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祭烈

北国的哈尔滨虽然仍是山寒水瘦,南国却早已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一派春日风光。

太阳睡了一个懒觉,还没有起身,正是黎明前朦胧模糊的时候。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依旧轻烟一般遮住视野。路边草叶上的露珠还粒粒晶莹透亮,一阵凌乱的马蹄声便由远而近,振动传来,路边草丛中的露珠,便压得草叶一弯腰,顺着叶子的脉络滴了下去。

一行数百余骑,渐渐出现在路的远方。头前领路的,正是前些日子张罗墓地埋葬了举事会党成员尸体的郭伟泉。这一行人虽然人数不少,但人群并没有任何交谈的声音,众人只是沉默的带马前行,一路上,除了春鸟时鸣,便只有马蹄踏在大路上的得得之声了。

转眼这一行马队便到了沙河马路旁的一片青草白地之处。郭伟泉勒马停住,对身旁马上一个白衣少年说道:“朱公子,前面就是义士们的埋骨之所了。这里虽然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但仓促之间,只能寻到这么一个地方了。”

那白衣少年正是朱丘。那日他得到马雷报讯,知道喻培伦与宋玉琳都已双双殉国,心中悲痛无比。恰巧彼时东北鼠疫已无大碍,便吩咐马雷回转夏威夷整束人马,洪门振武堂精士悉数入国,势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了百年恩仇。

他自己却带着宫本义雄,并在东北结识的友人蒋方震,经上海与张元济一唔后,数日前便又乘船到了广州,本来是想要亲自给众烈士收尸,却没想到岭南之地,已经有义士潘达微甘冒奇险,将举事众人的尸首收敛了,葬在了这黄花岗。

于是,他便等马雷与洪门兄弟齐聚之后,今日一早,由潘达微的堂妹夫、当日也曾主理安葬一事的郭伟泉引路,一行人前来祭奠诸位烈士,以壮此行。

听得郭伟泉的话,朱丘点点头,便翻身下马,往前大步行去,众人也都纷纷下马,在后紧跟。

虽然潘达微已算尽心尽力,但毕竟此时是在满清治下,这墓群造的,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而凌乱。

朱丘走到墓地之前,放眼看去,只见七十余座新坟错杂而立,在青草黄花之间,静对无声。

朱丘紧紧抿着双唇,一个挨着一个走过去,看过去。那墓碑上一个个的名字,都是自己曾经相熟已久的。其中的大多数,更曾来夏威夷上与他相会,共叙排满光复之事。一路行过,朱丘心情越发沉重,这里埋葬的诸位英烈,都是允文允武之材,倘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出将入相,为我中华重整河山贡献更多的智与力,那才是他们应该的归处啊。却不是在这里,抛却头颅,倾洒热血,效仿马前兵卒之为。可方今之世,这却又是无可奈何之事!

会党精英,毁之一旦,剩下些乌合之众,若果真大事得成,那治国的良材,却又往何处寻?

朱丘一边默默的想着,一边行走,不一会儿便行了一周,最后站立在喻培伦的墓前,热泪滚滚而下。喻培伦乃是徐锡麟死时,一力举荐的长江分舵主事人选。朱丘曾在夏威夷与他相见过一次。其人双眸,竟比徐锡麟还要炽热万分,任侠轻谋之处,更是远超。朱丘当时便知,恐怕这喻培伦也会与徐锡麟一般,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旁边喻培棣早已跪在哥哥坟前,哭倒与地。当日广州举事之前,兄弟二人厮见,喻培伦以“革命为先,家国兼顾”为由,自己为国尽忠,却希望喻培棣能为家尽孝。喻培棣与哥哥争论许久,终于还是被哥哥劝服,离开了广州。之后广州举事,喻培伦再无后顾之忧,果然身先士卒,前胸挂一筐**,踊跃阵前,果然最终慷慨赴义,为国尽忠。谁知喻培棣虽然离开了广州,却并未远离,听到在起义失败的消息后,随即乘船前往夏威夷报讯,这才有了马雷前往鼠疫中心报信之行。

好一会儿,朱丘安静下心情,挥一挥手,诸人便将带来的祭祀果品并烈酒一碗,供奉在诸位烈士墓前。

朱丘拿过一束黄花,轻轻放在喻培伦的墓前,领着众人,对烈士之墓行礼致敬,然后方孝孺长身而起,从怀中取出祭文,念了起来,清越之音顿时响遍原野,惊醒清梦。

“宣统三年五月,惊闻广州之变,黄花岗众义士奋烈之举。长痛于心,天亦长涕。今至烈士墓前,衔哀致诚,献杯酒于墓下,置时馐于碑前,告七十二义士在天之灵:”

“道光二十二年来,中华衰败,纷乱不休。外有夷狄侵侮,内有满清欺压,使我炎黄一脉,莫不咬牙切齿,急欲变革中华,有思中华国强民富之日。然满清腐朽,不思开启民智,为国与民发愤图强,反见其对民之思与行,禁锢益厉。遂有我中华果敢勇毅之士,皆以为欲变法图强,使中华崛起于世界,必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执此为念,我中华大好儿郎,抛却头颅,尽洒热血。今有广州起义者七十二人,为我中华之民自由与平等,为我中华之民不受欺压和歧视,为我中华之民友爱与精诚,为我中华之民不受饥饿与寒冷,舍家为民,轻生为义。功虽不成,但其慷慨激昂之行,遍传宇内,凡我中华之民,知与不知,皆为之痛惋,亦为之振奋。寒冬已过,春日将至,我中华之崛起,已如朝日初升,不可抑制。”

“前人之志,后人承之。我中华之民,但有一息者,满清不灭,奋斗不止。夷狄不驱,誓不罢休。烈士之血,浇注自由平等之花,必将开遍中国。各位英灵不远,当佑我辈。碧草黄花,共为此证。”

“诗曰: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呜呼哀哉,尚飨!”

方孝孺念罢,洪门兄弟一起动手,将众烈士的坟墓整理一番,扫除杂草,添上几抔土。又将准备好的青松树苗,错落有致的栽种在墓群周围。

趁着众人忙碌,郭伟泉来到朱丘近旁,问道:“朱公子可是还要举事?”

朱丘转过头,看了看郭伟泉,反问道:“郭兄为何有此一问?”

郭伟泉连忙解释,说道:“我不是要探朱公子的口风,实在是那日收拾尸首时,见这诸位烈士的死状,太过于凄惨,所以斗胆,有一言相劝。我和公子今日不过初见,但公子丰神俊朗,璞玉之资,若是也行这等马前卒之事,未免……未免有些大材小用。虽然此时国家多难,民不聊生,但伟泉还是希望公子慎重行事!”

朱丘淡淡的看了郭伟泉一言,口中却说道:“多谢郭兄好意,朱某心领。可是当此纷纷乱世,我又为诸人之首,驱人而亡,自己却置身于后的事情,旁人做的来,我朱氏子孙却做不来。今日这七十二位英烈有幸,有潘兄郭兄为其收拾尸首,打理身后之事。我若不幸也步其后尘,若是也有如郭兄一般的义士,为我收尸,自是大幸。若是没有,青山处处,河山大好,何处不是我朱崇祯埋骨之所?”

不等二人多说,众人已经忙碌完毕,眼看着昔日袍泽如今只是黄土一抔,脸上热泪,又不禁滚滚而下。为国家大义,多少亲朋故旧,已踊身赴难!慷慨之行,响遍宇宙;革命之火,必将燎原!

朱丘默默的在墓前伫立了一会儿,倏忽翻身上马,对烈士英灵说道:“诸位英灵莫要着急远行,且请稍待时日,我朱崇祯不久之后,必将捷报送至诸位墓前。”说罢,朱丘对众人喝道:“诸位,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只在我辈!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天佑中华!”

众人齐声回道,然后便纷纷翻身上马,相互拱手作辞,再不多言,分作数拨,各自打马向前奔去,便如同数条滚滚洪流,融入这中华九州大地之中,渐渐的消失在这莽莽的古原之上。

朱丘拱拱手,也与郭伟泉作别,郭伟泉思忖再三,欲言又止,最后终是说道:“朱公子此去,风波险恶,还望多加小心。”

朱丘哈哈一笑,只是说道:“郭兄保重,他日必有重逢之时,再与郭兄把酒相谈!”说罢,朱丘便打马而去。

郭伟泉长叹一声,虽然眼前少年并未明言,可从其报的字号“朱崇祯”上,郭伟泉便知道,这个丰神俊朗的少年,必然是朱明后裔无疑。他刚才相劝,也不过是希望朱丘能谨慎而为,切勿和这会党中人一样,仓促举义,事无所成,徒坏性命。

此刻朝日初升,霞光万道。郭伟泉复见朱丘这一行人中,虽大多是中年男子,却也有孩童女子,骑于马上,俱是英风烈烈,慷慨悲歌,马蹄声烈,却如滚滚春雷。郭伟泉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着广州举义时会党中人的奋不顾身,想着这些人不久之后,也多半会是勇烈玉碎,心中忽觉悲壮酸热,只想放声大哭!

山河易破碎,国人难再辱!这中华,毕竟有着无数的英雄儿女,要为那国强民富,遍洒热血,尽瘁鞠躬!

第十八节 匕见第三节 云起第十一节 踏歌第五十二节 之貉第二十一节 赴会第二十四节 宿命第二节 祭烈第十二节 十年第三十一节 谈局第十节 有晴第四十八节 一丘第十六节 雪色第五十二节 之貉第十三节 送葬第十七节 父子第四十六节 塞翁第十二节 书院第五十五节 诛陈第七节 厉兵第五节 夜话第四节 死活第五十六节 秦淮第十六节 志大第三十一节 谈局第三十五节 救死第五十一节 项刘第十二节 国士第十二节 国士第五十二节 之貉第五十二节 之貉第四十八节 一丘第二十二节 汉留第二十三节 首鼠第十四节 日俄第十九节 火烹第十九节 报信第六十二节 聚饮第十五节 黄白第六十节 宪成第十一节 踏歌第十节 游说第五十二节 之貉第一节 故地第三十六节 趁虚第十二节 书院第十六节 螳螂第十六节 螳螂第十八节 变乱第五节 吾往第四十节 技击第二十二节 汉留第九节 云动第三十六节 趁虚第十九节 报信第八节 宵小第八节 书愤第十九节 火烹第一节 故地第二十二节 仇雠第四十六节 塞翁第五节 承天第九节 去乡第十八节 匕见第二十二节 不争第二十七节 同船第五节 变色第二十二节 不争第十七节 民变第六节 景命第十八节 唐策第二十二节 仇雠第三十七节 解甲第五十节 国史第二节 陈词第八节 功罪第四十六节 塞翁第二十三节 首鼠第五十六节 秦淮第一节 故地第二十节 乱平第二十八节 洪清第六十三节 星散第八节 功罪第二十三节 首鼠第五节 承天第四十七节 清华第二十五节 秋凉第三十八节 盛名第二十节 乱平第三十三节 鼎属第三节 故人第二十六节 锦瑟第一节 故地第九节 去乡第十七节 黄雀第四十六节 塞翁第五节 承天第四十二节 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