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2023年展望:回归基本面
工商社论》
国家发展委员会在2022年12月27日公布景气对策信号,综合判断分数骤降至12分,是四年来第一次出现代表低迷的蓝灯,更创下2009年6月,13年半以来最低的分数,反映了进出口金额、工业生产、股市指数等九项指标大幅下挫的寒冬。
同时,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也发布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59.12,而且是指标成分的五个要素都跌破关键点,这种现象只有2000年的网路泡沫、与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曾经出现过。
景气对策信号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步传出严寒的讯号,另外台湾股市2022年也让投资人荷包大失血,全年下跌超过22%,半导体、科技、传产与金融同步下挫,全年仅有11月出现一次像样的反弹,更有高达五个月以长黑作收,股市剧烈的跌势对于退休基金、年轻的存股族、寿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以及企业经营者都带来沉重的压力,12月最终收盘画出下跌742点的长黑月线,为一路走跌的2022年景气划下最后的句点。
台湾悲情的景气数据当然是与全球景气下滑同步,国际货币基金(IMF)对于2023年的全球经济展望相当悲观,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0%,降至2022年的3.2%,再降至2023年的2.7%。IMF报告指称这是除了金融海啸与COVID-19爆发初期以外,2001年至今最为低迷的增长预测。其他经济机构与金融业者对于各国2023年经济成长的预测,也与IMF相近,大多悲观且保守。
不过,2023年景气下滑的速度,可能不如各界想像中的悲观。首先,政府面对景气寒冬的威胁,已经启动刺激景气的政策,例如台湾国发会副主委高仙桂在12月22日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37.9%的新低时,表示「经济前景像是条长长的黑暗隧道」,因此政府将会透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加速推动公共建设,以达到杠杆民间投资的点火效果。12月25日举行的国发会委员会,也确认2023年公共建设预算5,924亿元,加计岁计賸余后,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为历年新高;另外,中央银行虽然跟随全球趋势调升利率,但是调幅相对低,维持新台币低利率的环境以减缓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压力,也是台湾缓和全球经济景气下滑的政策工具之一。
其次,这次景气下滑的源头来自于美国,拜登在今年年中通过的《降低通膨法案》、接续的晶片法案、以及多项巨额的政府财政补贴法案,都将从2023年开始落实,美国老旧基础建设的翻新计划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补贴、电动车与充电桩的财政支持,都正处于起飞的阶段。
我们注意到今年第四季美国企业虽然宣布人数众多的裁员计划,但是离职人员却能迅速就业、以相同甚至更优渥的薪资获得新工作,美国长期处于完全就业的状态,虽然使得通膨下滑的速度不如人意,却也是此波景气下行能够软着陆的重要指标。
第三,大陆解封之后的经济前景值得期待。2022年年中上海华东地区的疫情封锁,对于大陆制造业造成严重的冲击,一直延续到下半年,大陆都陷入制造出口频生障碍、内需又受害于各省市不规则的封锁政策、到了年底再度面临年关资金紧俏对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偿债压力。北京国务院针对这些问题,在12月祭出重大的政策转变,例如透过国营银行给予房地产企业高达人民币2兆元的贷款,拆除了房地产企业倒债的引信,加上12月7日宣布「新十条」彻底解封,停止核酸检验、不再限制跨省市移动,进一步也开放国民出国;12月14日再接再厉公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多管齐发来因应2023年可能出现的衰退。
2022年的景气寒冬,无疑是美国联准会强势升息的结果,联准会升息、缩表,企业必须消化巨额库存、股市则有加密货币、破坏式创新公司、空白支票上市公司(SPACs)集体泡沫破灭,这些「收缩」的因素虽然还是现在进行式,但是也都已过主升段,进入缓和的高原区。
值得额手称庆的是不管是大陆政府处理房债危机与疫情封锁的转向,或是美国政府退出QE、挤压金融泡沫的政策,都没有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2023年上半年当然还需要时间来回收市场过剩资金、消化企业过胖的库存、也让中国找到解封后的经济轨道,经历了2022年的大调整之后,全球经济运行逐渐回复到基本面,2023年或许将会走出休养生息的平稳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