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沉迷电子游戏可能诱发多动症和抽动综合症

沉迷游戏一直是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设备发展和普及,我们看到了沉迷游戏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那么儿童沉迷游戏会有那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遏制儿童沉迷游戏现象的发生呢?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沉迷电子设备

众多周知,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从以前的小玩具转变到现在的电子设备和网络,而强行“制止”上网,会遭遇孩子的逆反心理,这就是令众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采访专家: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育系博士副教授陈中

喜欢电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个案:我家的孩子才四岁半,现在迷上玩电脑游戏了。每天从幼儿园回家,还没换鞋子就先去开电脑玩游戏,不让玩就哭闹,怎么说也不听。

个案:我家孩子才两岁半,我们都不让他玩电脑,没想到他在我们玩电脑时站在边上看,竟“自学成才”,很快能把一个个网页、窗口或者什么游戏打开,如此过程让他异常兴奋,只要我们一有事离开电脑,他就马上上去“占位”。

调查,现在学龄前儿童(2~7岁)上网的比例为26.2%;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

为何孩子最喜爱电脑游戏?

生理学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是一种复演祖先进化的过程,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

心理学说: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可使其得到激动人心的愉快体验,满足了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欲望。

再则,孩子发育有个特点,即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那个年龄段生理发展赋予他们的能力去探索。两三岁的孩子,已能够进行手指的配合行动,当他们觉得移动鼠标和敲击键盘都是用手完成的,他们当然想把自己刚有的这些技能付诸实践。

而且小孩子很容易被声音和画面所吸引,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会出现各种美轮美奂的画面,实在容易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无节制玩电脑游戏是导致网瘾的主因

个案:我家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爱玩电脑,也不学习了,周末作业,非得拖到星期天晚上才写完,若硬压着让他写,他三心二意的半天写不了一个字,他坐在那,一边放着动画片,一边玩着小游戏

德国一个面对11岁到14岁学生的调查,表明:其中9%属于没有节制的电脑游戏玩家。

英国一份调查数据表明,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如何判断孩子玩电脑成瘾了?

1、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玩电脑游戏的欲望;2、无法控制自己玩电脑的次数和每次玩电脑的时间;3、为获得满足感,不得不提高玩电脑的频率和增加玩电脑的时间;4、不玩电脑时情绪暴躁;5、冷落了自己的其他爱好,电脑以外的其他事情不感兴趣,甚至是吃饭、喝水和睡觉;6、尽管明知整天坐在电脑前不好,但仍不愿也不能离开电脑。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中的3条,就可以认为这个孩子对电脑产生了依赖。

上瘾了,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沉迷游戏可能致多动症和抽动综合症

互联网安全监控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2-5岁的婴幼儿中,69%懂得使用鼠标,仅有11%能够自己系鞋带;会玩电脑游戏的比例高达58%,会游泳的只占20%,会骑自行车的占52%。

另一个调查发现:63%的宝宝“智力发育与动作协调能力”不同步。

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问题?

孩子是运用“动作思维”来学习本领、发展智能的。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觉性具体性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在玩的过程中,在发展四肢的协调性的过程中,动目、动手、动口动脑,在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中训练其神经和认知系统。

有学者说:过早、过多地接触电脑,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因此说,孩子在学龄前,学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让他去玩!

人会变得孤僻反叛和凶暴

个案:戴维本是一个快乐的正常孩子,玩电脑上瘾后,他变得可怜、孤僻和反叛。他逃学,容易被激怒,而且偷家人朋友的东西。他追求刺激,这占据了他整个的生活。他失眠,有焦虑症,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变得凶暴。

教育学专家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

为何会如此?

最近日本神经科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沉浸在电脑游戏中,会显著降低脑部前额叶的活动能力,从而导致脾气暴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专家观察了孩子在玩电脑游戏前后脑电波的变化,发现,电脑游戏只是对视神经产生刺激,不用通过前额叶就直接刺激手神经做出机械反应,因此人脑部的前额叶活动明显低下,这意味着进行思考和决定、产生理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大大降低。

如果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很少使用前额叶,动物性的本能反应会格外发达。“这样就会造成行动时不考虑周围环境和他人感受,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守规矩,甚至有暴力倾向。”而参加实验的很多游戏迷确实都觉得自己容易烦躁、冲动。

大脑的神经在10岁前是快速发育时期,必须充分地使用前额叶,这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为了避免脑神经受到损害,至少要上中学时才能玩游戏,最好上大学后再玩,一周一次,一次玩半小时。

游戏上瘾后会造成人情冷漠

美国和德国的调查都发现:由于玩电脑游戏上瘾,许多孩子出现了一系列“反常行为”,如,与家人关系冷漠,不愿与人交往,疏远朋友,不合群,少言寡语等。

为何会如此?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之所以有“人的心理”,是因为人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之中;如果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即使具有健全的人脑,也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如被野兽哺育的孩子—印度“狼孩”,她在生理结构上与一般儿童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心理发展上却相差很远。她不懂人类的衣食住行,不会计算、判断、推理、拒绝穿衣、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凌晨3时左右总要像狼一样引颈长嚎、手脚着地行走,不吃素食、只用牙撕咬放在地上的生肉等。

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需要有健全的人脑,而且需要有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在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而他们获得社会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跟小伙伴玩耍、交流。如果过早地沉迷于电脑之中,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交往上出现缺陷,如害怕跟人打交道、自我封闭等。

逆反心理是孩子的天性

个案:有位初中生玩电脑游戏玩上了瘾,他妈不让他玩,甚至设置了密码,可硬是被他破解了,后来再改密码对他还是无效,后来他父母受不了了,就把电脑的猫拿走了,而他又去买个猫,接着上。

调查发现,67%的家长是“制止”孩子玩电脑,这样有效果吗?

人有两个反抗期,一个在3岁左右,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起来了;一个在十多岁时,这时的孩子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如果你“制止”,他们会“逆反”,这是天性使然。

讲道理有用吗?

没用,因为十岁前的孩子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

那怎么办?

陈中博士介绍—

现在让孩子远离电脑,是不现实的,但可以给其规定时间,那如何才能让孩子自觉自愿的不超时呢?

对幼儿的方法,是惩罚—“剥夺自由”。

即,如果孩子玩电脑超时了,周末就将他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玩。因为喜欢自由是人的天性,剥夺了幼儿出去玩的自由,可在其大脑上“烙”上深刻的印迹

还有个方法是,带他出去玩,或让他和小朋友玩,让他感到电脑外的世界更有趣,更好玩。

对十多岁孩子的方法,是奖励—“转移兴趣”。

规定时间后,若一周玩电脑没有超时,即给奖励,如,给钱让他出去旅游、看球赛,总之是他最感兴趣的事,让孩子用对其他兴趣的渴望,来“转移”对电脑的迷恋。

再就是让他玩,只要他没有上瘾,游戏总会玩腻的,关键他腻的时候就会去找新游戏,趁这个时候你可以教他好的,PS什么的,这样等于有了一门技能,他爱上这个,可能就不会再去玩游戏了。

如果上瘾了,那就要看心理医生了!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