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奖牌数多≠体育强国
翁立扬奖牌数多的国家,一定就是「体育强国」吗?葡萄牙、希腊、赛普勒斯等「夺牌结果不如台湾」的国家,甚至奥地利、卢森堡、冰岛、安道尔、关岛等「奖牌数挂零」的国家及地域,一定就是「体育弱国」吗?葡萄牙的一千余万国民、奥地利的八百余万国民、卢森堡的五十余万国民、关岛的179,000位居民(2011年的统计)、安道尔的85,600位居民(2011年的统计),其「『日常生活』与『运动』,二者相结合的程度」,是否输给台湾的两千三百余万国民?「体育强国」与「亚非病夫、欧美病夫、体育弱国」的分野,并不在于「一个国家,在国际体育比赛当中,所获得的奖牌数」的多或少,而是在于「『运动气息』在该国整体『文化』当中,所占之比例」的高或低。而「『运动气息』在该国整体『文化』当中,所占之比例」的高或低,取决于「该国全体儿童、青少年、成人、年长者、女性、男性、身心障碍者的『日常生活』,与『运动』相结合的程度」,而「代表该国『参加奥运』的体育选手」,也只不过是「该国全体青少年、成人、女性、男性」当中的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人而已。一位「『日常生活』与『运动』相结合」的国民,在平时,就已经养成了天天运动的习惯;而且,在运动的时候,脑海中,不会想着「我们国家,不能再当『让国际耻笑的东亚病夫』了」、「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职棒球员或SBL球员」、「只要再忍耐十五分钟,体育课就结束了」,也不会在意输赢,或是「为了赢球,强逼自己,针对『不合乎己身兴趣与人格特质的运动技巧』进行练习」,而是专注在「运动当下」的快乐时光。一位「『日常生活』与『运动』相结合」的国民,是不一定要「爱国,喜爱见证『重大体育赛事』,成为『当红运动员的粉丝』,拥有『运动奖牌』,具备『运动技巧』,喜爱将『他人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过程』当作『表演』来欣赏」的。相对的,为了「薪水、爱国、创造历史、粉丝的欢呼声」而日夜锻炼的职业运动员,只要他们,无法在「运动的当下」感到快乐,他们「运动的当下」就不属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增加体育课授课时数」,甚至「学测、指考加考体育」,皆无法「增加我国『文化』当中的『运动气息』」;唯有,让学生们,确实认识「自己的兴趣与人格特质」,学生们,才有办法「因为认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笔者相信,世上没有人,在确实认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之后,还会不喜欢运动。许多台湾人,每当「奥运、世足赛等国际体育比赛」轮到欧美非国家主办,都愿意为了「收看实况转播」,而更改生活作息;然而,「在荧幕前收看比赛」甚至「搭乘飞机、买票进入比赛现场」的国人当中,又有多少比例,是为了「学习运动技巧」,才「开电视」或者「到现场」的呢?而且,他们「学习运动技巧」的动机,还必须是因为「发自内心得,喜欢『学习运动技巧』」,而不是「为了前途、为了获得他人的赞叹」才去学习。大部分的国人,今年七、八月份之所以关注「奥运」,平时之所以关注「中华职棒、SBL、陈伟殷、王建民、林书豪」,不过是出于以下五种动机:﹝1﹞「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2﹞「喜爱见证『重大体育赛事』」、﹝3﹞「身为参赛选手的粉丝」、﹝4﹞「喜爱将『他人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过程』当作『表演』来欣赏」以及﹝5﹞「好奇心理」。然而,在「好奇心理」被「奥运赛事」挑起之后,你我是否已经决定「不要再压抑这股『好奇心』」?并以这股「好奇心」,作为「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起点﹝即使,你我的「好奇心」,完全集中在「各国的球迷,在选手夺牌之后,有哪些不同的庆祝方式?」、「伦敦有什么好吃的餐厅?」、「当代英国人的感情观」这种无关正题的议题﹞;唯有确实认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以及「不会使自己『念书时间愈久,心灵就愈疲惫』的知识领域」、「不会使自己『工作时数愈长,心灵就愈疲惫』的职业」。唯有「合乎己身兴趣与人格特质的事情」,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才是「能够让自己,专注在『做事情当下』的快乐时光」的事情。
●作者翁立扬,辅仁大学历史系学生。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更多声音与讨论,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