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曼菲》 面对自我与他人的真诚

图文提供/魅丽杂志陈念萱】

我以为,在这纪念曼菲纪录片里,只是看见她的作品与创作过程,毕竟当事人已逝去多年,导演该如何诠释她的奇幻人生

第一次采访陈怀恩导演是为了《练习曲》,他的滔滔不绝,让我想起口若悬河的张悬,两人都是很省力的自来水,完全不用费神发问,一小时能送给你五千字长稿,流畅得几乎不必修稿,仿若他们用嘴就能写给你。做为侯导御用摄影师,陈怀恩掌握镜头画风,很生活,很融入,让人忘记去猜测剧情真假

罗曼菲是我少女时代传奇,虽然她只长我三岁,然而罗曼菲三个字,弥天盖地庞大得,仿若她长我三十岁。我们都曾师从当代舞蹈刘凤学老师,然而她是自愿地热爱,我则是被迫在寄宿学校里受教,为了娱乐各国来访贵宾们,帮学校教育基金募款。我仍从不情愿里慢慢爱上了舞蹈,因为刘凤学老师总盯着我的驼背,虽害怕她的紧迫盯人,却也因此汲取了她暖烘烘的教学热情,将近半世纪的岁月过后,刘老师打拍子骂人的画面,仍历历在目。据说刘老师在华兴已放水,来之前被叮嘱过,这里的孩子需要温暖,不能呵斥。上世纪的老师再凶,对于教学品质学生的关注,全心全意,好似这样便也对自己负责了。

她不仅是舞蹈家 更是教育家典范

曼菲说:「是舞蹈选择了我!」台大外文系毕业,纽约大学舞蹈系硕士,三十二岁第一次呈现个人舞展,求学过程里,学霸天赋,让她放下自幼热爱的舞蹈。与之相反,我没有舞蹈基础,上中学才忽然遇见了刘凤学老师,她曾拉着我叹息:「手长脚长地长得好,可惜不是从小练舞,现在跳,迟了。」为我们这群半途出炉的硬骨头学生,她必须绞尽脑汁编舞,才能瞒过国际外宾,以为这就是民族舞蹈的特色。犹记得学校经费不足,只能用走私货柜没收的绸缎给我们做舞衣,笨重地穿上身,摆动越加困难,把刘老师气得跳脚,却莫可奈何,哇哇叫之后,又来抚慰我们:可怜的孩子!

是的,我在陈怀恩的《曼菲》里,看见上一代为人师表的风范与率真,想起至今仍感恩的刘凤学老师,以及三顾茅庐的江学珠校长和蒋宋美龄夫人,对于学子与教育品质,她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发挥,几乎做到了「学生至上」,而尽情包藏着浓烈的母性温厚。

陈导大量资讯的剪接与采访摄影里,你终于发现,曼菲不仅仅是舞蹈家,更是教育家的典范,她疼爱学生的程度,远远超过她与闺蜜之间彼此疼爱怜惜的友谊。当然,你也会发现,如此美丽聪慧又丰富的女人,她的爱情呢?导演善意地回避了,唯有亲情友情师生情,凝目浓密,毫无迟疑。

叹息却不遗憾 她曾毫无保留地奉献

风云人物一样的美人,她的爱情,早已被报导狗血四溅,却并未伤及她半分人格,敏感纤细,亦未说出过「人言可畏」这样伤己伤人的结论。她知道自己是谁,正在做什么,学生才是她唯一无法回避的责任与爱。

片中有段非常感人的对话,大姊与姊夫因年龄相距极大,几乎是长姊如母般疼爱着自幼跟进跟出的曼菲,某日两人闹别扭,仍履行承诺带曼菲出游,曼菲感受到两人之间的冷战,竟哭喊着要回家。很多人都希望拥有呵护自己的哥哥姊姊,我却很想要这样的小妹妹,你怎能不疼爱她到老死呢?

好几位学生在曼菲病危轮值照护,甚至有人为参与轮值,心甘情愿回到收入不多的舞团工作,只为报答她知遇之恩。而她,最后的几个月,既要操心她欣赏的南管大师王心心,又要拚命地关注学生们的创作,撑着油尽灯枯的躯壳,也要压榨出一点能量,去支援热爱的艺术工作者

看着这样的纪录片,你叹息着却并不遗憾,她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做为时代的典范,亦不为过。此生若能遇如此这般的老师,真的是三生有幸,而我,仅仅是看纪录片,便已万分庆幸,我们的时代,真的有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121期/10月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