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聊天机器人」 我们真正需要的「EQ AI」
▲AI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如同《星际大战》里的C-3PO 人那般,能够感知情绪、理解情境并提供个性化帮助。(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张瑞雄/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叡扬资讯顾问
在这个充斥着AI聊天机器人的时代,人们似乎逐渐对这类工具感到麻木。ChatGPT、Gemini、Claude 等AI助手能帮助我们撰写邮件、总结文章或回答各种问题,但这些工具往往更像是华丽的回复机器,而非真正理解我们的存在。AI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如同《霹雳游侠》中的「伙计」、《星际大战》里的C-3PO 或《星舰迷航记》中的机器人那般,能够感知情绪、理解情境并提供个性化帮助。但当前的AI技术显然距离这样的愿景仍有不小的距离。
AI仍缺乏情感智慧(EQ) 技术突破刻不容缓
许多用户都曾是这些AI助手的忠实付费者,见证了它们的进步。但即使记忆功能有所提升,这些机器人仍缺乏真正的情感智慧(EQ)。它们无法完整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脉络,更遑论对我们的情绪或长期目标进行有效的感受和认知。现存的AI模式仍停留在任务导向的阶段,只能处理特定资讯检索,而无法提供真正的颠覆性创新。
若我们期望AI从助手进化为「EQ AI」,技术突破显然刻不容缓。
这使人不禁反思,AI不应仅仅被动回应指令,而应成为能主动察觉我们需求的智慧系统。例如一个真正聪明的AI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行程表、健康资料甚至心智状态,主动建议休息或重新安排日程,而非等到我们濒临崩溃时才出手相助。
要打破目前AI进化的瓶颈,非侵入式脑机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或许是关键技术之一。例如有公司推出能透过测量脑波来评估注意力和专注度的耳机,这些技术不仅能让AI更了解我们,还能进一步整合至更广泛的AI生态系统中,从而实现即时适应用户心理状态的智慧体验。
随着非侵入式的读取脑波技术逐渐进步,AI将能更精准地分辨压力导致的低潮与普通的精神倦怠,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例如AI学习助手可以在感知到用户脑疲劳时降低教学难度,而心理健康应用程式则能在情绪变化初期就进行提醒,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机器人仍缺乏真正的情感智慧(EQ)。(图/资料照)
多代理人AI系统 颠覆人与AI共存方式
除了BCI,另一个可能改变未来AI面貌的是「多代理人AI系统」,该系统不依赖单一AI助手,而是让用户与多个具备不同技能与个性的AI「人物」互动。例如健身教练AI会从健康资料中分析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而研究助理AI则能处理论文分析或网路搜索。
最具颠覆性的地方在于,这些AI人物能随着互动逐渐形成记忆、产生观点,甚至改变核心信念,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数位伙伴。这种系统在技术上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若成功普及,或许将颠覆我们与AI共存的方式。
从聊天机器人到EQ AI,这条路仍需诸多探索。BCI技术、多代理人AI系统以及日益提升的感测器精度,都是朝向这一目标迈进的重要步骤。但真正让AI成为我们生活伙伴的关键,在于技术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方式推进。
隐私和透明度将成为决定EQ AI的核心因素,当AI能读取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时,更要保护用户资料安全。用户需要对资料拥有完全的掌控权,并确保AI的运行符合道德标准。
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从「命令行工具」进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
▼这些AI人物能随着互动逐渐形成记忆、产生观点,甚至改变核心信念,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数位伙伴。(图/路透社)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