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的最后一哩路?
近来马英九一连施政造成民怨高涨,民调大幅下滑,后悔投错票的比率持续增加,也给予民进党内有志于总统大位人士相当大的鼓舞。不仅党主席候选人苏贞昌在面对各方要其表态是否参选下届总统压力下仍坚不松口外,蔡英文透过媒体专访也表达努力让自己成为选项的意愿。在民主国家只要符合资格每个人都有逐梦的权利,但是要竞逐大位的人除了圆梦外更要有使命感,要有把台湾带向更美好未来的智慧和能力。
苏贞昌遭到党内同志质疑有其原因,如何以大局为重减少个人算计,展现真实的自我,不要因为想讨好部分选民反而失去冲冲冲的特质,也。同样的蔡英文选前对手刻意突显其为「空心菜」的说法,虽属选举手法,却能获得部份中间选民的认同,尤其刻意模糊两岸关系的作法无法让多数选民安心,才会让马英九侥幸获胜。如今距离2016还有四年时间,蔡英文应该避开女版马英九的刻板印象,深入基层真正用心体验台湾多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想法(而不是蜻蜓点水),努力弥补个人在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无论在两岸关系、国际贸易、台湾产业出路、农渔业永续发展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林,更不能一厢情愿,应该要有清楚而完整的论述。这些需要花时间去思考去整合,不能老是等到选举才紧急召集前官僚急救章端出所谓的治国白皮书,反自曝其短。坦白说这样的作法很难与拥有庞大行政资源的执政党做有效的对抗和区隔,自然无法打动民心,更遑论赢得大选。
尽管民进党人士乐观的认为距离重新执政只剩最后一哩路。然而就像登顶一样这一哩路最漫长也最艰辛,且往往功亏一篑,必须要靠平时充分的锻炼和异常的耐力才能攻顶成功。
除了民生问题外,相信两岸关系仍然会是2016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无可回避的关键议题,为免重蹈覆辙,并重拾人民对该党的执政信心,想竞逐总统大位者必需要打破传统少数精英决策的思维模式,广邀各方人士(非仅限学者专家)集思广益或许可以激发出意料之外的火花,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值得参考。至于要不要立即赴中国参访还是要谋定而后动,别轻率为之,反给对手制造宣传「一中」的良机。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