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产品遭哄抢 信托遭遇“资产荒”
非标信托产品遭哄抢,小型信托产品需预约……2021年伊始,信托行业遭遇“资产荒”。新金融记者从多位信托业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非标信托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样的产品一发布便很快卖完。
非标信托产品到底有多火?一位投资者表示,有钱也买不到产品,因为信托经理手里也没有额度了。有投资者称,100万元起步的小额客户基本都买不到非标信托产品了。还有网友直言,想买到产品得在机构留下300万资金。
是什么把非标信托产品推向神坛的?物以稀为贵。据了解,目前信托公司发布的项目相对有所减少。一位信托公司销售经理表示,项目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影响了一些项目的尽职调查,另外,曾经信托产品的“大头儿”房地产信托产品被停售,商业和企业信托产品可能要等到2月和3月才有配额。
过去的融资信托业务主要包括工商企业信托,房地产信托和政府信托,这类信托有几大明显特征,高回报,高认可度和高购买率。但2020年5月,银保监会出台《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集合信托投向非标进行了50%的比例限制。监管的高压政策,导致各家信托公司都制定了减少融资类规模的任务,有的公司的非标融资类业务甚至已经彻底停摆。
事实上,自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信托产品向净值化、标准化转型已成确定之势。根据监管要求,信托公司继续“去渠道”。2020年初,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减少渠道和为信托业务融资的目标要求。2020年6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坚持“去通道”的目标不变,继续减少信托渠道业务。自从该法规提出减少信托业务的融资规模以来,优质资产的稀缺已成为信托行业的常态。在监管要求减少融资信托规模的背景下,房地产信托和政府信托产品已大大减少。
从数据上看,2020年金融类信托成立市场规模8823.34亿元,成立规模占比位列第一位,但投资者的哄抢目前仍局限于非标产品,对于信托中配置股票、债券等标品信托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信托基金的融资规模减少了4966.43亿元,严格的监管进一步缩小了信托公司的资产选择范围。要做的事越来越少,而变得更好和更精致已成为必须。业内人士认为,信托行业正处于行业的重大转型时期,后续“非标资产紧缺”的现象将持续。有行业研究人士直言:“今年企业的经营绩效压力依然较大,加之部分企业高杠杆运行,信用风险压力仍较大,导致优质资产规模进一步缩减。同时信托公司仍在主动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造成了优质非标产品供不应求,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不仅是信托公司,这是许多资产管理机构都将面临的问题。”
记者在对多家信托公司采访时了解到,业内普遍认为标准产品业务的平稳转型对信托公司至关重要。但关于改造标准产品,信托公司还有些许的担心。首先,一直以来,信托机构更加擅长做非标化的贷款融资业务;另外,一旦涉及改造标准产品,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二级市场和债券市场。标品信托的风险是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对能力要求也较高。标准化、净值化的转型要求意味着信托业正式进入了“大资管”领域,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同台竞技,而信托的投研团队相较券商、基金等来说并不高。多家信托公司表示正在探索这种类型的业务,但由于投资者向来对标准信托产品的接受度较低,要打开标准产品的市场,还需要进行投资者教育。
优质资产稀缺叠加监管趋严,让发展标品业务成为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表示,在政策推动下,居民资产配置向标准化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信托公司必将积极把握资本市场大发展及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向标品业务的转型。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