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童肚子痛夜夜哭闹3个月 医师开刀惊见「肠中肠」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高雄一名5岁女童一到夜晚就哭闹肚子痛,甚至痛到无法睡觉,送到医院灌肠病情仍没有改善,一拖就是3个月,直到转往义大医院开刀治疗,这才发现原来她的肠子有增生畸型组织,才会反复出现肠套叠状况,经过手术切除目前已经康复。其实,肠套叠最常见的部位是在小肠大肠交界,好发于3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身上,而曾经罹患肠胃炎、接受腹部手术以及肠道肿瘤患者,也比较容易出现相同的病症

▲女童因为肚子痛夜夜哭闹,送医检查才发现是肠套叠。(示意图达志影像,与本文当事人无关)

义大医院一般医学儿科主任蔡璟忠向《苹果日报》分享上月在小儿消化医学会中发表的案例,他提到,案例中的5岁女童在就医前3个月就被诊断出肠套叠,经过灌肠方式治疗仍不断复发,夜夜因为肚子痛哭闹不止,最后转诊到义大由外科医师开刀,这才把交叠得非常紧的小肠拉开,并把增生组织「梅克尔憩室」切除,这才总算真的完全「解套」。蔡璟忠表示,梅克尔憩室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发生率约1%至2%,如果没有切除,容易反复出现肠套叠的状况,可能造成肠道坏死,甚至因此丧命。

至于哪一种人容易出现肠套叠的状况,《ETtoday新闻云》在过去报导中提到,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一段肠子滑进另一段肠子中,最常见的位置是小肠与大肠的交界,好发于3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身上,曾经罹患肠胃炎、接受腹部手术以及肠道肿瘤的患者也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病症。

▲去年苗栗一名5个月大的男婴也被诊断出肠套叠,经过腹部超音波检查,发现有一段类似靶子图像。(图/记者黄孟珍翻摄)

由于肠套叠会影响血液供应,肠道缺氧引起间歇性的强烈疼痛,加上婴幼儿还不知道该表达,发作时通常会将两脚弯曲缩向肚子,如果病情持续恶化,有可能会吐出含有胆汁的呕吐物,或是排出混有血丝肠液红色果酱排泄物

此外,目前尚未有方法能够预测或是预防发生肠套叠,而且还有复发的可能,父母只能提高警觉观察孩子的行为有无异常,假如延误治疗,交叠的肠道可能会因为缺血坏死,进而并发腹膜炎败血症,甚至因此死亡。

成人也有可能罹患肠套叠。(示意图/达志影像,与本文当事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