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悦娥去镇上卖吃食以来,这院子里就有人不乐意。徐父首先找大儿子说起了这事儿,他觉得妇道人家就应该在家操持家务。这做小生意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实在是有辱家风,不过徐保兴只是低着头不吭声,徐父也没法子强求他。
徐母对此却没多大意见,她自己也经常到镇上卖鸡蛋,就觉得悦娥卖吃食跟她卖鸡蛋差不多,况且她最近忙的很,也顾不上管老大家的事。
原来慧兰结婚后到钱家刚俩月就怀孕了,如今已经生产,正在钱家做月子。因为这次生的是个女娃,徐母唯恐自家闺女受委屈,就隔三差五的带着鸡蛋往钱家跑。
张美丽也看见大嫂天天骑着车子往外头跑,心里耻笑着大嫂真是吃饱了撑的,大哥那磨面作坊日日里进着钱,家里又只有两个丫头片子,哪用得着她去外头挣辛苦钱,真是天生的劳碌命!
赵玉梅见大嫂外出做小生意,心里却是羡慕的紧,可惜她如今又有两个月的身孕,要不然还真想跟大嫂一块儿去呢。
徐保兴不忍自己媳妇劳累,可又拗不过她的性子,只得把家务活都担了起来。他又见媳妇每天都要揉面太辛苦,就索性跟媳妇学着做吃食。他手劲大,面也揉的劲道,家里的骨头汤也熬出了老底,这包子做的越发有味道了,悦娥现在每天卖的数量比开始多了一倍,还是供不应求,现在镇子上也有不少人家知道她家的包子味道好价格也便宜,都纷纷去她的摊子上买。
悦娥的生意好,徐保兴的磨面作坊生意也不差,自从作坊开起来,他就没少琢磨这磨面的工艺,又将磨面的机器改进了不少,面粉的质量提高了,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十里八乡的来了不少人家。
这一年的日子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徐欢因为经常锻炼身体,个头长高了不少,也很少生病。大妮也已经六岁了,明年就该上小学了,不过这丫头还是那么贪吃,好在现在她们家生活条件好了,悦娥也经常给家里人改善生活,每次都不忘给公公婆婆也送一些。
这天村子里十分热闹,村口那大喇叭也不停的响,原来是上面有人来搞人口普查,现在全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了,城里面已经管的很严了,只准生一个。各村也在推行计划生育,不过一开始没那么严,号召每户人家只生两个,不过村里大多数人也都不当回事儿,该生照生。
村长徐书礼对这事儿也很头疼,这事不管吧上面有这个政策,可要管的狠了也招人嫉恨,不过他马上也快六十岁的人了,明年就打算退下来,这事儿还是年青人想办法吧。
因为听说普查组人来了给村里人免费上户口,村子里的人就都赶了过来。这村里很多女人生孩子的时候连结婚证都没领,更别说给孩子上户口了,这一时间熙熙攘攘的,比赶集还热闹,悦娥今天也没去镇上,拉着俩孩子去登记。
徐欢听着那工作组的阿姨挨个问着大人们:“孩子几岁?叫个啥名?”
那回答的大人们说啥的都有:“徐二狗、李大花……”徐欢听着一个个奇葩的名字,心里不由囧了,她心里想着得给自己取个大名才行,自己长大了可不想再让别人叫她二妮儿,她转着身子来回看着,忽然瞅见了墙上的标语,心里就有了主意。
等她娘走到登记处的时候,她大声对着登记处的阿姨说:“我要取大名,就要那墙上的第一个字!”
工作人员抬头一看,对面墙上赫然写着欢迎人口普查组进村的大幅标语,那阿姨笑着对她说:“小丫头,这名字登记上可就不能随意改了,你不和大人商量一下吗?”
徐欢扭着她娘的手撒娇:“娘,我喜欢那个字,就用它当名字好不好?”
悦娥看闺女一脸讨好的样子,只觉得好笑,点着头应了。大妮见妹妹要改名字,也来了兴致,指着标语的第二个字跟娘喊着:“娘!俺也要!俺就要第二个字!”
悦娥也答应了,村里的人对孩子的名字都不怎么重视,有些家里讲究的会给男孩子起个正式的名字,徐父就一直说要给老三家的四个孩子起大名,不过因为孩子小,还都没定下。家里的这几个女娃就没人管了,悦娥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这俩孩子不管在外面叫个啥名字,都永远是自己的大妮二妮。
看着工作人员在登记本上自己那一栏填上了“徐欢”这两个字,徐欢心里终于松了口气,自己终于又拥有了前世这个名字,虽然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可毕竟也是个纪念。
大妮也跟着妹妹改了名字叫徐迎,等明年入了学这名字就起作用了。
这天晚上吃了饭,徐父忽然把家里人叫到了一起,原来他今年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他这个月已经给单位递交了退休申请。
徐保兴听了就说:“爹也该歇歇了,成年累月的到城里跑,也怪累的!”
老二徐保柱也在一旁点了点头说:“以后家里收的粮食多给爹娘送些,爹就只管歇着就好。”徐父因为是城市户口,家里的地并没有他的份,不过徐母有一亩地,现在老二家给种着。
老三徐保金靠在椅子旁没说话,徐父习惯性的抽着烟心里有些感慨,教了半辈子的书,真要停了下来他心里也挺失落的,不过他这年纪大了,每天骑着车子跑几十里地,也的确有些吃不消。
又过了几天,徐父喜滋滋的召集家里人,告诉大家伙自己要在村里的小学当校长了。原来徐书敏递交退休申请后,教育局的领导都觉得他教学经验丰富,就这么退下来也挺可惜,就问他愿不愿意发挥余热,到他家附近的小学负责教学工作。
徐书敏听了这话心里自然愿意,就接了返聘书准备到村里小学走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