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战不可行

(图/本报系资料照)

乌克兰采取国内焦土城镇战,勉强将俄军拖入乌克兰的人民大海中。或许是受此激励,近年台湾本土防御政策产生重大转变,竟也不分蓝绿白几乎赞成或并不反对的一致态度。然而如以战争史检验城镇战的成效,将令台湾对城镇战抱持过大信心的支持者大失所望。

回顾战史,最能类比两政权实力消长变化,与其所采取的战争防御政策转变关系者,当推曹魏与蜀汉对峙长达44年的战争史。早年蜀汉的防御策略采取「重门」,彻底利用汉中险要地形大量构筑边境防御工事,积极防止汉中核心地区沦陷。

到了蜀汉末年,蜀汉放弃「重门」改采「肃壁」。其战略思维为重门虽可御敌,但无法获得重大战果,极大化消灭敌人有生战力;不如采取敌人前进汉中后,蜀军收缩防线歛兵聚谷于汉、乐两城,并派遣少量游击部队不时攻击骚扰敌人,等待魏军孤军深入后长期疲惫不堪准备退兵时,再出兵寻求大量消灭魏军战力。

蜀汉逐步从「重门」改变为「肃壁」的防御策略,其产生的政治背景与作战思维很大程度上与如今两岸实力变化相似;如今台湾亦是从「决战境外」、「歼敌滩头」,转变到「城镇游击」,策略本质与重门、肃壁并无二致,令人感叹历史总是一再重复,小国政权的命运似乎有着同样的路径依赖。

检视「肃壁」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政治问题,包括将帅不知为何而战,国困民穷,国力差距大,光复大汉的意识形态失去动员力。尽管尚能一战,刘禅仍然选择投降,否则亦可能引来反战派政变,将己人头献给魏军。

蜀汉末年的国家处境极其类似,而台湾人民多年下来的民意调查,也始终未展现实现一个独立的台湾的决心,更多的是维持现状,一旦战争来临,还能有多少意识形态的动员能量来打一场漫长的战争?

表面看来,共军要在城镇战打垮台军必须付出高昂的生命还有财富成本,但是一旦进入城镇战阶段,也象征着台湾方面已经失去了制空制海权,到了这个阶段,完全击溃台军武装力量就非必要。因此,城镇战实际不可行也不会发生,更不会成功,充其量只是发挥一种吓阻的态势,增加共军犯台事前的军事成本,其政治功能远大于军事功能。

台湾必须彻底放弃玉石俱焚的态度,否则当共军看到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陷入城镇游击战等恐怖攻击泥淖,验证美军打「有限度的战争」的战略局限性后,极可能在面对城镇战时改采「无限度的战争」,岛存人亡成为战争目标将会是台湾人民不可承受之重。(作者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