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仪》人是怎么变成鲑的

示意图/Shutterstock)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历劫余生巴金被放出「牛棚」后,终生苦苦反思:「十年浩劫究竟是怎样开始的?人又是怎样变成『兽』的?」

2021年3月,日本知名寿司连锁店推出姓名中有「鲑鱼同音同字民众,可以享有「全桌免费」的优惠,数天内全台超过300人改名鲑鱼。日本媒体惊叹:日本人都无法复制这种事。原因之一是:台湾人「没有心理障碍」。这话真太本音」了!27年教改,逐步解构历史文化道德,「人」就这么变成「鲑」了。

教改首先解构国族概念。减少文化经典,因为那是在灌输中国认同」。历史不必再背「唐尧虞舜夏商周…」朝代名,要略古详今,要同心圆,要背原住民16族,外加日治的丰功伟业。于是「中国」、「中华民国」,都成为虚无的概念,可有可无。

「台湾」当然挺具象,但是台湾90%以上的人都是汉民族,主流本土语言是「闽南语」,文字是「中国字」,过「中国年」,端午节为屈原吃「粽子」…,反而跟原住民不太熟。想建构自己是伟大的「台湾民族」,地基有点不稳,图像有点奇幻

国族解构,宗族自然产生骨牌效应。清明扫墓墓碑上刻着「平阳」 「河南」 「太原」…,那是啥米?哦,原来阿公阿嬷来自中国,那么「阿公阿嬷是外国人?跟我们不同国。」早些年这是玩笑话,现在的孩子可是很较真呢!他们正在逐步解构与过去世代的关联性。如果有一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可能被认为是外国姓,名字还能让孩子尊重、自我期许、终身相随吗?

接下来当然是解构文化。当课纲印记鲜明的「中华文化」改为模糊笼统的「多元文化」时,台湾社会运作就失去了依循的准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啥,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呸,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改名增加户政事务工作量?蛤?又不是增加我的工作量。」连名作家也在旁摇旗呐喊:「贪小便宜有什么不对?」「廉耻」一文已被下架,礼义廉耻成为空谷跫音,「人」就这么变成「鲑」了。

鲑族只贪小便宜,没有价值坚持,「没有心理障碍」,架空中华民国,却无能力捍卫台湾国。习近平何须文攻武吓,重金都不必,施点小惠,「连改名都可以了,统一有什么困难呢?」不过改个国名罢了。台湾的未来,一叶落而知秋。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