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添妆之贺,秦氏试探

新雨趁夜来,润物细无声。及到清晨,虽云层黯密,那金乌隐约在后,从廊子里抬头看向东天,眼睛里望见的也是浅浅一抹白照,随时要被阴云完全遮掩一般的苍弱,屋檐下积漏淋漓,湿泥底下的寒气幽发,小径上也满是积水,但前不久那场遮天蔽日的风沙到底是被冲洗一净了,枝梢上新嫩却蓬勃的绿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渐进三月了,这一年回暖得早,纵使下雨,也没有再结冰凌。

锦阳安府的这处庭院中,已经开始忙忙碌碌,丫鬟们除下厚重的冬衣,腰肢显出原有的纤细,步伐似乎也比冬季更加轻快起来。

梁嬷嬷脚下的木屐踩出些微的轻响,及到廊沿儿,才在小丫鬟的服侍下脱了雨鞋,刚刚进入厅堂,便看见锦帘挑开处,次间里内管事姚氏正垂着手,因是背着身,瞧不见她的神情,只听那话,似乎隐含着警告的意味。

“娘子还是听奴婢劝言才好,莫再赶忙去卫国公府,今日大早上,夫人就打发了人来请娘子归宁,奴婢也回禀清楚了,说娘子是一早与顾夫人等几个好友约好的,今日赶着去给苏六娘添妆道喜,卓府的来人却说,正是夫人得知这事儿,才请娘子莫要凑这热闹,便是楚王妃,眼下怕也保不住,说是回国公府陪几个待嫁的妹妹小住,实际上却是因为有言官上谏她清白有失,楚王府正打算休弃王妃……”

梁嬷嬷听说这话,心便往下一沉,也顾不得太多,连忙进了屋子,这下便看清卓念瑜绞着一双眉头,手掌都握成了拳,气恼地盯着姚氏。

内管事姚氏是卓府旧奴,卓夫人亲自替念瑜挑选的陪房,当这内管事已经好些年,打一开始,就事事管制,并不怎么恭顺,梁嬷嬷却是念瑜的乳母,又是念瑜生母当年的陪嫁丫鬟,自然忠心不二,时时事事都为念瑜着想,她原本是不喜姚氏常常搬出卓夫人压制念瑜,可今日听说这话,心里却着上了急——娘子无父无母,唯有卓尚书这个大伯算是倚仗,梁嬷嬷是不清楚那些外头的权势纠纷孰强孰弱,她担心的是,倘若念瑜卷在里头,影响了姑爷将来的仕途,又开罪了娘家伯父,今后如何立足才好?

念瑜对姚氏早有埋怨,渐渐就不爱听她聒噪,无奈姚氏身后有卓夫人撑腰,还必须表面尊重着,私下里,便与亲近的乳母多有报怨,梁嬷嬷是担心娘子犯了倔强,为去添妆的事固执起来,得罪姚氏事小,可不能影响了姑爷的前程,又让姚氏得了机会去卓夫人跟前说嘴,挑唆卓夫人这伯母埋怨娘子不听教导。

只梁嬷嬷劝导的话不及出口,卓念瑜已经冷笑了出来:“今日去卫国公府,是我一早就递了帖子的,怎能言而无信?你勿需多说,伯母跟前我自有话讲,只我一早儿就让丫鬟拿了对牌去库房取出贺礼,却被婶子挡了,合着我这主子的嘱咐不管用,拿我自个儿的嫁妆,倒需要你允许在先。”

这话说得姚氏脸色一红,眉梢一挑,竟然当面顶撞:“奴婢也是为娘子打算,郎君眼下在翰林院,将来授职任官,还不全靠着尚书大人提携,眼下大人可是圣上近臣,而卫国公府正被圣上忌惮,夫人既有言在先,不让娘子再与卫国公府来往,说到底,也是为了郎君将来打算,实为一片好意,娘子还是莫要任性。”

卓念瑜被呛得柳眉倒竖,一掌拍在案上:“这是安府,不是尚书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轮不着你这个奴婢指手画脚。”

“娘子既是这么说,便看内库管事愿听谁的了。”

姚氏也是立起了眉头,一脸冷讽。

她也算是卓夫人亲信,打自从前,就没将卓念瑜这么一个孤女看在眼里,安家说来也算不得什么显贵,门庭比尚书府本就差着一阶儿,更休论眼下尚书大人正被天家看重,卓夫人有言在先,称娘子一贯粗心大意,打理不来庶务,眼下安家长辈都在天津府,唯有安郎与娘子小两口在锦阳,家里没个长辈照应,她这个伯母自是应当提点。

有卓夫人在后撑腰,姚氏哪还畏惧念瑜?

眼见着主仆俩横眉竖目,梁嬷嬷越发着急,虽恨姚氏猖狂,却又忌惮着卓夫人,正要上前打岔,暂且平息这场争执,才一张口,却听身后一个沉声儿:“好大胆的奴婢,倒要胁起主家来。”

一步抢进次间的男子,正是念瑜夫君安三郎。

睢见男主人,姚氏的气焰才下去几分,却依然没当一件大事,只是往边上又退了一步,稍稍一个垂眸:“郎君宽恕,奴婢本也是为郎君打算……”

“你刚才的话,我都听在耳里。”安三郎今日休沐,却依着旧时的规矩,卯初便起身去书房早读,用了一早上功才回正房,哪知便听见这么一出,早积了一肚子火,这时往椅子里一坐,便问念瑜:“这奴婢是娘子的陪房,身契可是在你手中?”

卓念瑜已经红了眼眶:“伯母并未交付。”

“那就把人送回尚书府,我们安家,可容不得这般奴大欺主!”

姚氏一听这话,急了,连忙插言:“奴婢可是卓夫人赐下……”

“这是安家,不是卓家!”安三郎极为不耐地挥了挥手:“但凡没有身契在手的奴婢,都交返尚书府,尚书夫人想必也明白道理人情,倘若真是为娘子打算,便该严惩尔等刁奴,若再护短,难不成是要图我安家的家财?如此,我倒要好生与尚书大人理论理论。”

卓念瑜对姚氏的不满已经蓄久,见有夫君撑腰,再不愿隐忍,当即便嘱咐梁嬷嬷把人请出,连着那不听使唤的内库管事,一并送返尚书府。

却待发作了刁奴后,念瑜到底是有些担忧:“也不知伯母的话是否当真……”

“娘子勿受其扰。”只有夫妻两个一处说话,安三郎神色才缓和下来:“昨日好几个言官才来翰林院游说,想争取联名弹劾楚王不顾礼法宗室,逼迫楚王弃妃,同僚们大多不齿那些个政务公事不论,为图私欲但凭谣言造势的小人,乐意搭理他们同流合污者,无非是些私欲横流之辈,娘子与王妃原就交好,国公府既有喜事,道贺是为知己之谊,非但无礙,倘若王妃安然无事,娘子诸多亲近,一有烦难,却避之千里,趋利避害毫无道义,才为可耻。”

卓念瑜心里是欢喜的,嘴上却说:“就怕因我之故,连累了夫君。”

安三郎更加不以为意:“楚王当年虽得先帝信重,却毫无专权之行,别的不说,当年并朔疫情,多亏他处理得当,挽救数万无辜百姓,为此,不惜触怒权贵,就此一事,当得天下士子臣民敬服。今时有奸侫祸忠良,但凡忠直之士皆当公正立场,倘若因为咱们与卫国公、楚王维持私谊,朝廷便打压逼迫,这样的官我不当也罢,省得与那些营营禄禄、贪得无厌之辈交道。”

这个范围,显然把卓尚书也一并框定,实在安三郎对卓尚书奉承奸侫不满已久,听得同僚们嘲讽卓大人堂堂尚书却奴颜媚骨,早生愧怨,恨不能与卓尚书划清界限,又与妻子时有交心,知道卓尚书夫妇虽待念瑜表面慈爱,实际却甚为疏冷,并不曾全心为妻子打算,就说两人姻缘,若非当初楚王妃热心援助,也不能成就。

安三郎越发鄙夷卓尚书的虚伪,今日这一桩事,算是触发了安三郎的积怒,竟全不将卓尚书当作姻长看待。

事实上念瑜虽是孤女,父母也有家财产业,她的嫁妆本是父母所遗,卓夫人明面上当然也不会贪昧,却在陪房上留了心思,安插自己亲信替卓念瑜打理,实际还是想把控侄女,居心实不算贤良。

这事在小门不户不算鲜见,不过对于名门世家来说,卓夫人的手段实在让人鄙夷。

又说卓念瑜,因为这桩不太愉快的家务事,去卫国公府的时辰到底是晚了,这时,顾夫人也就是韦十一娘正点她的名儿:“瞧瞧,阿瑜还与我作了赌,说她势必比我早到,这回可是输了,你几个可得与我作证,让阿瑜赔桌东道。”

今日来与六娘添妆之人,都是旖景的闺阁好友,几个是早约好的,就是为了一齐热闹,彭澜、杨柳的夫家都是锦阳本地望族,她们作为年轻媳妇并不掌中馈,“游手好闲”,自是不会被琐事绊脚,顾家原先是寒门,顾于问父母也都过世,韦十一娘自然得掌家,与卓应瑜一般,都是家中主妇,是以两人才“攀比”上了谁更守时。

六娘人虽寡言,对几个五姐姐的知交却还亲近,专程嘱咐了丫鬟呈上茶水果点,并不嫌弃韦十一娘聒躁,已经算是盛情款待了,及到卓念瑜赶来,连忙道晚,却因在场人多,并不好问旖景返家的内幕,当然众人心中虽为六娘“所嫁非人”抱憾,及到喜事近了,也不会再有言语表示,气氛一时热闹容洽。

却又来了不速之客,正是秦夫人带着大女儿与八侄女也在这日添妆。

黄氏亲自陪着过来,殷勤的态度让韦十一娘与卓念瑜好一番眉来眼去。

刚好二郎苏荏赶上回京叙职候任,夫妻俩这时也回了卫国公府,秦五娘自是要陪着姐妹过来,她的局促显而易见,倒比一贯寡言的六娘更加沉默。

秦夫人是长辈,自是不好与晚辈们过多交流,略微寒喧后,就被黄氏请去了和瑞园,这边儿六娘对秦氏姐妹素无好感,干脆挽了彭澜、杨柳连带着八娘摆下两方棋案,捉对儿“厮杀”去了,竟将秦氏姐妹晾给了旖景招待。

实因董音又有了身孕,不便操劳待客,旖景这回返家小住,倒真助了三婶许氏一臂之力。

三个小娘子的婚事先后扎堆,其中七娘还是许氏的亲生女儿,实有一番忙碌。

秦八娘已经及笄,婚事却还悬空,依着秦相的意思,是想将她嫁入宗室,首选就是虞标的嫡次子,政治意图显然,可寿太妃早就摞了话——只要她有一口气在,曾孙子便是娶个寒门,也不要秦家养出的女儿!

奈何天子也打算赐婚,为这事,正与太皇太后较劲。

秦八娘与秦子若关系还算马虎,姐妹两没什么嫌隙,又因“一致对外”,这日,便先就摁捺不住了。

瞧着韦十一娘等与旖景说得热闹,她竟也过来凑趣,张口就是一句:“不是今日听国公夫人说起,我竟不知王妃返家的事。”

秦五娘便有些着急,看了姐妹好几眼,奈何秦大娘、八娘两个连个眼角都不给她。

旖景回以莞尔:“是我疏忽了,竟没知会你一声儿。”

韦十一娘险些没呛了茶,眼见秦八娘恼得两靥涨红,好险才忍住咳,好心提醒:“阿景,八娘可不是这意思,她家七姐不是在你家为婢么,原本这事,应是瞒不住相府诸人的。”

秦大娘暗诽八妹妹不会说话尽知道添乱,又深怨十一娘刁钻,正色说道:“顾夫人此言差矣,相府早没行七的女儿,楚王府之婢,与八妹妹并无关联。”

韦十一娘便笑:“那么贵府八娘的意思,岂非是真觉得王妃返家需要交待她知情?”

秦八娘有苦说不出,她原是要借这话头,试探楚王妃是否当真提出和离,被先后这么一堵,也只有羞恼的份。

秦大娘自恃见识略胜,一昧替自家姐妹转寰:“八妹妹也是听闻了些风传,关切王妃罢了,我们两家,始终还是姻亲呢。”

作为纽带的秦五娘死死垂眸,银牙紧咬,那神情实在沉肃得紧。

秦大娘微微抬眼,意味深长,接下来的那句话,就越发居心叵测——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仓促之间,吐露情意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一百八十一章 并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两百七十章 变故迭发,阴谋照旧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五百零二章 分析局势,险恶难避第六百二十三章 奇葩皇后,令人叹服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之劫数,终究难参第一百零四章 心计较量,更胜一筹第九十一章 胜负委实,定于最初第两百二十五章 不过如此,棋高一着第三百三十三章 剑伤小五,言及谋划第四百零二章 两个弃权,一个请赏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间,儿女情长第七百七十八章 黄氏收场,故事未完第七百二十八章 旧怨在心,扭曲人生第三十四章 春心萌动,再无可忍第四百九十三章 抉择不易,无奈而为第三百四十八章 嫌疑既生,再施恩威第七百五十九章 江薇“拜师”,辽王示诚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十五章 一段遗恨,隐埋祸根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败涂地,秦母求死第三十二章 郎如青竹,女若幽兰第四百七十四章 试探得因,总算决断第两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两难第五百二十五章 有意秦晋,各方思量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仅泄愤,关系大局第两百九十二章 关键一步,圣旨忽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秘女子,莫名凶案第四章 梦时梦醒,愧疚如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怀抱第三百五十四章 隐伏杀意,真相将明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训妾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联宗族亲,原来是你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愿并非,一心一意第四百六十三章 “风波”连连,“风光”回门第两百章 所谓慈母,蹊跷内情第六百二十八章 被逼无奈,自找耻辱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劲敌,颇有内秀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五百六十二章 姐妹管家,刁奴犯横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该此报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婵娟“见鬼”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四百九十一章 小嫚如愿,谢琦谋财第四百九十四章 还有后着,滋生嫌隙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两百九十九章 人已谋事,未知天意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厦将倾,厚聘富嫁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两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节不闲第两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八十六章 狡辩不脱,破釜沉舟第五百七十章 虞栋陷狱,皇子索恩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一百一十三章 诸美小聚,恶兆传开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刚平,烦恼又至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宫,卫昭之愿第六十三章 入宫谢恩,商谈姻缘第十章 先发制人,小胜一局第四百六十九章 牺牲小我,顾全大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愿达成,一变突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庄,世外桃源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念到位,主角忽改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谋而合,双管齐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兴师问罪,虎狼之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择,皇后将废第五百五十九章 机密外泄,决意废储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变动,市坊传言第两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四百九十五章 秦妃挑衅,旖景不忍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见端倪,终究难测第七百七十五章 领兵出城,直面生死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强请赴藩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协不难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嬷嬷教孙第四百八十六章 飞花渡头,人约子夜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举,开诚布公第两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动,欲掷孤注第八十七章 妻妾之间,明枪暗箭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审案,世子旁观第一百七十三章 小小蹊跷,指向何处第四百一十四章 祸从口出,无端遭妒第三百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知情之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亲事定,谁更及时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谋”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