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吕不韦

吕不韦,前290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卫国人(今河南滑县),杂家人物。

咸阳的相国府里,各地闲着没事的贤人游士纷纷聚集在一起,热烈庆祝加讴歌吕不韦刚刚出版的新书。

“吕相国的这本书,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手按老子,脚踩孔丘。放眼天下,荀孟靠边站,墨子都白搭。传之后世,千秋万岁名,永垂汗青史!”

吕不韦老脸红光满面,但还是连连摆手:“大家谬奖了,谬奖了。不过这书虽然不大敢比孔圣人的《春秋》,但其包罗天地万物,古往今来,五花八门,七上八下,也绝不比《春秋》差。而且它语意生动,寓意深沉,词赋精炼,文华出众,当今世上,只怕无书能出其右。”

“那是那是。相国天人异象,心怀天下,胸宽肚大,家财万贯,妻妾成群,儿孙满堂,我们这连吃带拿的,不说几句怎么行呢——呃,这位仁兄,你还有什么词没?”

“好了好了,大家别说了,这样我会骄傲的。其实我这人还是很谦虚的,这不,我就把书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请大家多多指点。只要谁能增删一字,就给一千金。”

“相爷真是财大气粗,好大手笔。可惜我们才疏学浅,寡闻薄识,这钱赚不到了。惭愧惭愧,遗憾遗憾。”

这时,管家凑上来:“相爷,这要真有人上去加个十来上百个字的,怎么办?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吕不韦心里一抖:“赶紧把我的名号报出去,顺便把书挂高点。等等,再在周围多安排些兵士,告诉他们,谁敢乱写就剁谁的手。看哪个不开眼的敢去加字!”

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那挂着的书叫《吕氏春秋》,这也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吕不韦家境应该不错,挺有钱的。再加上他小时候就精明,很有胆识和商业头脑,所以年纪轻轻就开始来往于各国做生意,倒买倒卖,才二十来岁就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当时,他主要是居住在韩国的阳翟(今河南禹州)。二十七八岁时,他又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买卖,这一次遇见了子楚。

子楚小吕不韦九岁,原名异人。他是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也是后来秦始皇的爹。不过是不是亲爹,就不太清楚了。而且此时他过得惨兮兮的。

之前,在他15岁时,他的伯父就是秦国原来的太子死了,他爹安国君是老二,于是天上掉馅饼地捡到了太子当。不过没子楚什么事。

因为子楚是庶出,他爹又给他生了二十几个弟兄,再加上他母亲也不得宠,所以在秦国时,他就过得不怎么地。可是天又将降大任什么什么的,然后子楚就被派去赵国当人质了。

说说当时的这种人质现象。

春秋战国时,国与国之间的人质,是一种常用的外交手段。它改变了以前磕头赔礼道歉跪搓衣板(好吧,这个不是)等的方法,而采用人身就是人质做抵押,来解决矛盾和冲突。

它和现在的人质不同。当时这种人质的对象,一般都是诸侯国君的儿子才有资格。普通人轮不上的,只适合被强盗绑匪抢来抢去;当然还要有钱的。

春秋早期时,人质是互相交换的。大家各自派王子到对方那儿做人质,以表达双方信守承诺、和平共处的决心。当然,只是表达。

到了春秋后期及战国时期,人质就大多是单方面的了。主要是打仗打输了为了求和被迫送去的,大国威胁要挟小国让送来的,弱国为了讨好强国或乞求保护、援兵等送去的,也有的是彼此看不爽互相扣押的。

早期的人质,一般都是太子,这样比较有信誉度。毕竟诸侯王爷的儿子都不少,随便送一个太没诚信;人家也不要。而到了后期,则一般是不怎么被待见的王子被派去做人质,所以待遇什么的就差很多了。不过,太子有时待遇也不咋地。

而子楚被派来当人质,是他爷爷秦昭王造的孽。

当时的秦昭王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到处打仗,有点像魏惠王。不过人家虽然也有打败仗,但更经常打胜仗,在他五十多年的任期中,侵占了魏、韩、赵、楚大片土地,为后来秦国的统一奠下了基础。难道真有天数?

在吕不韦26岁、子楚17岁时,赵国的赵惠文王刚死没多久,秦昭王又派兵来打赵国,于是就出现了高中语文课本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最后触龙说动赵太后(赵惠文王的老婆赵威后,现晋升为太后),得到齐国的援兵,这次终于打退了秦国。

由于秦昭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挂了,一个是现任太子(子楚老爹),于是子楚被当做倒霉蛋,越级送到赵国做人质;这个级不越也罢。

因为是战败国的人质,再加上两国仇深似海,子楚在赵国过得更不如意。所以当吕不韦见到他时,子楚穿得破,吃得烂,要啥没啥,比普通下人还凄惨。

不过吕不韦脑子活,他觉得子楚毕竟身份不一般,所谓“奇货可居”。再加上人一有钱,就想当官,所以他决定玩一次大的。于是他告诉子楚,可以帮他恢复王者的荣耀。

子楚虽然苦逼,但不傻。他不信。

吕不韦就开始四处活动。他先帮子楚装点门面,再花钱打通赵国上层,让他们对子楚开始刮目相看。最重要的是,他又带了大量奇珍异宝,去结交子楚老爹安国君最宠爱的、又不能生孩子的老婆华阳夫人,并说服她收了子楚当义子。这使子楚的身份立马倍儿增。

这期间,子楚看上了吕不韦最漂亮的一个小老婆赵姬。吕不韦心里千头马奔过,但也只能忍痛割爱。据说当时赵姬已经怀孕,她生下的孩子秦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所以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一直是热衷宫闱秘史的人物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后来儒家攻击秦始皇屡试不爽的手段。

在吕不韦心里千头马奔过的同年,还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的四十五万士兵被秦国白起坑杀了。不过有吕不韦撑着,子楚倒没受到什么伤害。第二年,秦国又来打赵国,之后还把邯郸围得死死的。

赵国终于愤怒了,要杀死子楚。这次吕不韦也撑不住,只好花大钱买通关卫,和子楚偷偷跑回了秦国。

八年后,在吕不韦40岁时,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子楚成了太子。不过安国君在位才三天就嗝屁了,轮到子楚即位(终于天将降大任什么的结束)。为了报答,他任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还把河南洛阳做为他的封地。此时赵国为了讨好秦国,也把赵姬和小秦政送过来。

再三年后,子楚也死了,13岁的秦政被立为秦王。他尊吕不韦为仲父(父亲的大弟,类似于干爹、义父;仲,排行第二。管仲也获得此殊荣),继续做相国,独揽大权。

这时的吕不韦过得最逍遥。因为太过逍遥忘形,他开始和以前的老相好赵姬(现在也荣升为太后)偷情。

这在现在叫做旧情复燃,也是不太见人的,更何况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君臣制度。

为了不被秋后算账(结果还是被算了),他就找了一个叫嫪毐(念“涝矮”)的人,推荐给太后。据说这人身上有异能,又年轻又结实,很快就讨得太后欢心,把吕不韦晾一边去了。

之后,吕不韦开始专心于秦国的政务。当时他声名显赫,权势滔天,光门下的食客就有三千多人。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势,也为了能传名后世,于是他让这三千多门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并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汇成了《吕氏春秋》一书。据说他还把书挂在城门上,让人评阅修改,于是出现了开篇的一幕。

这边吕不韦在大写特写,那边嫪毐在大搞特搞。他不仅和太后生了两个儿子,权力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张狂,最后终于事情败露,被已经掌权的秦王政灭掉。

吕不韦也因为此事被牵涉进去,在他54岁时,被免去了相国职务,遣回河南封地。一年后,秦王政又想贬他到蜀地。吕不韦自知已回天无力,于是喝毒酒自杀了。

吕不韦留有《吕氏春秋》一书,又名《吕览》,共160篇。

它汇聚先秦各派学说,采集各家精华,融合了道、儒、墨、法、兵、名、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它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为主体,吸收了墨家的兼爱尚贤、法家的治国法令、儒家的伦理道德、名家的思辨逻辑以及兵家的强兵富国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说。

另外,《吕氏春秋》不仅保存了很多学派的遗文佚(念“义”)事及珍贵史料,同时还创作了两百多则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引婴投江”等,都是出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