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评估2023年全球贸易「再平衡」的冲击

工商社论》

疫情解封后,「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词,但是,疫情后期不论是金融市场或是贸易进出口,都出现极端暴涨的现象,「再平衡」带来的不是平衡,而是一段令人窒息的紧缩。

全球金融市场在今年剧烈的下跌,美国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总市值,从高点的42.67兆美元(指数4,818.62)一路下挫到目前剩下31.7兆美元,龙头企业的股东财富蒸发超过10兆美元,绝对金额之大,史无前例。

经过剧烈的「股市再平衡」,美国标普500指数、NASDAQ指数、以及更广泛的 Wilshire 5000指数,如今都已几乎抹掉COVID疫情爆发后的涨幅,距离2020年2月美国疫情爆发前的股价水准,仅高出约6%%,以目前的市场气氛,还可能继续破底清盘,股市投资人与投资机构因此出现巨额损失、甚至破产倒闭都是无可避免的必然。

接下来我们将要面临同样剧烈的贸易再平衡。上周陆续公布第三季业绩的台湾上市公司,除了台积电仍然维持成长之外,许多产业龙头公布的数字都令人吃惊,例如10月12日台塑四宝公布第三季获利,与第二季相较大减9成,而台塑营收按季衰退24.1%、南亚衰退12.8%、台化15.8%,都从产业上游看到急速紧缩的趋势;钢铁产业龙头中钢9月营收跌破300亿元,从今年4月的高点454亿元逐渐下滑至9月的299.12亿元,按月衰退17.52%、按年也衰退28.75%。

仔细爬梳各产业龙头的营收趋势,不难发现各公司要不是在今年上半年创造高点之后,增长率逐渐下滑、出现按季下滑的趋势,就是每月营收暴涨暴跌,连公司经营者都难以掌控的打摆子现象。即使是握有优势的台积电,在上周的法说会也传达保守的讯息,认为公司将在明年第一季「软着陆」,第二季调整后,明年下半年重拾成长动能,这大概是所有上市公司当中最乐观的预测了。

金融市场具有领先指标的特性,在股市剧烈调整后,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可能必须承受商品进出口贸易额同步下滑、上市公司营收衰退的冲击。根据在9月28日公布,由总部在荷兰的研究机构 CPB、接受欧盟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委托所编制的《全球贸易观察》(CPB World Trade Monitor)报告显示,今年元月到7月底的全球贸易总额仍然有4.7%的增长,比起年初各国际经济机构所做的预测都要好。

但是我们如果进一步追踪各国最新的统计就会发现,今年第三季之后主要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已经出现自高档下滑的趋势,而且下跌的幅度比预期要更大。例如我国财政部公布9月进出口统计,其中出口金额375亿美元,年减5.3%,进口金额325亿美元,年减2.4%,结束「连26红」的增长纪录,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9月出口金额相较于8月的403.4亿美元,月减7%,而8月较7月的432.4亿美元,也同样是月减6.7%,应该是传统出货旺季的9月,竟然跌至与今年农历春节2月份的出口金额374.5亿美元相同,接下去11、12月与明年第一季,有很大的概率,台湾将连续多月出现出口金额大幅衰退。

不只是台湾,我们观察亚洲相邻国家如中国、韩国、东南亚各国等,也都看到出口金额按月增速快速下滑、甚至跌入按月或者按年负增长的红字,同样出现圣诞节前的传统旺季突然急冻,第四季与明年第一季贸易金额非常可能出现双位数负增长的警讯。由于亚洲各出口国的贸易金额在COVID期间都呈现大幅增长,如果回到疫情之前的轨道,也有大约20%~30%的调整空间,这对部分公司来说,将是一段极为痛苦的调整期。

但是作为全球贸易龙头的美国政府,似乎尚未认知全球贸易衰退可能带来的威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10月7日的一场公开演讲,还在大谈美国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间的互补,驳斥现有的美国贸易政策背离自由贸易精神的指责;而美国商务部祭出对中国半导体制裁的禁令,更赤裸裸绑架全球半导体产业,造成台湾、韩国、欧洲与美国所有厂商的重大损失。

面对即将来临的「贸易再平衡」,所有企业恐怕都要多穿几件防寒冬衣,而借鉴金融市场遭受联准会暴力升息所带来的冲击,恐怕也得等到市场衰退带来强大的警讯,才可能迫使反应迟钝的美国政府调整伤害市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