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安南政策之依据

现在,我们来看看对于安南焦土战略的研究依据

二战时,如果轴心国进军中东,能否使希特勒赢得战争,这至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早期的作者们声称,如果希特勒支持隆美尔从利比亚发起攻势,经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伊拉克,抵达波斯湾,他在对英战争中就可能是向胜利大大地靠近了。

近期的学者们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断言希特勒坚持地中海不过是次要战区的看法终究没有错。

不论这两派观点如何分歧,他们都同意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希特勒的决断问题,这就是说,问题不在于他有无可能向地中海派出更多的兵力,而在于他是否应当这样做。

但是,这样说还需要解释,隆美尔在回忆录中就其补给问题未得解决一事到处提出了责难,而当时负责协调补给工作的人——德国驻罗马的武官也写了一篇文章,声称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无法解决的。

由于这两种材料都语焉不详,而其作者又都有个人利害关系牵扯在内,所以未足为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仍然是:上述各个目标是否处在轴心国兵力所能到达的范围之内。

首先,必须对问题本身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第一。虽然希特勒及其参谋部确有占领直布罗陀,甚至夺取法属西北非洲及其邻近岛屿的计划,但我们假定德国如能战胜英国,那只能是在东地中海。

第二,我们假定,轴心国进军中东只能局限于南部,亦即利比亚和埃及,因为如果通过土耳其,将遇到苏联的抵抗,从而发展成德苏战争。

有了这两点设想,我们就可撇开德国同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土耳耳合作中间的大部分政治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焦点上:德意从利比亚向埃及和中东进军,从军事上讲是否行得通?

在军事史上,埃及西部沙漠地区的战局常被说成占有独特的地位,就补给方面而言,这样评价是再正确不过了,一般来说,后勤发展史是同军队逐渐摆脱对就地取给的依赖性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从很多的实例中可以看到,这种发展又不是直线式的、很简单的。

就连古德里安在俄国,以及率领一支摩托化军队的巴顿在法国,都至少可以直接利用某些地方资源,而且,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套庞大的后勤机构,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一切

但是,英军及其德国对手在沙漠中作战,除骆驼粪外,毫无希望找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英军至少在埃及还有一个略具规模的基地,德军则连最基本的必需品都完全要靠海运供应。

在两年多一点时间内,隆美尔的部队消耗的每一吨物资,都必须费力地在意大利进行包装,然后运过地中海。弹药、油料、给养,一切都是用这种方式前送,而且,由于沙漠的特殊条件,连水也常常需要输送数百英里。

除物资缺乏外,更严重的问题是进军距离过大,同德军在欧洲碰到的情况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从位于波兰境内德苏分界线上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到莫斯科,只有约600英里,这大约相当于从的黎波里到班加西的距离,但只有从的黎波里到亚力山大的距离的一半,其间除有一些零星的950mm宽的铁道外,辽阔的空间全靠公路通行,而公路只有一条,即沿海岸延伸的、漫无尽头的巴尔比亚公路,它有时容易被洪水冲断,而且总是容易受到空中巡逻飞机的袭击。

除此以外就只有一些沙漠小道,对这些小道也不得不加以利用,它们使车辆的磨损大大加快。

德军完全不习惯于沙漠作战,他们随后碰到的一些问题证明他们缺乏经验,例如口粮的脂肪含量太高,不适于非洲的炎热气候,部分地由于这一原因,当时认为,一个士兵驻在利比亚如果超过两年,他的健康不可能不受到有长久影响的危害。

德国的发动机,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容易因过热而停车,坦克发动机也受到影响,其寿命由1400-1600英里减少到300-900英里,如果实行严格的保养制度,气候酷热和路况不良的某些后果本来是可以防止的,但隆美尔对这方面并不十分注意。

至少由于德国和意大利的装备没有实现标准化,维修保养是特别困难的,几年后隆美尔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曾说,一个将军应当亲自过问补给工作,以便迫使补给部门加强他们的主动性,但在实际上,每当权衡作战目标和后勤能力时,被忽视的常常是后勤。

对于派遣德军部队前往北非的问题,在1940年10月初就开始认真考虑了,当时,德军的一位参谋,李特-冯-托玛将军,被派往进军埃及的意大利军队,以便就地调查情况

10月23日他报告说,在沙漠中只有摩托化部队才有用处,必须有四个装甲师,才足以保证胜利,而四个师的兵力也是在穿过沙漠向尼罗河流域挺进过程中能有效保樟其补给的最大限度。

他说,这一支兵力必须是最精锐的部队,意思就是暗示要以德国部队替换驻利比亚的意大利部队,希特勒清楚地知道,这一条是墨索里尼决不能同意的,因此,没有作出决定,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1941年1月,问题重新提出,因为意军不但没有打进埃及,反而被韦维尔的尼罗河集团军赶出了昔兰尼加,尽管希特勒认为,即便完全丢掉北非,也是轴心国在军事上可以忍受的,但他很担心事态这样发展下去将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因为墨索里尼的立场是要求派出一支拦截部队协助制止英军的推进。

正如希特勒的参谋部所急忙指出的,这样一支部队最终必须从预定用来入侵俄国的兵力中抽出,所以,希特勒后来决定,这支部队的规模应尽可能小。

但是,就连维持这样一支小部队,也是一开始就大成问题的,一部分人员和少量补给品可以空运到非洲,1942年初,就有260架之多的飞机,包括一些巨大的十引擎水上飞机,可以用于这一目的。

但是,大部分装备和物资必须海运,在海运方面,从意大利这一头来说,因为那不勒斯、巴里、布林迪西和塔兰托都可用作装载港,估计不会有什么困难,只是意大利的铁路布局不均,因而大部分运输舰船只能在那不勒斯一个港口装载。

而非洲那一头则不然,由于意军撤出了昔兰尼加,1941年2月可用来卸载补给品的港口已经减少到一个,即利比亚的最大港口的黎波里。

这个港口在理想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卸载五艘货轮或四艘运兵船,只要不发生意外的爆炸,码头不遭到破坏,又无使劳工逃走的空袭,的黎波里港的吞吐能力每月平均可达45000吨左右。

但是,在的黎波里,维持一支军队在北非作战的问题还刚刚开头,希特勒根据作战需要精明地提出,他同意在非洲帮助墨索里尼,但必须附带一个条件,即意军不能象他们起初打算的那样,仅仅控制的黎波里及其周围的邻近地区,而须控制相当大的一个区域,使德军去后有机动余地,并有利于对空防御。

第681章 不同的分析第561章 后勤之无小事第405章 坦克王牌之争第369章 深刻的分析第293章 战役部署第212章 曾经的岁月第317章 强攻石家庄第869章 消极措施第319章 国家大小在态度第392章 重新飘扬的国旗第65章 收服忍者二第671章 天空战记五十八第27章 大本营第225章 都有算盘第387章 要改变方针第184章 这是化学第805章 指挥官只是摆设第731章 天空战记一百零二第717章 天空战记八十八第537章 后勤之实在不好把握第621章 天空战记十七第703章 天空战记七十四第416章 勋章和认识第26章 插曲第96章 整编依据第511章 后勤之粮秣第491章 西南之双方准备第617章 天空战记十三第744章 天空战记一百二十五第309章 冰美人第815章 进攻开始第31章 训练开始第228章 也是战斗力第739章 天空战记一百一十第693章 天空战记六十四第289章 一片混乱第226章 郭长年第491章 西南之双方准备第605章 天空战记一第54章 溶洞完工第423章 随想第197章 青史留名的诱惑第493章 西南之大溃退第111章 视察三第186章 溶洞之行二第198章 准备出发第395章 准备攻克第834章 同样艰难第291章 金钱第276章 正式会面第823章 交战武器二第329章 重中之重第609章 天空战记五第167章 焦头烂额第522章 后勤之最成功的的战略第651章 天空战记三十八第615章 天空战记十一第277章 闲着也是闲着第42章 蓟州大溶洞第643章 天空战记三十第633章 海军规划一第612章 天空战记八第341章 全方位准备二第293章 战役部署第778章 天空战记一百五十九第334章 准确的分析第210章 确定新基地第812章 情报混乱导致判断失误第704章 天空战记七十五第30章 百浪多息第258章 谈判局第386章 苏联英雄第423章 随想第275章 特别的要求第269章 没想到第227章 1942年初第81章 英国人的观点第49章 只是开始第592章 欧亚分离计划一第642章 天空战记二十九第684章 痛击印度五第568章 安南政策之将在外也要遵第482章 条约的条件第14章 孙志武的故事第111章 视察三第751章 天空战记一百三十二第685章 痛击印度六第313章 开始攻坚行动第651章 天空战记三十八第295章 可以放手干了第720章 天空战记九十一第557章 研究之要听到呼声第659章 天空战记四十六第468章 谈判代表第119章 军统在行动第260章 天下第一城的规划第52章 筹划第747章 天空战记一百二十八第245章 乐开了花第12章 协议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