旨令李纲兼充御营使。

李纲入朝,奏天子道:“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然而可为者,陛下英断于上,群臣辑睦于下,庶几靖康之弊革,而中兴可图。然非有规模而知先后缓急之序,则不能以成功。夫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诚号令以感人心,信赏罚以作士气,择帅臣以任方面,选监司、郡守以奉行新政,俟吾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迎还二圣,此所谓规模也。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盖河北、河东者,国之屏蔽也。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今河东所失者忻、代、太原、泽、潞、汾、晋,余郡犹存也。河北所失者,不过真定、怀、卫、浚四州而已,其余三十余郡,皆为朝廷守。两路士民兵将,所以戴宋者,其心甚坚,皆推豪杰以为首领,多者数万,少者亦不下万人。朝廷不因此时置司、遣使以大慰抚之,分兵以援其危急,臣恐粮尽力疲,坐受金人之困。虽怀忠义之心,援兵不至,危迫无告,必且愤怨朝廷,金人因得抚而用之,皆精兵也。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论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有能全一州、复一郡者,以为节度、防御、团练使,如唐方镇之制,使自为守。非惟绝其从敌之心,又可资其御敌之力,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最今日之先务也。”上善其言,问谁可任者,李纲荐张所、傅亮。张所尝为监察御史,在靖康围城中,以蜡书募河北兵,士民得书,喜道:“朝廷弃我,犹有一张察院能拔而用之。”应募者凡十七万人,由是张所之声震河北。故李纲以为招抚河北,非张所不可。傅亮者,先以边功得官,尝治兵河朔。都城受围时,傅亮率勤王之兵三万人,屡立战功。李纲察其智略可以大用,欲因此试之。天子乃以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

时皇子出生,故事当肆赦。李纲奏道:“陛下登极,旷荡之恩独遗河北、河东,而不及勤王之师,天下觖望。夫两路为朝廷坚守,而赦令不及,人皆谓已弃之,何以慰忠臣义士之心?勤王之师在道路半年,擐甲荷戈,冒犯霜露,虽未效用,亦已劳矣。加以疾病死亡,恩恤不及,后有急难,何以使人乎?愿因今赦广示德意。”上嘉纳。于是两路知天子德意,人情翕然,间有以破敌捷书至者。金人围守诸郡之兵,往往引去。而山砦之兵,应招抚、经制二司募者甚众。

有许高、许亢者,以防河而遁,谪岭南,至南康谋变,守倅戮之。或议其擅杀。李纲道:“高、亢受任防河,寇未至而遁,没途劫掠,甚于盗贼。朝廷不能正军法,而一守倅能行之,真健吏也。使受命捍贼而欲退走者,知郡县之吏皆得以诛之,其亦少知所戒乎!”天子以为然,命转一官。开封守阙,李纲以留守非宗泽不可,力荐之。宗泽至,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至五月中旬,天子下诏:以靖康大臣主和误国,追责李邦彦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徙吴敏于柳州,贬蔡懋于英州。李棁、宇文虚中、郑望之、李邺曾使金国割地,贬于广南各州。

话分两头。只说金军携二帝北去,粘罕前军兵马迤逦行至太行山,猛可里路边撞出一人,披挂整齐,身骑白云霜雪马,手持銮金龙头枪,当道拦住去路。

金军先锋鹘沙虎见了,定睛细看,只见那人打扮不同寻常,有词《西江月》为证:

马快枪长太保,义勇忠肝豪杰。遍体银铠闪龙鳞,救主良将重生。

长悬社稷之念,心映日月光辉。貌柔心壮八尺躯,山西人物赵云。

这人本身姓赵,因其父母敬爱三国赵云为人,亦为其取名赵云字子龙,为今二十七八年纪,十分腰细膀阔,绛州垣曲县人。父赵福、母张氏,皆是县中百姓。赵云自幼习文练武,颇知礼义,更有拳拳报国之心,每闻国家有事,更是茶饭不思。近闻汴京被破,金人掳二帝北上,便孤身从平阳府过沁州威胜军,至辽州太行山边,想半路劫回二圣,今日粘罕大军到此,因而当道阻路。

鹘沙虎看罢,大喝道:“不怕死的鸟人,何敢拦路?”

赵云叱道:“汝等金寇,侵我土地,占我城池,屠我父老,淫我妻女,实乃罪大恶极,天地不容。而今又掳二帝北行,可恨至极,今若放还二圣,便放尔等过去,如若不然,可做俺枪下之鬼!”

鹘沙虎听了,喝道:“黄口小儿,是你找死,怨不得我也。”催马挥狼牙锤来战赵云,赵云挺枪来迎,二人就在开阔处厮杀起来。

鹘沙虎与赵云相杀未过五合,被赵云一枪刺穿右肩,弃锤而逃,赵云乘势追赶,鹘沙虎命兵卒围杀赵云,赵云左冲右突,势不可挡。

鹘沙虎使人至后军报之元帅粘罕,粘罕亲至,见赵云武艺高强,甚是喜爱,欲要降伏留用,下令道:“诸军不可放箭,生擒此人。”

赵云越杀越勇,金军死伤数百,自思孤掌难鸣,连杀数员大将,破围而出。粘罕命人追赶一阵,因道路不熟,见赵云没了踪迹,遂收兵北去。

却说赵云势单力孤,救二帝不成,慌乱之中迷失路径,遂缓辔慢行,直至午时,因肚中饥饿,在太行山下寻到一处村庄,便在把头的一家下马扣门,门人问了姓名,便入去禀告太公。院主太公听了,开门见赵云戎装银枪,仪表堂堂,问道:“小将军有何贵干?”

赵云道:“我不是将军,只因与金军交战,落荒到此,肚中饥馁,至贵处讨碗饭吃,当奉上银钱,万望行个方便。”那老人听了赵云如此客气,话语中听,便引赵云入门,让人将那匹马卸了鞍辔,拴在槽头饮喂,自请赵云入堂用饭,摆张桌子,少时端上饭菜、羹汤、酒肉、碗筷。

赵云吃罢,太公收了碗碟筷箸,撤了桌子,问了赵云姓名,说道:“此时国破家亡,能像赵义士这般不惧生死,力抗金寇,少之又少。”

赵云叹道:“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赵云虽有心杀敌,奈何孤木难支!”又问:“太公贵姓?”

太公道:“老朽姓陈名光,此处便是忠义村,村中有三百多户人家。义士即是落难至此,何不投我村中梁大官人处?”

赵云问道:“梁大官人何许人也?”

陈太公道:“梁大官人姓梁名兴,字守义。生就一双重瞳,因父母早亡,遗下家财万贯,富甲一方,我村中父老多得其恩惠。此人乐善好施,文武双全,但凡有人相投,必全心款待,尽力资助。梁大官人本是泽州周村人,因去岁泽州被金所破,方迁居到此。”

赵云又问:“太公说梁大官人这般好,可比得过前时梁山宋江么?”

陈太公道:“过得,过得。老朽只说一样,义士便晓得如何。”

赵云道:“太公请讲。”

陈太公道:“梁大官人庄前有一株参天巨柳,大官人每逢佳节,必使庄客盘上树去,每条枝上尽挂满贯铜钱,远处看去,金灿灿的发亮,谁人有急,便去摘取,也不问姓名,不要偿还。人有难处,必鼎力相助,这一带百姓仗他仁义,与他个浑名,叫做‘摇钱树’梁兴。风鉴之人曾与大官人相面,言其乃天钺星投世,人又呼其为‘玉貔貅’梁守义。义士若有心投奔,老朽可代为引荐。”

赵云道:“果然有孟尝之风,若得太公引荐,再好不过。”

陈太公道:“只是今日天色已晚,不便相扰大官人,明日赶早,义士可与老朽前去拜庄。”于是收拾上房,让赵云住了一夜。

正是:

梁山忠义成往事,河朔英雄复据山。

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三十三回萧干败亡箭笴山 张觉走死燕京地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六八回舍命柘皋龙争虎斗 谋计西湖论功行赏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复宿州城 岳太尉上书乞进兵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四十回感忠义岳母刺字 恨无力老种归天第五七回李伯纪纵论天下 杨义勇陈兵洞庭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五七回李伯纪纵论天下 杨义勇陈兵洞庭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六三回吴玠病故仙人关 兀术操练铁浮屠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六七回朱仙镇金牌促班师 燕京府片语除政敌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五二回岳家军受命讨贼 韩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四十回感忠义岳母刺字 恨无力老种归天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七回战乌龙岭兄弟伤亡 复钱塘县英雄智勇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十三回童贯夺取处州城 项德战死黄姑岭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五二回岳家军受命讨贼 韩世忠官升太尉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一回方圣公僣号清溪县 吕信陵首战威坪镇第五一回曲端绝命恭州狱 吴玠一败金兀术第三十一回周同功德圆满 岳飞从军真定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一回方圣公僣号清溪县 吕信陵首战威坪镇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八回仗妖术借尸还魂 借小道暗渡陈仓第五回宋江引军救秀州 方腊趁夜出郡城第三十七回鲁智深雍丘诛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二十一回方圣公伏诛汴京 霍成富剽掠缙云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十三回童贯夺取处州城 项德战死黄姑岭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