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自己审自己 在野:无法无天

立法院民进党团针对宪法诉讼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向宪法法庭声请释宪以及暂时处分,大法官在2天内受理。(本报资料照片)

民进党立委提《宪法诉讼法》修法释宪案,大法官在2天内受理,蓝委吴宗宪直言,民进党「演都不演了」,目前大法官人数不足,受理这样的案子是否有正当性,令人怀疑。政大法学院副教授廖元豪指出,依《宪法诉讼法》规定,作出判决须有10名大法官,但宪法法庭如今改以「裁定」代替「判决」,即便未来部分大法官人数更少,仍可启动。

廖元豪表示,在未达10人法定门槛情况下,宪法法庭仍受理民进党总召柯建铭的声请,等同认定申请符合资格,「受理便是一种裁定,至于未来是否判决,则是另一层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大法官人数不足,仅剩8人,且皆为民进党任命,被社会大众认为意识形态偏绿,「大家便有志一同玩裁定、玩受理」,万一他们不顾人数门槛,发布暂时处分,进而不执行新修法内容,那就可以继续沿用旧法。如此一来,民进党有可能借此挡下修法,继续依旧法处理,即便未来部分大法官届满退休,人数更少,法庭仍可启动。

他直言,民进党把政治斗争与政策歧见推向宪法层级,甚至将「大罢免」等政治议题送进宪法法庭,根本是把大法官当作政治打手,严重伤害司法独立与公信力。

吴宗宪指出,以过往的经验来看,2018年时,国民党针对前瞻基础建设特别预算案声请释宪,但当时大法官指出,无党籍立委高金素梅未参与表决驳回该案,因此大法官认定高金「不够积极」,驳回释宪声请案。套用在这次的案子上,民进党就宪诉法声请大法官判决,但民进党在三读时并未反对,所以民进党不适格,也不能提出这样的声请,大法官却受理,他无法理解。

民众党立委林国成指出,司法院如今早已沦为民进党的延伸,大法官动辄介入立法院通过的法案,甚至对关乎自身权限的案件自审自判,根本丧失超然立场。他质疑,若大法官本身就是利害关系人,怎能期待审理结果会对执政党不利?这样的宪法诉讼制度,形同让政府自己审自己,结果可想而知。

林国成批评,民进党政府一边喊团结,一边却不愿与在野沟通,凡事只想推卸责任、封杀异议,如今更妄想立法院全面听命于司法院,简直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