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方第一季发债已逾8.8兆元 钱花哪儿了?
即时/大陆地方第一季发债已逾8.8兆元,钱花哪儿了?(观察者网)
大陆《第一财经》4日报导,为了稳经济,大陆第一季地方政府举债已经超过2兆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8.8兆元)。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合法举债管道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根据公开数据,今年第一季大陆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2.1兆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5.6%。
第一财经报导,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说:「这表明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还是比较快的,这也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新增债券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建设,今年第一季地方政府债券以新增债券为主。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第一季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约1.67兆元,同比增长约6.3%。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债」)发行约1.36兆元,同比增长约4.5%。
专项债是投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来说收益能够偿还本息。目前专项债是政府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快速攀升,2020年以来新增专项债规模均保持在3兆元以上高位。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约3.8兆元,目前第一季实际发行进度(实际发债额度占总规模)约36%,进度较快。
那么今年第一季的1.36兆元新增专项债资金花在哪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大头。
目前,大陆财政部公开了前两个月的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根据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分别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57亿元(占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比重约33%),社会事业1538亿元(占比约19%),交通基础设施1320亿元(占比约16%),保障性安居工程1271亿元(占比约15%),农林水利753亿元(占比约9%)。另外,新增专项债资金还投向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
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3月份的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专案、保障性安居工程。
温来成表示,从第一季新增专项债投向来看,跟近些年相似,主要聚焦在市政和产业园、交通、社会事业(医疗、教育等)等领域。
此外,与往年不同,今年专项债新增了两大细分投向领域,分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领域。前者主要是指云计算、数据中心、传统基建智慧化改造、国家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和数位化转型平台,后者主要包括公共领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大型风电基地等绿色低碳能源基地。
大陆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新型基础设施68亿元(占比约0.8%),新能源项目14亿元(占比约0.2%)。
温来成认为,目前专项债投向新基建、新能源专案资金相对比较少,占比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新基建里有部分专案适合企业投资,有部分适合政府投资,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因此政府会比较慎重。而新能源专案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比较复杂,而且像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还有弃电等风险,因此项目不成熟的话,地方不敢轻易发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未来应优化债务的投向结构。目前投向新能源、新基建的专项债占比非常低,而增加这些领域的投向,一方面能够满足服务于高品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整个专案的收益。
除了新增专项债之外,第一季地方发行了3100多亿元新增一般债券。一般债券主要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资金主要投向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农林水利等领域。
为了尽快发挥债券资金效应,不少地方也要求加快新增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发行使用。
比如广西财政厅要求,2022年发行的专项债要确保在2023年第一季使用完毕,2023年第一季发行的专项债要确保在上半年使用完毕,尽早发挥专项债资金促投资、稳增长作用。
专项债加快发行,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为重大基建专案筹资,推动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大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0%。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8%,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2%。
除了新增债券之外,根据公开数据,今年第一季发行再融资债券约4400亿元,同比增长约73%。再融资债券主要是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或存量债务,即「借新还旧」。
「这反映今年到期债券偿还本金压力比较大。」温来成说。
中诚信国际研报称,今年将有3.65兆元地方政府债券到期,预计再融资债发行规模在3.2兆元左右。
地方债专家认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预计达到4.52兆元,因此今年内还将有约2.8兆元新增债券待发行,预计在今年前三季度基本完成发行,以尽早实现实物工作量,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随着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快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也明显增加,不过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大陆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底,大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6.2兆元。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债务风险,今年财政部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