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大学生到首都乡村振兴协理员
郭子璇(左一)正在串门调解。
2019年和2020年聘用的乡村振兴协理员中,受聘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54.1%和61.8%。比例逐年上升的背后,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自己的家乡对女大学生而言最具吸引力。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四时就有了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为自己家乡做贡献的想法。”自毕业季开始,北京城市学院表演(空中乘务)专业的郭子璇开始经常“光顾”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官网,“想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份可以圆梦的工作”。2019年5月,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布消息,将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乡村振兴协理员,从事支农工作。天天“蹲守”的郭子璇“没有错过这次宝贵的机会”,她立刻报了名,并如愿回到出生地北京市昌平区投身支农工作。
今年9月,北京市再次启动2020年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工作,并于前不久圆满完成任务。据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巫嫕副处长介绍,2019年和2020年聘用的乡村振兴协理员分别是292人和432人,其中2019年受聘女大学生为158人,占总人数的54.1%,2020年受聘女大学生为267人,占比61.8%。在报名过程中,女生也明显多于男生。比例逐年上升的背后,能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自己的家乡对女大学生而言最具吸引力。
“招聘乡村振兴协理员一是为了扩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巫嫕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乡村振兴协理员的招聘对象为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并提出“同等条件下,中共党员、回原籍、涉农或信息化专业毕业生优先”,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毕业生们回到家乡能够扎根下来,踏实在农村基层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今年23岁的郭子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昌平人。去年7月,她来到离家不远的昌平区阳坊镇史家桥村工作,一年多来不断参与到新农村建设、拆违治乱、疫情防控、村内信访等多项工作中。
乡村振兴协理员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加强农村党建,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治理水平,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在郭子璇看来,乡村振兴协理员这个岗位就是“可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为农民解难事儿、办实事儿”。
即便从小生长于此,在服务乡亲的过程中,郭子璇还是遇到了不少挑战。
最大的挑战要数新农村拆除违建工作。“有些村民意识不到位,虽然前期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还是有不少村民来反映:为什么拆他们家的车库、外接棚等。”对此,郭子璇只有“不断向村民们解释相关政策,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分析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了表达对村民群众的尊重,她“每拆一个地儿就跑一家,当面进行疏导工作”,往往一天就得跑个五六家。
就是在这样的“辛苦脚力”中,她总结出自己的工作心得:“做基层工作一定要让群众感受到你的诚意。”
今年24岁的周梦凡毕业于北京物资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去年7月,家住房山区长沟镇六甲房村的她也来到离家十多公里远的韩村河镇西营村任乡村振兴协理员。
刚到村时,周梦凡的挑战在于“适应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身份转变”。
为了尽快熟悉同事和日常工作,便于工作开展,到岗第一周里,“每天早上一到村里,就把各个屋子都串一遍,打个招呼,看看大家在做什么,要是有打电话、复印的活儿,我就主动承担下来”。
慢慢地,大家开始叫她小周,“我知道这预示着我们关系近了”。
再到后来,“大家叫我小丫头、周子,这种亲切的称呼越来越多”,她欣喜的明白,自己已经融入西营村这个大家庭了。
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周梦凡深切体会到农村工作的巨大强度。从穿军大衣到长袖再到短袖,从冬天下大雪到村口桃花开,从全村“地毯式”入户排查行动,采集流动人口和返京人员的各种信息到复工复产、翻盖房子……她一天也没休息过。
现在,她仍会每天和两位女同事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里的大爷大妈、哥哥姐姐都认识这个忙碌的姑娘,村书记张清全还亲切地称三人为“西营村女子自行车小分队”。
全情投入工作后,曾经精心修剪、染烫的头发,如今被一根普通的塑料皮筋随便扎在脑后,运动鞋面上也总蒙着一层土。“我几乎已经踏过西营村的每一寸土地”,听得出,周梦凡很为这样的自己感到骄傲。
为乡村振兴带去新思想、新方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优势明显,很被看好。
“对北京来说,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巫嫕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农村涉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直播带货等领域,对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更强的大学生们来说,更有利于他们尽情施展才华,用自己的所学把所在地的地方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郭子璇在工作中发现,在村参加工作的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村干部们曾告诉她,“村里非常需要年轻人带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并鼓励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一定要发挥年轻人的优势,用丰富的知识储备,用更多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最优的选择去完成各项任务,通过自己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努力拼搏、加强学习,去提升农民的技巧、改变农民的意识,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这样沉甸甸的期许和鼓励,让她们倍感动力。
2019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平谷姑娘杨玉娇刚到东高村镇上岗时,正好赶上平谷区出台种植业设施升级改造奖励政策。
“主要以种植业尤其是设施农业大棚为主导产业的崔家庄村,借着这个机遇率先实施大棚升级改造工程,着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农业园区。” 杨玉娇不仅参与到项目中,从政策宣传到材料申报、从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从日常巡查到最后的验收,她有幸见证了整个园区“旧貌换新颜,百姓笑开颜”。
此次升级改造,除了园区外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说到这,一直话不多的杨玉娇滔滔不绝起来:“改造后棚内夜间温度较改前提升5摄氏度,2019年农户首次尝试播种水果西红柿并取得成功,市场价格高达15元/斤;桃树、蔬菜相比往年能提前20天上市,预计每亩增收3000元~5000元,农户收益有了显著提升。”这些经历,让她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帮农民们切实获得收益的喜悦与成就。
扎根家乡共发展
为了能留住这些有能力、有理想的大学生们,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乡村振兴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他们制定了完善的培养计划和较为丰厚的待遇政策。
如乡村振兴协理员与乡镇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5年。服务期满后则鼓励支农毕业生继续扎根农村基层。任满1个合同期、在村表现优秀的,可根据双方意愿,按规定程序续聘。将表现优秀的乡村振兴协理员纳入村级后备人才队伍,支持参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可将合同期延长至村“两委”任期届满。担任村“两委”正职且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纳入乡镇后备人才队伍。
同时,乡村振兴协理员还可获得多渠道差异化流动发展支持。如定向考录公务员;乡村振兴协理员工作所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的,可直接聘用,并不再约定试用期;考研加分等。
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中还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乡村振兴协理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畅通乡村振兴协理员参与决策的渠道。
“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愿意努力去尝试。”作为支农工作者中的女性,杨玉娇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在农业发展方面,女性更细腻、心灵手巧,很多农业生产如育种、种植、采摘、分拣等技术能手都是女性;在工作交流方面,女性也会更柔和、更有耐心,是团队相处很好的调和剂,特别是在村‘两委’中,妇联干部在调解家庭矛盾、村民矛盾、带动妇女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作中,为努力提升自己,杨玉娇经常参加妇联组织的电商培训、种植技术培训等活动。她说:“如果真有幸成为妇代会代表参与决策,就意味着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将会更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
在家乡扎下根来,与家乡共同发展,不仅是杨玉娇的理想,也是乡村振兴协理员们共同的执着。
“我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以后也想建设在农村,真正做到扎根基层,为农民办实事儿、办好事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郭子璇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