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

刑部尚书苏茂贞此时站了出来,全场顿时一静,陛下刚才有意提高他们这些高级文官的地位,让苏茂贞心里很是受用,要知道他虽贵为刑部尚书,但刑部在六部之中相对权重较小,因而他并没有受到享受到过高级文官在中下层官员面前该有的尊严。

如今,朱由校一这么说,他的声音也不由得洪亮了些:“陛下,刑部目前共审决重犯一千四百五十四人,其中斩立决五十余人,凌迟一人,斩立决中有四十余人为朝廷命官,重刑重罚比天启六年重了些,但眼下时值多事之秋,重典方能治世,陛下当继续以严治世!”

“苏尚书所言甚是,朕当勉励之。”

由于东林党大部官员的落马,因而才出现了重惩处死的五十余重犯中朝廷命官占了绝大部分的结果,但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这位刑部尚书苏茂贞却是个很会体察朕心的人,虽提到了自己刑罚严峻却也替自己做了辩解,这才是老成之言啊。

此时的朝堂倒是难得的出现了君臣相宜的场面,恍惚间就回到了弘治朝时期的朝堂,大臣们公忠体国,作为皇帝,朱由校也给他们应有的面子。

工部尚书霍维华巡视在外,因而工部便由工部左侍郎徐光启代理部务。

徐光启作为技术型官员也不会说什么拐弯抹角的话,向朱由校报了军械司已产了多少枪械火炮,现在产量提高到多少,另外工部又花了多少银子修了多少河堤桥梁以及今年的预算后就退了下去。

工部管着全国工程,因而很好捞钱,因而朱由校才提醒了几句工部官员当洁身自好后也没再多说什么。

接下来就是左都御史曹思诚报告今年各省道御史弹劾了多少人,且因此罢免了多少,然后国子监祭酒刘宗周也禀报了国子监的学子学业情况。

朱由校也没有难为这二人,且还夸赞这二人这两句,尤其是曹思诚,朱由校可没想到这个左都御史如此会见风使舵,一见自己不高兴,就立即对黄道周采取攻击,本来想换一个人执掌都察院的朱由校现在反而想让曹思诚在都察院多干几年。

一次朝堂盛会就这样顺利的结束,朱由校感到很满意,没有东林党的朝廷的确要顺心得多。

开完朝会,朱由校便要选派重臣负责对满清的议和事宜,因两宋软弱,和议之事颇多,而到了现今大明,便有了宁愿皇帝被活捉也要死守京师,且再立帝王与鞑子拼杀一事。

和议对于刚烈大明朝而言似乎就是一件难以启齿之事。

但朱由校并不想如此偏执,和议只是一种权术,用之并不代表懦弱,不用也并不代表刚硬,宋虽输金帛于辽金,却依旧是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即便是对外战争也能做到常胜而少败,其败亡也非和议所造成。

如今大明内部矛盾重重,行将就木,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军队腐朽不堪,虽还没有出现崇祯时期流寇遍地走,鞑子入关若旅游一般四处劫掠的状况,但不得不承认危机仍在,朱由校要做的就是与鞑子和议获得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期,让积重难返的大明朝缓过这股劲来。

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李明睿,并让李明睿代笔在报刊上传达这样的观点,而同时又让卢象升和钱谦益等写文章为自己奥援,全面的阐述为何要与鞑子和议,和议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的观点。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观点一经报刊刊载,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大臣还有士大夫们可以自己在满清入住中原时毫无压力的自断其成为满清之臣,但大明朝廷却不能为了什么权益之计与塞外蛮夷和议。

国子监祭酒刘宗周率先向朱由校递了折子,在得知朱由校已经于翠屏山和皇太极密谈过后,他也不好明着斥责朱由校,只是委婉提出朝廷尚有数十万兵马,又何必惧一鞑子而与其和谈,陛下既能率禁卫军击退鞑子就能派大军进剿东奴。

朱由校看了刘宗周的折子后不禁哑然失笑,他倒是想派几十万大军出关荡平东奴,可只怕还没出京畿,各地援军就打了退堂鼓,或者即便是去了,整个大明的北方百姓或许又要被兵匪荼毒,到时候只怕鞑子还没围剿,后院就已起火。

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到现在还下落不明,庞大的士绅集团和寄生虫般的宗室们依旧在把大明王朝往深渊里拖,小农经济依旧在持续破产,流民数量依旧在增加,大明的军队依旧是腐朽不堪……

这一切的国内问题都使得朱由校没有办法立即进攻后金或者对其他外部势力采取军事措施。

朱由校没打算立即表态,他也在思考该如何与后金这些和谈,或者说自己应该对这次和谈抱多大的希望,现在辽东局势被自己弄得更为复杂,除了后金与毛文龙,还添了个吴襄和袁崇焕,以及山海关外附近的祖大乐部。

……

禁卫军自回京后便进入了休整期,在没有招募新兵之前,禁卫军这段时间也不会再有其他军事任务。

此次在京畿附近虽然成功击退了鞑子,但禁卫军自身也遭受了一定损失,伤亡者自然给予丰厚的抚恤,且朱由校还命兵部对这些伤亡官兵的家庭进行登记造册,日后这些伤亡军属的子孙考学可优先录取,其家庭徭役蠲免,赋税可免三年,而伤残官兵还能直接领到兵部每月放的补贴钱粮。

禁卫军的官兵也没想到陛下能给予如此丰厚的福利,一个个都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当初坚持了下来,不然此刻还是只能靠着在京城吃霸王餐过日子,临到过年时还不得不去将军家里去打短工。

不过,禁卫军说是休整,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休假,休假还得向上面申请通过,大部分人都得待在军营里进行学习和总结。各营军官要写报告,要进行再深造再强化,士兵们则要继续进行文化普及。

谁也不明白,陛下为何要这样做,搞得大家都要考秀才举人一般,而在休整期里最难受的莫过于批斗大会,一些在行军作战时犯了错的官兵或集体会被请到台上去接受大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很多官兵最怕的就是这个,在全体战友面前承认自己干过的缺德事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最有趣的自然就是对鞑子阿敏的审讯。

阿敏属于军事行动时抓捕的重犯,因而朱由校没有将他交到三法司也没有让他去东厂或者锦衣卫,而是在禁卫军大营当着全体禁卫军官兵的对其进行了审讯,由执法官汤复生主持,丰润和玉田幸存的百姓代表们进行控诉,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激起了官兵们对鞑子的痛恨,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是什么。

军队需要总结实战经验教训,而军工生产的工程师们也得总结实战中的各类武器的实战效果。

炮兵营的指挥使富大海和汤若望现在几乎就住在军械司的火炮局,与孙元化等没白天黑夜的谈论如何让火炮更好的运用于进攻。

常延龄现在也成了枪械局的常客,火药局更是常常传来争吵声。

朱由校也会在抽空的时候来到军械司和皇家工程院参与军械改进的讨论,甚至有时候朱由校就成了整个讨论会的主角。

第三十九章 陛下是好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阁老纳小妾(二) 求订阅,还差三百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亲自为诱饵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两百五十二章 镇压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六百零二章 开发美洲(上)第两百章 杀人后的丁忧官员孔闻诗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贩烟先禁烟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五百九十章 进击罗马教皇国第五百九十八章 统一欧亚第二十五章 活捉鞑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霍乱引发的经济波动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两百八十八章 禁卫军闯入楚王府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与夷灭三族第三十四章 谁说我大明科技落后第四百二十二章 是否允许官员经商(第一更)第两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张溥求情第二十五章 活捉鞑子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极被押解进京第一百二十章 无良文人范文程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兰珠面圣第十四章 都来弹劾我吧第一百零八章 偷袭定边堡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两百四十四章 董其昌,你想怎么死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门居住权第一百五十六章 阁老身败名裂与大明致富故事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击皇太极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极第两百零六章 孔闻诗欲留遗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六百零四章 朕还欠你一个首辅 (大结局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刺杀李永芳第一百八十七章 闯驾第一百九十八章 热锅上的蚂蚁上架感言第一百八十一章 启程南巡第四百零九章 陛下只想要你一人的性命第一百一十章 继续给他升官第一百九十一章 谋杀与官绅们的反对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两百三十四章 骚乱第两百五十九章 皇庄的性质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弃第四百七十五章 布木布泰的挣扎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们第四百三十五章 准备对付建奴第两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华奎的战略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头第四百八十八章 到西伯利亚开矿第两百八十二章 胡编乱造第六十一章 花钱与要钱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机仍在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战在即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国第五百零三章 驱赶红毛鬼第五十七章 朕的好儿郎第一百章 情报第两百九十章 山呼万岁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变得很贱的多尔衮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启中叶,能臣已老第两百七十一章 处置王文奎第四百三十七章 被虐的不轻的皇太极第四十七章 正军威,斩杀驸马爷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败缅甸第两百一十二章 包围孔府第两百四十一章 禁卫军兵围篱水阁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铎被狙击第两百三十二章 陛下的大动作第三百三十章 兵围盛京以胁皇太极第两百五十六章 鸦片贸易带来的天启盛世第三百四十章 满径春雪因雨湿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尔沁被灭第四百一十三章 朝廷暗流汹涌第两百零四章 调禁卫军入鲁地第三百四十七章 郑家海盗要来了第两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职责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先生救我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缢死缅甸国王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枪杀西洋番第两百八十五章 范文程受刑第七十二章 怪物第三百零七章 满桂见皇帝第二十七章 敢要挟朕,那朕就抄了你的家第三百零一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三十三章 习惯了就好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群臣憎恨温体仁第一百五十一章 阁老纳小妾(三)第五更!求订阅!第四章 计行险招第十七章 结党第两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补大学士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