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

锦阳京入伏后的阳光,实在太过猛烈了些。

可慈安宫里的这处西配殿正厅,却似乎拒绝了炙热的侵袭,轩窗内垂梁接地的天青色纱幔,将缕缕剑气般的金阳隔挡得略微温和,更有东西南北搁置的四个硕大的圆腹白玉盆里,剔透的冰块正敞露在浮躁的炎热里,无声无息地释放着沁冷,驱逐那令人焦躁的暑气。

与殿门正对的罗汗床后,羊脂玉屏风的清润色彩在视觉上无疑又抒散了几分炎热,更有屏侧安放的花架上,水晶盆的清泠之中,安然绽放着一朵浅绯的玉莲,再加上从镏金雕花香炉里不断散发的宁怡幽香,一切让人似乎置身于荷塘水榭的清静闲雅之中,与殿外那金晃晃的酷热,恍若隔界。

罗汗床的一侧,太后正面带微笑地听着旖景有如黄莺鸣翠的嗓音,绘声绘色地说着昨日那场生辰宴上,才子佳人各展才艺的情形。

当然,因有太子妃在场,旖景乖巧地绝口不提甄茉与安慧那场较劲争执。

昨日大长公主生辰,圣上与太后均赏下贺礼,依例,大长公主今日是要入宫谢恩的。

作为长子长媳,卫国公夫人黄氏当然要随行,又因太后素喜旖辰、旖景两姐妹,往常就时时诏她们入宫小住,故而,两个小娘子今日也跟着来了慈安宫。

太后虽与大长公主年岁相差不远,可双鬓已经微有霜华,眉梢眼角也留下了几道岁月的痕迹,与依然风韵犹存,看上去不过四十左右的大长公主一比,便略显得苍老了,可那双似乎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依然保持着清亮与神采,尽管这时饱含笑意与温和,却也让普通人不敢直视。

旖景却并非那个普通人。

她这时被太后半搂怀中,仰着一张清丽如玉兰的面容,喋喋不休,一如在大长公主身边撒娇时别无二致。

虽说,她骨子里藏着的已经是个历经生死的灵魂,可当见太后,豆蔻少女的娇憨便不受控制的复苏,连她自己,都暂时忘记了重生那码子事儿。

这当然也是因为太后自幼就宠溺着她的缘故。

罗汗床另一侧,大长公主并没有着命妇们入宫的礼服霞帔,依然是惯爱的明蓝云锦对襟大袖禙子,不过发饰上比往常繁复一些,带着九树镶翠花冠。

太后出身严氏,是高祖皇后的娘家嫡亲侄女,与上元大长公主原本就是表亲姐妹,两人关系自是亲密,而大隆建国至今,被封为公主的唯有上元,如今又是圣上的嫡亲姑母,身份尊贵,故而,才有不着命妇服出入宫廷的“特权”。

与旖景的娇憨随意不同,旖辰一如既往地端庄持重,眼观鼻、鼻观心,坐在一身对襟深紫大袖衣,披着蹙金云霞翟绣帔正襟危坐的黄氏身旁,两人竟似亲生母女一般。

太子妃甄氏自然也是满面笑靥,极有兴致地听着旖景脆声妙语,时不时地也逗趣两句。

“总之昨日那场比才,明显是我们略胜一筹。”旖景晃着两个小花苞儿,得意洋洋地说道。

太子妃当即附和:“的确是小娘子们出色一些,郎君们若非还有颢西那一曲琴撑着,早就一败涂地。”说完,一双杏眼似乎别有深意地看向旖辰,却发现那丫头依然持礼垂眸,面上神情不变,太子妃不免暗叹一声,苏氏大娘容貌普通,性情也甚是古板,与三皇子似乎不太般配。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俩夫妻感情生疏,最好让卫国公与大长公主心生不满,对三皇子有所保留,才更加有利于太子——待促成了阿茉与卫国公世子的姻缘,就完全不用担心卫国公会心怀别意了。

太后却有些不信:“连咱们颢西都亲自抚了琴,还落了下风?更别说沨儿今年也回来了,他的才华,可是连圣上都称赞的。”

太子妃笑道:“娘娘有所不知,阿景昨日编排的开场曲可是让四座皆惊,还有建宁候府的阿月那首琵琶曲,更是闻所未闻,安慧的杨琴也让人大开眼界,说起楚王世子……昨日似乎不曾见他展示。”

“我就说嘛,定是沨儿谦逊,不想出风头,才让你们这些小娘子耀武扬威。”太后笑道,看了看一旁端庄持礼的旖辰,又看了看像颗蜜糖般粘着自己的旖景,不由一叹:“还是上元你有福气,看看这两个丫头,一个稳重淑雅,一个活泼开朗,真是让我眼红。”

大长公主便笑:“五嫂这是打趣我呢,您难道现在不是子孙绕膝?十三个孙子还嫌不够?过上几年,待皇子们都娶了媳妇,一堆的曾孙曾孙女儿,还怕不掀翻了这慈安宫的屋顶?”

太后却又是一叹:“我是当真眼红,你又不是不知,我早盼着有个女儿承欢膝下,偏偏没这等福气。”说完,若有似无的凌厉目光,便扫向了太子妃。

太后只有一个独子,便是当今圣上,要说也奇怪,太宗帝妃嫔虽多,子嗣却并不成正比,除了当今圣上以外,也就只有金氏所出的康王,还有两个嫔妃生育的帝姬,都是幼年夭折。当今圣上子嗣虽丰,已经有了十三个皇子,却也没有女儿,而皇子中唯一娶妃的太子,至今膝下虚空。

太子妃似乎也觉察到了太后凌厉的目光,笑容当即便是一僵。

“你难得进一趟宫,今儿个可得陪我好好聊上一阵。”太后却极快地收敛了凌厉,只与大长公主说道。

大长公主心知太后是有话要说,自然不会拒绝,见太子妃略微有些尴尬,便提议道:“这两个丫头今日入宫,还未与皇后请安呢,这就让她们先去坤仁宫吧,咱们两个也能清清静静地说阵子话。”

于是黄氏便带着两个女儿起身行礼告辞,跟着太子妃同往皇后的坤仁宫去。

太后干脆携了大长公主,去隔扇后的雕花炕上对坐着说话。

“不过几个月不见,景儿的个头又拔高了些,越发地如花似玉,我看着都恨不得把她留在身边儿长伴左右,唉,看着你那两个孙女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从前,还在闺阁里的那些时光。”挥退了一众宫女,太后不由得感慨说道。

“孩子们渐渐大了,咱们也该老了。”大长公主也是一叹,神情似有惘然。

“老的只有我,你用镜子好好照照,竟是一如当初,哪里看得出来是子孙绕膝的祖母了。”

大长公主心里便有些黯然,就算容颜尚在,奈何有的人,已经生死永隔,她的残生,也就只能倚靠着子孙之乐罢了,是青丝玉面,抑或鹤发苍颜,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黯然只是瞬间,伤春悲月的心情不过偶尔,大长公主话题一转,便将感慨变为肃色:“五嫂留我下来,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商议吧。”

太后慎重地点了点头:“你也知道,二郎、三郎、四郎都已经到了婚配之龄,今年他们几个的皇子妃人选,必须是要择定了。”

二皇子其实已经十八,两年前就当选妃,可他生母不过是一介宫婢,中宫之主皇后娘娘又有意无意地忽视,竟然拖延至今,但三皇子与四皇子今年都已经十六,依着长幼有序,二皇子的婚事也不得不考虑了。

“你我之间,原不用兜来转去,我也就跟你直言不讳了。”太后继续说道:“辰儿是我早就看准了的孙媳妇儿,只一直拿不准将她配给哪个孙子。”

这一番话,大长公主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也不觉得讶异。

眼下朝中情形,她十分清楚,圣上虽为天子,但因为勋贵与世家权势日重,作为双方领军人物的金相与秦相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尤其金相,这些年来,一手把持着官吏选拔之制,委实跋扈得很,圣上早有改制之心,却不得不顾忌政局的稳定,只能徐徐图之。

要改革官制、巩固皇权,就必须打压金氏与秦氏的气焰,还不能打破勋贵与世家相互制衡的朝局,避免引发内乱。

卫国公虽为勋贵,却也是皇亲国戚,眼下更掌着京师禁卫,地位殊重,皇室与之联姻,正是为了进一步拢络稳固。

一方面,卫国公毫无保留的支持与忠诚对圣上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圣上的信任与倚重也关系到卫国公的生死荣辱,双方联姻势在必行。

“五嫂既然直言不讳,我也不用噎着藏着,辰儿是黄氏一手调教,自幼就受世家旧俗熏陶,知书达礼、贤良温婉,这是她的长处。”大长公主也说:“可她性情多少有些古板,机变不足,四皇子之母眼下是贵妃,身后又有一脉势力,只怕这四皇子妃,辰儿难以胜任。”

这话,却是点到即止。

四皇子生母陈氏,出身世家,父兄眼下皆为朝臣,陈氏一族更不乏高官重职,虽说眼下皇储已定,可陈氏未必就没有夺储的野心,圣上要与卫国公府联姻,又不能让卫国公府卷入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为将来埋下隐患,因此旖辰与四皇子便绝无可能。

太后原本还担忧着三皇子只知吟风弄月,疏于学业,游手好闲,不得上元的心意,听了这话,倒是吁了口气:“上元你能以大局为重,我极感激,其实要说来,二郎的性情与辰儿倒是般配,无奈他生母的出身……不瞒你说,我也委实是将辰儿当作亲孙女儿一般,不忍让她受半分委屈,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三郎最为合适。”

大长公主却沉吟不语。

三皇子虞颢西,生母乃西梁公主,身份尊贵自不消说,又因其母早丧,圣上痛心不已,对这个儿子甚是骄纵,令皇后亲自抚养,却被教养得性情散漫,不思进取,荒于正业,唯喜琴棋书画、游山玩水,这其中不无皇后的功劳,若是生在平常贵族家中,无疑就是个如假包换的纨绔,但在帝王家,却也并非什么坏事。

至少,不会危及储位。

在这一个层面来说,旖辰嫁给他倒不至暗藏什么祸患。

将来太子继位,三皇子至多是个逍遥自在的闲散亲王,他的王妃也不需要满腹筹谋,正好弥补旖辰机变不足,不善谋断的短处。

可是,三皇子之母当年乃倾国之色,三皇子的容貌酷肖其母,又有那不羁文士的风度,引得不少闺阁淑女心动神迷,旖辰无论才貌,还是端方刻板的性情,与他都有些格格不入,这成了大长公主最为犹豫之处。

尽管眼下,三皇子并未有那拈花惹草之举,就怕两人婚后,若是不睦,旖辰会受冷落。

皇子身边,当然不仅仅只有一个正妃,还会有侧妃与姬妾,自然不乏争宠夺媚之人,如果旖辰不得三皇子心意,只怕今后的日子也会艰难。

一思及此,大长公主也难作决断,当下只说:“事关旖辰终身,五嫂还容我仔细考量些时候。”

太后自然不会逼迫,又提起卫国公世子:“荇儿也是年过十五,他的婚事,你也当上心了,今日甄氏在我跟前儿不断地赞扬她娘家妹妹四娘,听她之意,似乎是想与卫国公府联姻。”

其实不仅仅太子妃,就连皇后前来请安,也婉转地提起过这事,太后也曾暗自计较过,甄家乃太子岳家,若这姻缘能成,对太子大有益处,本无什么不妥。

可是……

“甄家四娘我不曾太过留意,也不知她性情如何,可是她那姐姐,我一直都不太喜欢的。”太后闷哼一声:“当年太子选妃,我就有所保留,无奈皇后她固执己见。”

太后原本中意的长孙媳妇,是严氏九娘,那是她的侄孙女儿,性情温婉,无奈儿媳妇偏偏看好甄家女,竟然说服了先帝,说太子妃将来为国母,太过温婉软弱的女子并不合适,甄氏大娘出身世家,知书达礼,又受出身勋贵之母的影响,果断坚毅,方才具有一国之母的品质,先帝几经考量,还是择定了甄家大娘,下旨赐婚。

可甄氏入门五载有余,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好不容易,去年太子两个侧妃传来喜讯,不久却又先后小产……

“别以为我不知道那是甄氏的手段,在这宫墙里住了半辈子,什么阴私还瞒得住我?太子两个侧妃因小产伤身,再有子嗣只怕艰难,还有那么多姬妾,这些年来也无所出,早两年,我也理解甄氏,别说东宫储君,就是勋贵望族,嫡长子的重要性也是一般,因而也对她的作为不作理会,只望她能为太子先生下嫡长子。”

提起甄氏,太后眼中那凌厉的神情又再浮现:“可转眼数载,太子早已及冠,甄氏却没有半点音讯,难道她终身不育,就要决了太子之后不成?储君的子嗣有多重要,她却视而不见,还说什么知书达礼……就在上月,东宫才有个婢女被甄氏罚跪,以至小产,才知那是太子骨血!皇后也是个糊涂的,还一意包庇,她就不想想,如果太子无嗣,储位如何稳定?”

大长公主挑了挑眉,也觉得甄氏手段太过自私狠辣,虽说对于女子,眼看夫君妻妾成群难免不犯妒忌,可谁让她身为储君之妻,就算为了大局,也不能这般斩尽杀决,太子无后,这储君之位必然朝不保夕。

“五嫂息怒,眼下圣上尚且春秋鼎盛,也不用急于一时,再说如今当务之急,还是政局之稳定,甄家一族颇有势力,故而太子妃不能轻动,或许再候上些时候,太子妃就有喜讯传来也未可知。”大长公主劝慰道。

太后依然不愉:“我也只能求神拜佛,呈你吉言了。”

大长公主方才言归正传:“甄四娘的性子瞧着倒还直率疏朗,不似甄夫人那般高傲,但究竟如何,还得再看看,横竖荇儿还小,也不用这般着急。”

太后微微颔首,又问起苏涟:“阿涟的婚事呢?你这个当母亲的再是不舍,却也不好再耽搁了,难道要等底下侄女儿都出了阁,她这个当姑姑的还待字闺中不成?”

大长公主失笑:“我就这么糊涂?连这点都考虑不到?”

太后摇了摇头:“我若是你,也舍不得这唯一的女儿。”

“再是不舍,还能让她陪我一世不成。”大长公主一叹:“和贾家基本谈定了,就待他们正式请了媒人提亲。”

太后便笑道:“到底还是太常寺卿家的大郎,我早跟你说了那后生是个不错的,你还犹豫不决,这门婚事甚好。”

大长公主也点了点头,又说起楚王府的家事:“沨儿所疑,五嫂您如何看待?”

“沨儿这孩子打小就睿智谨慎,不似那捕风捉影的人,他若是觉得可疑,想来也有七、八成把握,只是事隔多年,再找不到证据。”太后神情严肃:“幸得佛祖保佑,让沨儿得了同济大师的缘法,寻得那救命的良医,解了体内之毒,提起这事,我也实在佩服二嫂,糊涂了一世,如今还给沨儿添了不少麻烦事儿,那谢三娘一个庶女,哪里配得上沨儿,还由得小谢氏胡闹。”

“二嫂心地纯善,又哪里知道那些人面兽心。”大长公主也是一叹。

“这事儿还是由你出马,先劝住二嫂打消了那心思,没得在沨儿‘痊愈’之前,她又受了旁人蛊惑,做出什么荒唐事来。”

而太后与大长公主都没有想到,她们俩在筹谋商议的同时,坤仁宫里,皇后也正开门见山地“逼迫”黄氏应诺卫国公世子与甄茉的婚事。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六十七章 暗藏心意,问君知否第两百七十四章 世子审案,兰心强辩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七十八章 左右为难,便失姻缘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词,连环命案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第四百七十八章 蛮横甄母,总算报应第六百六十五章 归来故国,杜宇断旧第六百零六章 发现尸身,却令毁容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联三方,挑明阴谋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关注,风浪将来第两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后重逢第五百八十四章 无情天家,谁主输赢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七百六十八章 穷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上之事,原难两全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十一章 当年学堂,惊见旧迹第五百四十章 福王得子,窥破韵事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注定扑朔,庆王出手第七百七十二章 陈相投诚,名单到手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计落空,又生一计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圆场,各人计量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两百九十章 村落遇险,“一箭中的”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阁,悲喜难明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个忠婢,一段前尘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别西梁第一百四十四章 姥姥上门,所为姻缘第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只待风起第两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方布局,一方收网第六十八章 两相之争,风雨酿成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剑指白衣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袭得手,反被威胁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乐祸”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无心,唯求自保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四十四章 宋辐何人?田阿牛也第五百八十七章 情义二字,更重江山第七百零八章 决断不易,步步相逼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终场,盛世开端第两百二十九章 春暖来迟,人心早急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访,实属误解第一百一十章 苏氏七娘,爽郎大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难捺第四十五章 为寻外援,夜探妓坊第七百六十四章 再行试探,将要团圆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计划,点醒祖母第五百二十章 拒绝妥协,公主驾到第两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妇,华北独一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三十三章 剑伤小五,言及谋划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发威,王妃驳回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第九十章 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第七百零四章 谏言立储,慈安顿悟第五百六十六章 无情内斗,棋子已动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衅有因,獠牙毕现第六百零五章 惨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第两百一十八章 亦假亦真,打情骂俏第三百六十八章 登门赴邀,有意争执第两百五十五章 世子绝断,直面阴谋第一百一十七章 注定纠缠,放手不易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杨二女,谁更“诸葛”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三百零一章 解剑待缚,听之任之第两百四十九章 隐情不浅,世子出场第一百零九章 远道归人,骨*圆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阖墙,纵容之祸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随行,愧疚难消第五百章 恩封确实,将有险关第六百六十七章 良宵情长,岁月静好第一百四十章 胜负之间,一步之遥第两百四十五章 瞎眼老妪,张或是殷第五百三十四章 媚娘香夭,玉郎陷险第三章 细论诸女,蹊跷宋氏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间,明枪暗箭第三百二十二章 时日太慢,婚期太远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实为一心第九十三章 戏里戏外,谁主浮沉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阖墙,纵容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