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高管匆忙套现离职 创业板变质沦为投机板
高管们急于减持套现的淘金心态和投机行为,已与创业板鼓励企业创新的初衷背道而驰。这样的创业板,正失去作为中小型高新企业的孵化器意义和价值
创业板开板不足一年,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造富神话,也在上演着一幕创业高管连连离场的怪现象。
8月1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三五互联(300051)发布人事异动预告,称公司新的一届董事会产生,乔红军接替原董事、财务经理彭勇,杨小亮接替原董事会秘书陆宏。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彭勇、陆宏本届董事会的任职期限是到2010年8月14日。
公告发布后,有不少证券界人士怀疑彭陆二人的离职背后藏有隐情。
创业板开板不足一年,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造富神话,也在上演着一幕创业高管连连离场的怪现象。
8月1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三五互联(300051)发布人事异动预告,称公司新的一届董事会产生,乔红军接替原董事、财务经理彭勇,杨小亮接替原董事会秘书陆宏。在其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彭勇、陆宏本届董事会的任职期限是到2010年8月14日。
公告发布后,有不少证券界人士怀疑彭陆二人的离职背后藏有隐情。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若彭勇、陆宏仍然在职,到公司上市周年之时,两人各持有的三五互联股份(彭勇50万股,陆宏33万股)虽然会解禁,但均只能减持25%。若二人提前离任,便可一举地突破每年25%减持上限。根据深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高管离任满半年之后,其所持股份解禁50%;在离任后的18个月期满,其所持股份全部解锁。
若按离职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彭勇持股市值为2200万元,陆宏则为1452万元。而据三五互联的2009年年报显示,彭陆二人的年薪分别不过16.92万元和13.3万元。忽略股价变动及缴纳税费等因素,两高管的套现所得为其年薪的上百倍。
令《IT时代周刊》惊奇的不是彭陆二人的离职,而是他们所代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频频离场。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已有24家公司的33名高管辞职,平均每个月主动辞职的高管达到4名以上。
高管辞职不是新鲜事,但频繁的主动辞职现象出现在开市不久的创业板,投资者不能不为此加以怀疑。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有些高管们的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如“夫妻两地分居”、“身体健康堪忧”和“参加董事会不方便”等,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面前。面对种种不堪一击的说辞,业内普遍认为,高管频辞职主要还是限售股解禁惹的祸,他们的目的是早日将限售股套现。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截至8月20日,在创业板上市的103家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上市公司的高管基本上都持有原始股。由于这些原始股的成本非常低廉,一旦套现,持有者将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在我国证券市场,原始股属于限售股范畴,限售股需要在新股上市后锁定一年才能解禁。更重要的是,《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25%。这就大大地制约了高管们套现的进程。于是,为了早日套现股票,有高管想出了“辞职套现”的高招,这更能早日将自己的纸上富贵转化为现实。
在市盈率高企的创业板中这种减持套现诱惑无处不在。据证券行业人士介绍,常在创业板公司身上上演的“剧情”之一是,中途入股的创投或财务投资者“以小搏大”,IPO后赚得盆满钵溢。公司上市后,部分创投或财务投资人便迅速退出董事席位,为未来减持套现赢取“时间差”。
同花顺(300033)首开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先河。该公司是去年12月25日挂牌,今年1月18日,公司董秘方超和监事易晓梅就双双辞职,距公司上市仅15个交易日。2月25日,梅泰诺(300038)副总裁施文波,在公司正式挂牌后不到两个月,因“个人身体原因”递交了辞职报告。随后,每月均有创业板高管宣布离职,包括南风股份董事陈俊岭和探路者董秘范勇建等。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华测检测(300012)的两大高管在一个月之内接踵离去。公司副总裁魏屹因个人原因在6月1日请辞;6月30日,公司收到副总裁聂鹏翔的辞职申请,理由仍是“个人原因”。两人分别持有华测检测的42.89万股和35.39万股。
有分析人士认为,不能说这33名高管的辞职都不正常,但大家都把时间点掐得如此精准,就比较令人费解。他表示应该有约80%的人是出于减持套现的目的请辞。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此毫不怀疑,他指出大部分辞职高管都是冲着减持套现去的,“他们的职业前景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提前退休。目前创业板的股价太高,太吸引人了,高管拿着的是由股民们支付的退休金。”
有业内人士分析,多家公司在IPO筹备期广引“强援”,重金招揽职业经理人。“但这些公司秘而不宣的是,在职业经理人在跳槽之前,多与新东家达成业绩目标、股权激励等约定。一旦公司顺利上市,职业经理人旋即辞职。”这就如同一份对赌协议,在行业内这是秘而不宣的事情。董秘辞职也存在同样的“淘金”心态。
而上市前极低的入股成本应是高管执着减持的主要动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高管旋即选择了“落袋为安”。
凸显短期效应
从创业板的“老大哥”——中小板公司股份解禁后高管们频繁抛售来看,高管减持自家股份似乎不可避免。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部分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来看,它们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为30%,低于市场预期,这样的盈利增速难以支撑当前的高市盈率。
对此,博时创业成长基金经理孙占军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首批限售股解禁将为创业板增加400多亿的流动市值,无论标的是公司数量,还是每家公司的流通股数量,创业板股票的供给都会大量增加,这将丰富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并刺激高估值的公司回到合理水平。“如果禁售期一过他们便马上到市场上运作,应该就是套现无疑了。估计到10月份,创业板股市会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
由于大多数离职高管或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上市后立即“起身离席”,这些离职高管的以小搏大短期行为,实际上与监管部门所追求的“建设一个具有创新表征的对中国经济具有中长期效应的创业板的目标”背道而驰。
更让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为之纠结的是,统计显示,目前主动请辞的33名创业板高管中有14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这无疑宣示了在创业板市场上冀图通过让高管做股东,将高管的投资风险与公司利益挂钩的做法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根据历史经验,高管离职之后通常会有两种情形:跳槽去新的公司,或者自立门户。而这显然对原公司不利。叶檀就表示,创业板大多都是成长型的公司,对技术创新、人才资源非常倚重,高管离职可能会带走一部分资源,对公司发展不利。
真正令业界担心的是高管集体离职对创业板的损害。著名财经评论家周俊生指出:“当创业板高管离职成为一种风尚,就说明原先有关方面吹嘘的创业市场有利于创业投资完全是一派胡言,一厢情愿,这个市场的出现反而鼓励了人们的投机,扼杀了创业投资的积极性。”这对市场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悲哀。
加剧投资风险
有分析认为,“辞职套现”遂了高管们的心愿,但对投资者来说,则意味着创业板股票投资风险加大。
从限售股解禁角度看,高管选择辞职来套现股票的做法加大了限售股解禁对市场的抛压力度,并进一步加大相关个股的波动。并且,高管不惜“辞职套现”也意味着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和后市并不被看好,这也会动摇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而据熟悉资本市场操作的人士告知,高管辞职套现不排除相关公司包装上市的可能性,高管因此早套现早安全。他们认为,从目前已披露中报的创业板公司来看,一大批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未必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少创业板公司已露出包装上市的马脚。而这类公司的高管更希望早日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套现。
虽说创业板本身就是风险板,但创业板高管辞职风潮显然进一步加大了其中的投资风险。尤其是在创业板即将迎来原始股解禁潮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应将高管的辞职当成是正在敲响的警钟。
业内普遍认为,就创业板高管集中辞职所映射出的公众反应来看,与其说是他们对创业板高管的道德诚信拷问,倒不如说是对创业板制度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缺憾的疑问,和对监管部门强化配套制度措施的期待。譬如,中途突击参股而又没有担任公司高管的发起人的入股资格问题、中途参股发起人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锁定期应该区别于一般发起人的问题、创业板高管人员的特殊诚信和信托责任等等,都是公众投资者期待监管部门就制度给出回答的地方。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如叶檀认为,根据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然人股东将在公司上市之前取得的股权在公司上市后进行转让必须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的税费相对偏低。因此,她建议使用“累进法”来制定税费标准,以对上市公司的股东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李大霄则表示,要预防离职潮的再度出现,只能从买者身上入手,“买者不要出价太高,给他们支付的退休金不要太丰厚,就不会有那么多辞职退休的了。”
去年10月30日,中国推出创业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包括创业板高管集中辞职套现之类的创业板自身体制性问题还没有完全显露,这决定了中国创业板的法律制度建设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对此不能过分苛责,但这并不妨碍有关部门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内寻求个别机制创新,通过要求拟上市主体及相关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出具“上市承诺”,来实现创业板参与各方的利益均衡,避免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其他各方尤其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有建议还认为,面对创业板高管为尽早减持套现而大规模去职所造成的创业板短期效应风险,监管部门可以要求相关拟上市创业板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承诺,在公司连续3年盈利之前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不进行转让;核心技术人员的竞业禁止期限不得低于2年。
截至发稿时止,本刊记者获悉,回天胶业(300041)8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秘曾学毅因“工作变动”辞职。这是创业板开板以来的第34位辞职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