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力晶演出大复活 黄崇仁能善待小股东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财讯双周刊》www.wealth.com.tw/index2.aspx
文/许秀惠
大家都倒了,只剩下我没倒」。这是从两兆双星的亮点到申请纾困潦倒的力晶创办人、现任执行长黄崇仁接受本刊访问时,所吐露的衷心感慨,语气还透着一丝「九命怪猫」的得意。
确实,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不仅导致金融秩序与生态重整,景气的急冻,受害的还有银行举债高得惊人的DRAM产业,此后短短两年间,奇梦达倒了、尔必达破产被并了、美光买下台湾的瑞晶,而茂德随之缴械投降,有台塑集团奥援的华亚科、南科纷纷退出原来的竞争市场,前者成为美光产能供应者,后者改走小众利基路线…,过去曾经在半导体市场呼风唤雨,水里来火里去的DRAM业者中,力晶当真是诸多困兽下,唯一没有财团奥援,靠着自己挣扎得生的幸存者。
尤其,力晶在一三年缴出全年本业获利107亿元的成绩单,是近五年以来的最佳成绩。对比两年前,股价只剩三毛钱的力晶被银行团要求卖厂还债,面临与茂德一样被解体出售的命运,是黄崇仁的抵死奋战,终于在去年等到否极泰来。只是,对长年下来,被剥了几层皮的十数万小股东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大股东是先自肥,还是先照顾小股东?力晶是昙花一现,还是渐入佳境?
过去的DRAM产业剧烈波动,而波动正是股价获利的来源。在股市,不论力晶、华亚科、南科等DRAM股都曾经是投资人追逐的焦点。只是从产业面来看,真相却是DRAM永远呈现赚一年,大亏三年的面貌,追求世代技术升级的结果,投入的钱永远比赚到的多,不断地丢大钱投资,造成动辄千亿元的庞大负债,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六个月后,DRAM价格会变怎样」,再碰上坏透了的景气,做了20年的DRAM生意的产业大老──黄崇仁终于觉悟,身处周期性的大起大落,DRAM永远像在参加赌局,光是心脏强还不够,必须停止无底洞的资金产能投入,而开始转型。
「力晶不再是DRAM公司了,而是代工服务公司」黄崇仁说,早在○八年以前,力晶就开始转型,决定淡出标准型DRAM,转型成拥有记忆体技术的代工公司,只是当年的调整速度跟不上产业剧变,DRAM价格跌到成本以下,整个产业哀鸿遍野,国际大厂奇梦达率先竖白旗投降震撼业界,台湾的警钟也跟着拉响,茂德随后即爆发财务危机。
当全球DRAM产业正在激烈整并,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强寡占局面逐渐确立的同时,台湾DRAM业者也在存亡之秋,神经绷紧的银行团在茂德破产后,正盯紧负债高达一千一百亿元的力晶,面对银行团高压的讨债声势,甚至是经济部长尹启铭主导产业整并计划,以成立TMC台湾记忆体创新公司,有意把力晶、华亚科等DRAM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由宣明智担任负责人,回忆当年,黄崇仁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力晶倒,也不能拱手让人」。
当时,黄崇仁的力晶集团旗下有力晶、瑞晶,以及以生产扫描器起家的力捷电脑,黄崇仁选择弃车保帅,咬牙把与尔必达合资的瑞晶卖给美光,拿来偿债,同时放手力捷,改由海悦广告黄希文借壳入主,把全副精力放在保全力晶、拚转型。
黄崇仁说,力晶的转型「其实努力很久,算来算去也有六﹑七年的事。」早从○六年力晶大赚两百亿元时,他已经有转型的迫切感。
黄崇仁为力晶启动的代工转型,「第一个重大的转折」在于找到日本瑞萨,双方成立一家RSP公司,生产LCD驱动IC。和瑞萨的合作让力晶日后拿到苹果订单,就此奠定后来囊括手机客户的基础。
从苹果开始,力晶是全世界第一家用十二吋厂来做手机用的LCD 驱动IC的,并从iPhone 4开始,做到从iPhone 5,之后苹果虽为了分散风险,把一部分给台积电,但是,黄崇仁一面承认台积电做得不错,一面忍不住透露「成本上比我们贵很多,差距很大」。
有了苹果订单「挂保证」的基础,一三年的力晶后面的订单更加手到擒来,客户包括苹果、三星、索尼、宏达电、小米、华为等,这就是黄崇仁口中转型到代工服务的实绩。这一步转变,同业认为,力晶的最大利基是价格优势,再靠着量够大,总算是稳住了营运的局面。不过有过去景气波动的痛苦经验,黄崇仁也意识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尽管几乎吃到重要手机客户的订单,但是,「手机也有周期性,力晶不要那么多周期性的生意」。除了持续打入行动装置的终端产品供应链之外,也开发临床诊断用生物晶片等产品。
黄崇仁透露,正与一家世界级的美国生技公司以及一家IC设计公司共同开发医学的感测晶片。
往后类似的合作模式也是力晶努力的方向。
寻求新代工模式及时调整,效果显现
力晶的新代工模式,有点像宝成或是鸿海帮客户开产能,是一种「B2B的生意」;并且能提供三种代工形态,一种是力晶帮客户设计及生产,第二种是与客户共同开发,第三种是纯粹代工,像替金士顿品牌代工。
也因此,力晶必须维持一定规模的设计团队,「这是力晶的专长」。
未来,力晶还要发展整合性记忆体晶片,就是很多功能整合在一颗晶片上,譬如,把蓝牙、射频等一起整合进去,又如苹果接下来就是要LCD 驱动IC和触控面板整合一起,届时也就由力晶协助整合。
转型的过程最困难的是企业文化,黄崇仁说,力晶也经历转型难题,原来做标准化产品时,「脑袋不必太复杂」,因此,一开始力晶的干部也会向黄崇仁抱怨,现在的产品很麻烦复杂。但是人当没有退路时,总会爆发意想不到的能量,「我们也慢慢的OK了」。尤其,去年7月,黄崇仁敏锐感受到手机市场的需求有些不对劲,订单果然也应声突然下滑。当时他要求员工,一个月内把产能调整到其他产品线,「因为,这是以后要生存必须具备的。不可能花两﹑三个月调整,让产能开天窗。」从去年力晶下半年营收还是稳步向前来看,果然展现出调整效率。
至此,力晶可说已是死里逃生,复苏在望。
尽管转型已经大步走,其实一二年底,黄崇仁还正面临三厂保卫战。银行团强烈要求力晶必须卖厂还款减债,但对黄崇仁来说,三厂一旦出售,力晶等于断了一只胳臂,为此,他先是找来一些IC设计合作客户成立联盟,想买下三厂,却被银行团以联盟「实力不够」而打回票,之后,黄崇仁找上孙大卫来参与,由金士顿买下产能的方式,让P3厂免于被拍卖命运,也让P3厂有稳固订单。
纵然一切看来有了转机,黄崇仁也承认,银行团对于力晶、对于DRAM产业「还是很剉」,黄崇仁请来前经济部长陈瑞隆担任力晶董事长,有效缓和了银行团纾困追债的压力,外界可能想不到的是,被形容为「问一百个人有九十九个人反对的跳火坑」之举,陈瑞隆却是在一通20分钟的电话里,就答应黄崇仁了。且日后力晶面对银行团谈判,陈瑞隆一夫当关,可以说在稳住力晶财务压力发挥了关键力量。
尽管有陈瑞隆压阵,但是银行团对力晶前景及黄崇仁形象还是疑虑犹深,想把这个套牢几十万股东、银行债权成为呆帐的产业印象由负面转为正面,黄崇仁恐怕还需要更多努力。
陈瑞隆稳住追债压力黄自信一年比一年更好
不过,好消息是力晶去年获利突出,有能力稳定偿还银行负债,如今的银行贷款也从原本一千余亿元,在经历两次减资,以及前年卖瑞晶还款后,剩下447亿元。而且黄崇仁自认「赔了很多钱,还能按时还款,我们是模范生」。
这好比拿自己跟丢下庞大负债潜逃国外的力霸王又曾、东帝士陈由豪来比较,「模范生」黄崇仁或可当之无愧,且从「外界认为最困难的产业,但是我们活过来了」,黄崇仁确实领衔演了一出艰困公司复活记。
照黄崇仁的说法,力晶一三年缴出百亿元获利并不是意外,而是多年转型下来的成果,然而面对DRAM三强寡占外在环境,一四年是否能够持续营运力道,成了外界观察力晶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
对此,黄崇仁以充满肯定的口吻表示,转型后今年的订单能见度高。「力晶一四年会比一三年好;一五年会比一四年好」。
要打掉累积亏损要给小股东一个交代
面对DRAM价格动荡相对过去平顺的新生态,黄崇仁与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一致认为,DRAM的三强寡占确立之后,各方不需靠大肆扩厂,进行产能投资来做流血竞争,如此一来,将有助于DRAM价格的稳定,「不容易再暴涨暴跌」。
因此,就算力晶的代工价格低,但是还是有稳定利润可以入袋,加上手机、生技等利基型产品开发,营运脚步稳健。力晶净值才刚刚在今年初由负转正,距离重回10元面值,还有一段长远的路要走,黄崇仁表明,他的下一个当务之急,「一个是打掉累积亏损,一个是净值达到10块钱。」并且,「当到了稳定的时候,至少每年赚几块钱,给股东一些…,我一定会做!」
过去几年,力晶从一千亿元的股本二次减资,股本缩水幅度高达八成以上,投资人同时面临持股缩水、股价直落到三毛钱、下市的三重打击,力晶或许在台湾DRAM产业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股市投资人心中,恐怕只留连连骂声。
○八年底的过年前,黄崇仁对旗下三厂员工承诺,不会让员工们失业,他做到了。如今他表明要让力晶恢复挂牌上市、分给股东股利,相信遭惨套的小股东们都引颈等待他兑现承诺。(本文出自443期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