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真正的“AI手机”还有多远?

伴随去年9月“华为回归”,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内卷”程度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去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落至十年来最低谷的情况下。

每一年手机厂商在新品发布会上“内卷”的内容都会改变,从屏幕,到拍照能力,再到极致轻薄等等,如今这场竞赛的焦点正转移向AI。

手机厂商希望AI加持下的智能手机能够刺激用户的换机欲望,甚至将其视为继传统的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阶段。IDC也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

不过用户的反应相对冷静,人们希望等到一部“真正的AI手机”,而非以AI为噱头营销的手机。

如何“迎战”华为?

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十年以来最低谷,但是复苏迹象在第四季度出现。IDC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约2.71亿台。但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2%,这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10个季度同比下滑后首次反弹,如此反弹势头也延续至2024年第一季度。

除去需求逐渐改善的因素,华为发布5G手机亦是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由于去年9月方才发布5G手机,华为并未在全年出货量数据中重返前五,但是随着华为重新回到牌桌,势必将对中国市场头部厂商造成冲击,荣耀则被外界认为会是受到华为冲击最甚的厂商。

显然,如何应对华为回归造成的冲击,这是荣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华为回归是‘确定项’,只是回归的速度比外界的预想更快。”谈及华为回归会否对荣耀造成最大的影响,荣耀CEO赵明在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采访中继续坚持去年7月的观点,“带来的正面影响最大,强者回归才能让产业充满活力,反之,如果强者纷纷离开一个产业,只能证明这个产业出现问题。如果产业不存在问题,各家厂商需要各凭本事吃饭。”

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荣耀以17.1%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位,并且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3.3%,与华为、苹果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尽管在赵明看来,“第一”是荣耀独立之初便坚信能够获得的市场位次,但是在华为于去年9月强势回归的背景下登顶,无疑展现出荣耀在愈发“内卷”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竞争力。“‘市场份额第一’是过去一系列正确作为的结果,如果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中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是缘木求鱼。”赵明强调,在解决了品牌独立后的‘生死问题’之后,市场份额已不再是核心关切。持续做正确的事,比不断宣示自身强大更有价值。

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便属于“正确的事”。

“包括极致轻薄的折叠屏手机、手机拍照比肩单反等,荣耀聚焦的创新方向都是公司长期坚持的价值主张。”赵明告诉记者,荣耀目前聚焦的创新方向中,AI必定位列其中。作为AI手机概念最早的提出者,荣耀希望在AI战略上“持续做正确的事”。

今年一季度发布的Magic系列最新旗舰——Magic6正是荣耀首款搭载自研端侧平台级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的机型。基于成熟的平台级AI能力以及“魔法大模型”, Magic6系列可以做到自然语义理解更简单的视频创作,模糊语义理解更精准的图库搜搜等,为用户带来了对话成片、图库语义搜索、多模态日程管理等功能,这些都是在端侧运行,即使断网依然可用。

荣耀以外,其他手机厂商也都在AI上加大投入,这正成为手机行业在高端化竞争上的新赛道,而荣耀正在以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方式投入到这场竞争之中。

手机厂商“卷”AI

2023年以来,智能手机厂商下场“卷”AI。伴随着媒体披露苹果终止造车计划,转向生成式AI,手机厂商竞逐AI的火药味愈发浓烈。外界普遍预期,苹果会在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AI战略。

相比于苹果,安卓阵营拥抱AI的动作似乎更快。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手机厂商纷纷发布自研端侧大模型进展:荣耀在今年1月发布魔法大模型,去年11月,vivo、三星、OPPO等相继发布自研大模型。这标志着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热潮蔓延至手机等终端厂商。

不过,不同于人们熟知的GPT、文心一言等云端大模型,手机厂商重点布局的端侧大模型运行无需联网,响应速度更快,参数规模相比云端大模型的千亿级小一到两个量级,多为几十亿到百亿级水平,所需算力更少。端侧大模型可以更好地学习用户个人数据,而且数据不会离开终端,能够更好保护用户隐私信息。

赵明举例说,用户不会愿意为了制作生日视频,而将个人图库等数据共享至云端。

相比于用户无法直接感知的端侧大模型,外界对于AI与手机结合的直观感受来自于手机厂商展示的一系列AI应用,如“一键抠图”、阅读文章提炼要点、通话实时翻译等。

“手机厂商展示这些AI应用时往往不会介绍其中哪些完全基于端侧大模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一些主流手机厂商的做法是将云端大模型的能力集成于手机,提供AI应用,而非基于端侧大模型,如三星便选择与谷歌合作,将Gemini大模型集成于手机。

而荣耀则更为强调大模型在端侧的部署,其在今年年初推出的自研70亿参数魔法大模型在端侧的应用,实现了相关生成能力、智慧服务能力断网可用。

显然,将大模型“塞进”手机并不容易,端侧大模型必将提升对于手机硬件方面的需求。参数规模越大,模型能力也越强,这也意味着对于算力更多的需求,以及更多的能耗,因此手机需要在处理器有限的算力、有限的内存与存储空间,以及有限的电池续航等条件下达成端侧大模型的良好体验。

如业内普遍认为,对于依赖电池的移动终端而言,AI运行所需能耗将是重要挑战。

赵明表示,“大模型是一种参数化的经验,我们可以有十个亿,几十个亿,七十亿参数,但是这个边界在哪里?边界就是端侧效率和算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参数,这才是经济可实用的模型。”

同时,在纯粹AI技术之外其他支撑的软硬件技术,成为荣耀不断抬高自身AI能力边界的关键。以续航为例,赵明介绍说,“今天所有旗舰机当中,荣耀旗舰机的续航是最好的,平台级AI持续在后台低功耗运行,电子围栏也在持续运行,如果我们降低AI的运行,我们续航会甩开对手更远。但正是在AI、电子围栏等技术持续运行的情况下,我们的续航能力还可以比对手更好。”

此外,在内存方面,赵明表示:“荣耀今年追求的目标是在12GB内存的基础上把平台级AI做得更好,带给消费者更加极致的体验。”

手机厂商正在努力提升AI能力的边界,不过所谓的“AI手机”仅仅指拥有端侧AI应用能力的手机吗?目前AI与手机结合的场景似乎更多限于AI应用,用户并未感受到AI带给手机的质变,反而会生出疑问,一方面如“一键抠图”这样的AI应用在数年前已经实现,另一方面,抛开数据安全与响应速度,像“文生图”这样的AI应用可以通过网络或App获取。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曾表示,对于手机市场而言,AI大模型等产品更新短期内都还不会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如何让用户为一部“AI手机”买单?这取决于手机厂商如何用AI带给用户颠覆性体验,AI在端侧的应用显然不是终点。

“AI手机”虚实

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认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5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但是“AI手机”并非新的概念,早在2016年,荣耀便推出带有AI概念的第一代Magic手机。2017年,华为也曾提出智能手机将从“App时代走向AI时代”。但是当生成式AI具备更强的学习、理解、感知世界的能力时,应该如何定义“AI手机”?

“真正的AI手机不仅搭载先进的AI芯片实现基础的语音助手功能,还应具备更高效的计算资源利用能力、敏锐的真实世界感知能力、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和丰富的创作能力,能在多个层面上与消费者交互,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曾做出这样的定义。

从中不难看出,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才是“AI手机”的关键。

“手机厂商一定要跟上AI热点,但是在喧嚣背后,需要认清终端厂商在AI上的发力点是什么?”赵明在今年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手机AI”不等于“AI手机”。所谓“手机AI”就是手机搭载AI应用,或是将云端AI呈现于手机,而“AI手机”则是用AI使能操作系统,进而重构用户体验。尽管各家手机厂商都喊出All in AI的口号,但是多数限于浅层的“手机AI”,而只有“AI手机”才能为用户带来颠覆性服务和体验。

他将智能手机与AI的结合分解为四个层面,其中第三层为AI在端侧的应用,即将网络侧AI应用在端侧呈现,手机厂商只是开放接口或提供部分算力,此前被手机厂商频频展示的“一键抠图”、“文生图”、实时通话翻译等AI应用均属此类。第四层则指AI的端云协同,手机为文心一言、ChatGPT等云端大模型提供入口。

当下手机厂商“卷”AI的发力点集中于这两个层面,如三星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合作。赵明预计,各类AI应用将很快在手机落地,但是这并非 “AI手机”的关键,荣耀的AI战略布局的重点在于更为“底层”的第一层与第二层。其中第一层是AI使能跨系统互联,让AI决策实现手机、平板、PC等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第二层则是AI重构操作系统,将AI作为一种基础能力赋能操作系统,让其主动理解人的意图完成任务。

“荣耀基于这两层打造的平台级AI,最终让包括手机在内的终端‘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懂你’。”赵明认为,所谓平台级AI是赋能不同设备(手机、平板、PC、穿戴设备),让人们在跨操作系统和跨设备应用时,用AI来分析和学习人的意图,让服务跨系统跨设备无缝流转,这与传统的人学习以机器为中心的复杂操作逻辑完全不同。“平台级AI才是一部AI手机最核心的能力。”

“AI手机”的核心并非简单地提供和集成第三方AI应用,而是利用自身的底层AI能力来使能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而重构用户体验和服务,其核心可以被概括为“懂你的手机”。

一部“懂你的手机”意味着不再由人适应机器,而是由机器适应人,这是人与手机交互方式的改变,也就是钟新龙所期待的“推动手机交互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016年,在第一代Magic手机上,荣耀首次定义Magic Live智慧系统,如感受到用户目光自动亮屏、黑暗中自动呈现手电筒、到机场附近自动推送登机牌、通勤路上自动推荐音乐等,确立了荣耀意图识别人机交互的演进方向。

再到今年1月,荣耀发布了全新的AI使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 8.0,其在行业内首次实现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如“任意门”功能,便是系统基于对用户真实意图的快速理解,可以让用户一键穿越不同应用,实现信息和服务在不同应用、设备、系统之间的互通。用户可以将社交媒体对话中提到的某个文字地址向屏幕两侧拖拽,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需求和意图,并弹出的地图导航、打车APP等相关应用,将文字地址信息拖到目标应用上即可完成导航或打车,节省了在不同应用间切换的步骤,而系统弹出哪些APP也是平台级AI学习用户使用习惯后的结果。这意味着平台级AI使能的MagicOS系统未来会是“千人千面”。

“任意门功能是基于第一代荣耀Magic解决方案发展而来的,当用户进行人机对话时,输入法会提供一步直达的答案,例如询问天气、地点或电影评价等,会跳出相应的卡片,那个卡片就是今天‘任意门’和‘一步直达’的雏形。当时我们只能做到最简单的单意图识别,但沿着这条路线发展,现在变成AI在一段文字里识别用户的很多意图、关键字,并结合用户的背景信息,变成多意图识别的全新人机交互。”赵明表示。

生成式AI带给荣耀在内的手机厂商最大的启发,可能是云端大模型通过更多参数的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手机,使得多意图识别变为可能。

因此直到今年年初推出MagicOS 8.0,赵明认为才初步实现了2016年的一些构思,利用AI的能力将硬件与软件结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意图识别人机交互体验。“在MagicOS 8.0之后,才迎来真正的‘AI手机’,此前只能算是支持AI服务的手机。但目前仍处在‘AI手机’的入门阶段,未来AI对于手机用户而言会是无处不在,又体会不到其存在,它会在该出现时出现。未来的AI时代是以人为中心,它评估分析用户的需要,让各种终端和解决方案围绕着用户运行。”

手机厂商都在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不过投入的方向更为关键。根据荣耀在今年年初披露的数字,如果加上算力方面的投入,荣耀在AI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亿元。赵明表示,荣耀在独立之时,设定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和苹果、三星竞争。虽然荣耀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11.5%,但是苹果营收规模大,研发投入总量级肯定更高,因此一定要在技术路线的洞见和预判上超越苹果,才能有机会跟苹果去竞争。他认为,“荣耀的平台级AI理念领先同行3年。”

“从某种程度上荣耀前期抑制了AI应用层面的发展,因为担心如果过于偏重单点AI应用,而忽视核心AI能力的建构。”赵明说。

如果将AI手机的竞逐视为一场“战争”,应用层面被赵明视为可以短期内舍弃的一场“战役”。但是偏重“底层”能力的建构也让荣耀对于AI的投入似乎更多潜伏于水面之下,荣耀计划在今年于AI应用层面即第三层有更多呈现。“消费者也有疑问,荣耀能不能呈现‘一键抠图’、实时翻译等功能?其实这对于我们而言相对简单,我们可以迅速与合作伙伴的能力对接,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更多AI应用的集成,这并不存在门槛。”

“战争当中,并非没有打胜仗就是错误,而是时机未到。最高指挥官需要做出判断,给予一线将士正确的支持和策略指导。”赵明说。“相比短期的市场销量,构建核心能力更重要。”

如赵明所言,对于荣耀而言,真正的“AI手机元年”是2016年,也就是第一代荣耀Magic手机发布之时。8年来,始终关注底层能力构建的AI战略给足荣耀底气。MagicOS 8.0发布之后,赵明认为真正的“AI手机”已经到来,Magic6系列手机在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增长迅速,直接超过上一代Magic5系列2023年前两个季度的出货量。

只有当AI手机带给用户新的体验与服务时,用户才有可能为其买单。

作者:陈惟杉

编辑: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