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天天忙的

打油不带油瓶?

韩晓康倒是可以跑到陶器日杂门市去买,可问题是这边已经排了老半天队,现在好不容易排到自己了。

等到自己去把瓶子买回来,那岂不是又得重新排队?

中午的太阳又晒,那还不得把人给整个半死.

见韩晓康愣在原地。

“没关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是我们油坊应该做的事。”

只见油坊主任弯下腰,从柜台底下拿出来一个玻璃瓶,朝着韩晓康晃了晃,“原本呢,这个瓶子是卖4分钱一个。

不过呢,你这位小同志刚才做的很好,所以今天我就给你破个例,不收你的瓶子钱了。”

说着主任转身,弯下腰开始给韩晓康打油。

直把韩晓康搞得无语凝噎:那是个啥瓶子哦?

玻璃瓶上面的标签分明写着“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靠!

明显就是区中心卫生院,人家已经使用过的、输液用葡萄糖注射液的空瓶子啊!

就这玩意儿.狗见了都得摇头,平常油坊里居然还卖4分钱一个。

要是搁在后世的话,这属于医疗垃圾,还得专门掏钱请专业的机构来回收处理。

怎么可能拿出去卖钱?

不过由于这个时期物资匮乏,即便是医院里面用过的空输液瓶,大家伙儿都还当宝贝、还得托关系才能弄得到呢!

这玩意儿好啊!

夏天,可以把它当做随身装凉白开的水壶用。

到了冬天,晚上灌点热水进去,然后把它塞到被窝里还能当暖水袋使。

买好油,韩晓康溜溜达达的就往上街走,打算顺路去收购站看看。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火辣,整个人浑身冒水,就像昨天晚上大干一场之后的三嫂子。

韩晓康背着背篓,尽量贴着街边的屋檐、一路溜达到了收购站。

此时收购站院子里,那两棵大榕树上的知了,正在拼命的呱噪“热啊.热啊”。

等到韩晓康走到大门处,正准备进门市上,去问问蟒蛇皮的收购价格。

却看见距离收购站大门几米远的屋檐下,正坐着一个头戴草帽的汉子。

这位汉子的装扮,与巴蜀地区的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大裤衩、白汗衫。

脚上穿的是一双用废弃的汽车轮胎为鞋底、鞋耳的凉鞋。

他脚上的凉鞋,主要材料就是废弃轮胎外皮割成,然后用铁钉钉在一起。

然后用内胎割成细条,当做凉鞋上面的松紧带使用。

这种用废旧轮胎做凉鞋的方法,在目前的内陆地区基本上还见不到。

像他这样子做成的凉鞋,凉快倒是凉快,结实也够结实,多少年都穿不烂。

优点倒是很突出,可缺点同样很鲜明:太臭!

汉子脚上的鞋很怪、很罕见。

而且他头顶上戴的那顶草帽,这和盐都地区常见的用灯草锤扁,然后编织而成的圆顶草帽样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汉子草帽顶呈现出六边形,上面还写着“人和事顺”。

而在盐都地区,大家伙儿的草帽顶都是圆形的,草帽上面刷着的字样,多半是“劳动光荣”、“多干好省”,或者是“社会主义好”.这些内容。

蹲坐在地上的汉子,或许是没什么收获,再加上天气又炎热。

所以他此时显得有点无精打采的。

等到韩晓康的脚步声响起,汉子这才蔫蔫的抬起头,朝着收购站大门这边看了过来。

忽地他如同猎人遇见到了猎物、二虎看到了骨头一般,猛地一下子从地上弹了起来!

只见汉子朝着韩晓康招招手,示意别忙着进去。

等到韩晓康走到他身边,汉子伸长脖子望了望背篓,眼中一下子发出光来,“不差.尿最钱?”

见韩晓康发愣。

那汉子显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只见他不好意思的笑笑,“小兄弟,伱这个蛇皮卖吧?几多钱?”

听对方这么一问。

韩晓康总算明白过来了:汉子是看上了自己背篓里的蟒蛇皮。

不过,韩晓康想也不想的摇摇头,“不卖,好东西得先紧着公家”

这下轮到汉子愣了,“呃其实小兄弟呀,我们有话好讲嘛我可以给你更高的价钱。”

韩晓康摇摇头,没理他,转身就往收购站的大门而去。

留下汉子呆立在原地,朝着韩晓康的背影招招手,但又不敢大声喊.

在这个时期,99.9%的物资都得在计划内有条不紊的流通。

正因为如此,供销社为了杜绝私人跑出来截胡。

他们经常会请兄弟单位也就是“反私队”,请他们派出人手,时不时装扮成到处收购各种物资的小贩,到各个收购站门口去暗查。

同时为了预防被当地人看出来,所以“反私队”一般会交叉派人出去执行“反私”任务:也就是说富顺区的,派到沿滩区去。

而中心区的反私队,又会派人到沿滩区去执行任务

眼前这个汉子,虽说他是潮汕口音,根据韩晓康推测,此人多半不会是反私队派出来的暗哨。

可问题:谁敢确定真假?

反过来说,

对方越是装的不像反私队队员,说明他们准备给前来卖东西的人,所挖的坑也有可能越深!

为了一张蛇皮能多卖几个钱,而去冒着背上“偷鸡倒八”的风险,实在是不值当。

为了稳妥起见,所以韩晓康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对方,径直走进了供销社收购站的大门。

只可惜供销社和往常一样,依旧还是在持续的收购蛇皮,只不过价钱还是老样子,没变。

一寸蛇皮的收购价,按照蛇皮最窄处不能低于8厘米宽的标准,每寸1毛2。

这条件,也实在是太苛刻了!

自己费了老劲才搞到这一张蟒蛇皮,每个部位蛇皮的宽度肯定是够的。

但要是按照收购站给出来的价钱来计算,自己手头上这条蟒蛇皮总长为4米多。

也就是130寸左右。

特么这么好、这么大的一张蟒蛇皮算下来,却只能卖15块钱左右

人一辈子能遇到几条这么大的蟒蛇?

如此罕见的一条大蟒蛇皮,少说也能用来绷50把,音质出特别出色的二胡了吧?

一把稍微好一点的二胡,最少也能卖20多块钱.靠,这工业品的利润和农副产品的价格之间,悬殊到底要不要这么大?

反正听到供销社收购员的报价,韩晓康不再谈论卖蛇皮的事情,而是请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卖一些旧书籍给自己。

收购站里面,每天形形色色的人,拿过来卖的旧书籍多的要命。

尤其是这一阵子风声紧了之后,好多人不想留着那些和“四舅舅”沾任何一点点边的东西。

以前稍微有点家底的商贾、传统老文人家庭,他们先是忙不迭的卖像什么佛经、道家典籍,什么《曾子治家》、什么《围炉夜话》之类的。

尤其是《厚黑学》这本书,它的作者本来就是盐都人,像这些不健康的书籍,更是在广大群众自发重点销毁之列。

发展到后来。

不少知识分子也争先恐后,把他们家里的一些专业类的书籍都拿出来通通卖掉,只求个安心。

韩晓康也不挑食。

什么《木工基础》、《美术字入门》、《母猪产后护理》、《天朝传统农业技术探寻》、《阴阳电探究》(前清时期好多人把电流的正负极称作“阴电”、“阳电”)。

包括和探矿有关的《沉淀环境的判别标志》、《沉淀岩石学》。

和现代农业有关的专业类书籍,54年版的《农业基础知识》7本;55年版本的《怎样堆肥和施肥》.

反正这些书在收购站的仓库里堆积如山,正等待着装车运到纸浆厂去粉碎。

在这个时期的收购站,他们确实是会往外卖这些二手书籍的。

或许是源自于他们骨子里对知识的尊重?

所以收购站在门市上,但凡有人愿意去买书,他们都是乐意提供帮助的。

本来收购站收这些书籍的时候,是4分钱一斤。

而那些有意向,到收购站里来,以废纸价格买走这些书籍的话,收购站的负责人会以5分钱一斤的价格往外卖。

至于多出来那1分钱?

这倒不是收购站门市,人家想挣这点差价,而是出于维护公家利益,所以多收了1分钱一斤的损耗。

最终韩晓康花了7毛2分钱,买了沉甸甸的一堆书籍,然后背着背篓,转身出了收购站的门市。

那位汉子见韩晓康出来,透过背篓上的窟窿,汉子看见那张蛇皮依旧还在,脸上不由露出狂喜之色:“小兄弟,我们再商量商量?”

韩晓康不理他,而是直接朝着区公所大院走。

一张蛇皮而已!

卖出去、卖不出去,自己也不着急,家里也不等这点钱买米下锅。

反正马上人民公社成立在即。

到时候几乎每个公社、每个大队都会成立“文宣队”,届时全国对于乐器的需求量,将会大的吓人!

韩晓康还就不信了!!

自己这么好、这么罕见的一张蟒蛇皮,到时候还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好货不愁卖,只怕各地的收购站,他们还愁完不成蛇皮的收购任务呢。

等到韩晓康进了区公所大院,此时已经是上午11:40左右了。

中午的太阳实在是太晒,该办事情的社员一般都会抓紧早上来办,所以这时大院里的人也不多,就那么稀稀落落的几个,在那里走来走去。

韩晓康径直找到房管所的办公室,随后敲门而入,向里面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南华宫5号?”

房管所那位女工作人员,态度倒是很好,只见她弯腰从抽屉里拿出钥匙。

随后起身,到办公室的角落里打开文件柜。

从落得整整齐齐、分门别类的文件当中,找出韩晓康所说的那座屋子的档案。

打开牛皮纸信封,工作人员看了看房子的地理位置、结构,和面积大小。

最后开口道:“南华宫5号这座屋子,后面带一个小院。闲置了已经有4年时间,一直都没有租出去。

我们单位领导经过开会研究之后,确实是有对外出售的意向,只是具体的售价,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

韩晓康心里一喜,“那请问一下,按你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评估的话,这处住宅大致需要多少钱?”

女工作员想了想,

然后又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打了一通,最终给出了一个大致的估算:“可能介于297,到345块钱之间吧!

具体的情况,还得等我们领导,去实地看看房屋的完善率之类的,才能确定下来。

依我估计,反正售价大致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出入不会太大。”

售价在300-350块钱左右?

再加上把这房子买过来之后,还得请人粉刷墙面、补补漏水的房顶之类的。

这么一算下来的话,可能得花400块钱出头。

如果再配上一些家家具具、重新拾掇灶台、厕所之类的,韩晓康估计500块钱左右。

心里有了个大致的数,韩晓康谢过对方,然后便出了房管所办公室,准备顶着烈日再去酒厂那边看看。

没成想,

等韩晓康刚刚走出房管所不远,却刚好看见播音员于海棠,正拿着两个饭盒出来。

看她的样子,应该是提前去区公所伙食团打饭。

第7章 野狼谷遇险第31章 洞窟探宝第118章 野狼进村了第34章 小双和小杰第169章 连夜出山第169章 连夜出山第7章 野狼谷遇险第17章 狗王和猎枪第207章 武举人真败家第144章 得想办法狡兔三窟第190章 准备找鼹鼠第98章 建设家园第195章 城里并不美第202章 丰巢柜的新功能第137章 哑巴卖野狼第5章 开始进深山第116章 有孤狼出没第93章 采集野蜂蜜第111章 丰巢箱温和上涨第90章 故土故人故事第29章 不是个好洞穴第199章 队伍又壮大了第136章 没人比我更懂训斥第177章 得调走李平厂长第143章 酒厂去看看情况第129章 不让盖房子?第141章 差点干起来第151章 哑巴疑点重重第123章 卖羊卖锦鸡第88章 大战蟒蛇第52章 为什么要帮?第153章 试试瞬移技能第35章 护身咒是猪会飞第181章 不准说我是好人第25章 找到三七窝了第25章 找到三七窝了第203章 快要打稻谷了第30章 初探死人洞第142章 一天天忙的第128章 买东西得受气第182章 投宿大车店第124章 风声有点紧第157章 移栽油菜苗第180章 也有高科技与狠活第134章 半夜三更煮饭吃第125章 差点被吓死第48章 差不多完工了第84章 往深山里去第62章 个糟老头子坏的很第86章 骸骨和运输机第81章 小猴子又来了第177章 得调走李平厂长第200章 婚姻大事不能拖了第127章 听说过高温肉吗?第6章 不怎么太爱钱第72章 掏钱买断第106章 走,找它算账去!第154章 刘洪东挺细心第162章 山里有个红衣女郎第190章 准备找鼹鼠第6章 不怎么太爱钱第207章 武举人真败家第204章 全体社员大会第124章 风声有点紧第124章 风声有点紧第196章 土豪回乡第137章 哑巴卖野狼第75章 比狗还狗的狼第187章 江跃江涛两兄弟第130章 大队长廖先明第143章 酒厂去看看情况第112章 找到岩羊了第22章 阿菊姑娘来了【追读啊,您的追读太重第12章 先拜个小山头第39章 再入洞穴探宝第205章 盖房子不容易第16章 给老娘缝新衣【求追读啊,票票不敢奢第159章 小农庄初具规模第11章 还是当猎户好第12章 先拜个小山头第137章 哑巴卖野狼第124章 风声有点紧第60章 金玉其外第196章 土豪回乡第200章 婚姻大事不能拖了第201章 灯泡修理工第62章 个糟老头子坏的很第57章 卖蝎子蜈蚣第160章 再遇猴群第189章 县城鸽子市场第116章 有孤狼出没第119章 再见武小双第180章 也有高科技与狠活第147章 不讲武德第166章 请一个人质回去第154章 刘洪东挺细心第72章 掏钱买断第46章 狂野二师兄第94章 突然开始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