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大理寺奇冤换和议 忠烈记结语说君臣

〖大理寺奇冤换和议~忠烈记结语说君臣〗

诗曰:

中兴昏主共奸相,害尽忠良似纣王。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赵家江山英雄血,志在王图与霸业。

伟绩丰功千年在,著写传奇万世新。

话说时至五月,朝廷置两淮、江东西、湖广京西三道总领军马钱粮官,仍掌报发御前军马文字。赙恤战没将士。诏韩世忠候御前委使,岳飞同张俊往楚州措置边防,总韩世忠军还驻镇江。天子先令二人见秦桧于政事堂。

秦桧见二人道:“陛下令你二人捃摭世忠军事,至楚州小心自卫。”张俊听了,眨目不语。

岳飞慨然道:“公相命飞以自卫,果何为者?”

秦桧见岳飞有此一问,愣了一愣,皱眉怒道:“激其军,使为变,因得以罪世忠耳!”

岳飞听罢,勃然大怒,厉声道:“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说罢,起身而去。

张俊见岳飞独自去了,与秦桧道:“岳飞这厮不识时务的人,恩相不到得和他一般见识。且请息怒,俊愿听计。”秦桧听了这话,余怒未平,呷了两口茶,乃与张俊低言数语。张俊亦别了秦桧,出寻岳飞,同至楚州,已是六月。

秦桧将议和,故遣张俊、岳飞往楚州,总率淮东全军,还驻镇江府。是时,秦桧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

诏有司造克敌弩,韩世忠所献也。帝谓宰执道:“世忠宣抚淮东日,与敌战,常以此弩胜。朕取观之,诚工巧,然犹未尽善。朕筹画累日,遂增二石之力而减数斤之重,今方尽善,后有作者,无以加矣。”

秦桧阿谀道:“百工之事,皆圣人作,非诸将所及也。”

再说张俊、岳飞至视世忠军,张俊知世忠忤桧,欲与岳飞分其背嵬军道:“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

岳飞断然道:“岂有此理?世忠归朝,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张俊大不悦。

张俊、岳飞至楚州,岳飞入城祭奠赵立英灵。张俊居于城外,中军统制王胜引甲军而来。有人告张俊道:“王胜有害枢使意。”

张俊亦惧,使人问之:“将士何故擐甲?”

王胜道:“枢使来点军,不敢不贯甲耳。”张俊乃命卸甲,然后见之。岳飞视兵籍,始知韩世忠止有众三万,而在楚州十余年,金人不敢攻,犹有馀力以侵山东,为之叹服。时统制河北军马李宝戍海州,岳飞呼至山阳县,慰劳甚悉,使下海往山东牵制,李宝焚登州及文登县而还。

张俊、岳飞同行楚州城,张俊欲修城为备,岳飞道:“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张俊变色。会世忠军吏景著与总领胡纺言:“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胡纺上之朝,秦桧捕著下大理寺,将以扇摇诬世忠。岳飞驰书相告韩世忠以秦桧意,世忠乃见帝自明。张俊于是大憾岳飞,遂倡言岳飞议弃山阳,且密以岳飞报世忠事告秦桧,秦桧大怒。张俊则以海州在淮北,恐为金人所得,因命毁其城,迁其民于镇江府。人不乐迁,莫不垂涕。张俊遂总世忠之兵还镇江,惟背嵬一军赴行在。

六月下旬,罢太保、三京等路招抚处置使、雍国公刘光世,为万寿观使。金人始渝盟,刘光世尝请以舒、蕲等五州为一司,选置将吏,宿兵其中,为籓篱之卫。谏官万俟禼言:“光世欲以五州为根本,将斥旁近地自广,以袭唐季籓镇之迹,不可许也。”及三大将既罢,光世入朝,因引疾乞祠。

帝谓大臣道:“光世勋臣,朕未尝忘。闻其疾中无聊,昨日以玩好物数种赐之,光世大喜,秉烛夜观,几至四更。朕于宫中,凡玩好之物,未尝经目,止须赐勋旧贤劳耳。”光世既罢,遂寓居永嘉。

秋七月,秦桧上《徽宗实录》,迁少保,加封冀国公。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以翰林学士范同参知政事,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魏良臣权尚书吏部侍郎。张俊、岳飞也已回朝。乃以少师、枢密使、济国公张俊为太傅,进封广国公,赐玉带,以张俊首抗封章请归部曲也。枢密使张俊复往镇江措置事务,副使岳飞留行在,以二人议事不叶故也。

却说兀术有求和意,纵莫将、韩恕二人自涿州归宋报之,并遗秦桧书道:“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秦桧得兀术之书,先告于天子,帝谕大臣道:“此殆上天悔祸,敌有休兵之意尔。”

秦桧道:“每恨敌情难保,未能仰副陛下悯乱之意。”而后辞了天子,归家唤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道:“我本意将韩世忠下狱,奈何岳飞作梗,如之奈何?况且北边金兀术有书信来,必杀岳飞,方能和议。”

王氏笑道:“汝为宰相,却无计较?岳飞愿做好人,可先除之后快。”

秦桧问道:“怎地下手?”

王氏笑道:“这有何难?可使与岳飞有恨之人,上书弹劾,罢其枢密副使,而后再使其下统制诬其谋反,罪可定矣。”

秦桧大笑,夸赞道:“夫人女诸葛也。”桧亦以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至是岳飞自楚州归,始定计杀飞矣。

秦桧以右谏议大夫万俟禼与岳飞有怨,风万俟卨早朝弹劾岳飞,疏言:“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坠。今春敌兵大入,趣飞掎角,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匆卒复还。幸诸帅兵力自能却敌,不然,则败挠国事,可胜言哉!比与国列按兵淮上,公对将佐谓山阳为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远近闻之,无不失望。望免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

帝谓大臣道:“岳飞倡议不修楚州城,盖将士戍山阳久,欲弃而之他。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

秦桧道:“飞意如此,中外或未知也。”岳飞得知,累章请罢枢柄。

时至八月初九,右谏议大夫万俟禼既劾岳飞罪,未报。秦桧又使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楫复交疏论之,大略谓:“飞被旨起兵,则略至龙舒而不进;衔命出使,则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日,不应至是,岂非忠衰于君邪!自登枢筦,郁郁不乐,日谋引去。尝对人言:‘此官职,数年前执政除某而谋不愿为者。’妄自尊大,略无忌惮。近尝倡言山阳之不可守,军民摇惑。使飞言遂行,则几失山阳,后虽斩飞何益!乞速赐处分,俾就闲祠,以为不忠之戒。”万俟卨章四上,又录其副示之。朝廷遂罢少保、枢密副使岳飞复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奉朝请。岳飞不死,秦桧志未伸也。

那秦桧、张俊又谋以张宪、王贵、王俊皆岳飞将佐,使其徒自相攻发,因及岳飞父子,庶主上不疑。秦桧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岳飞兵,命军器少监鲍琚如鄂州根括宣抚司钱谷。

张俊得了秦桧钧旨,乃招王贵道:“去岁颍昌,汝临阵怯战,岳云将事告知岳飞,岳飞大怒欲斩汝,得诸将求免,仍脊杖四十,可有此事?”

王贵道:“却有此事,不知枢相何意?”

张俊道:“话不长说,岳飞恶了秦相,必欲除之,汝乃岳飞统制官,可有凭证使其有口难言?”

王贵道:“相公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矣。”转身欲去。

张俊大喝一声:“来时容易,去时则难。”两边各撞出二十军健,将王贵一顿棍棒,打翻在地,绳捆索绑。

张俊又道:“汝若识时务,须不连累家小。”

王贵只叫道:“岳万寿实不曾有罪。”

张俊怒道:“你这厮好个贱骨头,今日先把你下在牢里,明日差人取你家眷,一并收押。”

王贵听了这话,只得叫道:“枢相且慢,只有一句,我亲耳听得,或可为证。”

张俊道:“何话?”

王贵道:“岳侯曾言:‘己与太祖俱三十岁建节’。”张俊听了大笑,令人与王贵松绑。

张俊又招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诱道:“汝虽为岳家军统制,实乃国家将士,朝中秦相掌权,汝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这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以奸贪屡为张宪所裁,本是个吃里爬外的人,听这话便晓了八分意,说道:“王俊不才,愿听教诲。”张俊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还岳飞兵,令告王贵,使王贵执张宪。

张宪未至,张俊预为狱以待之。属吏王应求白张俊,以为枢密院无推勘法。张俊不听,亲行鞫炼,使张宪自诬,谓得岳云书,命张宪营还兵计。张宪下狱中,被掠体无全肤,竟尤不伏。张俊手自具狱成,告秦桧械张宪至行在,下大理寺。

九月乙卯,天子诏:“左武大夫、忠州团练使刘光远赴行在奏事,仰秀州守臣方滋不移时刻津遣,须管来晚到行在。”光远乃光世之弟也。时金国都元帅越国王兀术以书来,朝议遣刘光远往聘,而光远方以赃罪为监司所按,故趣召之。

翌日,光远至行在,帝面谕以前罪一切不问,遂以为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而左武大夫、吉州刺史曹勋亦迁拱卫大夫、忠州防御使,令与光远偕行。戊午,刘光远、曹勋辞于内殿,遂命持金帅报书以行。

期间,右护军都统制吴璘,引兵至秦州城下,川陕宣抚司都统制杨政,夜引兵入陇州界,径趋吴山,与金人对垒。金帅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胡盏善战,习不祝善谋,二人皆老于兵者,狃其常胜,且据险自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进退有守,谓南军必不敢轻犯。吴璘拔秦州,州将武谊降,遂率姚仲及金人战于丁刘圈,败之。杨政克陇州,破岐下诸屯。郭浩复华州,入陕州。吴璘及金统军胡盏战于剡家湾,大败之,胡盏、习不祝仅以身入腊家城。

吴璘遂遣将张士廉等取间道以兵围腊家城。金统军胡盏在城中,吴璘急攻之。城且破,朝廷以驿书命吴璘,遂自腊家城受诏班师,杨政、郭浩皆引军还。

宣抚副使胡世将闻之,叹道:“何不降金字牌,且来世将处!”即日,胡世将以金人之俘三千人献于行在,命利州路转运判官郭游卿,就俘获中以声音容貌验得女真四百五十人,同日斩于嘉陵江上,敛其尸以为京观;馀皆涅其面,于界上放还。敌气大沮。泾原经略使秦弼,以策应不及,致失胡盏,遂罢兵柄。商州管内安抚使邵隆,击败金知虢州贾泽,遂复虢州。郝晸讨禽骆科,斩之。此皆九月事也。

金国都元帅兀术将议和,引兵入侵,首破泗州,遂陷楚州以胁和,淮南大震。枢密使张俊在镇江,遣其侄统制官张子盖以轻兵屯维扬、盱眙之间,伺敌进止。

张俊不以兵渡江,恐妨和议,谓人道:“南北将和,敌谓吾怠,欲摅柘皋之忿尔。勿与交锋,则敌当自退。”时右谏议大夫、知镇江府、沿江安抚使刘子羽建议清野,尽徙淮南人于镇江。民兵杂居,子羽抚以恩信,无敢相侵扰者,境内贴然。

既而金兵久不至,张俊以问子羽,子羽道:“此敌异时入侵,飘如风雨,今更迟回,是必有他意。”至是宗弼遣刘光远等还报,大略言当遣尊官右职、名望夙著者持节而来,盖金欲速和故也。

荏苒光阴,已及新冬,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十月中旬,秦桧欲兴岳飞之狱,遣使捕岳云至狱中,再诱岳飞证张宪事,乃密遣左右传宣岳飞,只说略到朝廷另听圣旨,岳侯宣诏即时前去,却引到大理寺。

岳侯骇然道:“吾何到此?”才入门,到厅下轿,不见一人,止见四面垂帘。才坐少时,忽见官吏数人向前道:“这里不是相公会处,后面有中丞请相公略来照对数事。”

岳侯点头道:“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言罢,随狱吏前行至一处,见张宪、岳云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大叫一声,来解铁锁。两旁牢子节级,一拥而出数十个,各持器械,来拿岳飞。

岳飞乃军中大将,武艺过人,举手之间夺过一条梃,打翻数十人,暴喝道:“吾乃国家重臣,谁敢无礼?”

只见有个当牢节级厉声道:“岳飞,休得造次,有人告你谋反,拿你自是朝廷准许,还不弃了梃棍,速速伏法。”

岳飞闻听,如雷轰顶,徐徐说道:“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牢子狱卒趁其出神,一顿大棒,将岳飞打翻,换了囚服,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双脚匣着,又把木杻钉住双手,哪里容他松宽?

肃肃兔罝良弓藏,椓之丁丁走狗烹。

一朝大将冤屈死,遗恨千年忠烈魂。

岳飞既属狱,何铸以中执法与大理卿周三畏同鞫之。秦桧得知拿了岳飞,更指使狱中加倍拷打岳飞、岳云、张宪三人,令其招供,自不必说。

次日天明,何铸、周三畏方才坐厅,左右缉捕观察把岳飞押至堂上,已然遍体鳞伤,血透囚衣。周三畏使狱卒就厅上移过一把交椅,使岳飞歇脚。

何铸手敲惊堂木,叫道:“岳飞叉手正立。”两旁狱卒以杖击地,同声再斥。

岳飞只得站立,说道:“我曾统军十余万,南征北战,从来不惧,今日方知狱吏之贵也。”

堂上只听何铸开口说道:“下官御史中丞何铸,堂下可是罪徒岳飞?”

岳飞道:“正是岳飞,非是罪徒。”

何铸喝道:“原岳家军统制王贵、王俊首告张宪欲还汝兵柄,现有证词在此,岂容汝狡辩?”

岳飞道:“他二人却说何话?”

何铸道:“去把证词与他看。”命左右把证词付与岳飞。岳飞接过证词看了,大笑数声,一把扯碎,转身裂裳以背示何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何铸、周三畏见了错愕不已。何铸起身,睁眼细观,汗流浃背。既而阅实无左验,何铸明其无辜,察其冤屈,至相府告之秦桧。

秦桧不悦道:“此上意也。”

何铸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语塞。何铸因岳飞恶了秦桧,秦桧乃心生一计,奏请天子,以何铸签书枢密院事,充金国报谢进誓表使。实乃明升暗降。又改命万俟卨、罗振替何铸。周三畏知岳飞冤狱不可诉讼,即日挂冠而去,游于江湖之间,不复为官。按下不提。

当月,朝廷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韩世忠不以和议为然,由是为秦桧所抑。至是魏良臣等复行,世忠乃谏,以为:“中原士民,迫不得已沦于域外,其间豪杰,莫不延颈以俟吊伐。若自此与和,日月侵寻,人情销弱,国势委靡,谁复振乎?”又乞俟北使之来,与之面议,优诏不许。世忠再上章,力陈秦桧误国,词意剀切,秦桧由是深怨世忠。言者因奏其罪,上留章不出。世忠亦惧秦桧阴谋,乃力求闲退。

天子遂罢扬武翊运功臣、太保、枢密使、英国公韩世忠,为横海、武宁、安化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世忠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

朝廷令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保顺军承宣使、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解元,升充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解元本韩世忠部曲也,至是代将世忠之军,故擢之。

十一月己亥,范同罢,后贬筠州居住。责降李光为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辛丑,兀朮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中旬,萧毅等入见,始定议和盟誓。

再说签书枢密院何铸、知閤门事曹勋先至江北见了兀术,兀术遂遣何铸等如会宁府见金主,进誓表于金。表曰:

Www ☢T Tκan ☢C O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已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曹勋等见金主,首以太后为请。

金主道:“先朝业已如此,岂可辄改!”何铸伏地不言,曹勋再三恳请,金主命归馆。是晚,馆伴耶律绍文、杨用修至馆,传金主命来晨上殿。金主乃许归微宗、郑后之丧及帝母韦氏,遣何铸等还。

两国已和,金狼主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慰劳兀术,兀术朝京师,兼监修国史,进拜太傅。乃遣左宣徽使刘筈使宋,以衮冕圭宝佩璲玉册册康王为宋帝。其册文曰: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仍诏天下。赐兀术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仍每岁宋国进贡内给银、绢二千两、匹。兀术表乞致仕,不许,优诏答之,赐以金券。金国皇统七年,以兀术为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如故。皇统八年十月,兀术薨于会宁府,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五年,谥“忠烈”,十八年,配享太宗庙廷。不提。

再说万俟卨受秦桧指使入台,主岳飞冤狱,令人将岳飞押至当堂,见岳飞立而不跪,厉声大喝道:“囚犯岳飞,见了本官,何为不跪?”

岳飞喝道:“哪个是囚犯?吾为国为民二十载,你怎敢胡言乱语?岳某罪在何处?触了哪条王法?且与我道个明白!”

罗振等将王俊、王贵首告张宪、岳云并岳飞反叛罪状前来,说道:“国家有何亏负?你三人都要反背。”

万俟卨又道:“你与张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岳云又与张宪书,令措置使你还军,现在其书已被汝等焚毁。”

岳飞对万俟卨、罗振道:“对天明誓,吾无负於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

旁边罗振与万俟卨低言数语,教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万俟卨思了一思,说道:“有你部曲王俊等人告汝受诏不救淮西,论罪当诛。”

岳飞呵斥道:“吾引军至濠州定远,兀术已北去,某方回舒州待命,何言不救淮西?庐山家中尚有御札为证,尔等一派胡言。”

万俟卨听有御札,不能定罪,遂暂将岳飞收押,乃去禀告秦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岳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错乱更改,傅会其狱。而后又将岳飞提审。

万俟卨说道:“我命人去你庐山家中恭请御札,却并未见到,汝不救淮西,罪坐实矣!况汝曾言:‘己与太祖皆三十岁建节’,实乃指斥乘舆,大不敬罪也!”

岳飞道:“岳某建节三十有二,何得与太祖同年建节?既然汝等如此胡言,那御札也必被尔等藏匿,不过欲陷我于死地耳!”

罗振并御史中丞万俟禼道:“相公既不反,记得游天竺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日得载富贵乎?’寒门者,乃指太祖微时;富贵者,指陈桥兵变也。”

堂上众人道:“既书此题,岂不是要反也。”

岳飞知众人皆是秦桧门下,既见不容理诉,长吁一声道:“吾方知已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跽主,一旦都休!”道罢合眼,任其拷掠。

万俟卨见岳飞不认罪,喝道:“由不得你不服,大刑伺候。”左右见说,便将岳飞拖翻在地,将那刑具都用了一遍。岳飞自知冤屈,依旧大骂,不肯服罪。万俟卨只得将岳飞下到狱中,慢慢折磨不提。

却说岳飞已知朝廷欲用其死而求和,久不伏,因不食求死,朝廷遂令其子閤门祗候岳雷视之,飞始复进食。

岳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岳飞无罪,万俟卨俱劾去。宗正卿赵士㒟请以自家百口性命以保岳飞,万俟卨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

岳飞冤狱,韩世忠不平,独撄秦桧怒,诣桧诘其实。秦桧道:"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怒道:“非是天下不服,乃你韩世忠不服,杀岳飞乃上意,汝欲成明日岳飞乎?”

韩世忠知岳飞必死,咬牙切齿,大骂秦桧道:“贼臣误国。”不与秦桧一语,转身而去。

岁暮,狱不成,秦桧听妻王氏言:“擒虎易,放虎难。”遂手书小纸“皇帝赐岳飞死”付大理狱,岳飞在牢里自知大限已到,乃饮牵机酒而亡,狱卒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岁。此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事也。

命杨沂中监斩其子岳云及张宪于市,岳云年二十三,张宪年三十六。天下冤之,闻者流涕。籍家赀,徙岳家岭南。幕属于鹏等从坐者六人。狱卒隗顺素敬岳飞,冒死将岳飞遗身负出,葬於临安菜园内,临终前告之其子。

时宋臣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岳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自此宋金无战事二十年,不必再说。

明年四月,遣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皇后邢氏崩讣初至。

八月,皇太后还朝,入居慈宁宫。金国遣使来求商州及和尚、方山二原。朝廷乃令郑刚中分画陕西地界,割商、秦之半畀金国,存上津、丰阳、天水三县及陇西成纪余地,弃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关为界。

十一月十三日,刘光世薨,卒年五十四。赠太师,官其子孙、甥侄十四人,谥“武僖”。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年,追封鄜王。建炎初,结内侍康履以自固,又早解兵柄,与时浮沉,不为秦桧所忌,故能窃宠荣以终其身,方之韩、岳远矣。乃中兴四将之一,七王之首。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初五,韩世忠薨,年六十三岁,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追封蕲王,淳熙三年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亦名列中兴四将、七王之一。世忠初得疾,敕尚医视疗,将吏卧内问疾,世忠道:"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首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刚朝服、貂蝉冠、水银、龙脑以敛。世忠尝戒家人道:"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性戆直,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道:"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时一二大将,多曲徇桧苟全,世忠与桧同在政地,一揖外未尝与谈。韩世忠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持军严重,与士卒同甘苦,器仗规画,精绝过人,克敌弓、连锁甲、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洞贯以习射,皆其遗法也。尝中毒矢入骨,以强弩括取之,十指仅全四,不能动,刀痕箭瘢如刻画。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张俊则于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初二薨,年六十九岁。辍视朝三日,敛以一品服,帝临奠哭之恸。追封循王。葬于湖州府长城县,谥号“忠烈”,亦中兴四将之一,位列七王。

二十五年十月封秦桧建康郡王,养子秦熺进少师,皆致仕。是月,奸相死,年六十六岁。后赠申王,谥“忠献”。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道:"此老秦笔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秦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李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人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然桧死熺废,其党祖述余说,力持和议,以窃据相位者尚数人,至孝宗始荡涤无余。开禧二年四月,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史弥远奏复王爵、赠谥。

秦桧死,议复岳飞官。万俟禼谓金方愿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及绍兴末,金益猖獗,太学生程宏图上书讼飞冤,诏飞家自便。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中丞汪澈宣抚荆、襄,故部曲合辞讼之,哭声雷震。孝宗感念中兴之功,诏复岳飞官,欲得岳飞尸骨改葬,隗顺之子遂上禀朝廷尸骨所在,以礼改葬西湖畔栖霞岭,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宋宁宗赵扩嘉泰四年五月,追封鄂王。宋理宗赵昀宝庆元年二月改谥“忠武”。亦中兴四将之首,七王之一。

杨沂中赐名存中,孝宗乾道二年十一月初六卒,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谥“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之出涕,赙钱十万。亦中兴七王之一。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父、祖及母皆死难,存中既显,请于朝,祖父杨宗闵谥“忠介”,父杨震谥“忠毅”,赐庙曰显忠,曰报忠。又以家庙、祭器为请,遂许祭五世,前所无也。祖母刘流落蜀、陇,存中日夜祷祠访问,间关数千里,卒迎以归。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李显忠以罪斥,存中奏为统制官,后为名将。尝以克敌弓虽劲而蹶张难,遂以意创马皇弩,思巧制工,发易中远,人服其精。尝营居凤山,十年而就,极山川之胜,后献于朝廷,更筑室焉。又葺园亭于湖山之间,高宗为书"水月"二字。所居建阁以藏御书,孝宗题曰:"风云庆会之阁"。

乾道三年五月十七日,吴璘卒,年六十六岁。赠太师,追封信王,谥号“武顺”,亦七王之一。上震悼,辍视朝两日,赙赠加等。高宗复赐银千两。初,璘病笃,呼幕客草遗表,命直书其事道:"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不及家事,人称其忠。吴璘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余二十年,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高宗尝问胜敌之术,吴璘道:"弱者出战,强者继之。"高宗道:"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尝著《兵法》二篇,大略谓:"金人有四长,我有四短,当反我之短,制彼之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蕃汉所长,兼收而并用之,以分队制其骑兵;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则劲弓强弩;制其弓矢,则以远克近,以强制弱。布阵之法,则以步军为阵心、左右翼,以马军为左右肋,拒马布两肋之间;至帖拨增损之不同,则系乎临机。"知兵者取焉。

宋孝宗赵昚淳熙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追封吴璘之兄吴玠为涪王。与其弟吴璘并列中兴七王。玠子五人:吴拱、吴扶、吴捴、吴扩、吴揔。吴拱亦握兵云。吴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方富平之败,秦凤皆陷,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棘,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故西人至今思之。谥“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中旬,赵构在位三十六年,以倦勤为名,下诏传位养皇太子赵昚,史称宋孝宗,改年号隆兴。赵构自称为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皇后称为太上皇后。孝宗即位,累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漠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昏君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谥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十六年三月丙寅,欑于会稽之永思陵。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宋史》言: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词曰:

三百余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垂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忠烈护国记》全书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六八回舍命柘皋龙争虎斗 谋计西湖论功行赏第五五回岳鹏举请命初北伐 韩良臣兵胜大仪镇第六三回吴玠病故仙人关 兀术操练铁浮屠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十四回火牛阵黑夜破官军 连环马白昼取孤城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三十二回岳鹏举初战告捷 郭药师大胜番将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六七回朱仙镇金牌促班师 燕京府片语除政敌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四四回牵羊礼金主辱宋帝 治寇乱诸将讨群盗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飞建功 战官军杨幺身死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两魔王衢州斗法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二十六回平南国论功行赏 愤不公复叛朝廷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五三回吴玠二败金兀术 杨幺称王洞庭湖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五七回李伯纪纵论天下 杨义勇陈兵洞庭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贼 仙居县秦明殒命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敌第四五回讨叛逆曲端鞭将 谏昏君宗泽上疏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十五回童宣抚奏凯还朝 裘道人败死新昌第三十四回过龙岗牛皋出世 收郓州张俊毙寇第三十回童太师二次伐辽 刘延庆折损军旅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三回樊壮士雪夜刺贼 曾知州离任城陷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二十回吴玠弋阳斩史珪 谭稹信州奏大捷第五三回吴玠二败金兀术 杨幺称王洞庭湖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败身死 吕师囊计穷被擒第四回陈遘上疏平逆寇 赵约詈贼死杭州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六回取杭州城众星归天 破南国军两败俱伤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四七回史斌败死鸣犊镇 曲端勇取长安城第五十回韩泼五怒战长江 秦长脚归国任事第五三回吴玠二败金兀术 杨幺称王洞庭湖第十九回美女将役用骷髅兵 宣抚使入京献伪帝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二十八回童宣抚分道伐辽 种都统退保雄州第六二回废刘豫岳飞用间 罢赵鼎秦桧专国第六九回置枢密尽收兵权 游古寺兄弟相逢第四二回康王即位应天府 赵云夜宿忠义村第三十九回贼臣贬窜死异地 金军攻陷太原城第十三回童贯夺取处州城 项德战死黄姑岭第一回方圣公僣号清溪县 吕信陵首战威坪镇第四三回梁兴聚义太行 张所募兵河北第五四回韩五兵打刘光世 吴玠三败金兀术第六一回良马对节使拜太尉 淮军叛都督辞相位第三十六回武松独臂杀首恶 赵桓登基贬群贼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脱厄 头陀镇武二郎破敌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术渝盟 守顺昌刘锜抗旨第九回拜神像陈硕贞显灵 入仙庙赵公明现身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四九回韩良臣大破苗刘 晃斡出攻陷杭州第二十五回龙虎山一道言谶 杭州寺二僧归隐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敌 秦会之东山再起第十一回刘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抢占严家溪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宁江 吕师囊兵败芙蓉镇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国立盟 杀熊岭老将捐躯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掳二帝北宋大终结第二十三回太师钧旨屠村民 先锋请令击贼寇第五八回征新楚张德远督军 破益阳牛伯远舍命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军 苗傅设伏诛杀佞臣第二十九回张叔夜计窘宋江 梁山军招安受赏第二十四回群星感应赴仙山 李逵大闹伏魔殿第六六回杨再兴战殁小商桥 赢官人威震颍昌府第四六回宗泽弥留呼渡河 关胜尽忠死济南第六十回梁红玉陷阵身亡 杨沂中破敌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