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生态很重要,搞太阳能要给水鸟留跑道?

记者日前与太阳能系统业者前往嘉义新塭参访全台最大水面型滞洪池发电案场,由于正值候鸟渡冬时期,看到许多鸟类在太阳能板上驻足,相当壮观。太阳能系统业者也分享在案场建置的过程中,与生态团体、众多鸟类取得平衡的经验

永鑫能源自2018年高雄永安滞洪池起,多次完成水面型案场的建置。2020年完工的新塭滞洪池为当前全台最大水面型滞洪池案场,在开工前就面临生态维护与产业发展两难议题,虽然不是处于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内,却有保育类小燕鸥栖息繁殖,东方环颈鸻及凤头潜鸭等多种水鸟,为维护珍贵物种,永鑫在开工前即请益鸟类生态专家调整工程进度,并将施工噪音控制在100dB内,借以减缓对鸟类繁殖育雏的影响。同年冬季,考量候鸟渡冬及生态保育,于2019年11月初起停工至2020年3月底再次复工。

设计此案时,也将水面及所有升压设备设置面积规划为30.4公顷,不超过总水域面积50%,并设置生态浮岛,提供生物栖息,增加景观丰富度,力求达到生态与产业之间的平衡。特别的是,因为凤头潜鸭的腿很短,要「起飞」需要一段助跑距离,因此还特地留下了两条长长的「跑道」,成为了这个案场的特色

屋顶型、以及大型地面型接近饱和之后,太阳能业者必须尝试在各种环境下建造太阳能板,不只摇身一变成为生态专家,现在政府力推渔电共生,业者还得学习如何养鱼。依照渔电共生的审查作业规定,设置光电设施养殖鱼塭,必须保持养殖户过去三年平均产量的七成,业者笑说,除了要深入了解渔业之外,还要做好养鱼、养虾的准备,设法渔获量能够达标,后续渔货的产销管道布局,也是太阳能系统业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虽然政府大力推动太阳能政策,但部会之间的矛盾使得地面型专案因为地目变更、出流管制计划等造成开发期的延长,不仅推动时效放缓,新增安装量也无法快速成长,为2025 20GW的目标添上更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