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正视疫情下的诈骗新乱象
工商社论
疫情缓解让人们对于恢复正常生活愈来愈期待,但病毒新变异株在非洲现踪并快速扩散,再度搅乱一池春水,股市大幅波动、油价修正,年轻人热衷的跨年活动能否松绑,也打上了问号。面对着病毒每隔一段时间,就卷土重来,干扰生活步调,我们也要调整心态,在科学家找出对抗病毒的有效方法之前,接受新型态生活模式,尤其「新生活运动」边走边修的过程中,要注意杜绝层出不穷的诈骗事件或弊案出现,对于新交易秩序的干扰。
毫无疑问的,疫情发生近两年以来,生活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与人接触」的频率大幅降低,提升疫苗施打覆盖率的同时,口罩与隔板也成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配备,而「零接触经济」快速崛起,让笔电与桌机厂商大发利市,电商业者跻身千金股,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摸索着与疫苗对抗或共存的生活新方法。
我们也发现到,新的生活型态尚未具体成形之前,一些有心者提早嗅到了「另类商机」,诈骗手法更为丰富多元。日前金融评议新中心示警,国外出现了以交友为手段,诱导高龄者购买特殊或根本不存在的金融商品事件,提醒要重视疫情下的诈骗新乱象,台湾也常见以LINE、FB等社群平台为媒介,从事网路诈骗行为。此一情况,疫情发生以来层出不穷,尤其股市指数处于高档位置,看准人们对于从资本市场获利的期待,以推荐飙股入手进行的诈骗行为,仅正式陈情案件单季就多达三位数以上,并呈指数递增方式上扬,似也是对目前的管理方式的一大讽刺。
诈骗正从投资领域向外扩散。新标的之一的运动彩券,从投资教学、赛事分析开始吸引彩迷,再以保证赚钱、高报酬高中奖等话术进行诈骗,运彩公司罕见的对此现象予以澄清,足见情况之严重;刚过去的双11消费热潮,同样成为诈骗的温床,包括高雄与台中警方均表示,诈骗集团搭上热门话题制作「一页式」广告,搭配售价低于市场行情、限时抢购等策略吸引客户,还附上反诈骗专线字样降低戒心。许多民众收到包裹才发现,商品竟是「图文不符」的廉价品,此时卖家早以不知去向,求偿无门。
面对着持续增加、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法,政府讲究依法行政,因此尽快翻修法令,提供如科技侦查法等法源依据,确实有其必要性,但坦言之,对于处理目前我们面对的诈骗案件急遽攀升的现况,恐怕是缓不济急,包括政府机关一再提到,要加强民众的反诈骗教育等作法,也很难收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抗诈骗集团和对抗病毒一样,要打的都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我们也提供以下的建议,作为避免诈骗事件持续恶化的参考:
首先是让交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提升防诈骗的意识。尤其是各社群和或便利商店,他们提供交易讯息或取货服务,希望极大化自己的获利的同时,也竭尽所能的避开责任。例如有社群媒体自我宣传时,特别强调绝对不会提供政府资讯,超商对于取货付款后的商品「名不符实」,甚至提前在收据上印好说明,表示不接受退货或退费的处理态度。如此一来,诈骗集团运作上自然更为放心大胆。
我们必须要让这些出现诈骗事件的关键节点,同样要尽到社会责任。例如,超商在容易出现交易纠纷的特定期间,可以主动告知消费者或在明显处贴示警语,提醒民众注意,也可汇整经常出现问题的交易对象等资讯,提供给政府机关参考,而非仅是一赚取丰厚手续利润的代转机构而已。
其次是政府功能的强化,把态度拿出来,比完备的法律制度更显重要。目前对于网路诈骗的立法还在进行中,但如果一切都要等到法规完备,才开始行动,届时台湾社会的诈骗风气,恐已一发不可收拾,更何况部分社群平台,一再以隐私权为理由,对立法内容指指点点,相当程度延缓了立法的进度。
政府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上,应该更为积极。处理上,既可以先加强对合格电商的宣扬与鼓励,指引民众一条趋吉避凶之道,也可以道德劝说社群媒体,主动避开有问题的业者。事实上,国外对此不乏先例,如谷歌处理伪造苹果技术支援问题,脸书与亚马逊一起揪出购物假资讯等,均为自发性的作为,政府有必要在后面推一把,让反诈骗成为全民共识,才能遏止诈骗集团的气焰,还给民众一个疫情生活的安全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