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开评】新闻始终来自人性!产制流程超越键盘神圣性

姚南宏

你受过网路新闻工作专业训练吗?我用膝盖幻想,都已经脑内补完某一类型网友的留言,「专业?屁啦!只会抄新闻,比起以前的记者差多了!」

关于类似言论,我从2008年听到现在,有三点感想。(传统报业还有编辑与记者的明显分野,在网路新闻已经是多工N合一了)

第一、要改革媒体最好的方法是加入产制流程,在逐渐被边缘化的PTT推文是一种方式,当公民记者是一种方式,成立脸书粉丝团也是一种方式。

第二、社群时代的媒体更加透明,我不相信老三台时代的媒体比现在更好,因为一个威权不透明的时代,是不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媒体。

第三、如果你够专业,快成立一间媒体,你的加入绝对可以达成「良币逐劣币」的成效,前提是你要真的懂,而不是只用键盘去了解,毕竟「键盘神圣性」非常非常地有限。

你够诚实,才能发挥改变的力量。

▲谁是读者?谁是媒体?(图/姚南宏摄)

看完KK(黄郁棋)的《【ET开评】媒体的奶子 能挤出多少乳汁?》,除了跟各位推荐这篇好文章之外,也对文中「但我真心希望『新闻』与『KUSO』以及『情色』三者应该要做最基本的区分!」做一个回应。

我个人认为,未来新闻这个辞汇会越来越尴尬,因为大家需要一个即时性的「内容载具」,因此大众媒体就成为理所当然的提供者

如果把网路与电视分成两种新闻媒介,我觉得差别不是在谁应该怎么操作,而是人性需要这些内容,为什么微博热搜榜跟iGoogle关键字都刚好出现「泷泽萝拉」呢?

我当然想相信,多数读者私底下都在关心国际情势,只是这二、三十年的调查都没有显现出这个假设。

照常理来说电视会跟着网路跑,直到科技演变到「网路与电视合为一体」,那一刻就跟《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媒介的生与死早就不是关键,人性的需求才是重点。当神圣读者批判媒体,成为可笑的沉默螺旋下的政治正确时,从网路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有三点:

第一、就是KK文中提到的,「新闻」这个容器到底能装什么?

大家对于新闻网站的认知,已经出现多元化的分歧,到底未来新闻网站要分割成多品牌,还是继续综合性网站的路子,是任何一个在网路新闻网站工作的人,都要去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键时刻》爆红,一叶知秋。

台湾媒体竞争走到最后,就是成本战与打点战,中型媒体最终只会被大媒体集团(壹传媒、中时旺旺集团)踩死,然后被小型灵活媒体咬死,

如果每一位台湾读者都有叶文忠先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能发现《关键时刻》的爆红,是台湾媒体攻防战缩影

第三点、这是我在6月的文章,如果读者如此神圣,我早就在非营利组织继续当企划了,怎么会有机会来网路新闻走一遭?

实验日志#566–20120621–公共电视为何不能收视第一?新闻始终来自人性

新闻始终来自人性,台湾媒体也来自「台湾人性」。人性是欲望的延伸,许多现象也是社会欲望的延伸。所有人真的仅跟着发出声音的人们而转,而完全遗弃沉默的人?今天我在回答一个云友问题时,不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被监督的媒体到底应该怎么看待阅听者的监督。如果我是公共电视的社群编辑,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公共电视的收视率会这么低?公共电视没有通路上的限制,也满足许多发言网友的期待。对于社会责任的把持,也应该胜过目前收视率较好的几个新闻台台湾电视媒体让人诟病的几项问题,其实也处理得比较好。比较了几个政论节目,我觉得现在较有秉持着「不要对立要对话,不要情绪要理性。」精神的政论节目有二,第一就是公视的《有话好说》,第二就是世界卫星电视台《2100从心看世界》。今天我们探讨沉默螺旋之前,不妨就来看看公共电视的留言板「匿名 提到...贵节目来宾措词似乎愈来愈"大话"倾向,煽动情绪之余,听不到更多议题相关的深论,为了收视率吗?」如果我是公共电视的社群编辑,一定会觉得很委屈,收视率就已经不高了,还被质疑为了收视率。脸书出现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匿名性留言进阶到社群性留言,如果公视开放脸书登入才能留言,留言状况就会改变。因为人性。《有话好说》在YouTube频道写下的这句「让影响力取代收视率」,大概是我看过最矛盾的一句话。谁能让媒体人抛下收视率?我也想句内心话观众如果比媒体诚实,台湾媒体早就被观众改革了。

(姚南宏,ETtoday新闻云社群编辑,花名GO。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首页

卖一元红茶比办报纸合理

总编抱抱】听说有人要办新报纸

【ET开评】不要割我的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