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治冬病?中医师这样说
文、图 /退休好幸福
常常听人说冬病夏治、夏治冬病,意思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将冬天累积在体内的病灶排除,得以痊愈。这个说法究其原因为何?又该如何治疗呢?
尚未发病前的治疗
万芳医院传统医学科医师何孟杰表示,「冬病」指的是在冬天容易出现的疾病,或是在冬季加重的病,好发族群多为体质虚性或寒性体质者,常见的症状有鼻子搔痒、喷嚏连连,鼻水宛如水龙头般难以止住,若同时患有气喘,症状表现会更加严重。
中国史上的药王孙思邈曾提及「未病之病」与「将病之病」,意为目前虽然尚未发病,但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定会发生的疾病,治疗上就要在还没发病前尽快去除疾病的主因与诱因;所谓消除主因,即为改变体质、增进脏腑机能,去除诱因则为改变环境、排除过敏原。
另外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利用此时调养身体,可避免冬天各项疾病的发生。今年三伏天分别为106年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体质虚寒者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三伏贴的治疗。
补气与排毒
在三伏贴的治疗方针中,补气与排毒是基本的治疗原则。概念如同运用晴朗的天气,帮人体做大自然的艾灸治疗,治疗方式有刮痧、拔罐、伏贴等传统外治方法。
何孟杰医师进一步说明,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使人的身体大量出汗,气也是随着汗排出,此时人的气即会变弱,正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的道理,除了三伏贴治疗外,还可适时补充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例如用黄耆熬煮而成的粥,补气兼调理慢性病。
三伏天由来与适应症
何孟杰医师指出,三伏贴的由来是根据清代医家张潞《张氏医通》一书的《诸气门下‧喘》提到:「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段作法,也成为现代三伏贴疗法的由来。三伏贴即是在一年中最热的这段时间选用辛温走窜、通经的药物,取膀胱经及督脉的穴位进行敷贴,借由疏通经络、温补阳气来驱散伏于体内之寒邪,达到预防和降低慢性、虚寒性呼吸道疾病的发作。适用于三伏贴的病症,多为中医辨证上属虚型症状者,如冬季反复发作的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肺功能不全、异位性皮肤炎、关节炎等。更多健康讯息,请上《退休好幸福》//www.retire.tw/health-list.php
怕过敏,安心海产这样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