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会(三)

左都御史见朱由校气得脸色变得很差,而兵部的卢侍郎也捏紧拳头恨不得揍这个黄道周,他便知道是时候是自己这个御史出来了。

“陛下,微臣有本弹劾少詹事黄道周居心不良,悖逆圣恩,图谋不轨,竟为鞑子开脱,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为了改变朱由校对自己的印象,说着就直接跪在了地上。

这架势一般就意味着该御史宁愿冒着被杀也要往死里弹劾所弹劾之人的意思。

负责朝廷言论的御史们见此都有些愕然,但见自己老大都跪了,自然也得跟着跪下来:

“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请陛下治黄道周重罪!”

六部尚书侍郎们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他们都是唯朱由校马是瞻的,既然人家御史们已经弹劾了,他们自然也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

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的官员们也跟着跪了下来,原因无他,工部左侍郎徐光启兼管着翰林院,而国子监是因为国子监祭酒刘宗周也跪了倒是有些稀奇。

现在唯独还站在朝中的就是这些由新科进士们递补的六科都给事中和给事中们。

但这时,已经兼掌吏科都给事中的管绍宁先跪了下来,其他给事中见此也跟着跪了下来。

就唯独史可法还笔直地站在那里,很是碍眼。

钱谦益等阁老自然也跪在了地上,但他这时候他却看见了史可法还笔直地站在这里,心里就着了慌。

钱谦益一想到这史可法是自己提拔的,要是陛下因此迁怒自己可不好,便忙跑了过来硬是将史可法直接撞倒在地:“臭小子,还不跪下!”

史可法淬不及防的被钱谦益推倒在了地上,且念在钱谦益还是自己的恩师,也只得屈膝而跪。

但他还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这在前朝阻止陛下出京几乎就很顺利的事情怎么在这个时候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朱由校这时候,站了起来,叹了口气:“民意不可违呀!”

……

黄道周看着满朝堂的大臣都弹劾自己,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了。

而且,让黄道周没想到的是,这些大臣玩的也还是当年东林党玩的套路,通过集体威逼的方式逼朱由校重惩自己。

偏偏这位平素表现得很是独裁的陛下此刻却表现的很是软弱,还说出民意不可违的话。

这是民意不可违吗,这满朝堂上没一个老百姓,好吗,全身一群唯你马是瞻的谄媚之臣啊。

而且让黄道周更没想到的是,刚被朝廷召进宫里当国子监祭酒的刘宗周,这个以理学著称的清流官员,还是自己的挚交好友,居然也跪了下来。

不但如此,还有钱谦益那个无耻之徒,居然硬把史可法按在了地上!

这种事也就只有钱谦益这样的无耻阁老做的出来,黄道周是又气又急。

“自己就成的要做一个孤臣吗?”黄道周也有些慌了起来,因为这剧本没有按照他想象的场景走,倒头来竟成了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

“黄道周,你可知罪?”

朱由校现在很喜欢看着这黄道周被一群大臣围攻的样子,他甚至都有些可怜他了。

在他的记忆里,从万历甚至追溯到正德以来,似乎少有的群臣都站在自己这一边,来围攻跟自己作对的大臣。

如今这种群臣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场面倒也算得上是破天荒。

黄道周自觉的把乌纱帽放在了地上,手不由得抖动起来,他第一次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立无援,到底是这朝堂之上全身不忠不义之徒,还是这朝堂之上就自己一人沽名钓誉,无事君之心?

“徐光启!”

朱由校喝令了一声,徐光启忙站起身来:“臣在!”

“你掌着翰林院,今日黄道周悖逆朕意,妄解孔孟圣人之学,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你等翰林院记录实录时务必多花笔墨记载此事,并将此事刻碑于翰林院内,着日后学子们观瞻此人之私心。”

朱由校说着又命李明睿将此事刊载于京城各大报纸,并火报于《大明日报》总编纂部,着即全国行。

同时,朱由校又命京城七品以上官员,地方五品以上官员俱上折痛批黄道周心怀不良,枉顾百姓生死之罪,并同步连载于各大报刊之上。

众官员知道,陛下这是要让自己等表忠心啊,光跪下来求陛下惩处黄道周是不够的。

而黄道周也是额头生汗,他本以为陛下最多是将自己罢职了事,却没想到陛下要让自己臭名远扬,且留于后世。

“许显纯,传命锦衣卫,立即赶赴黄道周家,查抄其家,其所有本人所撰写文集全部销毁,其手砍断,此等沽名钓誉之徒人不配再掌文房四宝,留书于后世,那样只会荼毒于后世!”

朱由校说完,黄道周就栽倒在地,他算是明白了,陛下这是要把自己彻底搞臭啊,还不让自己留文字辩解。

一直追求扬名于后世的黄道周怕了,忙跪下来,磕头在地:“陛下,微臣知罪了!”

风骨很硬的黄道周总算是服软了,开始朝朱由校求情了。

朱由校心里说不出来的畅快,有时候重要的不是真理在谁的手里,而是承认这个真理的这个人到底有多少。

当一个人被群体所孤立时,他就一定会感到恐惧,而黄道周现在就是这样。

“拉下去吧!”

政治是残酷的,朱由校可没打算就此罢休,挥手后,两锦衣卫就进来将黄道周拖了下去。

“陛下!”

黄道周的呐喊声至今还回荡在乾清宫的大殿内,而在大殿内的朝臣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谁都知道,谁在这个时候求情谁就是找死。

既然朝臣这么支持自己,朱由校也自然不能一直这么冷厉,便笑道:

“爱卿们都起身吧,大家继续议事,不过,朕得先说一句,在朝重臣言之时,谁也不可随意打断,包括朕也是如此,若耽误了朝廷大事,朕定不轻饶!”

朱由校此言明显是在为自己的这些重臣长眼,意思是大官们说话,下官们就别乱插嘴,重臣们也忙躬身:“谨遵陛下旨意!”

刘宗周、史可法等虽心有不快,但也知道,接下来,自己也只能当听众了,也许只有等自己成为六部九卿时,才能随意在朝堂上言。

不过这好像很难,除非自己也要唯陛下马是瞻,如同那位敢以自断子孙为代价向陛下表达忠义的钱阁老一样。

第六百章 新的首辅产生模式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两百六十六章 贼心不死的满清第三百三十五章 吴三桂被押解进京第八章 皇后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尔衮气得吐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宫闱之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阁老纳小妾(三)第五更!求订阅!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圣公关系甚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稳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发事件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龙威第六十章 天启八年就此开始第两百一十四章 灭门第两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张溥求情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八十二章 逃出军营与杖毙第三百七十章 敌来广州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两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两百一十八章 文庙前行刑第两百八十章 瞻仰徐达与楚王改变主意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击第两百三十一章 活跃资本经济的阻碍第三百七十七章 销毁烟土第一百二十章 无良文人范文程第两百三十九章 威胁与讹诈第五百零五章 准备让倭国消失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国公民分三等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五百九十章 进击罗马教皇国第五百八十九章 团灭威尼斯共和国陆军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风貌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第四十四章 封赏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四百零三章 贪婪的哥萨克骑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无心处理政务的朱由校第四百八十四章 灭林丹汗部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两百九十章 山呼万岁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歼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芝龙归附的条件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明最高科学技术奖与开战第两百六十三章 楚王朱世奎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太极中毒气弹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触逆大明国威第三百一十六章 暴怒的皇太极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见天皇第三百章 入学就挨打的学员与总兵当班主任第两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四百零八章 禁卫军突然出现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为有个好皇帝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一百零六章 信心满满的鞑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两阁老斗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检耳光第两百六十章 招工与土地承包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营初试牛刀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诸侯”联合抗明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一百五十一章 速速回宫 (第六更!)第八十三章 修什么陵墓第四百八十五章 张煌言去漠北第四百五十八章 克伦威尔照会锦衣卫第一百四十九章 阁老纳小妾(一)(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鞑子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怀好意与严惩不贷第两百六十六章 贼心不死的满清第两百零五章 南宗来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五百二十二章 为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辅第三百八十三章 让朱由校头疼的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进军爪哇国(第六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皇家科学院的书办开始第八十七章 挑拨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第九十四章 举子闹事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国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兰西灭亡第四百五十八章 关于电的研究进展第四百五十六章 移民和行政改革的迫切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胆直陈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发展的鸦片贸易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学研究制度化第五百二十九章 轻视与重视的不同后果第两百零七章 面对祖坟被挖的孔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