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千年前仰韶先民 或已使用指纹
仰韶文化出土指纹,可能让指纹鉴别向前推进2000年,图为江苏省一名市民在进行指纹采集。(新华社资料照片)
仰韶文化博物馆。(中新社资料照片)
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纹」,近日被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实验室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杨拴朝表示,如果研究确认这些指纹是古人有意为之,将至少让人类使用指纹的历史向前推进2000年。
在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一枚大陆古代的印。印的正面刻着主人名字,反面印有一个拇指印痕,条条皮纹可辨。世界一些著名考古学家认为,这枚印属于大陆周朝时期的稀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纹凭证。
河南出土陶工皮纹
去年10月31日,杨拴朝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渑池县西南方的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遗址调查,发现一枚仰韶时期的陶缸残片,残片上残留一个造型完整、圆润细腻的銴耳(陶缸上的装饰附件),在銴耳上的横向凹窝内留有一枚指纹。
这枚陶器残片形状不规则,最长处10公分,有一个2.5公分乘3.5公分的銴耳。銴耳上横向下摁一凹窝,深0.9公分,内留一枚(1.7cmx2.1cm)完整清晰的指纹。指印摁制一气呵成,独立完整。杨拴朝认为,这形成一枚仰韶时代居民完美的指纹陶模。而在此前两天,他在此处还发现一个陶器残片上的一个銴耳,上面同样留有一枚先人指纹。
这枚指纹中蕴含怎样的资讯?2019年1月15日,杨拴朝携带这枚完美样本和一些同时期、同类型,且包含指纹的陶器残片,前往海口市拜访大陆著名指纹学家、中国刑事现场统计研究会副会长刘少聪教授。经分析、鉴定,以刘少聪为首的专家团队一致确定,这枚銴耳上的手指指纹,是一名20~30岁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压的指纹。
这枚仰韶指纹陶模,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已5000多年。杨拴朝说,在仰韶文化之前,无论是岩画上的手印,还是自陶器诞生后,上面有意或无意遗留的指纹,很难证明先民是特意使用指纹。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持平教授说,从仰韶时期使用指纹,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在使用指纹,已经5000多年,具有传承意义。
各方合作列重点研究
目前仰韶指纹已被列入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科研专案。杨拴朝说,根据相关科研进展,将适时开展仰韶指纹标本层位的C14测年工作。研究成果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仰韶文化博物馆共用。
小灵通 仰韶文化遗址
为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西元前5000年至西元前3000年,分布于今日甘肃省到河南省间,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成为大陆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仰韶文化以农业为主,日用陶器主要是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李锌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