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 社安網最後一哩路

台中捷运发生随机杀人事件,事隔郑捷事件满十周年,不意外的,舆论以社会安全网补洞为检讨方向。因应方式就是加派保全与警察协同巡查。北捷、中捷、高捷同步提出加派人力巡逻措施。这些都是安全而稳健的事后补救措施。

但除此之外,政府与社会还能如何因应?社会安全网的破口,多指向软体机制的加强,所以加派人力巡逻是惯常做法。但如何建构一个安全的社会亦涉及软硬体的整合设计。诸如捷运急难相关的通报设施,警示系统的建置与例常的维护管理都是必要。然而,软体面毕竟难以完全依赖巡逻人力,而更需要建立在全民安全意识的普及与互助之上。

台中市长卢秀燕访视见义勇为伤者,并给予中捷免费搭乘,为社会建立很好的宣示效应。这是肯定愿意共同参与为社会安全网补破网的人,鼓励更多人正视社会互助的网络关系。都市社会学谈的是都市人彼此的漠然态势,而透过道德呼吁与真实奖励机制,能让公众持续关切公共安全,甚而改变作为。

在硬体设施方面,报载中捷紧急求救对讲机需长按三秒,媒体实测中捷车厢紧急通话钮更发生铃响卅秒无回应状况。通常意外发生之际,如有巨大声响与灯光,即可唤起众人之注意,如有歹徒亦可有警示之效果。惟过往为了防弊,给予紧急按钮诸多限制,反而失去紧急因应意义。

不断加派巡逻人力固然有短期遏止效益,但从制度面调整、落实相关硬体软体的督导机制,再从全民网络连结与态度的调整,才是社会安全网补破洞的最后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